註釋
過節對孩子的意義在於可以和孩子談天、讓孩子感受家人團聚的意義,並且讓孩子描述過節的經驗、想法,充分表達「分享」和傳達祝福。
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這一天子孫到祖先的墓前,祭拜焚香,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的心意。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第五個節氣清明節,又稱「掃墓節」。但是,掃墓的習俗從哪裡來的呢?相傳是從寒食節來的。從冬至算起的第一百零六天,就是寒食節,因為和清明節相差一兩天,宋代以後就把兩個節日合併為同一天。在清明節這一天,從古代相傳到現在,有掃墓、掛紙、踏青、盪鞦韆、放風箏等習俗。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或後十天。不管用哪一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該從小瞭解先人過去的奮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