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現代漢語總數: 48
語海揚帆:王希杰語言隨筆集(下)
作者王希杰
分類號C2.2.1 048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為王希傑教授語言隨筆小品的最新結集,共精選收錄其近些年來撰寫的語言隨筆小品近170篇,其中包括已入編全國全日制高中語文課本的作品兩篇。書中作品的語料多取材于古典文史、現代文學、當代報刊雜誌及日常生活用語,來源十分廣泛。作者以語言學、修辭學的視角切題,輔以深層的文化剖析和生動淺白的語言表述。將深奧的學術研究成果,演繹成一篇篇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語言小品。融科學性、知識性、可讀性於一身,趣味盎然,令人耳目一新。需要說明的是,書中收錄的相當部分的隨筆小品雖曾公開發表過,但在此次結集出版時,作者均對原作進行了精心的修改和補充。

壹 詞語的奧秘
1.“嬰兒”古今義
2.法國梧桐
3.從“夫人”到“夫妻老婆店”
4.“中樂、華樂、民樂、國樂”和“中蒙醫”
5.“病關索”之“病”:“並”?
6.“新聞30分”和“健美5分鐘”
7.“北京”和“首都”
8.“南大”和“國大”
9.“馬國”和“澳洲”
10.“外N”和“N外”及“N外N”
11.魚醫和蛇醫
12.呂布和關公與赤兔馬
13.水星上沒有水
14.“殺手”解
15.說“化”
16.雙聲和疊韻,疊音詞和詞的重疊
17.說“大”話“小”
18.非對稱的“大”和“小”

貳 詞語和飲食文化
1.飯盒和盒飯
2.肉骨茶=肉骨湯+功夫茶
3.蓋澆飯和蓋澆面
4.肉夾饃和羊肉泡饃
5.雞公和公雞
6.火腿腸廣告的聯想
7.奶茶
8.“花生”和“落花生”
9.淮安麻油茶饊

三 人和人心
1.“人”字兒和兒子的牢騷
2.從火車厠所標記談起
3.說“心”
4“心”話
5.癩蛤蟆和天鵝肉
6.望X
7.修辭和心理
8.雙關辨異

肆 人和做人
1.人名的學問和情趣
2.人馬互喻
3“嘴”和“嘴上”
4.“親口”和“親嘴”
5.“嘴”和“口”
6.說“口”
7.從“手”到“腳”
8.師母=老師的母親?!
9.“先生”閒話
10.再說“先生”
11.“為堯舜”和“盡舜堯”
12.吹牛拍馬:吹牛皮和拍馬屁
13.蒙田的自知之明

伍 結構和關係
1.詞性、結構和意義
2.句際關係學
3.詞序、結構和意義
4.“……伸出窗外”
5.“沒有沒有票的”說
6.主賓換位
7.“狗美容師”
8.“黃山野生 糖炒栗子”
9.詞序和情感
10.“你先走先?!”
11.“包不壞”和“壞不包”

陸 模糊和歧義
1.模糊理論和修辭
2.語言的混亂與誤導
3.歧義和對照
4.《“老外”不外》析
5.朦朧一例
6.精確和模糊與科學
7.梁啟超並非航太專家
8.女學生的國別

柒 “我”和“家”
1.說“我”
2.“我”和“你”與“他”
3.“我”和“我們”
4.你─我─他
5. “二姐夫”和“三舅媽”
6.內人和外人
7.家長式、家天下與家長作風和話語霸權

捌 成語新說
1.語言的誤區、盲點和誤導
2.成語和惰性思維
3. “白日做夢”,要得!
4.對牛彈琴,牛喜歡
5.非驢非馬─就是創造!
6.隔年皇歷,也有用處
7.畫龍不點精一樣妙
8.朝三暮四≠朝四暮三
9.樂不思蜀的真和假
10.瞎子摸象的悲哀
11.天下烏鴉並不一般黑
12.畫蛇添足,也不錯
13.為好龍的葉公辯

玖 三言兩語長話短說
1.關於“令X”
2.李洱的語言學失誤
3.並非笑話
4.見怪不怪
5.不怪才怪
6.“男保姆”不是保姆
7.報刊標題一笑
8.“才”和“再”
9. “某某兄” “馬夫”之類
10.常春茶廣告
11.“都”不起來的“都”
12.“最多的投資”和“投資最多”
13.“指”和“指責”
14.說“走”
15.“孝子”和“小心肝”
16.《消胖美》?!
17.“三子”的雙關
18.標題中的同我異
19.重迭多義
20.動賓和音節
21.男人是“姑娘”
22.注意論域
23.“方便”三義
24.香蕉人和雞蛋人
25.高秋氣爽
26.駭客與微軟
27.“潤之飯店”
28.“機器人”和“機器蛇”
29.豆腐腦子
30.“沙鍋魚頭”與“魚頭沙鍋”
31.啤酒和白酒

後記
現代漢語﹙下﹚
作者蘭賓漢 、 邢向東
分類號C2.2.1 023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這套教材各補充了一些新的內容,包括在各單元增設了參考文獻和旨在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論文撰寫能力的練習題等,部分單元且對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論文撰寫能力的練習題型等,部分單元且對學科研究概況作了簡要的介紹,突出了實用性、知識性、系統性和學術性。本書適於師專、教育學院中文專業教學。


緒論.

第一節 語言和現代漢語

一、語言是什麼
二、現代漢語及其形成
三、現代漢語的規範化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現代漢語的方言

一、共同語與方言
二、漢語方言的分佈及其特點
三、漢語方言之間的差異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現代漢語的教學與研究

一、現代漢語學科的性質
二、現代漢語課程的定位
三、現代漢語課程的主要內容
四、學習現代漢語的意義和方法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一章 語音

第一節 語音概說

一、什麼是語音
二、語音的性質
三、語音的基本概念
四、注音方法和注音符號

附錄一 中文拼音方案
附錄二 國際音標簡表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輔音與聲母

一、輔音的類型
二、聲母的發音
三、方言與普通話聲母的差異及聲母辨正

附錄一 zh、ch、sh與z、c、s對照辨音字表
附錄二 f和h對照辨音字表
附錄三 n、l聲母偏旁類推字表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母音與韻母

一、母音的發音
二、韻母的結構
三、韻母的分類
四、韻母的發音
五、方言與普通話韻母的差異及韻母辨正

思考與練習
附錄韻母辨音字表

第四節 普通話的聲調

一、聲調的性質和作用
二、調值和調類
三、古今調類對比
四、方言與普通話聲調的差異及聲調辨正
思考與練習

第五節 音節

一、普通話的音節 結構及其特點
二、普通話音節 的拼讀與拼寫
三、普通話音節 結構分析
四、普通話聲韻鉑配合規律

思考與練習

第六節 音位

一、音位及音位變體
二、歸納音位的基本原則
三、普通話的音位系統
四、音位分析的作用

思考與練習

第七節 語流音變

一、連讀變調
二、輕聲
三、兒化
四、語氣詞“啊”的變讀

思考與練習

第八節 語音節律與朗讀

一、輕重
二、升降
三、停頓
四、快慢
五、朗讀

思考與練習

第九節 語音研究

一、現代漢語語音研究概述
二、撰寫語音學小論文參考題目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現代漢字

第一節 文字與現代漢字

一、文字的特點和作用
二、文字的分類
三、現代漢字的特點
四、現代漢字的造字法
五、現代漢字的字體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現代漢字的字形結構

一、筆劃與筆順
二、部件與偏旁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現代漢字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一、現代漢字的標準化
二、現代漢字的規範化
思考與練習

第四節 現代漢字的應用

一、現代漢字的讀寫應用
二、現代漢字的資訊處理
思考與練習

第五節 漢字研究

一、漢字研究概述
二、撰寫漢字研究小論文參考題目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簡化字總表
附錄二 常見的別字

第三章 辭彙

第一節 語素、詞、辭彙

一、語素
二、詞
三、辭彙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詞的構成

一、單音節詞與多音節詞
二、單純詞與合成詞
三、詞與短語的關係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詞義的特性與分析

一、詞義的特性
二、詞義的類型
三、義素分析
四、語義場

思考與練習

第四節 詞義、詞音、詞形間的聯繫

一、單義詞與多義詞
二、同義詞與反義詞
三、同音詞與異讀詞
四、同形詞與異形詞

思考與練習

第五節 詞義的解釋與語境

一、義項及義項的確定
二、釋義的方法
三、語境對詞義的影響

思考與練習

第六節 辭彙系統

一、基本詞彙與一般辭彙
二、新造詞、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行業詞、字母詞
三、固定短語

思考與練習

第七節 辭彙研究

一、辭彙研究概述
二、撰寫詞彙學小論文參考題目
三、參考文獻曼
附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

第四章 語法

第一節 語法概述

一、什麼是語法
二、語法的性質
三、漢語語法的突出特點
四、語法學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詞類及其功能

一、詞類及其劃分標準
二、詞類系統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詞類劃分中的幾個問題

一、劃分詞類的依據主要是詞的語法功能
二、區分充足條件與必要條件
三、分清一般規律與特殊現象
四、明確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方言的差異
五、詞的兼類現象
六、易混詞類的辨析

思考與練習

第四節 短語

一、短語在語法結構中的重要性
二、短語的分類
三、短語與詞、句子的區分
四、複雜短語與層次分析
五、歧義短語的分析
六、消除歧義的方法

思考與練習

第五節 單句的句子成分與句法分析

一、句子成分
二、單句的句法分析法
三、單句句法分析例釋

思考與練習

第六節 句子的語義分析

一、語義關係
二、語義指向分析
三、語義特徵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七節 句型

一、句型的特點
二、句型分析應注意的問題
三、句型系統
思考與練習

第八節 句式

一、什麼是句式
二、主謂謂語句、雙賓句、兼語句和連謂句
三、把字句、被字句和連字句
四、存現句
思考與練習

第九節 句類

一、句類劃分的標準
二、句子的語氣類型
思考與練習

第十節 複句

一、複句的特點
二、複句的類型
三、多重複句與緊縮複句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一節 句子常見的語法錯誤

一、常見語法錯誤的類型
二、語法錯誤的檢查與修改
思考與練習

第十二節 語法研究

一、漢語語法研究概述
二、撰寫語法學小論文參考題目
三、參考文獻

第五章 修辭

第一節 修辭概說

一、什麼是修辭
二、修辭的原則
三、修辭同語音、辭彙、語法、邏輯的關係
四、修辭的作用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詞語與修辭

一、選用詞語的要求
二、詞義的錘煉
三、色彩鮮明
四、音韻和諧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句式與修辭

一、句式與表達
二、常式句與變式句
三、長句與短句
四、整句與散句
五、主動句與被動句
六、肯定句與否定句

思考與練習

第四節 辭格與修辭

一、辭格及其特性
二、語言均衡類辭格
三、突出聯想類辭格
四、語義對照類辭格
五、語義突出類辭格
六、委婉表達類辭格
七、追求變化類辭格
八、體現幽默類辭格
九、辭格的綜合運用

思考與練習

第五節 口語修辭

一、口語交際的特點
二、口語交際的要素
三、口語交際的原則
四、口語修辭的語體類型

思考與練習

第六節 體態語修辭

一、體態語及其修辭特點
二、體態語的修鋒功能
三、體態語的運用

思考與練習

第七節 書面語修辭

一、公文語體
二、科技語體
三、政論語體
四、文藝語體
五、語體的交叉

思考與練習

第八節 修辭研究

一、漢語修辭學研究概述
二、撰寫修辭類小論文參考題目
三、參考文獻
孔子教拼音語文通論
作者周有光
分類號C2.2.1 030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孔子教拼音語文通論》,收錄了周有光先生近年來有關語言學、文字學的文章24篇,全面總結了周老對語言文字長達半個世紀的思考。作為中國文字改革的推動者、《中文拼音方案》的主要創制人,周老親歷親睹了中國語文現代化的風風雨雨,這就使得周老能夠以深入淺出的語言,為我們栩栩如生地描述由廢除繁體字、中文拉丁化激起的論戰場面,有理有據地論證語文改革為今天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妙趣橫生地揭示語言文字與文化背景之間的互動關係。在輕鬆的閱讀中,語言學、文字學不再是枯燥的學問,重新散發出了我們習焉不察、日用而不知的文化魅力。

目錄

01 從「胡琴」變為「國樂」說起
02 漢字的技術性和藝術性
03 《中文拼音•文化津梁》序言
04 三原則和三不是
05 孔子教拼音
06 人類文字的鳥瞰
07 文字學的輪廓畫
08 字母學略說
09 什麼是比較文字學
10 語文生活的歷史進程
11 中國語文的時代演進
12 語文現代化的先驅黎錦熙
13 中文拉丁化的創導人瞿?白
14 龍蟲並雕的語言學家王力
15 幾個文字學問題
16 漢字在人類文字史上的地位
17 漢字性質和文字類型
18 語文規劃和社會建設
19 三個國際語言問題
20 記兩次語文現代化國際會議
21 彝文的規模化
22 土耳其的文字拉丁化
23 英語是怎樣成為國際共同語的?
24 文房四寶古今談

周有光著作單行本目錄
出版後記
中國語文趣話
作者康家瓏
分類號C2.2.1 067
出版社香港學生文藝出版社
主題
註釋
語文是寫作的根,根深種,文章的花才會開得好看。一般人視語文為畏途,皆因一般的說法枯燥、機械,重規範而少變通,致令習者不得其門而入。「中國語文趣語」一書化抽象為具體,善用比喻,並透過大量有趣中外小故事,深入淺出地解構,必然令讀者易於吸收,學而內化,文運用提升可期。因此,身為中華民族的年青學子,如果能夠明白自己也是延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及豐富燦爛文化的一份子,當然應該先從認識自己的漢語開始,所以我特別向同學推薦康家瓏先生的《中國語文趣話》。


語言篇 烤鴨成了飛機

●談語言的交際性 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談語言的符號性 周人賣鼠與鄭人買璞
●談共同語 社會生活的珍貴寶庫
●談漢語方言學 蘇東坡辨畫
●談音節分析 黑齒國姑娘笑秀才
●談反切拼音法 「出告示」的誤會
●談漢字的性質 楊修析字
●談形聲字 馬芮改名
●談正字法 宋徽宗選拔畫家
●談詞義 服務員的狡詐
●談詞義的模糊性 麵包換啤酒
●談多義詞 呂蒙的對聯
●談同音詞 一字千金
●談詞義的辨析 請求抽煙的奧祕
●談語序 李白受騙
●談歧義 衛士搶吃不死之藥
●談句子成分的省略 秦穆公嫁女
●談修飾語 標點救學士
●談標點符號 言語篇 「東施效顰」
●談語境 羅丹砍掉雙手
●談語言的整體美 王安石選「綠」
●談動詞的運用 望梅止渴
●談名詞的運用 一次性降價
●談語詞的破格運用 巧妙的情書
●談語詞結構的變換 當別人沒有付錢的時候
●談語氣的選用 華羅庚談數論的研究
●談比喻的創造 理髮店生意淡淡
●談誇張的運用 巧叫店門
●談曲解 絕密文件
●談反語 阿凡提理髮
●談雙關 語勢與壯膽
●談排比 子勸母絕博
●談言語情感 愛因斯坦「應試」
●談工具書


附錄:中國語言文字之最
漢語語言學講義
作者林金錫、舒兆民
分類號C2.2.1 027
出版社新學林出版
主題
註釋
林金鍚、舒兆民編著的《漢語語言學講義》是以教育部華語文教學能力認證考試的考綱為範圍,共時現象與理論語言學為主要引介的範疇,內容包括:語言與語言學、漢語語音與音韻結構、漢語構詞、漢語句法、篇章、與語用、漢字等。「漢語語言學」的範圍浩瀚,新近研究成果豐碩;尤其在「華語文教學」領域,更要關心到語言對比、認知學習、及近代語言學理論研究漢語的發展。做為一門學科的精要講義,內容取捨著實不易,因此本書以說明為主、演繹分析為輔,期能幫助讀者快速概覽全貌、掌握重點。

目錄

♦ 第1章 語言及語言學

第一節 什麼是語言
第二節 什麼是語言學

♦ 第2章 漢語的類型特徵

第一節 名詞辨析
第二節 語言家族
第三節 漢語語系與語族
第四節 漢語的幾個迷思
第五節 現代漢語的特點
第六節 台灣國語的特點

♦ 第3章 節慶與風俗習慣

第一節 風俗與禮制
第二節 節慶與今俗

♦ 第4章 漢語構詞結構

第一節 名詞介紹
第二節 單音節詞素
第三節 雙音節詞素與多音節詞素
第四節 詞的結構
第五節 同音詞
第六節 詞義
第七節 外來詞
第八節 成語、慣用語
第九節 俗語、行話
第十節 離合詞

♦ 第5章 漢語句法結構

第一節 詞的分類
第二節 語類
第三節 基本句式
第四節 成分分析與層次分析
第五節 樹狀圖
第六節 特殊句型
第七節 疑問句和反問句
第八節 複句

♦ 第6章 漢語篇章結構

第一節 連貫與銜接
第二節 信息結構
第三節 話題—述題結構

♦ 第7章 漢語語用現象

第一節 語言行為及其策略
第二節 合作原則
第三節 禮貌原則
第四節 會話含意
第五節 前提

♦ 第8章 漢字

第一節 漢字的演變
第二節 六書
第三節 漢字結構
第四節 漢字教學

♦ 第9章 漢語語言學與華語文教學

主要參考資料

附錄

附錄一: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考題形式
附錄二: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考題範圍
附錄三: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配分分析
附錄四:歷屆考題
基礎漢語教學(一)語音、文字、詞彙、句子
作者陸慶和
分類號C2.2.1 021
出版社新學林出版
主題
註釋
前言

第一篇 漢語語音、漢字與詞彙教學

第一章 漢語語音教學

第一節 語音的要素和語音單位
第二節 聲母
第三節 韻母
第四節 聲調
第五節 語調

第二章 漢語漢字教學

第一節 漢字的性質與特點
第二節 漢字結構特點與認知
第三節 學生漢字偏誤的主要形式與分析
第四節 漢字教學的主要內容、順序與方法

第三章 詞彙基本知識及在教學中的運用

第一節 漢語詞彙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詞彙的使用和合成詞構造方面常見的偏誤
第三節 如何利用詞彙知識進行詞彙教學


第二篇 漢語句子成分的教學

第一章 主語與謂語
第二章 賓語
第三章 定語
第四章 狀語
第五章 補語


第三篇 漢語單句教學

第一章 單句的類型
第二章 特殊句式

第四篇 漢語複句教學

第一章 複句的類型
第二章 複句中凡關聯詞
第三章 複句中成分的省略
第四章 複句方面常見的偏誤與教學建議

參考文獻
漢語語言學題庫
作者李希奇
分類號C2.2.1 029
出版社新學林出版
主題
註釋
李希奇編著的《漢語語言學題庫》匯集了華語教師及外國人士學習華語過程中普遍感到疑惑的現代漢語相關知識,由單選題、複選題、術語解釋及簡答題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再分漢字、語音、語意、語法、語用或其他等類型,重點解析漢語語言學的相關主題並附參考解答。 本書以闡釋基本知識為主,探討相關學術及語言運用上之實際問題為輔,對準備「漢語語言學」一科考試的讀者必有所助益。

目錄
序言

第一單元 單選題
第二單元 複選題
第三單元 漢語語言學相關術語解釋
第四單元 簡答題

參考書目
歷屆試題
漢語語言學
作者盧國屏
分類號C2.2.1 028
出版社新學林出版
主題
註釋
盧國屏編的《漢語語言學》一本針對漢語基礎理論所寫的概論式書籍,不論是對漢語有興趣想要入門的朋友,或是參加華語師資課程有志成為華語師資的學子,這本書都可以讓您在簡易而有條理的步驟下,進入漢語的殿堂。

目錄

♦ 第1 章 語言概說

第一節 語言系統規則
第二節 語言功能概說
第三節 語言發展變化

♦ 第2 章 語音概說

第一節 語音三大屬性
第二節 語音元素概說
第三節 漢語音節體系

♦ 第3 章 詞彙概說

第一節 詞彙定義類型
第二節 詞彙組織結構
第三節 詞彙生成發展

♦ 第4 章 語法概說

第一節 定義單位特性
第二節 詞的語法分析
第三節 世界語言排名

♦ 第5 章 語義概說

第一節 語義定義類型
第二節 語義特點概說
第三節 語義組合系統

♦ 第6 章 語用概說

第一節 語用定義範疇
第二節 語境語用概說
第三節 言語語用概說

♦ 第7 章 語言發展

第一節 語言發展原因
第二節 語言發展規律
第三節 語言分化統一

♦ 第8 章 文字概說

第一節 文字定義類型
第二節 漢字歷史發展
第三節 漢字組織結構

♦ 第9 章 拼音概說

第一節 漢字拼音歷史
第二節 兩岸拼音符號
第三節 拼音方案平議

♦ 第10 章 世界語系概說

第一節 語言系統定義
第二節 語言系屬分類
第三節 世界語言排名

♦ 參考書目
漢語綜述
作者李家樹、陳遠止、謝耀基
分類號C2.2.1 033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以“綜述”為名,主要探討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要素的特性,並涉及文化和運用兩個範疇,取向與其他語文參考書不同。語言和文化有緊密聯繫,漢語的特性根本就是漢文化現象,本書對此有比較深刻的交代。由於社會和教育環境的影響,學生無論說話、寫文章都不免受英語和粵語的干擾;面對這種情況,教學上不妨以簡御繁,引導學生全面去掌握漢語的特性,並且針對這些特性把中文說好、寫好。漢字是方塊意音文字,有本身形體結構的特點,與漢語的關係非常密切,本書在綜述漢語的基礎知識以後,也加插了“文字”部份的討論。 本書適合學生使用。

一 緒論
二 語音
三 詞彙
四 語法
五 文字
六 結語

後記
現代漢語﹙增訂本﹚
作者胡裕樹
分類號C2.2.1 070
出版社三聯書店
主題
註釋
本書成書於一九六二年,自從問世後就被列為高等院校文科統編教材,一再刊印發行,後根據實際發展作了重新修訂,重新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書分門別類地介紹了現代漢語的語音、文字、辭彙、語法、修辭等方面的內容。本書學術氣息濃厚,是研究現代漢語必讀書目。


緒論


第一節 語言

第二節 現代漢語

第三節 現代漢語規範化

第四節 現代漢語的特點

第五節 現代漢語的整體性

第六節 現代漢語學科要為實現四個現化服務


第一章 語音


第一節 語音概說

第二節 聲母

第三節 韻母

第四節 聲調

第五節 音節

第六節 音變

第七節 語調和朗讀

第八節 語音規範問題


第二章 文字


第一節 漢字的字體

第二節 漢字的特點和結構

第三節 漢字的現狀

第四節 漢字的整理、標準化和用字的規範化


第三章 辭彙


第一節 語素、詞和辭彙

第二節 詞的構造

第三節 多義詞和同音詞

第四節 同義詞和反義詞

第五節 辭彙的構成部分

第六節 詞典和字典


第四章 語法


第一節 語法和語法體系

第二節 詞的分類(上)

第三節 詞的分類(下)

第四節 片語和句法分析

第五節 句子和句子分析(上)

第六節 句子和句子分析(下)

第七節 句子的特殊成分

第八節 句式的變換及其應用

第九節 複句(上)

第十節 複句(下)

第十一節 語氣和口氣

第十二節 標點符號


第五章 修辭


第一節 修辭概說

第二節 詞語的運用

第三節 詞語的配合

第四節 句子的錘煉

第五節 句式的選擇

第六節 語體和風格


附錄

後記
現代漢語
作者程祥徽、田小琳
分類號C2.2.1 093
出版社三聯書店
主題
註釋
本書由港澳知名語言學者程祥徽先生、田小琳女士合著,全書共分為:緒論、語音、漢字、詞彙、語法、修辭和風格六大部分,全面、詳盡地介紹了現代漢語的基礎知識。作者採用了中國語法學界根據豐富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現已普遍接納的教學語法體系,並注意到港澳地區教學的特點,比較了粵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的異同,還論及港澳流通的詞語及漢字繁簡由之等問題,尤其對漢語風格的探討更具卓見。本書是港澳學者以上述教學語法體系為框架編著的第一本”現代漢語”,可供大專學校文科師生、中學教師及一般讀者學習之用。


緒  論 

第一章 語 音 

第二章 漢 字 

第三章 詞 彙 

第四章 語 法 

第五章 修辭和風格
漢語語言學
作者李子瑄、曹逢甫
分類號C2.2.1 026
出版社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內容主要針對華語教學者對於漢語語言學相關知識的需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詳細解說現代漢語語言結構及功能上的特徵,提供實用範例輔助說明之外,也附錄教育部「華語師資能力認證」之「漢語語言學」歷年試題與考題解析。此外,為了方便讀者了解兩岸漢語使用上的差異,本書於語音、詞彙及語法三章內容中,增附了兩岸用法差異的比較分析,讓讀者快速掌握區域用法的差異性,以因應教學需要,適度調整相關語言內容。

推薦序
叢書序之一──緣起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人類的語言

1.1.1 語言的譜系
1.1.2 語言的形態類別

第二節 漢語的研究

1.2.1 上古漢語的研究
1.2.2 中古漢語的研究
1.2.3 近代漢語的研究
1.2.4 現代漢語的研究

第三節 華語學習的覺醒

1.3.1 歷史沿革概述──華語教學在臺灣
1.3.2 國內現有相關機構簡介
1.3.3 國內大學院校華語專班教學施行之現況
1.3.4 世界各地的華語教學
1.3.5 放眼未來的臺灣對外華語教育-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挑戰

第四節 一個華語教學者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第五節 語言學與華語教學

1.5.1 漢語語音層面
1.5.2漢語語法層面
1.5.3漢語語意層面
1.5.4漢語篇章語用層面

第六節 本書內容簡介

第二章 漢語的音韻

第一節 音韻分析

2.1.1 音與音素
2.1.2 語音符號
2.1.3 漢語語音
2.1.4 漢語語音拼寫規則
2.1.5 語流音變:變調
2.1.6 語調及語氣

第二節 兩岸語音差異分析

2.2.1 兩地審音規範上的讀音差異
2.2.2 兩地慣用讀法的語音差異
2.2.3 容易念錯的字

第三章 漢語的詞彙

第一節 詞的構成

3.1.1 詞彙結構的基本成分:詞素
3.1.2 單純詞和合成詞

第二節 詞的分類

3.2.1 實詞
3.2.2 虛詞

第三節 詞義

3.3.1 詞義及語素義
3.3.2 同義詞
3.3.3 反義詞

第四節 詞彙的產生與衰退

3.4.1 詞彙的衰退
3.4.2 新詞的產生

第五節 兩岸詞彙的差異比較

第四章 漢語的語法

第一節 短語

4.1.1 非固定類的短語
4.1.2 固定類短語(熟語)

第二節 句子

4.2.1 句子的表達功能
4.2.2 句子的成分
4.2.3 句子的結構

第三節 常見的句型

4.3.1 「把」字句
4.3.2 「被」字句
4.3.3 存現句
4.3.4 比較句
4.3.5 「得字補語」句
4.3.6 動詞重複
4.3.7 使成式

第四節 兩岸語法差異分析

第五章 漢字

第一節 世界文字系統概說
第二節 漢字形體的歷史

第三節 漢字的特徵

5.3.1 漢字六書
5.3.2 漢字的「形」

第四節 漢字的結構
第五節 漢字的繁簡體
第六節 漢字的書寫
第七節 漢字教學的常見難點
第八節 漢字教學的原則
第九節 認讀及書寫的不同
第十節 實用漢字教學資源介紹

第六章 篇章

第一節 何謂篇章

6.1.1句子、語段、篇章
6.1.2 篇章研究與教學

第二節 篇章文體

第三節 篇章結構

6.3.1 篇章的構成單位

第四節 篇章信息

6.4.1 信息來源和信息處理
6.4.2 信息和語序
6.4.3 結構和信息重心
6.4.4 小結

第五節 篇章話題

6.5.1 主題、話題、焦點和對比

第六節 篇章語法

6.6.1 話題鏈
6.6.2 語序
6.6.3 替代
6.6.4 省略
6.6.5 篇章關連詞
6.6.6 時間順序
6.6.7 回指
6.6.8 情態副詞
6.6.9 句未助詞

參考文獻
現代漢語概論習題集
作者張慶翔、劉焱
分類號C2.2.1 058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現代漢語概論》一書的配套教材,可作為專業必修和選修人員學習、培訓的輔助教材。為了幫助學習者掌握基本的理論和方法,本書設計了許多基礎知識的訓練。全書內容豐富,題型多樣,各章包括填空題、選擇題、是非判斷題、名詞解釋分析題、簡答題及論述題等,並附有參考答案。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習題  

第一章 緒論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是非題   
四、名詞解釋   
五、簡答題   
六、論述題  

第二章 語音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是非題   
四、名詞解釋   
五、分析題   
六、簡答題   
七、論述題  

第三章 辭彙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分析題 .  
四、簡答題   
五、論述題  

第四章 文字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多項選擇題   
四、是非題   
五、名詞解釋   
六、分析題   
七、簡答題  

第五章 語法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分析題   
四、簡答題   
五、論述題  

第六章 語用   

一、填空題   
二、分析題   
三、簡答題   
四、論述題  

第七章標點符號   

一、單項選擇題   
二、分析題

第二部分 參考答案  

第一章 緒論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是非題   
四、名詞解釋   
五、簡答題   
六、論述題  

第二章 語音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是非題   
四、名詞解釋   
五、分析題   
六、簡答題   
七、論述題  

第三章 辭彙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分析題   
四、簡答題   
五、論述題  

第四章 文字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多項選擇題   
四、是非題   
五、名詞解釋   
六、分析題   
七、簡答題  

第五章 語法   

一、填空題   
二、單項選擇題   
三、分析題   
四、簡答題   
五、論述題  

第六章 語用   

一、填空題   
二、分析題   
三、簡答題   
四、論述題  

第七章 標點符號   

一、單項選擇題   
二、分析題
現代漢語概論(第二版)
作者張慶翔
分類號C2.2.1 024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作為“現代漢語”教材,其使用對象的主要是高校非中文專業的學生,也可供社會人員作為自學參考書,同時本書也可用於中文系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全書覆蓋了現代漢語語音、文字、辭彙、語法和語用的基本知識,內容深淺適宜,層次清晰。同時,本書也吸納了近年來現代漢語研究的部分新成果。教師在使用本教材時可以根據教時和學生的程度選擇相應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授課。本書特點是在容量上適應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時,在難度上則體現基礎性和實用性。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語言和語言學
第二節 現代漢語
第三節 現代漢語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  語音

第一節 語音的基本性質
第二節 語音學基本概念
第三節 國際音標
第四節 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系統
第五節 中文拼音方案
第六節 音位歸納
第七節 音變
第八節 節律
第九節 現代漢語語音的規範化


第三章 辭彙

第一節 辭彙概說
第二節 詞的構造
第三節 詞的意義
第四節 詞義的類聚
第五節 辭彙的構成
第六節 辭彙的發展演變與辭彙規範化


第四章 文字


第一節 漢字的形成和演變
第二節 漢字的性質
第三節 現代漢字的結構特點
第四節 漢字的現代化

第五章 語法

第一節 現代漢語語法概述
第二節 漢語的詞類體系
第三節 短語類型
第四節 句法成分
第五節 句子的分析方法
第六節 歧義現象分析
第七節 句型、句式、句類
第八節 句子的變化
第九節 複句

第六章 語用

第一節 語用概說
第二節 言語行為及其基本準則
第三節 語用意義
第四節 話語分析與理解
第五節 修辭概說
第六節 詞語的選擇
第七節 句子的組織
第八節 語體和語言風格
第九節 修辭格

第七章 標點符號

參考文獻

後記
現代漢語知識教程
作者竟成
分類號C2.2.1 056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竟成的《現代漢語知識教程》介紹了中國的語言文字概況,詳細說明了現代漢語的語法、辭彙和語義知識,並具體分析了漢語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 1.本書注意了知識的廣度。用一定的篇幅介紹漢語和漢字以外的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字,並對現代漢語的研究歷史作了說明; 2.本書突出重點和難點。結合豐富的漢語實例介紹了語法分析的分佈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變換分析法,相應的“思考與練習”部分較為合理; 3.本書強調了漢語在生活中的應用。教材選擇了漢語命名和漢語廣告兩類現象來分析漢語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規律,可以起到示範性地觀察分析語言現象的作用。


目錄


第一章 中國的語言和文字

第一節 中國的語言
第二節 漢語
第三節 中國的文字和漢字
第四節 現代漢語研究概況


第二章 漢語語法知識

第一節 語法單位
第二節 語法範疇
第三節 語法手段
第四節 語法分析方法(1) ——分佈分析法
第五節 語法分析方法(2)——層次分析法
第六節 語法分析方法(3)——句成分分析法
第七節 語法分析方法(4)——變換分析法


第三章 辭彙和語義知識

第一節 語義分析方法
第二節 詞義分析方法
第三節 漢語歧義問題
第四節 從更廣泛的角度研究漢語現象
第五節 現代漢語辭彙和詞典


第四章 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漢語

第一節 快速發展的社會和漢語
第二節 漢語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應用(1)——漢語命名問題
第三節 漢語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應用(2)——廣告語言學問題


附錄

(一)現代中國各民族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表
(二)世界文字演進簡表
現代漢語屬性範疇研究
作者劉春卉
分類號C2.2.1 043
出版社巴屬書社
主題
註釋
引言 屬性範疇界說

一、 屬性和屬性範疇
二、 屬性範疇的兩大子系統及其構成要素
三、 屬性範疇研究的意義與本書基本結構

第一章 屬性指稱論(上):屬性指稱的形式載體──屬性名詞

第一節 屬性名詞是屬性指稱的語言形式載體
第二節 屬性名詞研究現狀及其詞類地位
第三節 屬性名詞的語法特點及其判定標準
第四節 單音反義形容詞構成的屬性名詞

小結
附錄《現代漢語實詞搭配詞典》中的屬性名詞

第二章 屬性指稱論(下):兩類屬性名詞明確指稱的方式

第一節 「N屬性主體+ N事物屬性」與「V屬性主體+ N動作屬性」
第二節 N事物屬性的語義依附性與屬性領屬的特點
第三節 明確屬性指稱與「V屬性主體+ N動作屬性」偏正結構的成因

小結

第三章 屬性表達論(上):屬性表達的類型及其表達形式

第一節 屬性值表達與屬性特徵表達
第二節 屬性值的表達
第三節 屬性特徵的表達
第四節 屬性名詞在屬性表達中的地位及其隱現激話機制

小結

第四章屬性表達論(下):屬性特徵表達專題研究

第一節 事物屬性形容詞與動作屬性形容詞
第二節 屬性特徵明確表達的需要與「A+N」區別詞性結構的形成
第三節 屬性值或屬性特徵的詢問方式「(有)多A」
第四節 屬性表達的錯位組合與移就修辭格以及詞義引申
第五節 非度量屬性特徵的典型性與比喻句的形成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現代漢語節奏研究
作者葉軍
分類號C2.3.1 043
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主題
註釋
《現代漢語節奏研究》在語句韻律框架內,從綜合韻律表達角度,對現代漢語節奏進行了結構和功能的綜合研究。《現代漢語節奏研究》首次從整體上提出了節奏概念,分析了與節奏有關的韻律層級,採用語音實驗方法和現代音系學理論,對音節、韻律詞、韻律短語等各級節奏單位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入的研究。《現代漢語節奏研究》在音節的韻律屬性、韻律詞輕重格式、韻律短語的節奏重音等方面展開的研究,是現代漢語韻律研究的發展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建構意義。在韻律句法介面方面開展的探索性研究,為韻律句法學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豐富了韻律句法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節奏與節奏單位
第一節 節奏
第二節 節奏的功能
第三節 與節奏有關的韻律單位

第二章 漢語音節的韻律分析
第一節 漢語音節的結構
第二節 漢語音節的長度廚陸
第三節 漢語音節的輕重

第三章 漢語韻律之輕重
第一節 重音
第二節 輕音:輕聲與輕讀

第四章 韻律詞語音分析
第一節 韻律詞
第二節 普通話雙音節非輕聲詞輕重格式的實驗研究
第三節 韻律詞動態實驗研究
第四節 關於韻律詞的討論

第五章 韻律短語語音分析
第一節 停頓與韻律短語
第二節 韻律短語的動態實驗研究

第六章 韻律短語的生成模型
第一節 韻律短語和文語轉換
第二節 影響韻律短語劃分的因素
第三節 韻律短語的生成模型

第七章 單雙音節方位詞使用區別的韻律句法分析
第一節 單雙音節方位詞特點及使用差異
第二節 單雙音節方位詞的動態語料分佈分析
第三節 單雙音節方位詞使用區別的韻律學解釋
後記
漢語語調問題的實驗研究
作者江海燕
分類號C2.2.1 041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以語音實驗為基礎,選擇漢語、陳述與疑問語調的對比作為切入點,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研究結論既有理論意義又有應用價值。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以語句的首、尾音節為例,從語調對字調的改變入手,用語音實驗證明瞭句末音節對語氣傳達有決定性作用,並且,語調對字調的調節不僅表現在音階上,還表現在對一定調位元範圍內基頻曲線傾斜度的改變上。並進一步應用聲調格局的觀點,解釋和論證了這種變化的範疇特性。  第二,通過疑問與陳述語調的對比分析,發現疑問語調對字調拉力的“右重”現象,聯想到字調與語調的“代數和方式疊加”的具體因素既有音階,又有調形,由此推導出可以用此法生成不同語氣下的基頻的結論。  第三,首次應用聲調聚合的方法,探討語調的調位問題。  此外,論文還探討了陳述和疑問語調之間在音高上的分辨界線問題,並提出區分疑問和陳述語調模型的設想。
第一章 緒論
1.1 漢語語調研究概述
1.1.1 漢語語調研究亟待突破
1.1.2 趙元任對漢語語調的研究
1.1.3 趙元任之後大陸的漢語語調研究
1.1.4 大陸以外漢語的語調研究
1.1.5 前人研究的焦點
1.1.6 小結
1.2 語調的作用及語調研究的意義
1.2.1 語調的作用
1.2.2 語調研究的意義
1.3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1.3.1 語調和語氣、口氣
1.3.2 句類與語氣、語調的關係
1.3.3 關於實驗語料
1.4 本書的研究範圍及例句的選擇標準
1.4.1 疑問語調作為研究重點
1.4.2 無標記疑問句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4.3 實驗例句取捨的具體標準

第二章 句段語調與句末語調
2.1 關於語調承載部位的分歧
2.1.1 分歧的萌芽
2.1.2 觀點一:整個句子都是語調的承載單位
2.1.3 觀點二:語調的載體是句子末一節奏單位中的重讀音節
2.1.4 兩種觀點各有可取之處
2.2 句末語調與句段語調關係的基頻對比實驗
2.2.1 句末語調與句段語調關係的構想
2.2.2 實驗目的
2.2.3 實驗設備和實驗例句
2.2.4 實驗步驟和方法
2.2.5 實驗結果
2.4.5 實驗結果分析
2.4.6 兩個“反例”
2.5 句末換接聽辨實驗
2.5.1 實驗目的:
2.5.2 實驗例句和實驗設備
2.5.3 實驗步驟
2.5.4 聽辨實驗結果
2.5.5 聽辨實驗結果分析
2.6 句末是輕聲時句段語調與句末語調關係的實驗
2.6.1 實驗目的
2.6.2 實驗例句
2.6.3 實驗設備
2.6.4 實驗步驟和方法
2.6.5 實驗結果一:基頻對比的結果
2.6.6 實驗結果二:聽辨結果
2.6.7 實驗結果分析
2.7 小結
2.7.1 句段語調和句末語調的關係
2.7.2 一個疑問

第三章 字調和語調的關係
3.1 關於字調和語調關係的已有認識
3.1.1 漢語字調與語調關係問題的複雜性
3.1.2 對字調與語調關係認識的不同觀點
3.2 語調對字調的改變的實驗
3.2.1 實驗目的
3.2.2 實驗例句
3.2.3 實驗設備
3.2.4 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
3.3 實驗結果
3.3.1 字調的基頻在句子中發生改變的三種情況
3.3.2 語調對字調的調節方式
3.3.3 小結
3.4 語調對字調調節的容限度(陰平和陽平在陳述、疑問兩種語調中的區別表現的實驗)
3.4.1 實驗目的
3.4.2 實驗例句
3.4.3 實驗步驟和方法
3.4.4 實驗設備
3.4.5 實驗結果
3.4.6 結果分析

第四章 陳述、疑問語調的分辨界限
4.1 陳述、疑問語調分辨界線的實驗依據
4.1.1 可以單憑語音手段相互區別的語氣
4.1.2 語調音高與一定音高區域的對應
4.1.3 語調音高連續統
4.2 陳述、疑問語調分辨界限的實驗
4.2.1 實驗目的
4.2.2 實驗例句
4.2.3 實驗樣本句的製作步驟和方法
4.2.4 基頻修改時所受的限制
4.2.5 基頻修改所依據的原始基頻
4.2.6 基頻曲線修改的四種方案
4.2.7 聽辨步驟
4.2.8 聽辨人情況
4.3 聽辨結果及結果分析
4.3.1 聽辨結果分組
4.3.2 聽辨結果統計表
4.3.3 聽辨結果分析
4.4 小結
4.4.1 四種方案所得聽辨比率圖的共性
4.4.2 模糊界限的相對化處理
4.4.3 音高模糊區域
4.4.4 一個問題
4.5 女聲發音的陳述疑問語氣聽辨界限實驗
4.5.1 實驗情況及原始語料
4.5.2 對基頻修改情況的說明
4.5.3 聽辨結果
4.5.4 對聽辨結果的分析
4.6 本實驗存在的缺陷

第五章 疑問語氣詞和疑問語調的交互作用
5.1 疑問語氣的表達有多種途徑
5.1.1 句子中能夠負載疑問語氣資訊的成分
5.1.2 語音和語法手段分工承擔語氣的問題
5.1.3 語法學界關於疑問語氣訶的爭論
5.1.4 語調傳達語氣資訊的問題
5.1.5 語氣詞“嗎”和“嘛”
5.1.6 語氣詞本身不負載語氣資訊的假設
5.2 語氣詞“嗎”與疑問語調交互作用的聲學實驗
5.2.1 實驗目的
5.2.2 實驗例句
5.2.3 實驗設備
5.2.4 實驗方法和步驟
5.2.5 音高對比的實驗結果
5.2.6 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5.3 語氣詞“嗎”、“呢”是否負載疑問語氣的聲學實驗
5.3.1 陳述與疑問句尾的“/ma/”和“/na/”的音高對比
5.3.2 句末語氣詞“/ma/”和“/na/”的換接聽辨實驗
5.3.3 一個“反例”
5.4 小結
5.4.1 語氣詞“嗎”和“呢”部分負載疑問語氣
5.4.2 關於“語氣詞”還是“語氣助詞”的名稱問題

第六章 普通話陳述與疑問語調的調位
6.1 語調的標示形式
6.1.1 傳統的語調標示形式
6.1.2 直接用句子的基頻曲線標示
6.1.3 用句中各音節音域標示語調
6.1.4 用音階表現語調
6.1.5 四點連線確定語調走勢的方法
6.1.6 用調域上下線標示語調
6.2 漢語疑問句的基本類別
6.3 漢語陳述、疑問句基本語調調位表現的實驗
6.3.1 實驗目的
6.3.2 實驗例句
6.3.3 實驗步驟
6.3.4 發音人情況
6.3.5 發音要求
6.3.6 實驗設備
6.3.7 實驗結果
6.3.8 小結

第七章 結語
7.1 研究要點
7.2 結論回顧
7.3 研究特點
附錄1:7類句子音高資料統計學意義
附錄2:7類句子首尾音高逐句對比
參考文獻
後記
現代漢語
作者曹順慶
分類號C2.2.1 064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有系統講述現代漢語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其特點在於創新。在宏觀結構上分為“緒論”“語音”“文字”“辭彙”“語法”“修辭”六大傳統板塊。在每章的“知識概述”部分保留了現行現代漢語教材的主體元素和知識精華,“原典閱讀”部分則通過摘選當代著名語言學家的相關權威論述,讓學生或讀者既能瞭解現代漢語學科的知識結構、理論體系,又能在學術名家的精彩論述中開闊眼界、啟發研究的興趣和潛能。本書適於師專、教育學院中文專業教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語音

第三章 漢字

第四章 詞彙

第五章 語法

第六章 修詞
漢語的性別歧視與性別差異
作者孫汝建
分類號C2.2.1 038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漢語的性別歧視與性別差異》是繼1997年國內第一部全面研究語言和性別關係的專著正式出版以後,作者的又一部力作。語言的性別歧視和言語的性別差異統稱語言的性別變異,作者曾對語言的性別變異長期不斷地進行探究,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研究風格和學科體系。在此基礎上,《漢語的性別歧視與性別差異》植根于社會心理語言學的土壤,從社會學、文化學、心理學、歷史學、民俗學等學科以及語言學的其他相關學科吸收有關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多維探索。作者認為,漢語本身存在著性別歧視,不同性別的人運用漢語時會產生性別差異。《漢語的性別歧視與性別差異》詳細分析了漢語性別歧視和性別差異的種種表現,從社會、文化、心理、生理等視角探討漢語性別歧視和性別差異的原因,研究了漢語與性別關係的一系列具體問題,試圖揭示漢語性別變異的規律。全書貫穿語言哲學的基調,但不讓“語言哲學”這只魚兒躍出水面。 《漢語的性別歧視與性別差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適合語言文學、社會學、語言哲學等相關專業領域研究人員和大學生、研究生閱讀。

第一章 性別語言研究綜述
第二章 女性形象
第三章 漢語的性別歧視
第四章 漢語的性別差異
第五章 性別歧視與性別差異的實例研究
第六章 體態語言的性別差異
第七章 漢語性別歧視與性別差異的原因

參考文獻
後記
現代漢語
作者常岸
分類號C2.2.1 053
出版社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常岸編的《現代漢語》課程是高等學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此書以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為主要對象,結合學科及學生的特點。和其他同類教材相比,這本《現代漢語》有下面兩個突出的優點: 第一,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在人文學科中,現代漢語相對來說理論性強,學起來比較枯燥。《現代漢語》能夠注意避免過於深奧,在系統介紹現代漢語基礎知識的時候,沒有艱深晦澀之文,有的是平實祥和之論,深入淺出地建立了現代漢語的理論構架。第二,此書還注意理論聯繫實際,主要表現在例句的選用和練習的設計上。《現代漢語》的例句大多選自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還使用了一定數量的名言、警句和格言。這樣既保證了例句的規範和典型,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薰陶,提高學習漢語的興趣。


目錄


第一章 語言與現代漢語

第一節 語言和語言學
第二節 現代漢語


第二章 現代漢語語音

第一節 語音概說
第二節 聲母
第三節 韻母
第四節 聲調
第五節 音節
第六節 語流音變
第七節 語音規範化
第八節 朗讀和語調


第三章 漢字

第一節 漢字概說
第二節 漢字的構造
第三節 漢字的形體
第四節 漢字的簡化和標準化
第五節 正確使用漢字


第四章 辭彙

第一節 辭彙概說
第二節 詞義
第三節 同音詞、同義詞、反義詞
第四節 現代漢語辭彙的構成
第五節 詞語的解釋和辭彙的積累
第六節 辭彙的規範化


第五章 語法(一)

第一節 語法概說
第二節 詞的構造
第三節 詞類(上)
第四節 詞類(下)


第六章 語法(二)

第一節 片語(上)
第二節 片語(下)


第七章 語法(三)

第一節 單句(上)
第二節 單句(下)
第三節 單句常見的錯誤



第八章 語法(四)

第一節 複句概說
第二節 複句的分類(上)
第三節 複句的分類(下)
第四節 多重複句
第五節 複句常見的錯誤
第六節 句群


第九章 修辭

第一節 修辭概說
第二節 詞語的錘煉
第三節 句子的錘煉
第四節 修辭格(上)
第五節 修辭格(下)


後記
現代漢語通論 (第二版)
作者邵敬敏
分類號C2.2.1 066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是一本全新的現代漢語課程教材。它總結了近20年來在現代漢語教學的經驗教訓,力求培養學生觀察、搜集語言事實和分析、研究語言事實的能力。在總體構思、內容取捨、章節安排、練習設計等方面有所創新,同時充分吸收了現代漢語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帶有突破性的現代漢語教材。本書適於師專、教育學院中文專業教學。


導論

 第一節 現代漢語概述
 第二節 現代漢語課程


第一章 語音

 第一節 現代漢語語音概述
 第二節 音節分析:母音和輔音
 第三節 音節分析:聲母和韻母
 第四節 普通話聲調
 第五節 普通話音節結構
 第六節 音位和音位歸納法
 第七節 音變
第八節 節律


第二章 漢字

 第一節 現代漢字概述
 第二節 現代漢字的字形
 第三節 現代漢字的字音
 第四節 現代漢字的字義
 第五節 現代漢字形音義的關係
 第六節 現代漢字的規範化
 第七節 現代漢字的資訊處理


第三章 辭彙

 第一節 現代漢語辭彙概述
 第二節 構詞法
 第三節 辭彙的基本系統
 第四節 辭彙的來源系統
 第五節 辭彙的熟語系統
 第六節 詞義系統
 第七節 詞義的分析與描寫
 第八節 現代漢語辭彙的規範化


第四章 語法

第一節 現代漢語語法概述
第二節 詞類和功能分析法
 第三節 虛詞與詞類劃分理論
 第四節 短語及層次分析法
 第五節 句型系統
 第六節 句式系統
 第七節 句類系統
 第八節 句法結構中的語義分析
 第九節 歧義現象分析
 第十節 句子的動態變化
 第十一節 句法語義的認知解釋
 第十二節 複句類型
 第十三節 多重複句與緊縮複句


第五章 語用

第一節 現代漢語語用概述
第二節 言語行為及其基本準則
第三節 話語結構
第四節 語用意義
第五節 語言要素的修辭
第六節 語用效果與辭格
第七節 語體分析
第八節 病句修改


第1版後記

第2版後記

附錄一 中文拼音方案

附錄二 國際音標簡表

附錄三 普通話聲韻配合總表
現代漢語概論
作者邵靄吉、馮壽忠
分類號C2.2.1 018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全書共分為:緒論、語音、漢字、詞彙、語法、修辭和風格六大部分,全面、詳盡地介紹了現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內容上注重了吸收現代漢語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知識點的闡述上簡明扼要、深入淺出,並輔以豐富例證,便於學生學習領會;每節設置“練習與思考”,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體現了本門課程的實踐性,可供大專學校文科師生、中學教師及一般讀者學習之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漢語

  一、漢語和漢藏語系
  二、漢語的歷史
  三、漢語的地位及影響

  第二節 現代漢語

  一、什麼是現代漢語
  二、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三、現代漢語方言
  四、現代漢語的規範化

  第三節 現代漢語學

  一、什麼是現代漢語學
  二、現代漢語學的分支學科
  三、現代漢語課程

  思考和練習
  

第二章 現代漢語語音

  第一節 語音概說

  一、語音
  二、語音學
  三、漢語音節分析方法
  四、標音方法

  附錄一 國際音標簡表
  附錄二 中文拼音方案
  思考和練習

  第二節 現代漢語聲母

  一、什麼是聲母
  二、聲母的發音分析
  三、聲母的描寫及發音訓練
  四、普通話聲母系統的特點
  思考和練習二


  第三節 現代漢語韻母

 一、什麼是韻母
  二、韻母的結構
  三、韻母的分類
  四、韻母的發音及訓練
  五、普通話韻母的特點
  六、押韻

  思考和練習三

  第四節 現代漢語聲調

  一、什麼是聲調
  二、調值和調類
  三、普通話聲調的特點

  思考和練習四

  第五節 現代漢語音節

  一、音節的結構
  二、音節的拼合

  思考和練習五

  第六節 現代漢語語流音變

  一、輕聲
  二、兒化
  三、連讀變調
  四、語氣詞“啊”的音變

  思考和練習六

  第七節 現代漢語音位

  一、音位概說
  二、普通話音位元系統

  思考和練習七

  第八節 現代漢語語調和朗讀

  一、語調
  二、朗讀

  思考和練習八

  第九節 現代漢語語音規範化

  一、審定標準音
  二、推廣普通話

  附錄普通話水準測試等級標準(試行)
  思考和練習九

  
第三章 現代漢字

  第一節 漢字概說

  一、漢字
  二、現代漢字
  三、現代漢字學

  思考和練習

  第二節 現代漢字的字量

  一、現代漢字的組成
  二、現代漢字的字頻統計
  三、現代漢語常用字
  四、現代漢語通用字
  五、現代漢語專業用字

  思考和練習二

  第三節 現代漢字的字形

  一、現代漢字的構形法
  二、現代漢字的構字法

  思考與練習三

  第四節 現代漢字的字音

  一、現代漢字的讀音標準
  二、現代漢字字音的特點
  三、破音字
  四、同音字

  思考和練習四

  第五節 現代漢字的字義

  一、現代漢字字義的特點
  二、現代漢字字形與字義的關係
  三、單義字和多義字
  四、同義字
  五、現代漢字形、音、義的各種聯繫

  思考和練習五

  第六節 現代漢字的字序

  一、筆劃序
  二、部首-筆劃序
  三、拼音•筆劃序
  四、字角號碼序

  思考和練習六

  第七節 現代漢字的資訊處理

  一、漢字資訊的輸入
  二、漢字資訊的處理
  三、漢字資訊的輸出¨
  四、漢字資訊處理和漢字研究

  思考和練習七

  第八節 現代漢字的優缺點和前途

  一、現代漢字的優缺點
  二、現代漢字的前途

  思考和練習八

  
第四章 現代漢語辭彙

  第一節 辭彙概說

  一、什麼是辭彙
  二、辭彙的屬性
  三、現代漢語詞彙學

  思考和練習

  第二節 現代漢語辭彙的構成

  一、詞、固定片語
  二、傳承詞、新造詞
  三、口語詞、書面語詞、方言詞、外來詞、行業詞

  思考和練習二

  第三節 現代漢語構詞法

  一、詞根、詞綴
  二、單純詞的構成


第五章 現代漢語語法


第六章 現代漢語修辭


後記
漢語形態問題論稿
作者張旭
分類號C2.2.1 036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立足於現代漢語,考慮漢語辭彙以字(包括單字和複字)為單位這一特殊的語言品質,本書將形態的概念用於廣義,從幾個方面對漢語的形態表現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討論,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下認識:方言詞、借詞、複字聯綿化、複字詞綴化、輕聲、兒化、重疊的概念等,本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書適合語言文學、社會學、語言哲學等相關專業領域研究人員和大學生、研究生閱讀。



第一章 現代漢語形態通論
第二章 方言詞和方言形態
第三章 借詞
第四章 日源複字
第五章 複字聯綿化和詞綴化
第六章 輕聲
第七章 兒化

附錄一 複字聯綿化調查實錄
附錄二 輕聲調查實錄
附錄三 兒化調查實錄
現代漢語教程
作者邢公畹
分類號C2.2.1 060
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現代漢語教程》除緒論外,分語音、辭彙、語法、文字四編,修辭知識分散到有關各編。各編內容既穩妥,又反映學科最新進展,不乏新意;既重視理論,又注意聯繫實際,貫徹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設專門章節講漢字的整理、中文拼音方案和正詞法,講語言知識的運用。本書以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為主要對象,兼顧秘書、編輯、圖書館、大學師範中文及外語等專業的需要,可供有關各專業人員參考;與中學漢語知識特別是中學教學語法系統緊密銜接,可作為中學語文教師知識更新教材;與《現代漢語自學考試大綱》(見本書附錄,邢公畹為《大綱》審定人之一)相適應,可以用作自學考試教材。


跟初學“現代漢語課的人說幾句話——代序

編寫說明

使用說明


緒論

第一節 資訊、符號和語言

一 信息
二 符號
三 語言


第二節 民族語言、語言分類、方言和共同語

一 民族語言
二 語言的分類
三 方言和共同語


第三節 現代漢語

一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現代漢語
二 現代漢語規範化
三 推廣普通話是全民族的大事


第四節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內容安排
思考與練習

第一編 現代漢語語音學

第一章 語音和語音學

第一節 語音總論
一 什麼是語音
二 怎樣研究語音
三 語音的單位
四 國際音標

第二節 語音的性質
一 語音的物理特性
二 語音的生理基礎
三 語音的感知

第三節 語音的分類
一 母音和輔音
二 母音
三 輔音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現代漢語的音系分析


第一節 現代漢語的字音結構
一 兩種語音分析的方法
二 現代漢語字音結構的12種模式
三 現代漢語字音結構的主要特點

第二節 聲母和輔音音位
一 輔音音位的變體
二 現代漢語聲母體系的特點

第三節 韻母和母音音位
一 現代漢語的母音
二 現代漢語的基本韻母及其分類
三 四呼
四 韻母內部的音位組合規律

第四節 字調(聲調)
一 調值和調型
二 調類

第五節 聲韻調配合規律
一 聲母和韻母的配合
二 聲調和聲母、韻母的配合
三 共時語音系統是其歷時發展的片斷

第六節 語流音變和連瀆變調
一 兩類不同性質的音變
二 語流音變舉例
三 連讀變調”

第七節 輕音
一 什麼是輕音
二 兩類性質不同的輕音
三 結構輕音的語音特點
四 結構輕音的出現規律
五 結構輕音的作用

第八節 兒化
一 什麼是兒化
二 兒化規律
三 兒化的作用
四 兒化的性質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中文拼音方案


第一節《中文拼音方案》的性質和作用
一 為什麼要制定《中文拼音方案》
二 產生經過
三 性質和作用

第二節 採用拉丁字母是制定《方案》的根本前提

第三節 現代漢語的音位系統和拼音方案
一 中文拼音方案
二 現代漢語音系和拼音方案的比較
三 制定拼音方案的音位學和文字學原理
四 實際語音、音位標音和字母名稱

第四節 制定《中文拼音方案》的細節問題
一 關於字音拼法
二 解決拉丁字母不足的幾種方法
三 字母選擇的原則
四 輔音字母的安排
五 母音字母的安排
六 隔音
七 標調和兒化的表示法
八 字母的順序和名稱
思考與練習



第二編 現代漢語詞彙學



第一章 現代漢語辭彙的一般性質

第二章 詞及其構造

第三章 固定語及其類別

第四章 主要的詞語關聯現象

第五章 辭彙的主要類集

第六章 現代漢語辭彙的民族特色

第七章 詞語的選擇與運用



第三編 現代漢語語法學



第一章 語法概述

第二章 詞類(上)

第三章 詞類(中)

第四章 詞類(下)

第五章 片語和句法成分(上)

第六章 片語和句法成分(中)

第七章 片語和句法成分(下)

第八章 單句句型

第九章 複句

第十章 句類

第十一章 現代漢語的語法特點

第十二章 語法知識的運用



第四編 現代漢語文字學



第一章 現代漢字的由來和作用

第二章 漢字的結構原理

第三章 漢字的形體分析

第四章 漢字的整理、標準化和資訊處理

第五章 標點符號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