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中國遊記文學史
文獻類型Book
分類號C4.1.3 043
出版學林出版社
主題語文與文學
題目專題文學史
描述本書作為學術界第一部遊記文學史的著述,系統地勾勒了中國遊記文學史淵源流長的文學傳統與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書論述了自魏晉以來,遊記作為一種獨特的、個體的文學樣式,一直盛行於各朝各代,曆久不衰,形成了別具一格、自成體系的遊記文學。本書通過溝通古典與現代、文學與文化之界域,對中國遊記文學的發生動因、演變規律、文化內涵、藝術體式及創作經驗進行了深入的梳理與總結。本書可供大學中文系師生教學使用,也可作為現當代文學研究者、愛好者的參考。 導論 第一章 魏晉遊記文學的正式誕生 一、由“遊”而“記”:中國遊記文學發生論 二、初期遊記文體之一:賦 三、初期遊記文體之二:書 四、初期遊記文體之三:序 五、初期遊記文體之四:記 六、酈道元《水經注》及其影響 第二章 唐代遊記文學的走向成熟 一、遊記文體變革的詩化傾向 二、玄奘的宗教旅行記:《大唐西域記》 三、從元結到柳宗元:遊記文學的成熟 四、其他作家的遊記創作 第三章 柳宗元遊記創作的獨特貢獻 一、貶謫生涯與遊記創作 二、自然山水的審美重構 三、“詩人遊記”的傑作:“永州八記” 四、“永州八記”之外的遊記作品 第四章 宋代遊記文學的理性昇華 一、“哲人遊記”的尚理傾向 二、古文家的遊記創作 三、理學家的遊記創作 四、回歸山水中的兩向拓展 第五章 蘇軾遊記創作的哲理深度 一、蘇軾的時代性與超越性 二、前後《赤壁賦》的哲理深度 三、蘇軾的其他遊記作品 四、蘇門及蘇門弟子的遊記 第六章 筆記體與日記體遊記的勃興 一、兩種新的遊記體式 二、筆記體遊記 三、日記體遊記(上) 四、日記體遊記(中) 五、日記體遊記(下) 第七章 元明遊記文學的前滯後盛 一、走出高峰陰影的復興之路 二、承續中的漸進之勢 三、新的突破:集成化與小品化 四、雙峰對峙中的繁榮局面 第八章 袁宏道等小品大家的傑出成就 一、“才人遊記”的獨特品質 二、袁宏道的獨創精神 三、袁宗道與袁中道遊記小品之異同 四、鐘惺與譚元春的創作轉向 五、出入兩派的其他遊記小品大家 六、張岱的《西湖夢尋》與《陶庵夢憶》 第九章 徐宏祖與《徐霞客遊記》的崇高地位 一、神奇而艱難的探險遊歷 二、《徐霞客遊記》的科學價值 三、《徐霞客遊記》的藝術價值 四、科學考察遊記的集成之作 第十章 清代遊記文學的新舊轉型 一、傳統與近代之間的新舊轉型 二、“學人遊記”創作的崛起 三、“才人遊記”創作的復興 四、古典遊記文學的衰變軌跡 五、近代旅外遊記 第十一章 桐城派遊記文學的歷史演進 一、尋求文道溝通的桐城遊記 二、桐城“四祖”的遊記創作 三、桐城遊記的中興與衰落 四、桐城派的出使遊記 第十二章 現代遊記文學的嶄新風貌 一、白話體新遊記的產生與成熟 二、旅外遊記的全方位展開 三、走向社會的“人生派”遊記 四、回歸心靈的“藝術派”遊記 五、朱自清與鬱達夫遊記的“美文”追求 六、女性作家群的遊記創作 第十三章 當代遊記文學的文化超越 一、文化意識的凸現與流向 二、兩次潮峰的興起與回落 三、劫難後的復蘇與開拓 四、西部遊記與鄉土遊記 五、從西部遊記到探險遊記 六、從鄉土遊記到文化遊記 七、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八、臺灣作家的遊記創作 後記
ISBN9787806688090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REF00278
TKO 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
TKO
C4.1.3 043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