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研究方法總數: 10
一步步教您做文獻回顧
作者Diana Ridley
分類號C1.7.1 009
出版社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一步步教您做文獻回顧》這本書筆者使用了簡潔的步驟來引導讀者如何進行文獻研究以及撰寫博碩士論文或是專業論文的文獻回顧。作者以系統性、有條不紊的方式來提供有效的策略以提升閱讀效率、研究執行、組織資訊和撰寫文獻回顧。本書涵括了各種真實的例子來論證書中的引導如何在實際狀況中實行。書中依序討論了何謂文獻回顧、文獻回顧的重要性、如何執行文獻回顧以及作文獻回顧時應抱持的態度。本書因為其可接近性高、務實以及高度實際性,將受到來自各學科的讀者歡迎。 謝詞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回顧之多重目的 第三章 資料來源與進行搜尋 第四章 閱讀與筆記的策略 第五章 引用書目的管理:資料的記錄與組織 第六章 組織文獻回顧 第七章 正文中的引用文獻 第八章 抱持批判態度 第九章 突顯撰寫者的聲音 第十章 持續的過程 結論 電子資料 參考書目 索引
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
作者Harris M. Cooper
分類號C4.4.1 038
出版社弘智文化
主題
註釋
《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乃針對如何進行文獻的回顧,提出一套系統化的實務方法,其中共有五個階段,從所探討的問題之概念化,一直到成果的呈現,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地教導讀者精通隱含的各種技術,是學生與實務研究人員必備的參考書。 1.導論 注重研究回顧之必要 本書的目標和前提 文獻回顧的定義 研究回顧的階段 嚴謹的研究回顧之四個例證 練習 2.問題陳述 在科學調查中變項的定義 在研究回顧中的多重操作 判斷研究的概念性相關 在研究回顧中不同概念的關係 從研究和回顧所得的證據 以往之研究回顧所扮演的角色 研究回顧之過錄表 在問題陳述時的效度議題 練習 3.資料蒐集階段 在科學調查中母體的區分 找出研究的方法 摘要和索引服務 72 決定文獻搜尋的適當性 研究取得的效度議題 練習 4.資料評估階段 在科學調查中的評估決策 研究回顧者的預設立場 研究品質的判斷 將研究方法分類的方法 在資料取得時的問題 確認獨立假設檢定 在評估研究時的效度議題 練習 5.分析和解釋的階段 兩種調查類型的技術整合 量化的綜合分析或後設分析 綜合主效應與互動 合併獨立研究機率的技術 測量關係的強度 分析跨研究中效應大小的變異性 研究綜合的效度議題 練習 6.公開發表階段 兩種調查類型報告的撰寫 整合性研究回顧報告的格式 效應大小的實質解釋 報告撰寫時的效度議題 練習 7.結論 再論效度議題 可行性與成木 科學的方法與不確定性 科學的研究回顧與創造性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關於作者
學術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作者林慶彰
分類號C1.7.1 002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林慶彰的《學術資料的檢索與利用》教導我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術資料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能善用資料的人做研究時比較會有新的見解或發現。而學術研究的種類既多又繁複,工具書也多至萬種以上,要如何運用?本書將有解答。 編者序 林慶彰 古代典籍的檢索與利用 馮曉庭 偽晝和輯佚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桓嵩 域外漢籍的檢索與利用 文集篇目的檢索與利用 王清信 典章制度的檢索與利用 邱秀春 現有文史資料庫的檢索與利用 蕭開元 期刊論文的檢索與利用 黃信 學位論文的檢索與利用 張穩蘋 歷代人物圖像的檢索與利用 王清信 類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鄭誼慧 古籍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何淑蘋 經學資料的檢索與和利用 許維萍 中國哲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楊菁 佛學文獻的檢索與利用 范佳玲 歷史紀年的檢索與利用 陳蕙文 人物傳記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蕭開元 方志中人物傳記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桓嵩 人物別名的檢索與利用 王清信 出土文獻的檢索與利用 翁敏修 古文字的檢索與利用 翁敏修 敦煌遺書的檢索與利用 黃智明 虛詞的檢索與利用 葉純芳 古文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美雪 古典詩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林淑貞 詩話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連文萍 詞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黃文吉 散曲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美雪 戲曲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蕙文 古典小說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鄭誼慧 臺灣現代文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美雪 器物圖象的檢索與利用 葉純芳 以青銅器為例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作者胡幼慧
分類號C1.7.1 006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主題
註釋
胡幼慧的《性質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是在本質上是批判而綜融的,重啟發而不是只刻板地傳授「方法」而已。質性研究不僅是研究技術性的另類標準,而是一種融合了理論、方法、標準、寫作方式,以及研究者、被研究者、讀者和大社會之間關係的科學典範。其次,本書反對知識殖民式的「番易 (翻譯)」、套用外國的概念和範疇,而著重在研究者的反省與反芻,亦即本土化的實踐。第三,本書以實際研究經驗的傳承為其宗旨,故而首創風氣,編入「本土」的「女性主義」研究者的研究「實例」。 第一部分 理論篇 第一章 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 第二章 詮釋學與質性研究 第三章 紮根理論研究法 第四章 象徵互動論與語言的社會意涵 第五章 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 第七章 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 第八章 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 第二部分 方法篇 第九章 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 第十章 參與觀察法 第十一章 焦點團體法 第十二章 行動研究 第十三章 口述史法 第十四章 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 第三部份 實力篇 實例一 台灣婚姻暴力的本質 實例二 罷工女工 實例三 逛街機器 實例四 本土女性療者 實例五 老年婦女的三代同堂支持與依賴 實例六 女性照護行業 實例七 父系社會下的母女關係探討 實例八 誰成為失能老人的照顧者 實例九 孕婦性角色與母性角色衝突及女性主義之批判 實例十 社區發展 實例十一 女性與傳統零售市場
研究資料如何找﹖Google it!
作者童國倫
分類號C1.7.1 007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主題
註釋
童國倫、潘奕萍的《究資料如何找?Google it》告訴我們資訊氾濫的年代,要迅速尋找到所需的資訊已經變成一項挑戰,而Google是一個強大的資訊搜尋工具,同時也不斷的發展和整合更多的資訊源、推出許多免費且操作容易的資料庫,身為研究者的我們當然也應當充分運用、從中獲益。撰寫Google的工具書不少,但是絕大部分都是Google的各項零星功能,本書則著重於Google能為學術研究者帶來哪些變化和幫助。附錄是期刊排名資料庫JCR以及ESI,由於許多人對於搜尋到的大量資料不知該透過何種工具進行篩選,在填寫各項研究成果表格時也常常不知如何進行,因此特別將這兩個資料庫的操作方式和意義加以說明,希望讀者能夠從資料搜尋、資料篩選到資料應用都能在此得到滿意的答案。 Part Ⅰ 快速入門篇 一、文獻與研究的關係   1-1 文獻的種類   1-2 資料特性及簡介     1-2-1 百科全書及辭典     1-2-2 專書及學位論文     1-2-3 會議論文及期刊論文     1-2-4 專利資料 二、利用Google 一網打盡   2-1 Google 簡介     2-1-1 Google 搜尋入門     2-1-2 關鍵字的選用   2-2 Google 指令及運算元     2-2-1 Google 指令     2-2-2 Google 運算元   2-3 iGoogle 個人化網頁 三、資源檢索與通報   3-1 關鍵字檢索     3-1-1 同義字、相關字     3-1-2 索引典   3-2 快訊通報     3-2-1 Google 快訊     3-2-2 RSS     3-2-3 資料庫與RSS Part Ⅱ 學術資源篇 四、Google 圖書搜尋   4-1 Google 圖書搜尋   4-2 Google 圖書與文獻管理軟體   4-3 Google 圖書下載   4-4 我的Google 圖書館 五、Google 學術搜尋   5-1 學術搜尋偏好   5-2 Google 學術搜尋   5-3 引用文獻滾雪球法   5-4 文獻管理軟體   5-5 CrossRef Search 六、Google 專利搜尋   6-1 認識專利說明書   6-2 Google 專利檢索   6-3 Google 專利通報服務 Part Ⅲ 應用工具篇 七、Google 工具   7-1 自訂按鈕   7-2 同步化工具列設定   7-3 書籤與筆記本   7-4 翻譯工具     7-4-1 文字翻譯器     7-4-2 Google 翻譯     7-4-3 Google 字典   7-5 拼字檢查 八、Google 文件與論文寫作   8-1 論文格式概說   8-2 Google 文件     8-2-1  Google Document     8-2-2  Google Presentation     8-2-3  Google Spreadsheet     8-2-4  Google Form 附錄A 查詢期刊排名   A-1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   A-2 Journal Citation Report
訪談研究法
作者李政賢
分類號C1.7.1 004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譯自美國著名學府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出版的暢銷經典《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第三版。全書以簡明的敘述,詳細介紹實施深度訪談的具體實用步驟,非常適合新進與資深訪談研究人員參考,以玆發展、形塑、反思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做法。 本書介紹的深度訪談法,主要結合了現象學與生命史研究的理論基礎,作者也提供了普用的訪談基本原則與具體實施方法,適合普遍應用於各種理論導向與研究領域。透過深入淺出的介紹、討論,輔以真實研究經驗故事,非常有助於讀者進入脈絡,設身處地,體會深度訪談與質性研究之間錯綜複雜的廣泛議題。 開場白 我與訪談研究的因緣 第一章 為什麼訪談?   1.1 訪談目的   1.2 訪談:不二法門,抑或眾法殊途   1.3 訪談研究的缺陷   1.4 結 語 第二章 現象學深度訪談的結構   2.1 三段式訪談系列   2.2 遵守訪談結構   2.3 訪談的時間長度   2.4 訪談的間隔   2.5 替代方案   2.6 信度與效度--誰的意義?   2.7 親身體驗--訪談練習曲 第三章 研究計畫三部曲:構思.撰寫.試行   3.1 研究計畫的成年禮儀式角色   3.2 立志承諾   3.3 從構思到下筆成文   3.4 論文計畫撰寫策略   3.5 架構論文計畫組織的六W   3.6 方法論抉擇的辯護   3.7 文獻與相關資料的整理與呈現   3.8 研究計畫的試行   3.9 結 語 第四章 與談者人選的進接、初次聯繫接觸與取樣   4.1 口袋人選的危險   4.2 經由正式守門人的進接   4.3 非正式的守門人   4.4 科層官僚與同儕進接   4.5 親自聯繫接觸   4.6 親自拜會與談人選   4.7 建立人選資料庫   4.8 後勤事務   4.9 與談人選的決定   4.10 選擇與談者必須避免的陷阱   4.11 多少與談者才算足夠? 第五章 研究倫理:IRB委員會與知情同意   5.1 貝蒙報告   5.2 機構IRB委員會的設置   5.3 知情同意書   5.4 深度訪談知情同意書的八大組成要件   5.5 IRB審核與知情同意 第六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訪談的技術與藝術   6.1 多聽.少講   6.2 接續追問與談者拋出的話端   6.3 多聽.少說.提出實在的問題   6.4 接續但不要阻斷   6.5 兩種心儀的訪談技巧   6.6 請與談者重建經驗,而不是要求回憶   6.7 幫助與談者聚焦,追問具體細節   6.8 不要太介意訪談的起伏得失   6.9 限制你自己的互動   6.10 探索笑聲   6.11 聽從第六感   6.12 慎用訪談提綱   6.13 容忍沉默   6.14 結 語 第七章 訪談: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   7.1 訪談:一種「吾-汝」關係   7.2 契 合   7.3 社會族群認同與訪談關係   7.4 私密經驗、私人經驗與公開經驗的區辨   7.5 避免治療關係   7.6 互 惠   7.7 平 等 第八章 分析、詮釋與分享   8.1 訪談資料的管理‘   8.2 避免把訪談與分析混而為一   8.3 訪談的錄音   8.4 訪談逐字稿的謄寫   8.5 訪談文本的分析   8.6 訪談資料的兩種分析方式:人物敘事寫真與主題連結   8.7 主題連結的建立與分析   8.8 詮 釋 附錄 人物敘事寫真   烽火餘生-赤棉倖存者蘭妲的故事   保母生涯-資深托育工作者的故事
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
作者Martin W. Bauer, George Gaskell
分類號C1.7.1 011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主題
註釋
介紹「什麼是質性研究」的書籍很多,但像本書這樣著力於指引「如何分析質性資料」的書籍很少。這本實用導向的書籍提供完整與易懂的導引,強調清晰的分析程序與質性研究的公共問責,有助於想要一窺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堂奧的入門研究者,逐步掌握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的理念與技藝,充分領略從事質性研究的樂趣。本書中譯本共計十八章,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建構研究資料,介紹資料蒐集的方法:個別與團體訪談、敘事訪談、情境事例訪談及攝錄影音資料蒐集等。第二部分介紹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資料的方法與技巧:古典內容分析、言說與會話分析、修辭分析、符號學分析、視覺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如噪音與音樂的分析。第三部分是電腦輔助質性資料分析。第四部分提供檢驗質性研究的評估標準。 Chapter 1 質、量與知識旨趣:避免混淆 PART 1 建構研究資料 Chapter 2 研究資料建構:質性資料蒐集的原則 Chapter 3 個別與團體訪談 Chapter 4 敘事訪談 Chapter 5 事例情境訪談 Chapter 6 以錄影、影片與攝影為研究文件 Chapter 7 行為氣象學:不間斷(自我)觀察與人格評估 PART 2 文本、影像與聲音的分析取向 Chapter 8 古典內容分析:回顧 Chapter 9 論辯分析 Chapter 10 言說分析 Chapter 11 會話與談話分析 Chapter 12 修辭分析 Chapter 13 靜止圖像的符號學分析 Chapter 14 動畫影像的分析 Chapter 15 噪音與音樂等社會資料分析 PART 3 電腦分析 Chapter 16 電腦輔助分析:編碼與索引 PART 4 關於好的研究實作 Chapter 17 歷史與社會資料詮釋的謬誤 Chapter 18 邁向公共問責:超越抽樣、信度與效度
調查研究方法
作者佛洛依德.傑克.福勒
分類號C1.7.1 001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將提供您以下幫助: 1.提高您調查的回應率,無論您採用的是問卷調查、當面訪談,或是電話、網路調查。 2.提高您在設計題目上的可信度,這是您調查成功的關鍵。 3.若您需要使用市調人員協助調查的話,那麼本書必將有所助益。 4.在調查資料的整理、評價等方面,本書也提供可行性建設。 本書囊括了近八年來發表的方法論資料,其主題是社會調查中的資料收集,它包括調查的一般程序、良好的實施規範,以及各種確保調查資料品質的設計決策運用。 本書的目的在於為那些想收集、分析和閱讀調查資料的人提供評估資料收集過程的可靠基礎。讀者可逐步瞭解到資料收集中的細節與調查資料及統計資料的可信度之間關係的各個面向。 目錄 1 概 述 調查原因 調查的構成 本書的目的和目標 2 抽 樣 樣本框 抽取一階樣本 多階抽樣 從樣本和抽樣誤差中得到估計值 樣本的規模應該多大 作為總體調查誤差一部分的抽樣誤差 練習 3 無回應:實施樣本設計 計算回應率 與無回應有關的偏誤 減少電話或當面訪談調查中的無回應率 減少郵件調查中的無回應率 減少互聯網調查中的無回應率 多種形式資料收集 修正無回應率 非概率(或可變概率)樣本 無回應是誤差來源之一 4 資料收集的方法 資料收集方法選擇策略中的主要問題 各種方法的簡要比較 總結 練習 5 良好測量問題的設計 提高答案的信度 避免複合問題的出現 測量的類型/ 問題的類型 事實報告效度的提高 描述主觀狀態答案效度的提高 問題設計和誤差 練習 6 評估調查問題和調查工具 界定調查目標 初步的問題設計步驟 前調查評估 調查工具的設計、格式和編排 現場前測 調查工具的長度 總結 練習 7 訪談調查 訪談員工作概述 訪談員的徵募和選拔 訪談員的培訓 監督 調查問題 訪談過程 訪談的真實性 訪談過程對調查誤差的影響 練習 8 整理調查資料 格式化資料文檔 創建代碼 編碼和資料輸入的方法 資料清理 編碼和資料歸併導致的調查誤差 9 調查研究中的道德問題 告知回應者 保護回應者 對回應者的獎勵 對訪談員的道德責任 總結 10 提供有關調查方法的資料 練習 11 透視調查誤差 調查整體設計的概念 透視誤差 總結 參考文獻
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
作者Catherine Marshall, Gretchen B. Rossman
分類號C1.7.1 005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主題
註釋
南圖書出版公司,頁289。 質性研究複雜而且充滿了謎樣色彩的神秘面貌,任何人若是想要認識與從事質性研究,首要之務就是必須理解並且學會如何設計一份方法論紮實,而且規劃完善、又實際可行的研究計畫,而本書正是引領讀者進入質性研究設計殿堂的最佳指南。本書譯自暢銷書《質性研究設計》(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ird Edition)最新版本,作者Catherine Marshall與Gretchen B. Rossman以簡明而直接的行文,拋除艱澀費解而且空泛無助於實務運作的方法論述,適時輔以易懂易用的範例說明,揭開質性研究充滿謎樣色彩的複雜面貌,再次為讀者提供了撰寫質性研究計畫的最佳指南。本書增列了頗多最新穎的質性研究題材,包括焦點團體、行動研究與訪談等主題的擴充介紹。作者提供了相當多極為有用的專欄,以生動的範例具體闡明研究者面臨的各種方法論上的挑戰,並且提供了實際而有用的因應策略。本書是各領域研究法的教師與學生必備的書籍,也是所有使用質性取徑的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第1章 導論   質性研究的類型(Qualitative Research Genres)   挑戰(The Challenges)   開展研究計畫的論證(Developing an Argument)   本書綜覽概述(Overview of the Book)   延伸閱讀 第2章 質性研究的內涵「What」:建立概念架構   研究計畫的組成(Sections of Proposal)   建立研究概念架構:主題、目的與重要性   提出研究問題或布題(Posing Research Questions)   研究限制(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相關文獻回顧(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rue)   延伸閱讀 第3章 研究的途徑「How」:建立研究設計   迎接挑戰(Meeting the Challenge)   辯明使用質性研究的正當性   質性研究的類型與整體取徑   場地、樣本母群或現象   抽樣:人、行動、事件與/或歷程   研究者的角色:關於進入的議題、互惠個人的生命故事、倫理   延伸閱讀 第4章 資料蒐集的方法   主要的方法(Primary Methods)   次要的方法(Secondary Methods)   資料蒐集方法的綜合應用   設計資料蒐集策略的一般原則   延伸閱讀 第5章 資料的記錄、管理與分析   資料的記錄與管理(Recording & Managing Data)   資料分析的一般性策略(Generic Data Analysis Strategies)   資料分析的程序(Analytic Procedures)   延伸閱讀 第6章 規劃時間與資源   大型研究的資源規劃   學位論文研究的資源規劃   延伸閱讀 第7章 辯護質性研究的價值與邏輯正當性   妥適性的判準(Criteria of Soundness)   辯護質性研究的本質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