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魏晉南北朝總數: 4
漢魏六朝文學論稿
作者皋于厚
分類號C4.3.2 009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選漢魏六朝文學論文稿件15篇。包括《試論左思及其詩賦創作》、《“揚植抑丕”與民族文化心理》、《論鮑照詩歌的“險俗”風格》、《謝靈運的政治態度和思想品格》、《試論謝靈運詩歌“新”和“麗”的特色》等。本書作為文學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學工作以及其他文化工作中的參考用書。 論《史記》的批判精神 試論左思及其詩賦創作 “揚植抑丕”與民族文化心理 論鮑照詩歌的“險俗”風格 謝靈運的政治態度和思想品格 試論謝靈運詩歌“新”和“麗”的特色 謝靈運詩歌中的情、景、理 試論謝靈運山水詩的產生基礎 試論謝靈運詩歌的藝術淵源 謝靈運詩歌對後世的影響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關於謝靈運的幾點考證 謝靈運詩文系年 謝瞻、謝惠連、謝莊詩文簡析 漢魏六朝的俠義小說與公案小說 搜神記與魏晉民間文化 主要參考文獻
西晉文學考論
作者俞士玲
分類號C4.3.2 006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詳細考證了西晉時期文學代表人物"三張,二陸,兩潘,一左"的文學系年及創作風貌。文中考據翔實,邏輯嚴密,不僅重視文本研究,還將政治、歷史、思想、文獻研究與文學研書究相結合,擯棄想當然的論斷,以會通之法解決問題。本書分為上下編共11章。上編為系年考證部分,因另有《二陸年譜》一書,此編重點考論張華、傅玄、張載、張協、左思、兩潘、摯虞的生平經歷、作品成書年代、題旨等;下編是微觀研究後的宏觀分析,主要討論西晉諸家、諸文體在文學史中的意義。附錄就党爭與文學、玄學與文學、八王之亂的原因作了一些探討。 本書適合專門研究西晉文學的學者作為參考之用,以及適合專科生作為論文的參考書。 《南京大學博士文叢》總序 前言 上編 西晉文學系年考證 第一章 張華文學系年考證 一、早年喪妻與《永懷賦》、《感婚賦》、《感婚詩》的創作 二、《博陵王宮俠曲》、《壯士篇》、《勵志詩》考 三、《鷦鷯賦》創作年代與題旨新論 四、從泰始後宮教育看《女史箴》的創作——兼論《女史箴》非為賈後作 五、張華《上巳篇》、張協《洛楔賦》考 六、《歸田賦》的創作背景 七、張華元康中的政治地位以及《答何劭詩》意旨 八、張華元康後期的作為 九、其他作品系年 第二章 傅玄與張載、張協文學系年考證 一、傅玄《正都賦》的創作年代 二、傅玄《答程曉詩》、《又答程曉詩》系年 三、傅玄《馬先生傳》的創作時間、源起和意旨 四、傅玄正始中的其他創作 五、傅玄其他作品系年 六、張載人蜀年代考 七、張載、張協早期創作 八、張載、張協後期經歷以及若干詩文系年 第三章 左思文學系年考證 一、左芬對左思初仕的影響以及左思早年之作 二、左思咸寧中的創作 三、奢糜之風的批判與《詠史詩》的創作 四、九品中正制與《詠史詩》的創作 五、左思《三都賦》太康至元康中的流傳 第四章 潘岳、潘尼文學系年考證 一、潘岳文學系年考證 二、潘尼文學系年考證 三、潘嶽《秋興賦》創作背景和實質考 四、《許由頌》非潘嶽作 五、潘岳《內顧詩>>考 六、潘岳《馬汧督誄》考 附:任愷、賈充朋黨之爭考——兼論相關文學材料的政治性影響 第五章 傅咸、摯虞文學系年考證 一、《晉書傅鹹傳》記事補正 二、傅咸《與尚書同僚詩》、《贈何劭王濟詩》作于太康中 三、太康中的一次唱和 四、摯虞兩為尚書郎考 五、摯虞其他作品系年 六、摯虞《文章志》考 七、摯虞《文章流別集》考 附:傅鹹簡譜 摯虞簡譜 下編 西晉文學發展論 第一章 文人聚集與西晉文學的創作風貌 一、西晉人才與時間、地域分佈 二、雅重詩賦之風 三、晉武帝華林園之會與晉代文學 四、張華的同好之會與西晉文學創作 五、張華的同好之會與西晉文學理論 六、陸機、陸雲的同鄉之會與西晉文學 第二章 西晉文學中的“巧構形似之言” 一、傅玄描寫的單純 二、薪火相傳:傅玄與張載、張協 三、張協的“巧構形似之言” 四、張協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 第三章 陸機成為“太康之英”的原因 一、江東學風對陸機文學的影響 二、洛下玄風對陸機文學的影響 三、論陸機對前代文學的繼承 四、文學史上陸機地位的變化及其原因——兼論陸機對六朝文學的影響 第四章 從西晉諸家的創作方式看左思在文學史中的意義 一、傅玄的創作方式 二、陸機的創作方式 三、潘嶽的創作方式 四、左思的創作方式 五、左思在文學史和文化史中的意義 第五章 潘岳碑誄文對前代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一、潘嶽的碑誄文 二、潘岳誄文對前代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三、潘嶽哀辭對前代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四、結論 第六章 關於玄言詩的一點釐清 一、六朝玄言詩說檢討 二、勾稽中朝玄言詩 三、也談玄言詩定義 附錄一 從“四友”到“八伯”——論兩晉裸裎之風的興起和發展 附錄二 向、郭《莊子注》疑案解 附錄三 紀瞻、顧榮赴洛談易考論——兼談西晉末南人的玄談 附錄四 也談“八王之亂”的原因 參考文獻 後記
建安七子
作者曹旭、葉當前
分類號C4.3.2 00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建安——這是一個奇怪和充滿悖論的年代。在這個戰爭頻仍、饑荒餓殍、鼠疫流行的年代裏,一方面是社會物質的極度貧乏,一方面是人的精神空前高漲。人對世界的認識,因為生命脆弱、經常要面對死亡,因此變得更加敏感和自覺。本書記錄了建安七子的作品。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孔融
雜詩二首
其一(岩岩鐘山首)
其二(遠送新行客)
臨終詩
上書薦謝該
薦禰衡表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汝潁優劣論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
神武賦並序
答東阿王箋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為袁紹檄豫州
檄吳將校部曲文

王粲
贈蔡子篤詩
贈士孫文始詩
贈文叔良詩
七哀詩三首
其一(西京亂無象)
其二(荊蠻非我鄉)
其三(邊城使心悲)
詠史詩
公宴詩
從軍詩五首
其一(從軍有苦樂)
其二(涼風厲秋節)
其三(從軍征遐路)
其四(朝發鄴都橋)
其五(悠悠涉荒路)
登樓賦
為劉表諫袁譚書
為劉表與袁尚書
荊州文學記官志

徐幹
情詩
室思詩一首

阮瑀
駕出北郭門行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應場
別詩
公宴詩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
文質論

劉楨
公宴詩
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
其一(昔我從元後)
其二(餘嬰沉痼疾)
其三(秋日多悲懷)
其四(涼風吹沙礫)
贈徐斡詩
贈從弟詩三首
其一(泛泛東流水)
其二(亭亭山上松)
其三(風皇集南嶽)
雜詩
處士國文甫碑

CCAN00098 李李 秀威資訊 P.370

本書首章緒論,概述散文的界說、散文的分類、北宋的文風與唐宋八大家。 第二、三章,以歷史背景、政治概況、文學脈絡為輔,依蘇洵、蘇軾、蘇轍撰著及志傳、筆記、詩話等資料,勾勒出三蘇生平遭遇、師承交遊、學養淵源、性格嗜好等,作為分析三蘇散文異同之張本。 第四章,則就記體散文來看三蘇散文的特色;分由命意、章法、修辭、內容四個角度切入。 第五草,說明三蘇散文的成就;包括三蘇的文論,對蘇門四學士、六君子及後世的影響。 最後指出三蘇的相同、相異處,藉以彰顯三蘇散文的關連性與分歧點。 此外,也順帶將探討蘇洵的現存著述、遊學四方之因、「老泉」稱號歸屬問題,與蘇軾的讀書態度方法、魅力軼事、愛兒素描等篇一併置於〈附錄〉中。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散文界說
第二節 散文分類
一、以體制分
二、以性質分
三、以內容分
四、以作法分
五、以風格分
第三節 北宋文風
第四節 唐宋八大家
第二章 三蘇家世與生平
第一節 蘇氏世系
第二節 三蘇傳略
一、蘇洵
二、蘇軾
三、蘇轍
四、蘇氏譜系簡表
第三章 三蘇性格與嗜好
第一節 三蘇性格
第二節 三蘇嗜好
第四章 三蘇記體散文特色
第一節 命意
第二節 章法
第三節 修辭
第四節 內容
第五章 三蘇散文成就
第一節 三蘇文論
一、立意
二、貴用
三、尚氣
四、辭達
五、自然成文
六、反模擬炫奇
第二節 三蘇影響
一、蘇門四學士、六君子
二、蜀學、黨禁及其他
第六章 結論──三蘇散文同異
第一節 三蘇散文相同處
第二節 三蘇散文相異處
參考書目
附錄一 現存蘇洵著述考
附錄二 蘇洵書信體散文研究
附錄三 蘇洵遊學四方的真正原因
附錄四 坡公號老泉考
附錄五 蘇東坡的讀書態度與方法
附錄六 蘇東坡的魅力
附錄七 東坡軼事
附錄八 東坡愛兒素描
附錄九 三蘇三篇同名作比較
太康文學研究
作者姜釗云
分類號C4.3.2 00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乃是一篇以實證、考辨誣衊國主要方法的論文。本書展現了作者對理論追求的勇氣和能力。論文對“詩性精神”與“文學精神”作了自己的的理解和界定。關於“詩性精神”的界說能突破成說,獨抒己見,而關於“文學精神”的理論闡述,也能令人一新耳目,體現了作者的理論眼光和立論膽識。論文關於“文學精神”和“詩性精神”的思考,其意義不僅在於可以更好地解釋太康“文章中興”現象,對於進一步認識中國文學的民族文化傳統、中國文學創作和中國文學思想的發展歷程,也有一定的啟發性。當然,這一理論若有說服力和影響力,還要進一步完善而使其臻於成熟。本書適合專門研究魏晉文學的太康時期的學者作為參考書之用,亦都適合修讀文學史的學生閱讀。 第一章 引論 第二章 太康重要作家生平考述與人格分析(上篇)  一 傅玄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二 張華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三 張載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四 張協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五 張亢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第三章 太康重要作家生平考述與人格分析(下篇)  一 陸機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二 陸雲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三 潘嶽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四 潘尼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五 左思之個人生活道路與人格精神 第四章 太康文學思想縱橫論  一 傅玄“引其源而廣之”的文體觀念  二 陸機“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的文學精神  三 陸雲“文貴清省”的創作思想  四 左思“美物者貴依其本”的品物征實主張 第五章 太康文品之美學思考  一 情多氣少的主題取向  二 襲故彌新的體裁範型  三 綺靡工巧的風格時尚 第六章詩性精神、文學精神新說與太康“文章中興”原論  一 詩性精神界說  二 文學精神界說  三 詩性精神與文學精神之關係  四 詩性精神、文學精神與太康“文章中興”的關係  五 關於詩性精神、文學精神之範疇討論的召喚 第七章 太康文學學術史疑案新斷  一 “三張”父名“牧”或“收”問題  二 陸機人洛時間及次數問題  三 文賦》撰作年代問題  四 《三都賦》撰作年代問題 第八章 太康重要作家著述輯錄  一 傅玄著述輯錄  二 張華著述輯錄  三 張載著述輯錄  四 張協著述輯錄  五 張亢著述輯錄  六 陸機著述輯錄  七 陸雲著述輯錄  八 潘嶽著述輯錄  九 潘尼著述輯錄  十 左思著述輯錄 第九章 結論 附錄一 二十世紀陸機研究綜述 附錄二 西晉重要作家文學編年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