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白居易散文研究
文獻類型Book
分類號C4.2.2 045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主題語文與文學
題目古文、駢文文體研究
描述《白居易散文研究》是迄今以白居易散為研究物件、研究主體的第一部學術著作。作者將文本研究、科舉制度與擬作習筆、個體創作與時代思潮、創作心境與政治環境兼顧統觀,在緊扣文本闡釋的基礎上,不僅透析了白文中六類主要文體——判、策、詔誥、奏狀、章表、律賦的創作背景,凸現了白居易在文體建設方面的貢獻,以生動的個案研究揭示了唐代科場文化對文學創作的重大影響,而且概括了這六類文體的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精神特質,發掘了蘊藏在白文中的認識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該論著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白居易的政治生活、心路歷程、精神人格、對白居易的散文在中唐古文運動中及散文史上的價值及地位進行了復原性追溯和公正評價。本書適合多個層級古代散文愛好者、研究者(包括碩士生、博士生)閱讀的文學讀物。 緒論 第一章 《百道判》研究 第一節 判與科舉及《百道判》與自居易登第之關係 一 判與科舉 二 《百道判》與白居易登第之關係 第二節 《百道判》的思想價值 一 對家庭、婚姻問題的思考 二 對科舉、教育問題的思考 三 對喪葬禮儀問題的思考 四 對為政之道的思考 五 對軍界問題的思考 六 對品行操守問題的思考 七 對觸律犯禁問題的思考 第三節 《百道判》的精神特質 一 鮮明的法制觀念 二 濃厚的儒家思想 三 突出的人文精神 四 強烈的現實情懷 第四節 《百道判》的藝術成就 一 體制精巧,窮極變化 二 情理相兼,條分縷析 三 引經據典,博奧典雅 四 抑揚起伏,委婉達意 五 對仗精工,比喻貼切 第二章 《策林》研究 第一節 “以策取士”、制舉與制舉試策 一 以策取士 二 制舉及制舉試策 第二節 《策林序》考釋 一 關於備考制舉的時間上限 二 關於“罷校書郎”及“應制舉”之因由 三 關於《策林》的著作權 四 關於中考等級及登第處分 第三節 《策林》的思想內容 一 為君為聖之道 二 施政化民之略 三 求賢選能之方 四 整肅吏治之法 五 省刑慎罰之術 六 治軍禦兵之要 七 矜民恤情之核 八 禮樂文教之功 第四節 《策林》的精神特質 一 以民為本的儒家情懷 二 重振國威的使命意識 三 有犯無隱的批評精神 四 尚明崇聖的復古理念 五 客觀理性的辯證色彩 第三章 翰林制詔與中書制誥研究 第一節 翰林學士與中書舍人及自居易的制詔與制誥製作 一 中書舍人與翰林學士 二 翰林制詔與中書制誥之製作 三 翰林制詔與中書制誥並論的可行性 第二節 翰林制詔與中書制誥的認識價值 一 職官的職能、職官的地位、職事官充使職及試可即真的命官程式 二 加官、追贈、賜勳封爵、回授回贈等多樣化官制 三 批答文中的君臣禮儀、典章制度、中唐形勢 四 詔誥文所反映的對外關係 第三節 翰林制詔與中書制誥的政治價值 一 個人修養 二 施政要義 三 獎懲制度 第四節 翰林制詔與中書制誥的文化價值 一 倡言忠君孝親 二 推崇弘恩博愛 三 標舉婦道母儀 四 宣揚釋道二教 第四章 奏狀及章表研究 第一節 書、表、奏狀之關係及其創作 第二節 奏狀的思想價值 一 陳情感恩,剖心明志 二 憂慮軍國,建言獻策 三 糾彈歪風,揭斥權貴 四 體恤人情,為民請命 五 密陳面奏,直諫救失 第三節 奏狀的藝術成就 一 層次清晰,說理透闢 二 言舒調緩,情激氣盛 三 亦駢亦散,駢散相間 四 隨物賦情,便巧生新 第四節 章表的認識價值及思想價值 一 認識價值 二 思想價值 第五章 白賦研究 第一節 賦與進士科之關係及白居易賦的創作 一 賦與進士科之關係 二 自居易賦的創作情況 第二節 白賦的思想內容 一 體物賦 二 言情賦 三 紀事賦 四 說理賦 五 論文賦 第三節 白賦的精神特質 一 朗暢奮發的氣度 二 以人為核的睿識 三 通達不滯的風采 四 萬物俱美的情趣 第四節 白賦的藝術成就 一 立意高遠,以論為長 二 化駢為散,文筆縱放 三 章法得體,結構井然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英文目錄
ISBN9787500465423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R00115
TKO 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
TKO
C4.2.2 045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