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方言總數: 14
百種語文小叢書1--漢語與外語
作者季羨林
分類號C1.2.6 003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問題的提出;當前的情況;我對出國留學的看法;語言,特別是外語的功能;翻譯的危機;學習哪一種外語等。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當前的情況
三、 我對出國留學的看法
四、 語言,特別是外語的功能
五、 翻譯的危機
六、 學習哪一種外語?
七、 怎樣學習外國語?
八、 漢語學習問題
九、 漢語的研究方法
十、 結束語
七彩方言 - 方言與文化趣談
作者甘于恩
分類號C2.4.1 010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為一本關於方言與文化的通俗性讀物,由一百八十餘篇較短小的篇目組成。主要包括“方言縱橫談”、“方言博物館”、“方言流行風”、“方言風景線”、“方言與文學藝術”、“粵方言風采”、“方言精品書架”、“方言怪味豆”、“方言網站介紹”、“全國部分城市方言系屬簡表”、“全國各大院校招收方言學研究生導師一覽表”等欄目。本書篇目精短,目的不在於長篇大論地討論學術,而是希望通過一些比較簡單準確的知識性介紹和趣味性漫談,讓讀者瞭解究竟方言是怎麼回事,同時又可體會到方言的樂趣。本書適合對方言有興趣的人士閱讀。

方言縱橫談  

●漢民族共同語  
●什麼是漢語方言  
●為何會有方言差異  
●漢語方言學  
●漢語方言的分區  
●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  
●研究方言的意義  
●北方方言的形成與分佈  
●北方方言的特點  
●東北方言的民俗劃分  
●侃侃北京話  
●說說天津話  
●嘮嘮東北話  
●吳方言的形成與分佈  
●吳方言的特點  
●湘方言的形成與分佈  
●湘方言的特點  
●贛方言的形成與分佈  
●贛方言的特點  
●客家方言的形成與分佈  
●客家方言的特點  
●粵方言的形成與分佈  
●粵方言的特點  
●閩方言的形成與分佈  
●閩方言的特點  
●晉語簡介  
●徽語簡介  
●廣西平話  
●海外的漢語方言

方言博物館  

●古音的保存  
●廣州話古語詞的保留  
●閩人與閩地  
●嶺南地名與古代圖騰文化  
●唐人種種  
●近代漢語事態助詞“來”在方言中的留存  
●追溯港澳街道名的近代史  
● “辦館”溯源  
●文白讀中尋古溯源  
● “把”=“給”=“被”?  
●方言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 “我弟弟的箱子的底子是紙的”  
●從“嚼瑟”說起  
●東北官話中的“站話”  
●東幹語和西北方言  
●新加坡閩南語對“華語”的影響  
●馬來西亞的華人方言

方言流行風  

●多姿多彩的方言語詞  
●最強勢的方言  
●北京俏皮話兒  
●上海方言熟語  
●東北方言詞語趣談
●東北方言熟語  
●東北方言中的動詞“整”  
●豐富多彩的程度副詞  
●說說“睡會兒先”  
●戲說“白話”  
●方言繞口令  
●口頭禪  
●流行語  
●潮汕話的趣味形容  
● “唔該”一句,妙處多多  
● “牛人真牛”  
●穿“馬甲兒”就不認識你了?  
●從“小強”說起  
●方言流行曲  
●影視劇對白百“話”齊放

方言風景線  

●方言親屬稱謂趣談  
●方言對對碰  
●漢語方言中的少數民族語言借詞  
●方言地名睇真D  
●讀地名,名從主人  
●陝西方言中的形容方式  
●東北方言中的一類特殊的狀態形容詞  
●湖南中部地區特殊的表程度的方言形容詞  
●河南話裏的“中”  
●閩語潮汕話的“了了了”  
●湘方言辭彙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雙峰話中的“師傅”和“領導”  
●方言禁忌語  
●從“培光”說起  
●怎一個“死”字了得  
●千奇百怪的名稱  
● “黃”“王”不分  
●數字的“錢”途  ‘水”性楊花…  
●剁具一格的滬上店名  
● “峇峇”及其他  
● “大飽”與“大包”  
●馬來西亞的“黃梨”  
●京都小吃吆喝聲  
●順心順意的食物  
●潮汕小吃——“錁”  
●人人齊“撈生”  
●以稀為貴的“金銀果”  
●榴褳飄香  
●中華美食與美辭  
● “跑龍套”的花樣兒  
● “騙人”的花樣兒  
●來玩兒“捉迷藏”  
●說“摳搜”

方言與文學藝術  

●豐富多彩的方言文學  
●北京話與京味兒小說  
●東北方言與東北二人轉  
● “二人轉”與“二人臺”  
●西北方言與“信天遊”  
●西北方言與“花兒”  
●山西方言與山西民歌  
●相聲與方言  
●異彩紛呈的天津曲藝  
●豫劇唱腔與河南方言聲韻  
●客家方言與客家口頭文學  
●廣東的方言文學  
●廣東的曲藝  
●抗戰時期的方言歌  
●粵劇唱詞韻味無窮  
●廈門漁歌唱出真生活  
●泉腔梨園戲與泉州方言  
●西洋景和獨腳戲  
●鄉味貫於耳的雙峰民歌

粵方言風采  

●廣東的民系和語言  
●廣州話  
●粵音概說  
●廣州話的聲母和韻母  
●廣州話的聲調與平仄  
●廣州話的變調  
●粵語本字追蹤  
●粵語的量詞  
●粵語的體貌  
●粵語的文白異讀  
●亦做做夫子,也說說粵語  
●香港粵語的特點  
●香港粵語中的英文詞  
●至in香港粵語  
●粵語的“三字”熟語  
●粵語的諺語和成語  
●粵語中的歇後語  
●粵語稱謂“萬花筒”  
●粵語的句末語氣詞  
●吉祥語和禁忌語的使用  
●數字迷信不可取  
●粵式“洋涇浜”  
●樂趣多多的粵語兒歌
●不能不去的香港地(一)  
●不能不去的香港地(二)  
●俗語中的廣東文化

方言精品書架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漢語方言大詞典》  
●《中國語言地圖集》  
●《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彙集》  
●《昌黎方言志》  
●《漢語方言概要》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  
●《漢語方言語法類編》  
●《方言調查字表》  
●《漢語方音字彙》和《漢語方言辭彙》  
●《方言》季刊  《廣東粵方言概要》  
●《廣州話正音字典》  
●《客贛方言比較研究》  
●方言學入門書目  
●方言與文化  
●方言研究新視角  
●粵方言書目  
●客家方言書目  
●閩方言書目  
●吳方言書目

附錄1 方言網站介紹
附錄2 方言怪味豆
附錄3 全國部分城市漢語方言系屬簡表
附錄4 全國務大院校招收方言學研究生導師一覽表
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
作者丁邦新
分類號C2.4.1 021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收集的論文是2003年8月在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的“漢語方言歷史層次及吳、閩、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工作小組學術研討會”和2004年8月在上海復旦大學召開的“首屆歷史層次國際研討會”的成果。這些論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偏重歷史層次的理論問題,作比較一般性的探討;第二部分偏重個別方言中的歷史層次問題,直接討論有關層次的種種關係。本書適合專門研究方言研究的人士閱讀。

●序
●漢語方言語音中的層次
●語言史研究中的層次問題
●歷史層次分析的目標與內容
●文白異讀與疊置式音變
●論文白異讀
●語言轉換和方言底層
●語音層次的定義及其鑒定的方法
●清濁音變圈:自然音變與泛時層次
●漢語方言層次的特點
●現代吳語和“支脂魚虞,共為不韻”
●吳語中官話層次分析的方言史價值
●中古全濁聲母字閩方言今讀的歷史層次
●陝北清澗話人稱代詞和指人名詞語尾[•mi]探源
●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話通攝舒聲的歷史層次
●論閩方言四等韻的三個層次
博雅語言學教材系列: 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
作者李小凡、項夢冰
分類號C2.4.1 00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介紹漢語方言學的基本理論、漢語方言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漢語方言的基本面貌,重點闡述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注重對方言現象的具體分析,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融匯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漢語音韻學等先修課程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訓練和提高學生以下幾方面的基本功:(1)利用國際音標準確記錄語音的能力,(2)在記音的基礎上運用音位學原理歸納整理音系的語音分析能力,(3)在系統記錄字音的基礎上運用音韻學知識探求共時和歷時語音對應規律的能力,(4)在語音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處理方言辭彙和語法現象的能力。本書對漢語方言學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的定位,立足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本科主幹基礎課的教學實際,不刻意追求理論的深奧和內容的包羅萬象,適合修讀漢語方言學的學生閱讀及研究生專業課教學使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方言的基本概念

一、語言和方言
二、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
三、方言和共同語

第二節 方言差異的成因

一、產生語言差異的根本原因
二、語言系統的內部演變和外部接觸
三、語言演變的社會條件

第三節 漢語方言研究和漢語方言學

一、古代的漢語方言研究
二、近代西方傳教士和漢學家的漢語方言研究
三、現代漢語方言學的建立和發展
四、新時期的漢語方言學
五、漢語方言學的意義和方法


第二章 漢語方言的分佈


第一節 漢語方言分區的方法和原則

一、事物的分類和方言分區
二、漢語方言分區的歷史
三、漢語方言的分類和方言區的劃界

第二節 漢語方言的共時分佈

一、現代漢語方言的地理分佈
二、方言島和海外漢語方言
三、歸屬尚待確定的漢語方言  

第三節 漢語方言的歷史鳥瞰  

一、史前漢語的多源融合  
二、上古漢語的共同語和方言  
三、中古漢語方言格局的形成  
四、近代漢語方言的發展演變


第三章 漢語方言的調查


第一節 方言語音調查

一、國際音標和音素的記錄
二、聲調的記錄
三、音節和音節結構
四、音系歸納和字音的記錄
五、漢語方言的字音差異和語音對應規律
六、語流音變

第二節 方言辭彙調查

一、方言辭彙和方言詞
二、漢語方言的辭彙差異和特點
三、方言辭彙調查要點
四、方言詞的本字考證

第三節 方言語法調查

一、漢語方言的語法特點
二、方言語法特點的發掘
三、方言語法特點的調查和記錄

第四節 方言調查的實施

一、方言調查的目的和任務
二、方言調查的類型
三、方言調查的方式
四、方言調查的工作要點


第四章 漢語方言概況


第一節 官話方言
一、分佈地域
二、語音特點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一 教學大綱
附錄二 名詞索引
附錄三 自測試題
方言與中國文化 (第二版)
作者周振鶴,游汝杰
分類號C2.4.1 0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由史地理和文化語言學家周振鶴與復旦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家遊汝傑合作,以紮實的歷史地理和語言學知識為基礎,從移民、培植物、地名、戲曲、小說、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對漢語方言在歷史上的流變及方言與中國文化的複雜關係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梳理分析。本書在研究方言時所採用的歷史地理分析法尤為學界所讚賞。獨特的研究視角、清晰的分析思路、新穎獨到的見解再加上流暢、通俗的文風,使得本書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趣味橫生。本書初版曾榮獲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此為最新修訂版。本書適合修讀語言學的學生閱讀及教師作為參考書之用。

第2版序言

緒論   

第一節  語言和文化的關係   
第二節  方言和語言的關係   
第三節  現代中國的語言和方言   
第四節  漢語方言分化的歷史背景   
第五節  漢語方言研究史梗概


第一章  方言與移民   

第一節  移民特徵和方言演化的關係   
第二節  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佈類型   
第三節  移民與方言淵源和方言地理格局   
第四節  方言學和移民史研究   
第五節  方言的歷史層次和移民的歷史層次


第二章  方言地理與人文地理   

第一節  現代方言區劃和歷史政區地理   
第二節  漢語方言分區的歷史行政地理分析法   
第三節  權威方言和政區中心變易的關係   
第四節  方言地理和交通地理   
第五節  方言地理和城市地理及商業地理


第三章  歷史方言地理的擬測及其文化背景   

第一節  《詩經》時代諸夏語言區域的擬測   
第二節  兩漢時代方言區劃的擬測   
第三節  西晉時代方言區劃的擬測   
第四節  宋金時代方言區劃的擬測   
第五節  上海地區明清時代的方言地理


第四章  語言化石與栽培植物發展史   

第一節  稻的栽培歷史和傳佈   
第二節  麥、玉蜀黍、馬鈴薯和甘薯   
第三節  從胡豆說起   
第四節  柚子和荸薺   
第五節  箬和粽子、甘蔗和糖   
第六節  茶、辣椒及其他


第五章  從地名透視文化內涵   

第一節  地名和歷史文化景觀   
第二節  地名與移民   
第三節  地名和經濟史   
第四節  地名和歷史交通地理   
第五節  地名和民族史   
第六節  地名和歷史民族地理   
第七節  地名層次和文化層次


第六章  方言和戲曲與小說   

第一節  方言和戲曲研究   
第二節  方言與小說


第七章  方言與民俗   

第一節  方言和民歌研究   
第二節  方言和地方文化風貌


第八章  語言接觸和文化交流   

第一節  底層詞和底層文化   
第二節  外來文化和漢語外來詞   
第三節  漢語外借詞和漢文化的西漸   
第四節  域外方言和漢文化的外傳

後  記
附錄:讀者來信
中國的語言及方言的分類
作者鄧曉華、王士元
分類號C2.4.1 01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的意義在於建立起漢藏語系的語言及方言的分類的數學模型,建立基於語言遺傳資訊的系統樹與基於生物遺傳標記的系統樹的親緣距離以及地理分佈距離的比較研究基礎。這是運用計算語言學結合遺傳學來處理中國語言資訊的開創性研究。本書運用詞源統計分析法及分子人類學方法對漢藏語系的語言及方言作出數理分類以及親緣闡系程度的描述,並通過樹枝長短來表示距離關係,顯示漢藏語系的語言及方言的類簇和分級層次。同時計算出漢藏語系諸語言的時間深度,並分析其形成過程。本書適合修讀語言學的學生閱讀及教師作為參考書之用,亦都適合從事方言研究的專門人士閱讀。 內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和價值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以及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三節 採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第四節 詞源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 苗瑤語旅語言的親綠關係及其時間深度 第一節 苗瑤語民族的人口和分佈 第二節 苗瑤語族語言關係的研究概況 第三節 詞源統計分析方法在苗瑤語族語言的親緣關係比較研究中的應用 第四節 苗瑤語族語言的親緣關係分析 第五節 苗瑤語族與其他語族的關係 第六節 苗瑤語族的發展譜系及分裂年代 第七節 結語:語史觀和方法論上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 藏緬語族語言的數理分類及其形成過程的分析 第一節 藏緬語族的民族、語言、人口及分佈 第二節 藏緬語族語言的傳統分類 第三節 藏緬語族語言的計量分類 第四節 藏漢分離及藏緬語族內部各語言分離的時代 第五節 藏緬語族與其他語族的關係——區域文化共同體接觸融合的結果 第六節 關於東亞語言與民族演化進程的幾點思考 第四章 壯侗語族語言的數理分類及其與漢語、南島語關係的研究 第一節 壯侗語族的語言、民族、人口及其分佈 第二節 壯侗語族語言的傳統分類 第三節 壯侗語族語言的計量分類 第四節 關於壯侗語族的系屬問題 第五節 關於壯侗語族演化過程的討論 第六節 壯侗語族與南島語族的分離時代以及壯侗語族內部各語言的分離時代 第七節 幾種語言演變理論模式的假設 第八節 結論 第五章 閩、客方言的發生學關係以及歷史層次問題 第一節 有關閩、客方言的來源以及歷史層次問題的研究 第二節 閩、客族群方言特殊的人文歷史傳統 第三節 閩、客方言基本核心詞的來源以及歷史層次問題 第四節 分析與結論 第六章 南方漢語來源的發生學比較以及區域性特徵 第一節 闋於南中國漢人來源問題的跨學科思考 第二節 南方漢人來源的語言學新解 第三節 考古學文化“交互作用圈”與南方漢語研究 第四節 閩、客方言一些核心詞的“本字”的來源——兼論漢語方言的考“本字”問題 第七章 結論與分析 第一節 本研究結果的意義 第二節 本研究結果的重要觀點 第三節 本研究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第四節 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引用文獻 附錄1:苗瑤語族語言核心同源詞對應表 附錄2:藏緬語族語言核心同源詞對應表 附錄3:壯侗語族語言核心同源詞對應表 後記
漢語方言詞匯調查手冊
作者Richard VanNess Simmons
分類號C2.4.1 00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手冊主要是為調查漢語方言的辭彙用的。詞條按首字的音序排列,以便查檢。包括三個不同用途的調查表——簡表、詳表和短表——可根據情況自行決定採用哪個表。表格設計選擇的日常口語辭彙,詳表設計充分考慮了語音的情況,其中包含了音系和一些重要的語法條目。


• 說明和用法

• 調查情況記錄表

• 聲調調查表

• 聲母概況調查表

• 韻母概況調查表

• 漢語方言辭彙同言線調查詳表

• 漢語方言辭彙同言線調查簡表

• 漢語方言辭彙同言線調查短表

• 連續變調調查表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調查地點目錄

附錄三 三個方言點短表示範


後記
漢語方言論集
作者王福堂
分類號C2.4.1 00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主題
註釋
本書收入筆者有關漢語方言的論文29篇。本書所收論文的絕大部分便是在近十餘年的時間裏寫作的。論文按內容分為幾組:論述與評介,方言分區問題,漢語方言研究,紹興方言研究。方言分區問題方面,筆者對“晉語”的意見見於拙著《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中的有關章節,但並無單篇論文發表。

●漢語方言語音中的層次
●文白異讀中讀書音的幾個問題
●文白異讀和層次區分
●漢語方言調查和方言語音
●二十世紀的漢語方言學
●關於客家話和贛方言的分合問題
●平話、湘南土話和粵北土話的歸屬
●徽州方言的性質和歸屬
●普通話nan韻母主要母音的音值
●普通話語音標準中聲韻調音值的幾個問題
●北京話兒化韻的產生過程 杭州方言上聲字中聲母v、z的音變
●閩北方言弱化聲母和“第九調”之我見
●原始閩語中的清弱化聲母和相關的“第九調”
●原始閩語構擬問題的研究過程
●漢越語和湘南土話、粵北土話中監定母讀音的關係
●壯侗語吸氣音聲母b、d對漢語方言的影響
●廣州方言韻母中長短母音和介音的問題
●古全濁聲母清化後塞音塞擦音送氣不送氣的問題
●方言本字考證說略
●紹興話記音
●紹興方言同音字彙
●紹興方言中的兩種述語重疊方式及其語義解釋
●紹興方言韻母又讀中的母音D和a
●紹興方言中蟹攝一等哈泰韻的分合
●紹興方言百年來的語音變化
●紹興方言中表處所的助詞“東”、“帶”、“亨”
●從“實心饅頭”到“淡麵包”再到“淡包”
●紹興方言“諺子”本字考

後記
中國的語言及方言的分類
作者孫宏開、胡增益、黃行
分類號C2.4.1 00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主題
註釋
《中國的語言》收錄了我國56個民族使用的129種語言,基本反映了中國各族人民使用的語言狀況。全書共分七編:第一編為導論,簡要介紹中國語言調查的成就,討論中國語言的調查方法、譜系分類、語言和方言的區分、類型學特徵、研究方法論,書面語的體系和類型等問題。從第二編起,按照語系(及其語族)的順序,分別介紹了漢藏語系、阿勒泰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印歐語系、混合語等129種具體語言的特點,主要內容包括:語言的分佈、使用人口、使用狀況、語言系屬;語言的語音、語法、辭彙特點;語言的方言情況,包括分佈、使用人口、差異、特點;語言的書面形式及特點;語言的簡要研究情況以及500字左右的英文提要。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序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編 概論 第一章 中國的語言調查 第二章 中國的語言識別 第三章 中國語言的類型 第二編 漢藏語系 漢藏語系 第一章 漢語 第二章 藏緬語族 第一節 藏語支 藏語 門巴語 白馬語 倉洛語 第二節 彝語支 彝語 僳僳語 拉祜語 哈尼語 基諾語 納西語 堂郎語 末昂語 桑孔語 畢蘇語 卡卓語 柔若語 怒蘇語 土家語 白語 第三節 景頗語支 景頗語 獨龍語 格曼語 達讓語 阿儂語 義都語 崩尼—博嘎爾語 蘇龍語 崩如語 第四節 緬語支 阿昌語 載瓦語 浪速語 仙島語 波拉語 勒期語 第五節 羌語支 羌語 普米語 嘉戎語 木雅語 爾龔語 爾蘇語 納木依語 史興語 紮壩語 貴瓊語 拉塢語 卻域語 第三章 侗台語族 壯語 布依語 傣語 臨高語 標話 侗語 水語 仫佬語 毛南語 莫語 佯僨語 拉珈語 茶洞語 黎語 村語 仡佬語 布央語 普標語 拉基語 布幹語 木佬語 蔡家話 第四章 苗瑤語族 苗語 布努語 巴哼語 炯奈語 勉語 佘語 巴那語 第三編 阿勒泰語系 阿勒泰語系 第一章 突厥語族 維吾爾語 哈薩克語 柯爾克孜語 烏孜別克語 塔塔爾語 撒拉語 西部裕固語 圖瓦語 土爾克語 第二章 蒙古語族 蒙古語 土族語 達斡爾語 東鄉語 保安語 東部裕固語 康家語 第三章 滿—通古斯語族 滿語 錫伯語 鄂溫克語 鄂倫春語 赫哲語 朝鮮語 第四編 南島語 南島語 阿美語 排灣語 布農語 泰耶爾語 賽夏語 巴則海語 邵語 魯凱語 鄒語 噶瑪蘭語 賽德克語 卑南語 雅美語 沙阿魯阿語 卡那卡那富語 回輝語 第五編 南亞語 南亞語 佤語 德昂語 布朗語 克木語 克蔑語 京語 莽語 布興語 俫語 第六編 印歐語 塔吉克語 第七編 混合語 中國語言的接觸與混合 五屯話 唐汪話 誒話 紮話 倒話 後記
漢語方言研究的方法與實踐
作者錢曾怡
分類號C2.4.1 01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主題
註釋
本書是商務印書館推出的雅俗共賞的知識性讀物,它由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撰寫,既有一般的漢語知識介紹,又有語言學方面的科研成果,既體現出學術性,又兼顧到通俗性,是大專院校文科及語言文學工作者必備的參考書。

●漢語方言學方法論初探
●漢語方言調查中的幾個問題
●世紀之交漢語方言學的回顧與展望
●簡評《語文研究》創刊10年來的方言論文
●從漢語方言看漢語聲調的發展
●論兒化
●官話方言調查研究對漢語史研究的意義
●山東方言研究方法新探
●對編寫山東省方言志的認識和初步設想
●山東方言的分區
●膠東方音概況
●文登、榮成方言中古全濁平聲字的讀音
●山東諸城、五蓮方言的聲韻特點
●山東諸城方言的語法特點
●山東肥城方言的語音特點
●平度方言內部的語音差別
●濟南話的變調和輕聲
●濟南方言詞綴研究
●河北省東南部39縣市方音概況
●嵊懸長樂話語法三則
●嵊懸長樂話的特殊語序
●嵊懸長樂話的一二等群字母
●回憶丁聲樹老師
●從1979年的復查情況看煙台方言的發展

後記
方言調查字表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分類號C2.4.1 01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主題
註釋
書主要供調查方言音系之用,一共選擇了比較常用的字三千七百多個,依廣韻的聲母、韻母、聲調排列。用來調查方言,可以得出方言音系在古今演變上的要點。書前有用法,說明及聲母表、韻母表。書後附音標及其他的音符號表。初步研究語音韻的人也可以通過本書的單韻系統得到對於廣韻和等韻的基本知識。本書適合研究方言的人士或修讀方言的學生用作參考之用。

用法
說明
合作人
聲調 聲母 韻母
平 上 去 入

果攝開口

一等 歌 哿 箇
三等 戈

合口

一等 戈 果 過
三等 戈

假攝開口

二等 麻 馬
三等 麻 馬

合口二等 麻 馬

遇攝合口

一等 模 姥 暮
三等 魚 語 禦
三等 虞 麇 遇

蟹攝開口

一等海 代
一等
二等 皆 駭 怪
二等 佳 蟹 卦
二等 夬
三等 祭
三等 發
四等 齊 薺 霽

平 上 去 入

蟹攝合口

一等 灰 賄 隧
一等 泰
二等 皆 怪
二等 佳 蟹 卦
漢語方言學 (第二版)
作者李如龍
分類號C2.4.1 00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2004—2005年度教育部推薦的研究生教學用書。全書分13章,論述了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方言分區、語音系統、字音系統、辭彙差異和辭彙系統、語法差異,尤其注重了漢語方言的語音比較研究、辭彙比較研究、語法的描寫和比較研究、漢語方言與歷史文化研究和漢語方言學的應用研究。本書立足於方言的比較,兼顧歷時與共時、內部與外部,以理論總結為主,也注意了應用,反映了20世紀漢語方言學理論研究的前沿水準。 本書適於高校漢語言專業本科生選修課和研究生專業課教學使用。

序.

第一章 緒論

一、方言方言差異方言特徵
二、方言與共同語
三、漢語方言學的物件、內容和任務
四、漢語方言學的研究方法
五、漢語方言學的回顧和前瞻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

一、漢語方言的形成
二、漢語方言的擴展和流播
三、漢語方言的演變和發展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漢語方言的分區

一、漢語方言的分區是漢語方言學的重要課題
二、漢語方言分區的原則
三、漢語方言分區的標準
四、漢語方言分區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

一、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是多層級的結構系統
二、漢語方言的音位系統
三、漢語方言的音節系統
四、漢語方言的連音變讀系統
五、漢語方言的語調結構系統
六、關於方言語音系統的研究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漢語方言的字音系統

一、字音系統是漢語方言語音特有的系統
二、漢語方言的音類系統
三、漢語方言的異讀系統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漢語方言語音比較研究

一、漢語方言語音的共時比較
二、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分析
三、漢語方言語音的歷時比較
四、漢語方言語音規律的探究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漢語方言的辭彙差異和辭彙系統

一、漢語方言的辭彙差異
二、漢語方言的辭彙系統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漢語方言辭彙比較研究

一、漢語方言辭彙的共時比較
二、漢語方言辭彙的歷時比較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漢語方言語法差異

一、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的回顧
二、漢語方言語法的差異不容小看
三、漢語方言語法差異的主要表現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漢語方言語法的調查和描寫

一、充分理解方言語法調查的艱巨性
二、方言語法調查方案的設計
三、方言語法的描寫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漢語方言語法的比較研究

一、方言語法比較研究正在形成熱潮
二、方言語法的共時比較研究
三、方言語法的歷時比較研究
四、方言語法的跨語言比較研究
五、方言語法比較研究的理論追求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漢語方言與歷史文化研究

一、方言研究的新視角
二、方言與歷史文化的關係的宏觀研究
三、方言與歷史文化的關係的微觀研究
四、方言的文化類型分析
五、雙語雙方言現象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漢語方言學的應用研究

一、方言學必須加強應用研究
二、為方言地區的語言教育服務
三、為制定語文規劃和語文政策服務
四、為其他相關學科服務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二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