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中國當代文學60年
文獻類型Book
分類號C4.1.2 016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題語文與文學
題目現當代文學史
描述《中國當代文學60年》是新編高校中文專業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與已有的同類教材相比,它的特色是:在時間上,及時追蹤和萃取當下的文學創作成果,將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下限延伸至2l世紀初葉,在諸多教材中第一次將網路文學和“80後”創作等現象納入視野,保持了中國當代文學教學研究的開放性和當下性;在空間上,以“現代民族共同體”的想像和追求,以及發展時空上的錯落有序,現實主義、現代主義與通俗文學創作的多元景觀,力求整合中國大陸和台港澳文學為一體;在文學觀念上,取一種開放而駁雜的姿態,將影視文學、舊體詩詞和兒童文學等,都融人中國當代文學的整體格局,使其獲得應有的文學史地位;在教材中心的設定上,側重於選取經過時光淘洗的優秀作家作品,以作家論為中心,以對作品的藝術分析為主,以提高學生解讀作家作品的能力和培養文學鑒賞力為著眼點。同時,為切實可行地指導學生的自學,在教材中專列了思考題和學習指導文獻篇目。《中國當代文學60年》既適用於高校中文系和校級通識課程、選修課程的教學,也可作為文學愛好者瞭解當代文學的介紹性、欣賞性讀本。 導論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主體形態的大陸文學 大陸與台港澳文學的並生與互動 政治制約、宏大敍事與現實主義的互補 本教材的編撰要則和學習要求 第一編 1949-1976 第一章 作為時代先聲的詩歌 新生活的歌手們 蔡其矯:大海和自由的歌者 郭小川:戰士自有戰士的品格 第二章 敍事與抒情因素此消彼長的散文 楊朔、秦牧、劉白羽的詩意化散文 政論性和知識性的不同取向:徐懋庸和鄧拓的雜文 第三章 為新生活寫真的小說 鄉村畫卷與歷史真實 趙樹理:鄉村生活的喜劇與沉思 周立波:茶子花香月色迷離 孫犁:兒女情懷與時代雲煙 時代大潮與個人心靈: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 第四章 創造英雄史詩的小說 燕趙大地的英雄譜系:梁斌的《紅旗譜》 青春燃熾與艱辛選擇:楊沫的《青春之歌》 為歷史注入現代魂魄:姚雪垠和多卷本歷史小說《李自成》 第五章 別辟蹊徑的話劇和電影 “第四種劇本”與歷史劇 老北京生活的長卷:老舍的《茶館》 《早春二月》及夏衍的電影文學改編 集民歌藝術大成的“山歌片王”:《劉三姐》 第六章 “文革”文學:主流和潛流 《沙家浜》、《紅燈記》等“樣板戲”的得與失 穆旦、食指和“白洋澱詩歌群落”的地下寫作 新一代人的迷惘與尋找:《波動》、《公開的情書》、《晚霞消失的時候》 聶紺弩的“三草”和啟功的“打油 第二編 1976-2009 第七章 詩歌的喧嘩與騷動 時代轉變中的悲歌與歡歌 歸來者的精神造像 “朦朧詩”浮出水面 西部風景:“新邊塞詩”、昌耀與巴蜀詩群 “他們”和“海上詩群”等詩人 “黑夜意識”和“女性詩歌 海子、駱一禾與轉型期的詩歌場域 走向成熟和深邃的“中年寫作 在新的躁動中向縱深地帶延展 第八章 疏離與拓展中走向從容的散文 展現科學家的詩意人生:徐遲和黃宗英的報告文學 追問歷史、追問靈魂:巴金的《隨想錄》 晚年孫犁的鄉情與書情 楊絳:“隱身哲學”及緘默的智慧 史鐵生:生命意義的追尋 周濤:寬廣與遼闊彙聚的大氣 賈平凹:寓靈秀於拙樸 文化良知與儀式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蘇葉、唐敏、斯妤、葉夢:“我們終其一生為誰而受奴役 第九章 進人黃金時代的小說 思想與藝術的雙重拓展 王蒙的《春之聲》和《蝴蝶》等“東方意識流”小說 高曉聲的“陳奐生”系列與鄉村變遷 張賢亮的“章永磷系列”及知識份子自省 汪曾祺的《受戒》和《大淖記事》 陸文夫的蘇州小巷風情 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道禪一爐”:阿城的《棋王》 王安憶的《小鮑莊》和《長恨歌》 韓少功的《爸爸爸》和《馬橋詞典》 張煒的《古船》和《九月寓言》 張承志的《北方的河》和《金牧場》 莫言筆下神奇的鄉村世界 先鋒文學和馬原、餘華的創作 劉索拉的“功能圈”荒誕與殘雪的“小屋”夢魘 王朔:書寫市場化時代的“頑主 池莉筆下的小市民風景 “民族秘史”的追求:陳忠實和《白鹿原》 王小波:生命和欲望對“黃金時代”的顛覆 滁罪重生:鐵凝的《大浴女》及其他 陳染、林白、徐小斌:女性文學的初創與深化 “愛”到《無字》:告別純情之後的張潔 邊緣人視角的新奇發現:阿來的《塵埃落定》和《空山》 畢飛宇:江南水鄉的韻致與情懷 第十章 創新意識主導下的戲劇、電影 高行健和魏明倫的探索戲劇 鄉村敍事的新方式:《狗兒爺涅槃》和《桑樹坪紀事》 孟京輝的《思凡》和黃紀蘇的《切•格瓦拉》 《紅色娘子軍》到《芙蓉鎮》:傳奇謝晉 陳凱歌、張藝謀和第五代的電影創作 馮小剛:當代中國商業電影的典範 “警匪”加“言情”:海岩的電視連續劇創作 第三編 台港澳文學(1949-2009) 第十一章 臺灣當代文學 紀弦:接續現代派詩歌的薪火 洛夫:“石室”與“望鄉 搖曳多姿的王鼎鈞散文 左詩右文、妙語連篇的餘光中 鄭愁予:美麗鄉愁與古典情懷 非馬:異域意象與“異類”思維 林耀德:現代都市的守望精靈 吳濁流的“孤兒”意識與林海音的“城南”追憶 白先勇的“紐約客”與“臺北人 陳映真的時代省察與黃春明的鄉土宜蘭 新生代作家黃凡、張大春的小說 李昂的女性主義小說 臺灣新電影的兩面旗幟:侯孝賢與楊德昌 東西合璧的李安電影 第十二章 香港和澳門的文學 也斯:從認同“城影”到反思“後殖民食物 金庸的武俠世界 劉以鬯和舒巷城的小說 李碧華的奇情小說和影視文學創作 王家衛及其光影懷舊 澳門文學概述 第四編 當代兒童文學及新媒體文學 第十三章 當代兒童文學 葛翠琳、湯素蘭、王一梅和保冬妮的童話 柯岩、金波和高洪波等的兒童詩 曹文軒、秦文君的兒童小說 林良、林喚彰等臺灣兒童文學作家的創作 第十四章 流行歌曲與網路文學 羅大佑:“滾滾紅塵”中的綿綿情思 崔健:“紅色”如何“搖滾 網路文學:從痞子蔡到安妮寶貝 第十五章 “80後”文學的創作潮流 “80後”文學的三大文化背景 “80後”文學作家作品簡析 後記
ISBN9787040263121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W00164
TKO 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
TKO
C4.1.2 016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