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通論總數: 65
中國語言文學: 本科必讀書目
作者王曉明
分類號C2.1.1 042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中國每年人均讀書僅4.5本,遠低於韓國11 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在閱讀的數量和質量上,我們都大大落後。作為中文專業的學生,我們肩負著傳承文化血脈,促進價值認同的重大使 命。那麼,一本專業性強、內容豐富的閱讀指南,對於幫助我們好讀書,讀好書,培養知識、文化、價值觀念上的多元取向,甚為關鍵。
  本書由著名學 者王曉明教授領銜高建中、袁進、劉大為教授等各大高校中文領域的頂尖專家集體編撰,精選古今中外經典名著共計410種,分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 文學”、“外國文學”、“文學、語言及其他歷史”和“文學、語言及其他理論”五個子目錄。每個子目錄又按照重要性分為初級書目和二級書目兩部分。本書選錄 合理,分類明晰,每一子書目的介紹皆可單獨成文,評述全面,語言清新,是1949年以後國內第一本公開出版的中文繫本科必讀書目,堪稱國內首屈一指的中文 專業閱讀指南。既是專業方面的指導教材,更是人生智慧的啟迪寶典,幫助讀者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書海中找準航向,取得真經。
消費的政治:舊報紙﹑電影院﹑動漫產業及其他
作者盤劍
分類號C3.3.1 00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消費的政治:舊報紙、電影院、動漫產業及其他》分兩卷:卷一“《每日電影》:文化消費語境中的大眾傳媒公共領域建構”通過對1930年代上海《晨報》副刊《每日電影》的個案分析,論證了大眾文化和大眾傳媒中不僅存在公共領域,而且這種“大眾傳媒公共領域”既不乏“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公共領域”的批判性和私人立場,又因為“跨媒介”討論而具有“原始公共領域”的廣場式公眾性或公共特徵。本卷同時展現了1930年代中國電影的一段歷史真實,並針對《每日電影》所表現出來的、大眾傳媒公共領域建構中難以避免的重要問題進行另一層面的思考,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卷二“消費與政治:對電影、影院、影片公司和動漫產業的考察”是作者近年來所做的關於電影的系列研究。這些系列研究成果雖然涉及到電影的許多領域(包括電影本體、電影院、影片公司以及新興的動漫產業),但所有篇章都圍繞著電影“消費與政治”的關係立論和闡述,或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電影的消費與意識形態的性質和功能。
西洋文學的第一堂課
作者黃志光
分類號C4.5.1 023
出版社書泉
主題
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
作者陳智德
分類號C4.5.1 058
出版社花千樹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以本土性為跨越年代的核心思考,論述範圍以徐訏、舒巷城寫於一九五○年的詩和小說開始,再及力匡、楊際光、馬博良、劉以鬯、舒巷城、蔡炎培、西西、也斯、鄧阿藍、洛楓、鍾玲玲、辛其氏、李碧華、郭麗容等作者,下迄二○○五年潘國靈的〈我城05——版本零一〉、謝曉虹〈我城05——版本零二〉及董啟章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提出以一九五○年和一九九七年為兩大時間軸,再及二千年代作者對本土文學的回應,重點是不同年代香港文學的本土性變化及其不同的對應面,除了帶出學術討論,也希望由此見出香港文學的傳承關係;提出一種研讀和分析方法,也提出個人的理念反思。

導論:本土及其背背面
第一章 五六十年代:離散與新語言
第二章 七十至二千年代:「我城」的呈現與解體
第三章 香港文學的懷舊史1950 – 2005
參考書目
人名及文獻索引
後記
作者簡介
談文學
作者朱光潛
分類號C4.4.1 026
出版社三聯書店
主題
註釋
一部闡釋文學原理的經典之作,一本愛好文學接近文學的入門讀物。書中所述皆為朱光潛先生多年“學習文藝的甘苦之言”,作者以文藝批評家和文學家的親身體會,從文學趣味到佈局安排,從內容風格到翻譯技巧,將文學層層展開,一個例證、一個典故鋪展開去,深入淺出,平易自然,引領讀者不知不覺走進文學的殿堂。讀朱先生的文章,“使我們很快樂地發現我們的渺小的心靈和偉大的心靈也有共通之點”。

文學與人生
資稟與修養
文學的趣味
文學上的低級趣味(上):關於作品內容
文學上的低級趣味(下):關於作者態度
寫作練習
作文與運思
選擇與安排
咬文嚼字
散文的聲音節奏
文學與語文(上):內容、形式與表現
文學與語文(中):體裁與風格
文學與語文(下):文言、白話與歐化
作者與讀者
具體與抽象
情與辭
想像與寫實
精進的程式
談翻譯
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
作者周啓志、羊列容、謝昕
分類號C4.6.1 010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專題的設置是以現代通行的文學理論為依據,這不是意味著以現有的文學理論框架去生搬硬套古代通俗小說理論。從專題本身講,其概念自然是現代人規定的,而作為理論卻為古今共同探討。至於書中的「方法論」及「借鑒論」兩章,則是站在現代理論的高度,對古人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形成進行俯視,旨在為現代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探索一條路子。本書的作者以現代系統思維為基礎,運用化縱為橫,化點為面的方法,向讀者呈現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框架,其研究成果也足以啟 人深思,令人摩掌會心。


前言
第一章 發展論
第一節 從「小說」到「小說家」
第二節 通俗小說理論的萌芽
一、 兩晉六朝時期的通俗小說理論
二、 唐代的通俗小說理論
第三節 通俗小說理論的發展
第四節 通俗小說理論的成熟
一、 功能論
二、 語言論
三、 藝術真實論
四、 人物性格論
第五節 近代通俗小說理論的轉變

第二章 作家論
第六節 作家的人格修養
一、提倡道德的重要性
二、觀念與實踐的矛盾
第七節作家的藝術修養
一、積學
二、儲才
第八節 作家的「還俗」
一、 對「俗性」的肯定
二、 對「入世」的躬行
三、 審美心理結構的調整

第三章 功能論
第九節 娛樂功能
一、 娛樂功能與社會效果
二、 對商品化傾向的批評
三、 娛樂功能與政治功利
第十節 勸懲功能
一、「勸善懲惡」的規定性
二、勸懲功能的強化
三、勸懲說的進化
第十一節 其他功能
一、 史鑒功能
二、 認識功能



第四章 創作論
第十二節 情節
一、 情結結構原則
二、 情節設計技巧
第十三節 人物
一、 人物塑造的原型論
二、 人物形象的藝術特徵論
三、 人物塑造的技巧論
第十四節 語言
一、 小說語言的基本要求─通俗化
二、 敘事語言的運用
三、 人物語言的表現

第五章 審美範疇論
第十五節 雅與俗
一、 語言的雅俗之辨
二、 功能上的雅俗之別
三、 題材上的雅俗之分
四、 表達方式的雅俗之異
五、 關於「雅俗共賞」理論的討論
第十六節 奇與常
第十七節 虛與實
第十八節 情與理
一、「情」與「理」的對抗
二、主情論的美學內涵
三、情與理的相互認同
四、「理」的新內涵和「情理」的統一

第六章 借鑒論
第十九節 對史學理論借鑒
一、「微詞」、「曲筆」與「注彼寫此」
二、「實錄」精神與「實錄」理論
第二十節 對文學藝術理論的借鑒
一、「發憤著書」說─對詩文論的借鑒
二、「以形寫神」說─對書論的借鑒
三、「境界」說─對詩論的借鑒
四、「文法論」─對古文理論的借鑒

第七章 題材論
第二十一節 傳奇
一、傳奇的來源
二、傳奇的流變
三、傳奇的泛化
四、傳奇的真諦
第二十二節 情愛小說
一、情愛小說的創作動機論
二、「情」與「淫」
三、對才子佳人模式的批評


第二十三節 歷史小說
一、歷史小說的來源
二、歷史小說的虛實問題
三、歷史小說的一般創作原則
第二十四節 俠義與公案小說
第二十五節 神魔小說
第二十六節 模式化問題
一、 對模式的詮釋
二、 模式的起源
三、 模式的類型
四、 古代理論界對模式的批評
五、 模式的意義

第八章 方法論
第二十七節 評點
第二十八節 序跋
第二十九節 專論
第三十節 散論(瑣論)

第九章 欣賞論
第三十一節 小說欣賞的特徵
第三十二節 欣賞的修養
一、 讀者的人格修養
二、 讀者的知識修養
三、 讀者的文學修養
第三十三節 欣賞的方法和要求

後記
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從台灣到香港
作者陳麗芬
分類號C4.5.1 009
出版社書林
主題
註釋
收錄於書的十篇論文,雖然所討論的對象各有不同,但不論是對文學史的寫作、群體文化現象、個別作家或評論家的閱讀分析,基本上最終目的都是在透過具體的例子以探討更廣泛的問題,藉箸這一些案例,反思并回應目前評論界一些盛行且彼此有密切關連的主流觀念,例如文化身份、性格政治、後殖民等。

文學批評與文化身份───周蕾‧後殖民‧香港
文學史論述與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學───兼論龍瑛宗的小說
當中心變成邊緣───背海的人與現代文學的宿命困境
台灣現代主意文學的另類想像───以七等生為例
天真本色───從西西《哀悼乳房》看一種女性文體
性話語與主體想像───李元貞《愛情私語》與李昂《迷園》
文學的香港───互文閱讀吳煦斌與董啟章
超經典‧女性‧張愛玲
普及文化與歷史想像───李碧華的聯想
為伊消得人憔悴───尋找台灣
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
作者鄭明娳、林燿德
分類號C4.5.1 062
出版社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提供現代文學入門者參考之用,區分為〈當代世界創作流派〉、〈當代世界文學理論〉及〈當代中國主要文類〉三部分;本書涵蓋流派、理論、文類鑑賞與創作三個領域,企圖為文學的天空描繪出寬闊而多元的藍圖。

當代世界創作流派
寫實主義
象徵主義
頹廢派/唯美主義
神秘主義
未來主義
意象派
表現主義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意識流
新感覺派
新小說
魔幻寫實主義
荒謬劇
黑色幽默
後現代思潮

當代世界文學理論
形式主義
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新批評
接受美學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當代中國主要文類

詩的鑑賞與創作
現代詩的魅力
架構詩世界的一些石柱
當代兩岸詩風貌
中國新時期的詩美流向
重建當代台灣詩史
散文
散文的鑑賞與創作
認識現代散文
散文創作談
當代兩岸散文風貌
當代大陸散文的歷史回顧
八零年代台灣散文創作特色
小說
小說的鑑賞與創作
小說世界的奧妙
練習寫小說先從哪裡開始
當代兩岸小說風貌
當代大陸文學中的尋根意識
八零年代台灣小說創作特點
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作者蔡源煌
分類號C4.5.1 055
出版社書林出版
主題
註釋
本書透過具體的作品來理解抽象的概念,節錄重要文學作品的精采段落為例,說明文學理論的思維與應用,讓讀者對當代理論與文化有更深一層的體會。舉凡重要術語的定義與用法,各種思想背景
及其對文學研究的影響,均以簡明易懂的行文風格,做清晰而有系統的介紹。

推薦序
作者序
浪漫主義
情詩口語化
莎士比亞看「瘋狂」
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
象徵主義的詩學
表現主義
意識流─剎那到永恆
悲劇的誕生
相命與文學
小說與地靈
西方現代文學中的城市
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前衛」一例
吉姆情結
自我與他人─文學和人生
存在主義的文學與自我追求
浮士德照鏡子
文學的夢‧夢的文學
文學中的幽默與機智
柏拉圖真反對文藝嗎?
文學的外緣研究與內在研究
新批評的主要術語
文學批評的轉型期
結構主義的爭論
小說的敘事觀點
「新小說」的突破
西蒙的「新小說」
虛構與敘事
後設小說的啟示
超現實主義與魔幻式的寫實
語言行動理論與虛構敘事文研究
何謂詮釋?
揭開後現代的序幕
作家的「爽」
「作者之死」新詮
語言的解構傾向
莎士比亞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文學中男人如何看女人?
女性主義批評的商榷
後現代主義的省思
甚麼是後現代文學
詹明信的後現代理論
後現代的文化問題─訪詹明信教授
後記
索引
西洋文學術語手冊
作者張錯
分類號C4.5.1 022
出版社書林
主題
莊子的蝴蝶起飛後--文學再定位
作者黃國彬
分類號C4.5.1 048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作者,黃國彬教授為著名的翻譯學專家,翻譯但丁《神曲》由九歌出版後,將由大陸印簡體字版,深受國際矚目,而在文學創作上也成就非凡。他以獨到的見解,帶引我們領會文學作品的巧妙之處:從莊子的〈說劍〉談武俠小說的起源,從《紅樓夢》的劉姥姥逛大觀園談曹雪芹的創作,更深入賞析當代名家錢鍾書的《圍城》、沈從文的〈丈夫〉、張愛玲的〈金鎖記〉,及思果、餘光中的散文。他也關注香港文學的發展與未來,與我們分享個人獨特的書寫方式。


再看蝴蝶起飛(代序)  
第一輯 武俠小說的鼻祖,歐洲史詩的遠親──重讀《莊子.說劍》
曹雪芹的藏筆法 幾乎笑盡天下──《圍城》的冷嘲冷諷
光影與色彩交響──張愛玲〈金鎖記〉的視覺意象
說盡世間人情──思果的散文 餘光中的大品散文
清澄的心水──餘光中的觀察力和他的散文
柚光燁燁──簡評王良和的《柚燈》
第二輯 文學批評中的兩個恆量
仍然靠一些筆去堅持
米換星移後的香港文學
南北、東西、左右──香港文學的三大特色
內向不忘外向──香港文學的未來方向
從近偷、遠偷到不偷──香港作家與創作的三個階段
留住讀者的目光
識人如識魚
跟學者作對
旋律難求
第三輯 理想國中的琥珀光花
為想像擴大翼展──科技與我的文學創作
序《剖沙賞沙》──中國當代散文雜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大陸當代文學掃描
作者葉穉英
分類號C4.5.1 032
出版社東大圖書公司
主題
註釋
「文革」後的大陸文學,特別是小說作品可以「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三個 進程來概括。在「傷痕文學」作品裡,看到的是「文革」對人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迫害;「反思文學」則在反思客觀歷史和主觀自我之際,傾注了哲學本義的憂患意識;而到了「尋根文學」,作品裡的人,則擴大、升高為整個民族,大陸作家們重新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進行探討。
本書內容即是針對這三大主題的概述或個別作家作品的分析。另外,對大陸知識份子過去四十年悲慘命運的透視,以及大陸當代女性意識的流變,亦有述及。透過文學作品以瞭解大陸當代的社會脈動以及人心歸趨成為可行的途經,這也正是本書創作的宗旨所在。

自序
「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淺探
中國大陸「尋根文學」的探討
由文學作品看大陸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
劉賓雁生平、作品及其思想之評述
「新三家邨」中的王若望
論大陸當代「女性文學」裡的「女性意識」
張賢亮文學作品的剖析
阿城〈棋王〉一系列小說之評介
語言學概論
作者謝國平
分類號C2.1.1 021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是為一般大專程度學生而寫的語言學入門書。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語言的特性、起源、動物的傳訊系統、以及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部分介紹語言各層次的結構以及研究這些結構的學科,其中包括語音學、音韻學、構詞學、句法學、語意學、語用學、歷史語言學。第三部分介紹主要的應用語言學,包括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言規劃及語言障礙與治療等。書以最新文獻為基礎,文字淺易,對語言學系和一般學科的學生而言,極具實用價值。

第一章 緒論:人類的語言
第二章 語言的起源
第三章 動物的傳訊能力
第四章 語言學史什麽
第五章 語言學
第六章 音韻學
第七章 構詞學
第八章 句法學
第九章 語義學
第十章 語用學
第十一章 語言的變化
第十二章 社會語言學
第十三章 心裡語言學
第十四章 語言規劃
第十五章 語言學與語言障礙

參考書目
索引
大眾文學的15堂課
作者范伯群
分類號C4.6.1 008
出版社五南
主題
註釋
此系列每本書都有獨立的學科範圍和專業性,並且深入淺出,每本內容都有「十五課」,是為了在較少的篇幅內講清楚某一學科領域的知識。作者皆為有學術建樹與豐富教學經驗,又能將學問清楚傳達的重量級教授,並採用學術講座風格,保留講課時的生動口氣,增加臨場感,讓讀者透過這系列書親炙名家名師講堂。本書包括通俗文學概說和社會言情小說、有禮有力的武俠小說、武俠小說的革命巨人金庸、偵探小說、詩與真之間的歷史小說、針砭諷諫的幽默滑稽文學、亦科亦幻的科幻小說等,正視大眾文學,並期盼新時代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藝術累積,孕育出更繁茂的大眾文學景觀。

第一課 俗文學概說
  一、俗文學之內涵
  二、俗文學:從蔑視到肯定
  三、雅俗文學的特色及其分界
第二課 通俗文學的源流
  一、古小說之孕育
  二、唐之傳奇小說
  三、宋之話本小說
  四、明清章回小說
第三課 通俗文學的現代化
  一、通俗文學對現代文化市場的培育
  二、通俗小說現代化的萌?
  三、知識精英文學與市民通俗文學之爭
  四、文學史的格局與文學現狀
第四課 承繼譴責遺風的通俗社會小說
  一、從譴責到黑幕
  二、為中國現代政治經濟畫像
  三、問題小說與反戰小說
  四、文化小說與地域小說
第五課 從哀情到社會言情小說
  一、現代言情小說的先驅者們
  二、狹邪餘緒:民國倡門小說的特色
  三、“哀情小說熱”的興衰
  四、奔向社會言情的廣闊天地
第六課 打通雅俗的張恨水
  一、張恨水的意義
  二、走遍江湖
  三、走上文壇
  四、走向新文學
  五、走進新中國
第七課 有禮有力的武俠小說
  一、武俠文化源流
  二、南向北趙
  三、民國武俠小說名家
  四、港臺武俠小說
第八課 武俠小說的革命巨人金庸
  一、金庸的意義
  二、金庸的道路
  三、金庸的作品
  四、金庸的秘密
第九課 民族化進程中的偵探小說
  一、清末民初的偵探翻譯熱潮
  二、中國偵探小說的起步
  三、偵探小說的中國化:程小青和孫了紅
  四、中國公安法制文學概況
第十課 詩與真之間的歷史小說
  一、“歷史小說”的沿革與基本類型
  二、林紓與許指嚴的“掌故野聞”
  三、蔡東藩的正史演義
  四、黃小配等人的翻案重構
  五、其他歷史小說
第十一課 針砭諷諫的幽默滑稽文學
  一、中國現代滑稽文學的濫觴
  二、詭譎諷諫的時政滑稽
  三、欺人與自欺:讀書人酸腐心態的揭露
  四、中國現代滑稽文學的藝術技巧
第十二課 亦科亦幻的科幻小說
  一、科幻小說溯源
  二、世界科幻小說的發展
  三、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
第十三課 娛樂中見勸懲的通俗戲劇
  一、通俗戲劇界說及源流
  二、近現代通俗戲劇概覽
  三、近現代通俗戲劇的人生視界
  四、近現代通俗戲劇的社會藝術價值
第十四課 繽紛多彩的通俗期刊
  一、清末民初 獨步文壇
  二、二分天下 半壁江山
  三、四○年代的“方型刊物”
  四、北派通俗文學期刊
  五、新時期通俗文學期刊概述
第十五課 雅俗互動與融合
  一、雅與俗的辯證法
  二、現代文學的雅俗互動
  三、雅俗大融合
當代語言學概論
作者鍾榮富
分類號C2.1.1 048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主題
註釋
本書先從現代語言學探索的兩個問題入門,其次界定語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或語言本能(linguistic instinct)及語言使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分野,據此將現代語言學分為理論語言學(theoretical linguistics)及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探索「語言能力」的部分稱為理論語言學,涵蓋了語音學、音韻學、構詞學、句法學及語義學等五個主題,分別見於本書二到六章。其他的語言學專業,如社會語言學、語用學、神經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等共六個主題,則為本書七到十二章。末章為歷史語言學,探究語言的改變及語言的分類。書末附有極實用之「名詞解釋」。 其特點為1.最新理論為綱:不像很多同類書籍,仍以索緒耳的組合∕聚合為綱,本書以最新理論為綱較好。 2.文句簡潔明快:文句增一分不可,減一分不行,使一般讀者很快進入狀況;作者運用語言之能力極佳。 3.舉例適當:所舉諸例皆具說服力。 4.理論切合實際:理論與漢語、英語實際情況結合得很成功。適合適于高等院校中文專業和自學中文專業的學生使用。

緒 論 語音結構
第二章 音韻學
第三章 詞彙及其結構
第四章 句子結構
第五章 語義的表述與傳達
第六章 語用學和言談分析
第七章 語言和社會之間的互動
第八章 大腦和語言
第九章 語言和訊息的處理
第十章 語言習得
第十一章 第二語言習得
第十二章 歷史語言學

參考書目
本書作用之語言學名詞中英對照及解釋
名詞索引
圖目錄
語言與語言學論叢
作者陳原
分類號C2.1.1 055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主題
註釋
作者陳原輯錄其有關語言與語言學論文,和學術筆記共一百零五篇,所論遍及早期中文寫法羅馬字化、當代中國大陸的語言政策、世界性新技術革命對語言及語言學的影響、方塊看字定量分析以及社會語言學的進展等重要問題。寫作時間從本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由此可以窺見本個世紀大陸語言研究的一個側面。可供大學生或學者作參考之用。

(0)

(01)社會語言學的興起、生長和發展前景(1982)  
(02)社會語言學是什麼?(1984)
(03)語言與社會(1986)
(04)關於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範圍、物件和方法論(1984)

(1)

(11)漢字的改革運動(1935)
(12)中國語拉丁化的理論與實際(1935)
(13)中國語拉丁化分區問題(1935)
(14)拉丁化書報介紹(1935)
(15)(附)活的語言與拉丁化(杜埃)(1935)
(16)《廣州話新文字課本》序言和鉛印版題記(1937)

(2)

(21)垂死時代的語言渣滓(1940)
(22)(附)固執與成見(何家愧)(1940)
(23)語言與動物(1980)
(24)語言與色彩(1980)
(25)語言與日常生活隨想(1980)
(26)語言的污染與淨化(1980)
(27)人類語言的相互接觸和相互影響(1981)
(28)語言的社會功能與社會規範(1981)
(29)語言文字:歷史的負擔和美學價值(1983)

(3)

(31)關於詞典工作中的若干是非界限(1978)
(32)詞書與社會生活(1982)
(33)關於《漢語大詞典》的幾次講話(1980)
(34)《漢語大詞典》的歷史使命(1981)
(35)《辭源》修訂本問世抒懷(1984)
(36)論語文詞典的推陳出新(1996)

(4)

(41)新技術革命給語言科學導入的新觀念(1983)
(42)現代漢語能否適度資訊化時代的需要?(1983)
(43)新技術革命與應用語言學(1984)
(44)展望語言科學的新天地(1984 )
(45)資訊化時代語言研究中的數量觀念(1984)
(46)語言科字與資訊革命(1985)
(47)新技術革命和語言學的新觀念(1985-86)

(5)

(51)語言政策及其科學基礎(1986)
(52)資訊化時代與語言文字規範化(1985)
(53)國家現代化和語言文字規範化(1985)
(54)現代化和規範化(1986)
(55)語言文字規範化問題(1986)
(56)現代漢語正詞法與資訊交換(1983)
(57)關於現代漢語正詞法的若干理論問題(1983)
(58)人民•語言•文化(1986)
(59)多語社會的公用語(語際語)與國際輔助語問題(1986)

(6)

(61) 關於新語詞的出現及其社會意義(1984)
(62)新語詞:社會語言學的考察(1986)
(63)新語詞結構的若干特徵(1986)
(64)在語詞的密林中漫步(1981)
(65)普通話的社會語言學考察(1985)
(66)把漢字問題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1986)
(67)漢字和漢字問題的再認識(1990)
(68)論現代漢語若干不可抗拒的演變趨勢(1992)
(69)從現代漢語幾個用例(模型)分析語言交際的最大信息量和最佳效能(1983)

(7)

(71)術語和術語學:通俗論述(1984)
(72)加拿大的術語資料庫(1984)
(73)當代術語學在科學技術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1985)
(74)與術語學有關的幾個問題(1980)
(75)關於科學術語規範化和語言文字問題(1985)
(76)術語學與標準化(1985)

(8)

(81)《語言與社會生活》日譯本前言(1981)
(82)《辭書和信息》前記(1984)
(83)《社會語言學論叢》序(1987)
(84)《交際語言學叢書》序(1990)
(85)日文版《中國語言與中國社會》序(199l)
(86)《中華新詞典》代序(1993)
(87)《世界名言大辭典》代序(1993)

(9)

(91)資訊和語言資訊學論綱劄記(1986)
(92)語言資訊學引論稿(1987)
(93)走向語言資訊學-劄記(1992)
(94)語言資訊與概率論劄記(1988)
(95)語言資訊與神經生理學劄記(1988)
(96)術語學劄記(1985)
(97)語言與悖論劄記(1985)
(98)語言與資訊理論劄記(1986)      
(99)語言與控制論劄記(1986)

(10)

(101)現代漢語若干要素的定量分析綜述(1985)
(102)現代漢語字頻測定與常用字表的制訂(1986)
(103)《現代漢語定量分析》導論(1987)
(104)《現代漢語用字資訊分析》導論(1992)
(105)《漢語語言文字資訊處理》序言(1995)

附錄   

附錄一 語言學和跟語言學有關的重要術語英漢對照表   
附錄二 對話錄:走過的路(柳鳳運  陳原)
後記
存在主義
作者陳鼓應
分類號C4.5.1 024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主題
語言學簡史
作者彭蘭玉
分類號C2.1.1 029
出版社湖南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語言學簡史》介紹了語言學的發展歷史,包括語言研究的一般情況和方法論原則發展歷史;闡述了歷史比較語言學和各語系語言研究的歷史、普通語言學的歷史及其主要派別;對比分析研究了美、英、俄、中各國的語言研究狀況。 作者將各個語系加以比較分析,將語言學的歷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又將各地研究的語言學史比較,再根據派系,逐個流派簡略地分析與闡述各個的特點。適合對語言學史有認識的學生、導師與有興趣人士。

導言

第一章 傳統語言學

第一節 上古時期
第二節 中古時期
第三節 近古時期

第二章 歷史比較語言學

第一節 歷史比較法產生的前提
第二節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節 各語系語言的歷史比較研究

第三章 普通語言學

第一節 普通語言學的建立
第二節 語言學中的自然主義學派
第三節 語言學中的新語法學派
第四節 語言學中的心理社會學學派
第五節 結構主義及其主要流派
第六節 「詞與物」學派、唯美主義學派和新語言學派
第七節 美國語言學研究
第八節 英國語言學研究
第九節 俄國語言學研究
第十節 中國語言學研究

附錄一 西元前15世紀~西元19世紀中外語言學史大事對照表
附錄二 人名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現代語言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作者戚雨村
分類號C2.1.1 006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現代語言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試圖以淺顯的文字和簡明的方式,對大學、中學語言教師以及廣大語文工作者和學習者介紹現代語言學各領域、各流派的基本理論。現代語言學是一門迅速發展、方面極廣的科學。它所研究的物件是語言,是承載資訊的工具,而資訊的傳遞和處理關係到社會文化的繁榮,因此它是現代社會中的一門關鍵性科學。這門科學所提出的問題等待著有心的學習者去思考,它所提出的答案需要加以驗證。 這本書收錄作者80年代所寫的十八篇文章,可以與語言學現階段的發展狀況接軌,一則可反映出作者這些年來的研究方向,而則對讀者來說較有參考價值。內容共分四部份,第一涉及各個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對這些語言學家的理論觀點加以闡述和評說。第二是關於當代西方語法理論、語義學和語用學研究情況的綜述和分析。第三對一些邊緣學科作了概括性的介紹,並對有些學科的性質、對象和範圍提出了看法。第四部份就現代漢語言學中的幾個問題,如語言和文化的關係等,進行探討。這些文章都具有學習和探索性質。不適合初學者閱讀。

總序
前言

• 現代語言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 博杜恩•德•庫爾特內和喀山語言學派
• 索緒爾研究的新發現
• 索緒爾在世界和中國
• 布拉格學派和馬泰休斯的語言理論
• 布龍菲爾德的語言理論
• 弗斯和倫敦語言學派
• 當代西方語法理論說略
• 語義學說略
• 語用學說略
• 社會語言學概述
• 數理語言學概述
• 應用語言學、外語教學法和外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 應用語言學和有關的幾個問題
• 語言對比和文化對比
• 語言•文化•對比
• 語言層次和語言單位
• 語言的共性研究和對《馬氏文通》的重新• 評價
現代語言學引論
作者夏中華
分類號C2.1.1 056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編寫本書時,作者特別注意處理好經典與創新、理論與應用、微觀與宏觀、教學與自學等之間的關係。本書注重基礎知識和經典理論的闡釋,不改變現行教材的合理設想,盡可能地保留已經成型的重要的理論觀點。充分吸收近幾十年來語言學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以體現教材的前沿性。教材中游自主知識產權內容,體現作者的科研成果,也體現了新的科研成果的應用,反應了學科發展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學術兼實用,可教復可讀特色,在教學活動中既便於教,又便於學。適合大學生及初入門的有興趣人士。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語言學及其學科作用
第二節 語言學的研究物件
第三節 語言研究的歷時回顧
第四節 語言學的學科分類
第五節 語言學研究方法

第二章 語言的本質

第一節 語言的社會屬性
第二節 語言的功能
第三節 語言與文化
第四節 語言的結構
第五節 語言的存在形式

第三章 語音學

第一節 語音和語音研究
第二節 語音的屬性
第三節 語音單位和記音符號
第四節 語音的分類
第五節 語音的組合

第四章 語義學

第五章 詞彙學

第六章 語法學

第七章 語用學

第八章 語言的發展

第九章 文字學

附錄一:國際音標
附錄二:中文拼音與國際音標對照表
附錄三:參考文獻

後記
歐美語言學簡史
作者徐志民
分類號C2.1.1 031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根據近幾年來作者在復旦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和現代漢語助教班講授歐美語言學史的講稿整理而成的。“歐美語言學史”實際上是一門學習語言學的入門課程,主要介紹歐美語言學的發展歷程,對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語言學派和語言學家的理論和研究方法進行述評,目的在於使學生在進行深入研究之前,能在理論和背景知識方面有所準備。這種準備,其實對一切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以及關心語言學課題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然而,有關語言學史方面的著作,我國出得不多,本書的出版,就是想在這方面提供一份參考資料。


第一章 導論
 
1.語言研究的萌芽與發展  
2.語言學史研究的目的  
3.歐美語言學發展的幾個階段

第二章 古希臘羅馬的語言研究  

1.古希臘哲學家的語言研究  
2.亞歷山大裏亞語文學派及其語法理論  
3.古羅馬的語言研究

第三章 中世紀初至18世紀末的歐洲語言學  

1.中世紀語言研究概況和思辨語法學派  
2.經驗語法與唯理語法  
3.17、18世紀歐洲學者對語言問題的探索  
4.語言視野的擴展和語言材料的積累

第四章 普通語言學的奠基人--洪堡特  

1.洪堡特的生平  
2.洪堡特的語言理論  
3.洪堡特的漢語觀  
4.洪堡特的理論引起的反響

第五章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產生和發展  

1.歷史比較語言學產生的前提  
2.拉斯克  
3.葆樸  
4.格裏木  
5.施萊歇爾  
6.歷史比較語言學前期的成就和缺點

第六章 青年語法學派  

1.青年語法學派的形成和“宣言”的發表  
2.關於“語音規律”  
3.關於“類推作用”  
4.青年語法學派的貢獻和缺陷  
5.同時代學者對青年語法學派的批判

第七章 現代語言學的開創者--索緒爾  

1.索緒爾的研究活動  
2.索緒爾語言理論的要點  
3.索緒爾與現代語言學  
4.索緒爾的魅力

第八章 布拉格語言學派  

1.布拉格語言學會  
2.布拉格論綱  
3.特魯別茨柯伊的音位理論  
4.布拉格學派在語言學史上的地位

第九章 哥本哈根語言學派  

1.哥本哈根語言學會及其代表人物  
2.葉爾姆期列夫的語符學理論  
3.哥本哈根學派的功績和存在的問題

第十章 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語言學  

1.美國語言學的特點  
2.薩丕爾的語言學說  
3.布龍菲爾德和布龍菲爾德學派

第十一章 轉換生成語法學派  

1.“喬姆斯基革命”  
2.生成語法的心理學和哲學含義  
3.對轉換生成理論的評價問題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修訂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