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綜合論文集總數: 23
漢語本體及其應用研究
作者朱城
分類號C2.9.2 031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漢語本體及其應用研究》內容簡介: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專業分別是湛江師範學院傳統、新興專業的代表,而漢語言文字學正是這兩個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學科。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上編:漢語本體研究

●二十多年來古漢語詞義發展演變理論研究述評
●鑒江流域粵語的複合聲母分化現象分析
●從佛教意義的吸收到當代西方詞義的吸收
●罵詈動詞初探
●雷州方言熟語及其地域文化
●語言與生態
●當代中國官方語言的稱說問題
●《漢語大字典》義項概括性問題補議
●甲金祭祀語言對比研究之
●東漢文獻中預設否定副詞的共時比較與
●歷時分析
●禪宗語錄中幾種常用辭格的運用
●略論古漢語的語篇銜接
●《論語》中名詞到形容詞的轉類考察
●《太平經》被動句式淺析

下編:漢語應用研究

●漢字教學研究綜述
●印尼山口洋地區華文教育發展十年回顧
●與現狀分析
●印尼華文報刊語言狀況分析
●東南亞華裔留學生漢字偏誤考察報告
●漢語“因為”和印尼語karena
●越南中高級學生篇章語法手段偏誤考察
●再論第二語言教學中的翻譯法
●印尼民辦大學漢語學生的特點及建議
●淺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教師情感因素
●初級華語教學體會
●再談《新實用漢語課本》的針對性

後記
語言田野調查實錄(四)
作者王遠新
分類號C2.9.2 024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近二十年來,我國語言學的學科建設成就卓然,研究成果呈幾何式增長,學術氛圍更為濃厚,理論探討逐漸增多。但客觀地說,理論研究仍比較薄弱,理論滯後仍是制約我國語言學進步的瓶頸之一。突出表現有二:一是理論創新不足,特別是原創性的理論成果更是少見。不少論著雖意在理論探討,但更多的是跟著外國的理論或其翻版轉,用中國的語言材料和事實適應或驗證國外的理論模式,甚至存在食而不化、不辨真偽直接套用、照單全收的現象。二是對以往的理論缺乏進一步的梳理,對存在偏誤且迄今仍有影響的一些認識或理論沒有認真清理;而對以往一些有價值的認識或理論又缺乏進一步的提煉和完善。給予以上認識,作者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田野調查能力的培養,鼓勵並支持他們通過實地調查,全面掌握第一手研究材料,並從中總結規律,循序漸進地提煉理論認識。本書的內容有五部份組成:田野調查方法、語言本體調查、語言生活調查、雙語教育調查、田野調查日記。適合專門研究學者參考。



●實證研究:語言學發展的基礎 ——《語言田野調查實錄(四)》代前言——王元新

田野調查方法

●語言田野調查點的選擇及相關問題——王元新

語言本體調查

●城市維吾爾族維吾爾詞語掌握和使用狀況調查 ——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藥王廟社區為個案——王元新
●福建永安普通話人聲字聲調變異調查——李盧靜
●維吾爾語柯坪土語的語音特徵——吐爾遜•卡得
●福建永安普通話中的“掉”及其使用調查——李盧靜
●晉語柳林話形容詞重疊式使用狀況調查——賈海霞

語言生活調查

●都市哈薩克族社區的語言生活 ——烏魯木齊市哈薩克族中學家屬院居民語言使用、 語言態度調查——王元新
●大學生西班牙語學習與自我認同變化研究——蔡學娣、張慧玲
●英文名字與自我認同的建構 ——普通理工科大學生英文日記分析——戰鳳梅
●維吾爾族預科生漢、英語學習中母語遷移情況調查——文華俊
●在歌聲中變異的語言:場景、發音與社會互動 ——蒙古民歌母音聲學分析與研究過程——戈怡

雙語教育調查

●青海藏區藏漢雙語教育現狀與思考——才果
●青海同德縣教師語言使用和漢語教學現狀調查——王元新
●民族教育問題思考——以河北五台蒙古營和內蒙古巴彥嵯崗為個案——姚春林

田野調查日誌

●走進田野、走向生活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語言調查記韓春曉
●從校園走向田野 一河北尚義、內蒙古呼倫貝爾語言田野調查記實——沈世玘
●無邊青草香,漫漫調查路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語言使用及語言態度調查——張陽
●語言田野調查草原行 ——記河北、內蒙古語言田野調查——高青
●猶記經行舊時路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語言文化調查日誌——王曉謙
● “寶島”五台蒙古營之行 ——五台語言田野調查記——葛根通力嘎
●天堂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語言調查記——葛根通力嘎 草原語言田野調查記行鐘明
● 魂牽夢繞,奔向那蒼鷹翱翔的地方 ——河北省尚義縣、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語言田野調查——何維
語言學理論與商務漢語教學研究
作者王惠玲、盧惠惠
分類號C2.9.2 022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主題
註釋
《語言學理論與商務漢語教學研究》介紹了:商務漢語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本質上是語言學習價值在起作用。第二語言學習需要學習者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費用等學習成本。學習者願意付出高昂的學習成本,是因為這種語言學習對他有價值。第二語言的學習價值體現在許多方面,如民族交往、宗教傳播、文化興趣、求學需要、工作驅動、商務活動等,其中商務活動是最能體現學習價值的領域之一,因此也是語言傳播最為重要的驅力之一。本書適合大學生、大學教師,特別是商務漢語教學的教師參考。

序言——李宇明

●當代語言學理論與漢語語法教學——陸儉明
●編寫《漢語800字》的思考——姚雙喜
●海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的新課題——馮勝利
●致日本的知識份子、東亞的知識份子——佐野泰雄
●Second Life:Integrating Traditional Web Content with 3D Cultural Immersion Elinore Fresh,Julie Henderson
●羅馬字越南語和越南人的文化認同——岩月純一
●試析語用學在商務漢語課程中之功能——洪瑋
●日本和韓國留學生感知漢語句子難度研究——王永德
●社會科學領域學術日語之闡明——從語彙分析管窺授課日語的形態——五味政信
●商務語言能否成為不同集團的媒介語言?——糟穀啟介
●也談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文化真實性——陳芳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和策略——管斌
●商務漢語中的篇章連貫——屈承熹
●海外商務漢語市場的定量分析——王惠玲 遲瑋
●商用漢語的教學與實踐——劉樂寧
●淺析商務漢語口語的基本特徵——張黎
●從商務漢語考試(BCT)看聽力技能訓練策略——姚洪強
●Task—based Teaching Paradigm in Business Chinese Instruction
漢語史中的語言接觸問題研究
作者遇笑容、曹廣順、祖生利
分類號C2.9.2 028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在漢語史研究領域,較早注意到其他語言對漢語發展影響問題的,是王靜如(1935)、呂叔湘(1940)等學者;1953年日本學者太田辰夫發表《關於漢兒言語——試論白話發展史》一文,首次系統考察了中古以來受阿勒泰語影響形成的北方“漢兒言語”的發展、盛行及消亡的過程。此後,這方面的研究相對沉寂。近年來這種情形逐漸得到改觀,學者們開始重新認識和估價語言接觸對漢語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就漢語語法史中的語言接觸來說,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由語言接觸引發的語言演變所造成的結果,並進一步探討其形成的機制。本論文集主要收錄漢語語法史研究中語言接觸領域已經發表的重要文件,以及兩屆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與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系聯合舉辦的「漢語史上的語言接觸問題專題研究會」中宣讀的部份檔。這些文字可以基本反映先階段漢語語法史領域語言接觸問題的研究狀況,總結已經取得的成果,介紹目前較為成熟或流行的理論方法,為把這方面的研究推向深入,提供一個前進的基礎。 本書適合研究本專題的學生、學者作參考書目。

前言

●關於漢兒言語——試論白話發展史——太田辰夫
●最早的佛經譯文中的東漢口語成分——許理和 著 蔣紹愚 譯
●歷史上漢語和其他語言的融合問題說略——徐通鏘
●漢語和阿勒泰語互相影響的四項例證——羅傑瑞
●北方漢語的結構發展——橋本萬太郎
●漢語被動式的歷史•區域發展——橋本萬太郎
●北京官話溯源——林燾
●北方方言中第一人稱代詞複數包括式和排除式對立的來源——梅祖麟
●元代漢語的後置詞系統——餘志鴻
●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一)——辛島靜志 撰 裘雲清 譯
●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二)——辛島靜志
●從語言滲透看漢語比擬式的發展——江藍生
●《老乞大》語序研究——李泰洙 江藍生
●中古譯經中的處置式——曹廣順 遇笑容
●試論現代北京城區話的形成侯精一 《世說新語》、《齊民要術》、《洛陽伽藍記》、《賢愚經》、《百喻經》中的“已”、“竟”、“訖”、“畢”——蔣紹愚
●佛教混合漢語初論——朱慶之
●元代白話碑文中助詞的特殊用法——祖生利
●論元代蒙古語對漢語語法的影響——李崇興
●再談中古譯經與漢語語法史研究——遇笑容 曹廣順
●漢語負面排他標記的來源及其發展——胡敕瑞
●移植:佛經翻譯影響漢語辭彙的一種方式——朱冠明
●也談中古譯經中“取”字處置式的來源——兼論“打頭破”、“啄雌鴿殺”格式的形成——趙長才
●從語言滲透看漢譯佛經中的特殊判斷句——龍國富

編後記
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
作者陳燕、耿振生
分類號C2.9.2 029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所收的論文由“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2007學術論壇提交的論文中選出。論文集內容豐富而充實,不乏真知灼見。其中,有深入研究中國語言學史,闡發重要的理論和建議的,有對中國語言學健康發展給予極大的關注,重視大眾普及應用和學科建設工作的,有關注中國語言學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從理論上深入探討其繼承與創新問題以及研究中國語言學優秀學術傳統的,有在具體的研究之中體現對傳統科學方法的繼承和創新的,還有幾篇文章與學術批評有關。本書適合研究本專題的學生、學者作參考書目。

●“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2007學術論壇開幕詞——蔣紹愚
●新世紀語言學發展的幾點思考——王鐵琨
●應當重視語言學的普及工作——吉常宏
●有關語言學科建設的一些看法——詹伯慧
●建設創新型語言學實施綱要——李維琦
●學術創新的一個典範——重讀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志感——許寶華
●關於中國語言研究的三點意見——王恩保
●中國語言學的未來在哪里——潘文國
●略論中國語言學的傳承和創新——徐時儀
●中國語言學的優秀學術傳統——陳燕
●就獨獨缺《中國語言學思想史》——魯國堯
●漢藏比較中的歷史層次與借詞問題——施向東
●段氏說文學的學術思想及方法論——趙麗明
●修辭學的科學認知觀與中國現代修辭學的發展——吳禮權
●20世紀以來的中國古代語言學史研究概觀——李玉平
●從量詞“位”的用法變異談起——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的一點想法——陸儉明
● “兒”尾碼的形成及其判定——董志翹
●漢語的介詞和連詞——兼論《馬氏文通》對漢語語法系統構建的貢獻——宋紹年
●傳世文獻所見先秦漢語連詞“而”語法功能再探討——董蓮池
● “給”與“V給”不對稱的實證研究——嚴俊榮
●關於複輔音的思考——向熹
●讀明代韻書的注釋——附談韻書與字書的關係——寧繼福
●漢語音韻學的實用性——耿振生
●南宋《九經直音》“蕭豪韻”初探——李無未 李紅
●上古漢語詞綴構擬析評——孫玉文
●再談黃侃審音方法與陰陽入三分體系——喬永
●《淮南子校釋》補——張雙棣
●論殷墟甲骨文“綁”字不只一個義項——周寶宏
●馬王堆一號漢墓竹簡的“牒”——王貴元
●從古文字材料看《釋親》及《爾雅》的時代——馮華
●晉方言所反映的古音遺跡——兼談方言學與語音史的結合——喬全生
●從《較正方言插注雜字》看18世紀介休方言的全濁聲母——王臨惠
●清末漢語介詞在南北方官話中的區別特徵——以九江書局改寫版《官話指南》為例——張美蘭 李潁
●現代漢語官話方言母音格局的類型及分佈——時秀娟

編者後記
漢語詞匯‧句法‧語音的相互關聯
作者徐杰、鍾奇
分類號C2.9.2 020
出版社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第二屆肯特崗國際漢語語言學圓桌會議論文集。此次會議於2002年11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行,以“漢語辭彙、句法、音系的相互關聯”為主題,是一屆小規模、高層次、專題化的國際學術會議。與會學者既有漢語語言學界德高望重的前輩,更多的是馳騁於語言研究前沿陣地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者。論文在會議宣讀討論後,由作者根據大家會上會下的意見重新修改,結集成書,正式出版。 本書收入了在本屆會議宣讀的絕大部分文章,是對會議成果的一個總結,也是對會上交流的學術觀點的一個理論性提升。該書與本社2005年出版的《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角——第一屆肯特崗國際漢語語言學圓桌會議論文集》構成系列,形式、體例上保持統一。本書適合研究本專題的學生、學者作參考書目。


• 走向多層面互動的漢語研究(代前言)——袁毓林

• 詞語句法、語義的多功能性——陸儉明

• 論語言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制約關係——範曉

• 花園幽徑句初探——馮志偉 許福吉

• 現代漢語廣義虛詞知識庫的建設——俞士汶 朱學鋒 劉雲

• 從連讀變調看語言接觸——包智明

• “高、低/矮+N”格式研究——儲澤祥

• 關於漢語否定句的語義確定性問題——戴耀晶

• 現代漢語方位成分的語法地位——方經民

• 動賓倒置與韻律構詞法——馮勝利

• 詞法和句法之間的互動及其介面 ——以“可怕/怕人”和“好吃/難吃”等句法詞為例——古川裕

• 對景頗語[名詞+形容詞]成分的結構分析顧陽——戴慶廈

• 漢語空間位移事件的語言表達 ——兼論述趨式的幾個問題——柯理思

• 空號,辭彙與句法——李豔惠

• 搭建中華字元集大平臺——李宇明

• 音系和語法的競爭 ——淺談上聲變調的靈活性——林華

• “的”的分佈及其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從描寫性到區別性再到指稱性——陸丙甫

• “的”字句的句式語義及“的”字的功能擴展——木村英樹

• 中國裝飾藝術中諧音畫之解析——倪亦斌

• 三種謂詞性重複格式的句法、語義分析——杉村博文

• “V著A”結構分化的辭彙語法條件瀋陽——沈陽 章欣

• 廣州話持續體貌詞尾分類——侍建國

• 從語音、語法和話語特徵看“知道”格式在談話中的演化——陶紅印

• 現代漢語中的黏合式聯合結構——吳振國

• “行/成”變異一百年徐大明——高海洋

• 辭彙手段、語法手段與語音手段在疑問句中的互補與互斥——徐傑

• 論副詞的語用分類——楊亦鳴

• 論元結構和句式結構互動的動因、機制和條件 ——表達精細化對動詞配價和句式構造的影響——袁毓林

• 範圍副詞“都”的語義指向分析——詹衛東

• 親密與高調 ——對小稱調、女國音、美眉等語言現象的生物學解釋——朱曉農


編後
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角
作者徐杰
分類號C2.9.2 023
出版社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部文集可能是漢語語言學第一部以類型學為專題的論文集,催生著部文集的第一屆肯特剛圓桌會議也是第一次以類型學為主題的漢語語言學國際研討會,這本身說明了類型學研究在漢語學界尚處於開發階段。本會議參加的學者來自港台、大陸、美國、日本和新加坡,所編論文都比較高層次,專題化,因此不適宜初入門的人士閱讀。

●語言類型學與漢語研究(代前言) ——劉丹青
●「起去」的普方古檢視 ——邢褔義
●漢語語序和數量再空間同事物中的分配 ——李英哲
●藏緬語的述賓結構 ——戴慶廈 傅愛蘭
●「動性」與「動態」的區別:漢語與英語的狀態動詞比較 ——陳重瑜
●漢語方言「達成」類情貌的類型學考察 ——史有為
●漢語是不是話語概念化語言 ——徐烈炯
●一、二、三 ——蔡維天
●空間關係的類型學研究 ——崔希亮
●指示此「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 ——方梅
●「怎麼」的語法意義及「方式」「原因」和「情狀」的關係 ——郭繼懋
●現代漢語意欲形容詞的特徵及其分類 ——李向農 張軍
●方所題元的若干類型學參項 ——劉丹青
●漢語方言中的指示詞 ——陸鏡光
●「是不是VP」問句的肯定性傾向及其類型學意義 ——邵靜敏 朱彥
●韻律層級模型中的最少自由單位及其類型學意義 ——王洪君
●主語成份、「話題」特徵及相應的語言類型 ——徐傑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對稱與不對稱 ——張伯江
●雙賓語結構式的語法化渠道與「元」句式語義 ——張國憲
●漢語介詞衍生的語義機制 ——張旺熹
●編後 ——徐傑
新世紀語言學的新探索
作者薛才德
分類號C2.9.2 030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新世紀語言學的新探索》論文集反映了上海大學中文系和語言分析中心的教師近些年來的一部分研究成果。其中部分論文曾在一些學術刊物上發表過,這些論文將在結尾處分別注明發表的時間和刊物。論文集收錄的論文從多個視角對各種語言現象做了分析和探討,給人深刻的啟示。本書適合研究本專題的學生、學者作參考書目。

目 錄

前言

●吳語中時體結合的複合時態/錢乃榮1

●從《滬語便商》中所見的老上海話時態/錢乃榮25

●語言觀和方法論/餘志鴻41

●現代漢語量詞分類研究/餘志鴻57

●致使物件角色的選擇和操作/程琪龍71

●藏文後置輔音j一和中古漢語一i一介音的來源/薛才德85

●上海話入聲韻母與蘇州話、寧波話的比較/薛才德97

●關於殷墟甲骨刻辭的形容詞/楊逢彬109

●論殷墟甲骨刻辭中不能肯定存在連詞/楊逢彬122

●定語多義探微/戚曉傑136

●近代漢語“和”類虛詞的歷史考察/于 江144

●異體字與漢字學研究/王繼洪158

●“轉注”及其相關問題/呂 浩175

●談談對外漢語的啟蒙教學/丁迪蒙200

●小說對話中的管領語/吳卸耀218

●齶裂語音語圖表現及母音聲學分析/張慶翔228

●交替性關係的句法表達/資中勇245

●中古漢語係詞“是”後置的特殊判斷句/向德珍259

●雙字組合理解模式探索/王淑華273

●《廣雅疏證》的“命名之義”/朱國理286

●漢語國際傳播背景下的漢語新詞語東漸淺析/常志斌297

●動詞的方向性——有聲語言與視覺語言的類型學比較/倪 蘭318

●誤解研究述評/張少雲341

●略論語氣詞“呢”的完句功能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謝白羽357
功能語言學與語篇分析新論
作者常晨光、丁建新、周紅云
分類號C2.9.2 02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論文集收集了國內功能語言學專家和中山大學的功能語言學學者的論文。這些文章大致是圍繞著“系統功能語言學作為普通語言學”和“系統功能語言學作為適用語言學”這兩條主線展開的;這些論文反映了目前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和語篇分析的動向和熱點。全書共由6個欄目組成:(1)功能語言學作為普通語言學;(2)功能語言學作為適用語言學;(3)批評語言學與評價理論;(4)語篇分析與體裁分析;(5)句法的功能視角;(6)功能語言學的前沿研究。本書適合大學生與學者作研究參考之用。

功能語言學作為普通語言學

●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概率理論——胡壯麟
●作為普通語言學的系統功能語言學——黃國文
●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朱永生
●從話語轉換與春秋筆法看英、漢敍事策略——熊沐清
●語言研究:語料庫與語言系統——常晨光
●對話、殷勤之意與語篇聲音:關於旅遊廣告語域中人際習語表達的話語分析——丁建新
●英漢語氣隱喻對比研究——魏在江
●《文心雕龍》的隱喻思維研究——唐青葉

功能語言學作為適用語言學

●小句物質過程被動語態的逆轉式翻譯所引起的功能虧損:《簡•愛》中的一個案例分析——王東風
●情態人際意義與等效翻譯——《蜀道難》及英譯文的功能語言學分析——李發根
●功能語言學視角的翻譯標準再論:答朱志瑜先生——司顯柱
●形式對等:對《登高》的英譯文的及物性分析——王哲 朱文權.
●從目的性理論評價廣告標題翻譯——李靜
●外語教學大綱流派的理論背景分析——劉毅 李偉容
●二語習得者角色扮演原理與效用——言後行為人文素養調查研究——肖好章
●系統功能語言學在特殊用途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廖益清
●語篇理解中的語域預測——王鵬

批評語言學與評價理論

●語篇中的評價性手段——楊信彰
●報紙新聞中間接引語的形式與功能——辛斌
●究竟誰是經典——人際功能語法視角中的商業意識形態解讀——何莉君
●格律論和評價系統在語篇中的文體意義——戴凡

語篇分析與體裁分析

●語篇分析的進展與前沿——苗興偉
●生成結構與文化語境及語篇體裁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預製性特徵探討及其對教學的啟示——李國慶 周佩紅
●敍事語篇中時間表徵的評定差異研究——楊炳鈞
●散文的“問題一解決辦法”語篇結構——“HowtoGrowOld”的語篇分析——周紅雲 方健壯

句法的功能視角

●論現代漢語語法的“本位”——張德祿
● OnBache'STenseandAspectin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HE Wei
●系統功能語法中的“元現象”——曾蕾
●直接使役和間接使役——英語使役結構功能語義差異研究——齊曦
●評價型強勢主位元結構的語篇功能——王勇
●功能語法的時體觀——黃志英
●系統功能語法主位元研究的新視角——《英語中的諸多類型的主位:它們的語義系統和功能句法》評介——鄧仁華

功能語言學的前沿研究

●體裁分析的傳統與前沿——丁建新
●教科書語篇多模式符號的介入意義與多聲互動——陳瑜敏 秦小怡
●報章語碼轉換:基於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分析——王瑾
●卡明斯詩歌“1(a”的多模態功能解讀——王紅陽
●電子會話語篇的會話結構解析——陳曉燕
語言研究與評論
作者馮廣藝
分類號C2.9.2 032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語言研究與評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研究篇,收入其中的大多是我近幾年寫的部分文章(有的是與人合寫的),涵蓋“語言生態研究”、“辭格研究”、“辭彙、語義、語法研究”和“語言理論”幾個方面;二是評論篇,收人其中的文章大致可以分為“書評”、“序文”和“學科評論”三類(也有的是與人合寫的)。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 生態美學的語言學思考

•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語言生態問題

• 生態文明建設與語言生態構建互動論

• 生態文明建設與語言生態變異論 語言生態與語言和諧

• 修辭格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劉勰的辭格理論 錢鐘書

• 《圍城》中比喻的文化意蘊 比喻辭格四元素對審美張力的影響

• 色彩詞超常前置定語的衍生規律及形成原因 杜甫詩歌色彩運用之美

• 網路詞語的諧音及規範問題 變異性數量短語的語義

• 量詞研究三題 空:作為元語言和物件語言——以王維詩為例 略論語詞線性組合的非線性特徵——兼談表達與接受的關係 二十世紀中國修辭學的扛鼎之作——讀鄭子瑜、宗廷虎主編的《中國修辭學通史》

• 中國修辭史的重要奠基之作——評介宗廷虎、陳光磊教授主編的

• 《中國修辭史》 簡評吳禮權博士的《修辭心理學》

• 語體研究的新拓展——評介潘世松博士的《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徵研究》

• 評羅積勇教授的《用典研究》

• 景頗語研究園地裏的奇葩——簡評戴慶廈、徐悉艱教授著《景頗語詞彙學》

• 體系嚴謹持論公允——簡評邢福義教授主編的《文化語言學》(增訂本)

• 漢語句法修辭研究大有可為——段曹林博士《唐詩句法修辭研究》讀後

• 留得詩箋仔細看——毛策教授《鄭子瑜傳稿》讀後

• 研究語言教育問題的一部力作——汪國勝教授主編《語言教育論》讀後

• 《修辭學與修辭學史論集》序 鄭遠漢教授

• 《修辭風格研究》序言

• 黎千駒教授《模糊修辭學導論》序

• 陳麗江博士《文化語境與政治話語》序

• 刁世蘭博士《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序

• 中國修辭學的學科評價問題

• 中國現代修辭學百年發展縱橫談 馮廣藝科研成果目錄(著作、論文)

• 後記
漢語的形式與功能研究
作者程工、劉丹青
分類號C2.9.2 00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主題
註釋
《漢語的形式與功能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樣,形式主義與功能主義之間的分歧並不是絕對的,兩個學派之問應該相互學習、互補長短。可見,增進兩大學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既是徐先生本人的一大夙願,也順應了漢語語言學的發展趨勢。 我們欣喜地看到,由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發起並承辦的這次大會受到了廣大專家學者的鼎力支持。會議不但收到學術論文五十餘篇,更迎來了形式與功能兩大學派的七十多位海內外知名學者。大家齊聚一堂,探討學術問題、交流研究心得,為兩派之間的互解與交流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為使這種交流和溝通得以延續,為了紀念這次盛會,我們特地從參會論文中遴選出三十篇,刊印成論文集,以饗廣大讀者。 巧合的是,研討會的舉行正值穀雨時節,而穀雨正是播種的季節。希望這次研討會播下的種子能在中國語言學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結出累累碩果。本書適合大學生與大學導師作研究參考之用。

●中國與東亞的語言和基因——貝羅貝(Alain Peyraube)
●兒童語言發展按照提示強度之模型: 普通話、粵語和日語之專用量詞發展(英文)——Mary S. Erbaugh(艾瑪麗)
●話題句的形成——鄧思穎 話題優先的句法後果——劉丹青
●新加坡英語主題句——包智明
●焦點與量化——胡建華
●複數名詞短語的指稱和“都”量化——郭銳 羅瓊鵬
● “每NP”的分佈限制及其語義解釋——潘海華 胡建華 黃瓚輝
●梯級模型與“都”的語義刻畫——蔣嚴
●LF複製途徑與漢語截省句的意義重建——劉麗萍 方立
●長短“被”字句之爭——石定栩
●再論小句補語句的結構及語法意義——張璐
●用構式的理念來透視V+NP等結構——熊學亮
●複雜名詞短語(不)可接受性語義析因——楊彩梅
●漢語不定名詞關聯結構與驢子句——文衛平
●英語假部分結構與漢語量詞結構的句法同一性——程工 梁燕
●程度副詞修飾名詞現象的語感調查——王培光
●生成語法中空語類原則的發展及漢語中的空語類——邢欣
●最簡探索框架下寄生語缺的生成研究(英文)——姚淑超 李白清
●漢語提升動詞初探——閻勇
●漢語對空間靜止位置關係的兩類虛擬運動——張旺熹 姚晶京
● “時”“體”範疇的本質及其蘊涵共性——金立鑫
● “不”的使用和情態的關係——沈園
●普通話基本語氣詞的主要特點——左思民
●網上即時聊天的篇章分析——徐赳赳 許家金
●WH構詞範式、反片段性,及漢語“任何”的二語習得——花東帆 曾莉
●普通話名詞性“的”的兒童語言習得——吉孫菁 楊小璐
●漢語動結式複合詞的語言習得——徐豔琴 楊小璐
●漢語的部分重疊完全重疊——李兵 隋妍妍
●漢語濁塞音聲母清化的優選論分析——王茂林 宮齊 * * *
● “王冕死了父親”的生成機制——兼說雙語“糅合”造句——沈家煊
●領有名詞移位元與偏正結構切分的層次和方向——徐傑
●漢語話題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範開泰 “是……的”的構件分析——熊仲儒
●從狀中結構看漢語的自然焦點結構化——玄玥
●結果補語小句分析和補語小句的內部結構——Rint Sybesma 沈陽
●反指零形主語小句的篇章地位和桀犬吠堯法屬性——方梅
●無定主語句的篇章解釋——張伯江 劉安春
● “動+介+賓”結構的語義模式及認識知場景——趙靜敏 周娟
●關係化物件與關係從句的位置——基於真實語料和類型分析——唐正大
● “如果說……”和“與其說……”——張寶勝
●接應代詞的約束問題——顧鋼
●聯繫項原則與“裏”的定語標記作——陳玉潔
●論吳語寧波方言和蘇州方言的前高母音的區別特徵——兼談高元言繼續高化現象—
母語‧文章‧教育 - 大學語文研究文集
作者陳洪、李瑞山
分類號C2.9.2 03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一部別具特色的教育教學研究文集。所收40余篇文章,既有“大學語文”教材編寫、教學改革、教學資源建設、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和課程實踐活動及師資培訓、教學協作等方面的實踐總結和經驗介紹,又有對於“大學語文”課程及學科的定位、母語高等教育性質和使命、“好文章”和“文”的傳統及語文教育涉及的各種學術方法等一系列學術問題的理性思考。全書內容廣泛,角度多樣,見解新穎,探索深入,是一部代表目前大學語文教育發展方向和建設水準的學術文集。《母語•文章•教育——大學語文研究文集》可供高校中文學科負責人、大學語文教師、語文研究者、教學管理人員研讀、參考。


●大學語文,路在何方?——陳洪教授訪談

●領悟古典詩詞的語文魅力——葉嘉瑩教授訪談

●電子媒介時代的語文教育——王一川教授訪談

●母語高等教育:從危機到轉機

●母語高等教育意義論要

●母語高等教育狀況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7)》之一節

●在改革中加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

●對大學語文課程開設情況的調查及思考——在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討會上的講話

●論大學語文的課程方向與內容構建

●呈現與召喚:對大學語文教學理念的反思

●大學語文應落實文本本位

●主體、物件與技術條件——大學語文教育改革的三要素

●淺說大學語文教育中的開放與包容

●從單一教材建設向教學資源集成的轉變——新形態《大學語文》數位化教學資源的研發理念與實踐

●深度介入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資源集成水準——再談新形態《大學語文》數位化教學資源的研發理念與實踐

●激勵式教育:大學語文網路教學改革及其應用

●打開語文教育的一扇新窗——嘗試將性別視角引入大學語文教育

●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漢字字音問題——以《楚辭?漁父》之“父”字讀音為例

●《侍坐》中的言說與沉默——母語經典的表意風格及釋義特徵例說

●中國古代文章學與大學語文教學理念——兼談“好文章”之標準 “文”的教育與“文”的闡釋——關於大學語文教學形態的思考

●淺談漢語“文”的傳統及其重建——有關語文高等教育學術研究框架的初步構擬

●經典漢語:正在遭遇什麼

●在“新語文”的崛起面前

● “新語文”與大學語文的感染教育

●新語文:拒絕還是接受

●修辭教育:大學語文不可或缺的一課

●漢語的四類修辭形態

●談“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角色

●試論大學語文的“古今並蓄”與“融匯古今”

●大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

● “大學語文”古文教學的一點思考

●談大學語文教育中的性別偏差

●略論母語高等教育改革

●大學生母語水準評價與考核初探

●試論大學語文的課程內容與教材內容

●談《大學語文》現代文的編寫及教學

●為當代大學生築造閱讀的世界——評《(大學語文)拓展讀本》

●新的語文教育資源的開發與闡釋

●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和新途徑——讀《語文素養高級讀本》有感

●語文,不止是語文

●母語:不滅的鄉愁

●理念?資源?模式——南開大學“大學語文”教育改革述略

● “寫好文章”——南開大學“大學語文”課程實踐活動簡述

●研修?交流?共用——南開大學“大學語文”教師培訓活動綜述

●改革?轉機?贏得尊重——南開大學“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媒體報導


附錄:作者簡介

編後記
漢語教學與研究文集—紀念黃伯榮教授從教50周年
作者戚曉杰、高明樂
分類號C2.9.2 03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收集了2002年為慶賀黃伯榮先生從教50周年於青島舉行的“現代漢語教學與研究研討會”上宣讀的論文38篇,結集前又經過作者的進一步修改。本書所收論文主要是現代漢語教學以及現代漢語語法、辭彙、語音、文字、修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對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的使用者很有參考價值。另有幾篇文章則是關於古代、近代漢語方面的論文和方言調查報告,都有獨到見解。最後幾篇文章則是關於黃伯榮先生的學術思想與治學精神、黃伯榮先生論著目錄等的專題介紹。。本書適合大學生、大學教師作為研究參考參考。

目錄

●框架核心分析法答客問  
●框架核心語法與自然語言的電腦處理  
●論向心多分析句法  
● 20世紀40年代漢語語法學的句子中心析句法  
●《框架核心分析法》解讀  
●不斷進取,追求科學  
●教學語法的學術性  
●談主賓位置上的動詞形容詞的語法屬性  
● 動詞分類與語義角色的句法映現  
● “ X是X”的同語反復格式  
●談辭彙和語法的相互依存關係  
●略論漢語熟語的誕生  
●在言文關係中研究漢語辭彙  
● “秀”字源流考  
●表層詞義和深層詞義界說  
●論語音學為“口耳之學”  
●一字之改引起的思考  
●關於《規範漢字表》的研製  
●關於規範度評價根據的思考  
● “現代漢語網路課程”理論創新的嘗試  
●教學黃廖本《現代漢語》應注意的問題  
●從語言特點看《快嘴李翠蓮記》的寫成時代  
●《韻略新抄便覽》陽聲韻同音字表  
●論中古近代漢語中的“副詞否定詞”組合  
●《玉篇》字類釋例  
●陸德明的雅學貢獻  
●合治觀下的同源詞研究淺析  
●甘肅華池縣方言分片及其語音特點  
●東幹話常用字表  
●廣西富川土話指示代詞的三分  
●客贛方言莊組字的歷史演變  
●白龍江流域藏語對漢語語法的滲透  
●《金瓶梅詞話》中的東北方言詞語  
●黃伯榮先生學術研究與治學精神  
●黃伯榮教授在蘭州大學  
●潛心學問,筆耕不輟  
●我的父親  
●黃伯榮教授著述目錄

後記
語文應用漫談
作者韓敬體
分類號C2.9.2 025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以講故事、談事例的方法闡發語言文字應用方面的知識,沒有深奧的理論,也較少個人的獨特觀點,並用生動活潑的例子寓教於樂,內容深入淺出,讀起來令人興趣盎然。本書作者從事語文教學的比例多,大學教授、副教授、終須的教書占一半以上,知識水準也相對提升。另外,書中配有十五幅插圖,更添閱讀的樂趣。

●從英國旅行家買旅行袋說起——伍鐵平
●馬牛羊及其他——伍鐵平
●對狗和豬的不同印象——伍鐵平
●從乾隆考皇室滿語說起——孟守介
●「敬惜字紙」及其他——苗守正
●從「放狗屁」看語言的理據性——伍鐵平
●模糊語言≠含混不清——苗守正
●「模糊」一點也好——韓敬華
●語音分析愈分愈細——楊道經
●漢字語音結構和雙生疊韻——韓敬體
●歷史上第一個敢於拼音方案——楊耐思
●村名中的「各」字溯源——晁繼周
●乾隆念了白字嗎?——孟守介
●《胡笳十八拍》的用韻——楊道經
●數字的妙用——楊耐思
●數字與記數——京笛
●數字的寫和碩——康郎
●二、兩和倆、雙——荊荑
●四字成語中兩個數字的互相搭配——韓敬體
●成語中數的模糊性——賀水彬
●說「三」到「四」——魯啟華
●奇妙的數量詞單位——韓敬體
●「給你一刀」——魯啟華
●「千里鶯啼」與「十里鶯啼」——邱萬紫
●同義詞的發展變化——伍鐵平
●「死」得五花八門的同義詞語——余鳴
●「花圈」、「花環」及其他——伍鐵平
●「曝光」≠揭露——魯啟華
●反義詞漫談——韓敬體
●妙趣橫生的祝壽詞——邱萬紫
●孫行者與祖沖之——孟守介
●從「死不死,活不活」談起
●同音詞的妙用——韓敬體
●《紅樓夢》人名趣談——晁繼周
●《紅樓夢》巧用同音詞——韓敬體
●諧音漫談——孟守介
●「枇杷」不是「琵琶」——邱萬紫
●多音字帶來的麻煩——荊荑
●合體字與合音字——京笛
●題匾額紀曉嵐嘲諷權臣——邱萬紫
●奇特的對聯——邱曉彤
●由「天橋」說開去——伍鐵平
●從「硬體」、「軟體」談詞彙的發展——魯啟華
●成語、熟語、名句的套改和翻新——韓敬體
●現代漢語的新詞新義——荊荑
●從「垂手」與「紅刀子」、「白刀子」——晁繼周
●「鵝」和「雁」——邱萬紫
●「曇花一現」裏的「曇花」——晁繼周
●從「山上有匪」說起——魯啟華
●談語言干擾——伍鐵平
●櫃檯前的風波——苗守正
●「只因窗下少夫工」——邱萬紫
●外來詞縱橫談——余鳴
●老舍自創音譯詞——伍鐵平
●隱語面面觀——苗守正
●象聲詞,聲部像——韓敬華
●形形色色的簡稱——韓敬體
●「人革製品」與「五四三辦」——苗守正
●光滑璀璨的廣告語言——苗守正
●姓氏雜議——京笛
●鐵匠和專名——伍鐵平
●禁忌語雜談——韓敬體
●地名的雅化與俗化——韓敬體
●楓橋與封橋——邱萬紫
●標點符號瑣談——荊荑
●標點趣事——邱曉彤
●寫作的知識與勇氣——孟守介
●煉字——韓鏡華
●「一字師」種種——余鳴
●范仲淹修改文章——邱萬紫
●用詞的幽默——苗守正
●從漢語替賈島選詞說起——孟守介
●啰嗦先生——韓敬華
●善造境,書生巧解商人困——邱曉彤
●虛詞增刪的學問——孟守介
●切忌想當然——魯啟華
●由「暗香」、「疏影」所想到的——邱曉彤
●病句修改略說——李明之
●充分發揮漢字在文化學習中的作用——伍鐵平
●漢字和漢語詞彙到底有多少——京笛
●王維和王安石讀古書鬧的笑話——余鳴
●改對聯氣昏老官宦——邱曉彤
●一「點」不能馬虎——苗守正
●老虎打盹和名家錯字——李志江
●和尚化「綠」——韓敬華
●比喻漫談——韓敬華
●打比方與詞語的比喻意義——韓敬體
●可以燃燒的雲——韓敬華
●起外號與修辭——韓敬體
●「燕山雪花大如席」與「十條竹竿一個葉」——邱萬紫
●項羽有多大力氣——韓敬華
●回環趣說——京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