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新編語用學概論
文獻類型Book
分類號C2.1.4 027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語言研究、語文知識
題目語用學
ISBN9787301157299

註釋

本書是繼200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用學概論》(修訂本)之後的又一次改版本。 在此版本中作者對全書作了較大的調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新編本與前兩個版本的體例沒有變化,全書共11章,比2001年修訂本增加了章節,並對有關章節的標題和內容作了適當的調整。例如除關聯論之外,還增加了順應論、模因論等與理解語言、使用語言和詮釋語言有關的內容。隨著思維、文化因素在言語交際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語用學在近一二十年發展很快,在宏觀的語用學、跨學科的語用學、哲學的語用學和語言學的語用學等學科領域裏都出現了很多新的課題,本書也相應做了一些內容上的更新。本書為大專院校語言學專業(包括中文系及外語院系語言學專業)和其他文、史、哲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編寫,也適用於中學漢語和外語教師、翻譯界人士以及一般語言工作者和愛好者閱讀。


第一章 什麼是語用學.


1.1 引言

1.2 語用學的起源

1.3 語用學的定義

1.4 語用學和語義學

1.5 語用學的發展
1.5.1 英美學派和歐洲大陸學派
1.5.2 描寫語用學
1.5.3 形式語用學
1.5.4 發展緣由

1.6 語用學的研究範圍
1.6.1 跨文化語用學
1.6.2 認知語用學
1.6.3 計算語用學與網路語用學
1.6.4 語用學與語際語用學、語言教學
1.6.5 語用學與翻譯


第二章 指示語及其指示資訊


2.1 引言

2.2 什麼是指示語

2.3 人稱指示
2.3.1 第一人稱指示
2.3.2 第二人稱指示
2.3.3 第三人稱指示

2.4 時間指示
2.4.1 時間單位
2.4.2 時間修飾語
2.4.3 時間指示副詞
2.4.4 語用時間指示

2.5 地點指示
2.5.1 象徵用法與手勢用法
2.5.2 視角標準
2.5.3 “來”與“去”的指示意義

2.6 話語/語篇指示

2.7 社交指示
2.7.1 敬語、謙語與稱謂語
2.7.2 語法形式和社交指示

2.8 小結


第三章 會話含意


3.1 引言

3.2 什麼是含意

3.3 合作原則
3.3.1 合作原則及準則
3.3.2 格林對合作原則的重釋
3.3.3 合作原則的違反

3.4 會話含意
3.4.1 會話含意的推導
3.4.2 會話含意的種類
3.4.3 會話含意的特徵

3.5 格賴斯的貢獻與合作原則的不足


第四章 禮貌現象的語用研究


4.1 引言

4.2 禮貌的界定

4.3 禮貌是一種語用現象

4.4 萊可夫的禮貌觀

4.5 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觀

4.6 利奇的禮貌觀
4.6.1禮貌原則
4.6.2 禮貌原則與合作原則的關係
4.6.3 禮貌原則的特徵

4.7 面子威脅行為與調控策略
4.7.1 利益中心原則與面子威脅現象
4.7.2 調控策略


第五章 前提關係


5.1 引言

5.2 前提、含意、蘊涵與斷言

5.3 前提的語義分析
5.3.1 前提觸發語
5.3.2 前提的語義特徵
5.3.3 前提的語義分析缺陷

5.4 前提的語用特徵
5.4.1 前提的合適性
5.4.2 前提的共知性


第六章 言語行為


6.1 引言

6.2 言語行為的語用特徵

6.3 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
6.3.1 施為句
6.3.2 言語行為三分說

6.4 塞爾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6.4.1 實施言語行為的規則與條件
6.4.2 以言行事行為的類別
6.4.3 間接言語行為

6.5 言語行為的表現方式
6.5.1 通過邏輯—語義表現言語行為..
6.5.2 通過句法結構表現言語行為
6.5.3 通過語境資訊表現言語行為
6.5.4 通過感情意義表現言語行為

6.6 言語行為理論爭鳴


第七章 模糊限制語與語用含糊


7.1 引言

7.2 模糊限制語
7.2.1 模糊限制語的類型
7.2.2 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功能

7.3 語用含糊
7.3.1 語用含糊的類型
7.3.2 刻意言談與隨意言談
7.3.3 語用含糊現象
7.3.4 語用含糊的作用


第八章 會話結構及其語用研究


8.1 引言

8.2 會話中的結構
8.2.1 預示語列
8.2.2 插入語列
8.2.3 停頓

8.3 會話結構的語用分析
8.3.1 提問的語用功能
8.3.2 附加資訊的語用功能
8.3.3 會話修正的語用功能
8.3.4 語碼轉換及語碼混用的語用功能
8.3.5 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
8.3.6 情態動詞的語用功能
8.3.7 條件句的語用功能
8.3.8 否定句的語用功能


第九章 跨語言與跨文化的語用研究


9.1 引 言

9.2 語際語用學
9.2.1 什麼是語際語用學
9.2.2 語際語用學的主要內容

9.3 社交文化語用研究
9.3.1 英漢語用差異
9.3.2 語用失誤
9.3.3 語用失誤與外語教學
9.3.4 離格英語
9.3.5 跨文化交際的語用移情


第十章 語言順應論與關聯理論


10.1 引 言
10.2 語言順應論
10.2.1 語用綜觀論
10.2.2 語言選擇及其特性
10.2.3 語言/頃應論例釋
10.2.4 小結

10.3 關聯理論
10.3.1 關聯理論的交際觀
10.3.2 關聯理論的語境觀
10.3.3 關聯性、認知努力與語境效果
10.3.4 關聯原則、最大關聯與最佳關聯
10.3.5 關聯理論與格賴斯語用論
10.3.6 關聯理論的價值與不足


第十一章 語言使用與模因瑰象


11.1 什麼是模因

11.2 模因對語言使用的影響

11.3 語言模因的複製與傳播
11.3.1 教育和知識傳授促成的模因
11.3.2 語言運用過程促成的模因
11.3.3 交際和交流過程促成的模因

11.4 語言模因複製和傳播的方式
11.4.1 重複
11.4.2 類推

11.5 語言模因對修辭的影響
11.5.1 模因是驅動修辭的原動力
11.5.2 模因的複製特點影響辭格形成
11.5.3 模因驅動修辭的創新與變異

11.6 語言模因的修辭效應
11.6.1 趕時髦——效應之一
11.6.2 語碼混用——效應之二
11.6.3 類比——效應之三
11.6.4 嵌進——效應之四

11.7 研究語言模因的意義
11.7.1 模因與翻譯
11.7.2 模因與語言教學

11.8 小 結


參考書目

人名對照表

常用術語對照表

I.漢—英術語對照表

II.英—漢術語對照表.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CAN00233
TKO 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
TKO
C2.1.4 027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