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對外漢語教學入門
文獻類型Book
分類號C2.1.7 053
出版中山大學出版社
主題傳意與寫作
ISBN9787306022554

註釋

一部系統而實用的對外漢語教學教材:本書內容涉及對外漢語教學的全過程和相關的教學管理,包括:對外漢語 教學學科簡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和教學法,語音、詞彙、語法、漢字等語言要素的教學,聽說讀寫等言語交際 技能的教學,測試與成績分析。



上編 對外漢語教學通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學科性質

一、學科定位
二、學科名稱
三、對外漢語教學的3個含義


第二節 語言學習的基本概念

一、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
二、目標語
三、習得與學習
四、第一語言習得與第二語言學習的差異


第三節 第二語言教學的性質、任務和類別

一、性質
二、任務
三、國內漢語教學類別


第四節 基礎學科和相關學科

一、語言學
二、心理學
三、教育學
四、神經生理學
五、社會語言學
六、跨文化交際學


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二章 教學法與課堂教學


第一節 教學法

一、教學法的定義和地位
二、傳統教學法
三、人本主義教學法
四、交際型教學法
五、創新型教學法
六、教學法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課堂教學

一、備課與編寫教案
二、講述與傾聽技能
三、提問與討論技能
四、非語言表達技能
五、表揚與批評技能
六、課堂組織與管理
七、板書與多媒體


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三章 第二語言習得


第一節 第一語言的作用與對比分析

一、對比分析的心理學基礎與流派
二、對比分析的內容與程式
三、對比分析的不足與發展
四、漢外對比分析及其在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偏誤分析

一、偏誤分析的作用
二、偏誤分析的步驟
三、偏誤類別與原因
四、偏誤分析在漢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第三節 仲介語及其發展過程

一、仲介語
二、仲介語的變異
三、二語習得的自然發展途徑


第四節 輸入、輸出與互動

一、自然情景下的輸入與互動
二、課堂情景的輸入與互動
三、輸入、輸出和互動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


第五節 學習者個體差異

一、年齡與性別
二、智力與語言能力
三、認知方式
四、態度與動機
五、個性與情感過濾
六、成功語言學習者的特點


第六節 學習和學習者的策略

一、顯性學習與隱性學習
二、學習策略
三、交際策略


第七節 語言習得模式和語言普遍性假說

一、監控模式
二、文化適應模式
三、資訊處理模式
四、競爭模式
五、語言普遍性假說


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四章 教學資源建設和運用

第一節 紙質教材的編寫和使用

一、教材分類
二、教材編寫
三、教材使用


第二節 多媒體教學和網路資源

一、國內外漢語學習網站建設狀況
二、網路教學的主要特點和作用
三、漢語學習網站的建設
四、多媒體課件製作
五、網路資源的使用


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附錄國內外較有影響的網站


第五章 語言測試和成績分析


第一節 語言測試的性質和目的

一、測試與評估
二、語言測試的基本要素
三、語言測試的目的


第二節 語言測試的類別

一、分散測試和綜合測試
二、主觀測試和客觀測試
三、分班測試和學能測試
四、成績測試和水準測試
五、常模參照測試和標準參照測試
六、診斷測試


第三節 語言測試的原則與方法

一、語言測試的原則
二、語言測試的方法


第四節 測試成績分析

一、描述分數集中性的統計指標——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二、描寫分數離散性的統計指標——方差、標準差、全距和四分位間距
三、測試成績的標準化
四、百分位
五、試題分析


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六章 漢語傳播與教學簡史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漢語傳播

一、漢語在東亞、東南亞的傳播
二、漢語在西方的傳播
三、華人移民和華文教育
四、新中國成立前國內的漢語教學



中編 語言要素和文化教學



第七章 語音教學


第八章 詞彙教學


第九章 語法教學


第十章 漢字教學


第十一章 跨文化交際與文學教學



下編 語言技能課教學



第十二章 漢語綜合課教學


第十三章 口語課教學


第十四章 聽力課教學


第十五章 閱讀課教學


第十六章 寫作課教學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R00063
TKO 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
TKO
C2.1.7 053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