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文化總數: 33
新聞評論寫作
作者黃天賜
分類號C1.9.4 006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1
主題
語文的闡釋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08
出版社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用現代的眼光來理解和闡釋中國語文研究傳統,並對傳統的現代化提出獨到的見解。作者從中國文化闡釋論述訓詁的源流、價值和現代範型,從中外文化交融論述音韻學的沿革及其現代趨勢,從漢民族傳統審美情趣論述修辭學的美學追求及其現代風貌,從中國傳統哲學論述詞類學的思路,從中西文化心理結構的差異論述句法學的脈理等。本書適合修讀語言學的學生閱讀。

國學叢書序
台灣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國語文研究傳統之語言觀
第二章 經典闡釋:漢語語法意識之源
第三章 以語氣為中心的漢語虛詞學傳統
第四章 以語義為中心的漢語實詞學傳統
第五章 以語序為中心的漢語句法學傳統
第六章 《馬氏文通》——晚清維新派的語文憲章 
第七章 中西古典修辭學傳統之文化比較
第八章 漢語的文化特徵與漢語修辭學傳統
第九章 漢語修辭學傳統之美學旨趣
第十章 漢語修辭學傳統之倫理規範
第十一章 漢語修辭學傳統之語境通觀
第十二章 漢語傳統形觀的斷裂與反思
第十三章 漢語語義研究傳統之現代轉型
第十四章 漢語史的研究傳統及其方法更新
第十五章 中國語文傳統現代化的宏富之路:文化語言學

後記
語言文化學
作者周慶華
分類號C2.1.6 002
出版社生智文化
主題
註釋
探討語言和文化的關係,已經不是什麽新的風氣,它幾十年前就有人在討論了,所不同的是今人越來越傾向擴大研究的範圍和採用較為精密的研究方法。遺憾的是,對於語言和文化兩個範疇的劃分仍不夠合理,以及該如何通過後現代理論的考驗而營造一個有利的發展環境,也不見一套可取的說詞。這在本書都給予必要的解決和審慎的推測,可以當作思考同類課題的新指標。本書適合修讀語言學的學生和老師閱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語言的一些概念
第三章 語言現象的文化解釋
第四章 語言/ 文化的新興學科
第五章 後現代的語言/ 文化觀
第六章 後現代之後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訓詁演繹: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
作者盧國屏
分類號C2.1.6 009
出版社五南
主題
註釋
作者從事民事審判多年,本於教學及實務之經驗,本諸國內、外學說、實務見解及審判經驗,將本書內容分為專利之授與、專利實施及專利保護三部分,為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法律之原則,使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將專利法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本書計有案例85題,先於介紹各章節理論之前,先提出例題,使讀者產生問題意識,繼而說明及分析原理,最後解析例題解答,俾於有志研習者除能全面瞭解專利法原理原則外,亦可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期能增進學習效果及實務運作。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專利制度之起源   
第二節 我國專利制度之沿革   
第三節 專利制度之本質

第二章 專利之種類   

第一節 發明專利   
第二節 新型專利   
第三節 新式樣專利
  
第四節 從屬發明創作     

第一項 再發明專利     
第二項 聯合新式樣專利

第三章 專利之標的   

第一節 不予專利保護之發明   
第二節 不予專利保護之新型   
第三節 不予專利保護之新式樣

第四章 專利之申請   

第一節 專利取得主義   
第二節 專利申請權人   
第三節 專利代理人   
第四節 專利申請日   
第五節 專利說明書

第五章 專利要件   

第一節 充分揭露要件     

第一項 充分揭露之概念     
第二項 充分揭露之內容   

第二節 產業上利用性   

第三節 新穎性     

第一項 新穎性原則     
第二項 新穎性之例外     
第三項 先前技術   

第四節 進步性     

第一項 進步性之概念     
第二項 進步性之判斷

第六章 專利審查制度   

第一節 我國審查制度   
第二節 早期公開制   
第三節 新型專利之形式審查   
第四節 公眾審查制

第七章 專利權限   

第一節 專利權期間   
第二節 專利權效力   
第三節 專利權之處分

第八章 專利權人之義務   

第一節 繳納費用   
第二節 特許實施   
第三節 標示專利權

第九章 專利侵害之判斷   

第一節 界定專利權之範圍   
第二節 全要件原則   
第三節 均等論原則   
第四節 逆均等原則   
第五節 禁反言原則   
第六節 先前技術及技藝之阻卻   
第七節 新式樣專利侵害之判斷

第十章 專利侵害之民事保全   

第一節 保全執行   
第二節 證據保全

第十一章 專利侵害之民事救濟   

第一節 管轄法院   
第二節 民事集中審理   
第三節 專利侵害類型   
第四節 民事救濟請求權人   
第五節 禁止侵害請求權   

第六節 損害賠償請求權     

第一項 專利侵害之成立     
第二項 財產上損害賠償   

第七節 業務上信譽損害請求權   
第八節 回復名譽請求權   
第九節 銷燬請求權   
第十節 不當得利請求權   
第十一節 無因管理請求權
文化語言學發凡
作者張公瑾
分類號C2.1.6 010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文化語言學發凡》寫作時間跨度大,而且是以專題的方式解決文化語言學面臨的個案問題,同時還要結合若干語言事實,特別是我國民族語言的狀況進行應用性的說明和分析,因此全書篇章之間顯得結構不夠緊密,而且有的問題根據專題需要,還分散在不同的篇章中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論述,這可能會給讀者帶來不便,只希望書中提出的一些新觀點、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給以一定程度的補償。 語言學的思潮隨時代而更易,歷史語言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21世紀將迎來語言學的新時代。由渾沌學支撐的文化語言學是屬於未來的。 《文化語言學發凡》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它是針對語言的,並且是從語言出發的,但又不是局限於語言的。希望讀者讀了《文化語言學發凡》,能夠引發對這個新學科的一些深層次的思考。

自序

導論 走向2l世紀的語言科學

理論篇

一 對文化的再認識
二 語言是文化現象
三 語言的文化價值
四 語言的文化氣質
五 文化格局中的詞
六 渾沌學與語言研究
七 文字的文化屬性
八 文化環境與民族語文建設

應用篇

一 民族語言與民族文化
二 傣語方言詞彙的文化分析
三 從語言探討民族文化史跡
四 納西族傣族語言文化的氣質差異
五 壯侗語:分佈與演化中的渾沌
六 民族古文字、古籍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

背景篇

一 世界語言概況與語言的普遍特徵
二 我國的民族語言及其特點
三 歷史語言學的歷史命運
四 語言學與民族語言學
語言文化研究與探索
作者孫冰
分類號C2.1.6 004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主要的內容是對語言文文的研究,書中共收錄了25篇論文,包括:《介詞短語作修辭語時在句中的分佈位置》、《語體研究和行為理論》、《範疇化和語言研究的哲學前提》、《量詞與形容詞的互相選擇》、《中國古代文學風格理論探微》等。本書適合研究語言文化的學者作為參考書,以及修讀語言文化的學生閱讀。

●再論漢語話題在所指上的要求及影響所指要求的諸因素
●介詞短語作修飾語時在句中的分佈位置
●論兩種不同性質的主題及漢語的類型學特別
●制約言語交際的倫理因素
●語體研究和行為理論
●專名的不定指用法及其語用含義
●範疇化和語言研究的哲學前提──從概念論角度看
● “數+量+形”結構的語義認知基礎
●量詞與形容詞的相互選擇
●空間類形容詞的功能分析分析
●對比意象言語呈現策略探微
●中國古代文學風格理論探微
●列錦意象言語生成策略探微
●作詩無古今 唯造平淡難 ──平淡自然詩風美學理想探微
●論委婉語的語義取象及文化認知
●金聖嘆的篇章修辭論
●關於商務漢語教學定位問題的幾點思考
●外國留學生《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留學生漢語學習的情感障礙:原因與對策
●論留學生漢語文際能力培養
●基於網絡的對外漢語教學多媒體素材之設計與系統構建
●淺議網絡諄件製作工具在遠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 “錢”代語及其社會文化心理初探
●語言‧風格‧精神──藝術生產的多重探討
●文化產業中的技術詩學
漢語的文化特徵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作者談大正
分類號C2.1.6 003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漢語的文化特徵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本書是一本追求理論創意又有一定實用價值的語言學著作。其內容分為下、中、下三編。 上編是談文化語言學的哲學基礎,中編是在與英語的比較中闡述漢語的民族個性及其深厚的東方文化內涵,下編則是講當今活在人們口中、筆下的漢語漢字的國家文化規範。把這三者放在一起寫,是理論部析與實際應用兩者兼顧的一種嘗試。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中文系語言學專業學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以及其他的語用學愛好者。

上編 語言•思維•哲學

第一章 人類語言的產生及其功能

第一節 語言:人類脫離動物界的文化標誌
第二節 語言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語言與思維

第一節 言語思維:人的智力開發的神奇酵母
第二節 言語思維:人類文化發展的巨大動力
第三節 東西方思維方式與語言

第三章 語言與哲學

第一節 語言與哲學的不解之緣
第二節 言語思維理性成果的弱點及其克服
第三節 中國古代的“名實之辨”與“言意之辯”
第四節 20世紀:語言學和哲學的交叉滲透

第四章 中國語言學的困惑和語言現代化

第一節 否定之否定:中國文化語言學的興起
第二節 西方語言學的人文主義傳統及其給我們的啟示
第三節 文化語言學與語文現代化的關係

中編 漢語的文化特徵

第五章 漢字的文化特徵

第一節 生命力強大的表意義字
第二節 漢字結構的文化特徵

第六章 漢語語法的文化特徵

第一節 漢語語法的三個特點
第二節 漢語的某些獨特句式
第三節 漢語語法演變與詩歌句式的發展

第七章 漢語辭彙的文化特徵

第一節 單音詞:詞義容量的寬泛性與可繁殖性
第二節 複音詞:結構特點和語音特點
第三節 漢語詩歌的音律形象
第四節 漢語辭彙的多維形象性
第五節 民族文化在辭彙中的積澱

第八章 漢語修辭的文化特徵

下編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第九章 漢語發展中的分化與統一

第十章 當代中國國家通用語言——普通話

第十一章 創新與規範:普通話對新詞和港臺語的取捨

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國家通用文字

第十三章 中文拼音方案

附錄
後記
文化語言學教程
作者蘇新春
分類號C2.1.6 006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為高等學校學生開設文化語言學一科而編寫的入門性教程。本教程全面介紹了文化語言學在我國緣起、發展的歷史,系統闡述了文化語言學的研究物件、研究方法、基礎理論以及在各方面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書同時也是一部研究性的學術專著,在注重架構文化語言學學科體系的同時,力圖對若干基礎理論作進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並試圖將理論的思考盡可能同具體文化現象的闡釋有機地結合起來。本書適合修讀語言學的學生和老師閱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文化語言學

一、文化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民族文化關係的學科
二、文化語言學是闡釋性學科
三、文化語言學是交叉性學科
四、文化語言學是關於語言本體的學科

第二節 文化語言學與相鄰學科的關係

一、文化語言學與結構語言學的關係
二、文化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的關係
三、文化語言學與人類語言學的關係
四、文化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的關係

第三節 本課程主要內容與學習方法

一、課程主要內容、任務與目的
二、課程學習方法與時間安排


第二章 文化語言學研究的興起與發展

第一節 西方語言學的人文研究

一、威廉•馮•洪堡特
二、薩丕爾和沃爾夫
三、馬林諾夫斯基

第二節 我國20世紀前半期的漢語人文研究

一、20世紀前半期漢語人文研究的理論來源
二、漢語人文研究的實踐
三、羅常培的《語言與文化》
四、20世紀前半期漢語人文研究的特點

第三節 中國文化語言學的興起、原因及特點

一、中國文化語言學的出現與發展
二、中國文化語言學出現的歷史原因
三、中國文化語言學的理論特點

第四節 中國文化語言學的三個流派

一、文化參照派
二、文化認同派
三、社會學派
四、三個流派之比較


第三章 文化語言學的語言觀

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

一、文化的定義與內容
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三、語言是一種文化樣式

第二節 語言的多重屬性與多重功能

一、人文性是語言的一種重要屬性
二、語言人文性的含義
三、語言的人文性與文化內涵
四、語言人文性與其他屬性的關係

第三節 語言人文性的表現形式

一、語言人文性在語言的各個方面都有反映
二、語言人文性研究的深入發展

第四節 語言的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一、對語言共性的研究
二、文化語言學對語言個性的研究


第四章 漢語辭彙與文化

第一節 單個詞語的文化探求

一、詞語的產生與消失
二、詞語命名
三、詞義演變

第二節 類別詞的文化探求

一、基本詞彙
二、親屬稱謂詞
三、動物詞

第三節 辭彙系統的文化探求

一、辭彙體系的內部構成
二、辭彙系統的開放與同化


第五章 漢語語法與文化

第一節 語法人文性的基本特點

一、語法人文性考察的依據
二、三級語法單位的人文映射

第二節 漢語詞法結構與民族思維特點

一、詞素的對稱與漢民族的辯證思維
二、詞素的先後與漢民族的道德觀念

第三節 漢語句法結構與漢民族思維特點

一、重語序背後的語義觀
二、流水句與重時間的邏輯思維


第六章 漢語語音與文化

第一節 語音結構對漢語構成的影響

一、漢語音節結構的特徵及其影響
二、同源詞的音義聯繫
三、聯綿詞和疊音詞的表義特徵

第二節 語音對語言交際的影響

一、詞語命名中的語音因素
二、同音詞諧音的文化功能
三、語音對文學的影響


第七章 漢字與文化

第一節 漢字的形成與文化基礎

一、漢字的性質
二、漢字字根的象形特點
三、漢字表意性質的擴展
四、“六書”揭示的漢字發展過程

第二節 漢字構形與古代社會生活

一、漢字反映的古代生活方式
二、漢字反映的古代錢幣興替
三、漢字反映的女性社會地位

第三節 漢字與漢語的密切關係

一、字形顯示字內部的意義關係
二、憑字形確定字族的意義關係
三、憑藉漢字辨析同音詞
四、用漢字造詞

第四節 漢字構形的文化精神

一、漢字的具象性
二、漢字的平衡性
三、構字與構詞之間的通約性

第五節 漢字的文化娛樂功能

一、回文詩
二、頂真與成語接龍
三、字謎
四、漢字的倒置、重合與錯訛


第八章 方言與文化

第一節 漢語方言的形成與人口遷移

一、方言區的形成
二、方言島

第二節 漢語方言的強弱互易與社會文化

一、強弱不同的方言對民族共同語發生的影響力不同
二、方言競爭中的文化優勢決定論

第三節 方言詞語與地域文化

一、詞語命名與氣候環境
二、詞語命名與地理環境

第四節 方言使用與地域文化

一、方言的社會地位
二、方言的法律地位


第九章 文化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已有研究之綜述

一、羅常培的研究方法
二、遊汝傑的研究方法
三、陳建民的研究方法
四、申小龍的研究方法
五、邢福義的研究方法
六、戴昭銘的研究方法
七、《中國文化語言學辭典》反映的研究方法
八、對已有研究之思考

第二節 文化參照法

一、什麼是文化參照法
二、文化參照法的運用

第三節 闡釋法

一、什麼是闡釋法
二、闡釋法的運用

第四節 描寫法
一、什麼是描寫法
二、描寫法的運用

參考文獻

術語表
漢語與中國文化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01
出版社復旦大學
主題
註釋
本書從語言與文化關係的哲學和人類學思考入手,梳理了在這一領域古今中外的思想和學術探索,由此展開對漢語、漢字的文化特徵和建構規律的研究。作者在中國語言學領域創造了一種將漢語、漢字結構和漢民族思維方式相互投射的“文化認同”的方法,以獨特的文化視角感悟和把握漢語組織的格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強的探索性的觀點。過去被視為表達工具的漢語和漢字,在作者的論述中展示了其與中國哲學、文學、繪畫、音樂、建築等各種文化形式融為一體,與中國社會、歷史相互塑造的生動、豐富的樣態。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中文系語言學專業學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以及其他的語用學愛好者。

新版前言
引言:語言的人文性與漢語的人文性

第一講 歐洲文化的語言視界  

●語言是世界的尺度  
●思想史的語言轉向  
●語言是創造性的精神活動  
●語言的靈魂是民族精神

第二講 美洲文化的語言視界  

●人類學的語言視野  
●語言綱目與文化模型  
●語言分析的人文主義範型  
●人類認知的語言限度  
●語言與文化的結構通約

第三講 中國文化的語言視界  

●本體論的語言觀  
●實踐論的語言觀  
●語言哲學的民族本位  
●語文精神的文化反思  
●語言研究的功能主義

第四講 漢語建構的文化精神  

●氣的思維與氣的語言  
●漢語語法的虛實建構  
●漢語語法的耦合建構  
●漢語語法的意合建構  
●漢語語法的彈性建構  
●漢語建構的藝術氣質

第五講 漢語交際的思維方式  

●漢語交際與直覺思維  
●漢語交際與整體思維

第六講 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的文化定義  
●漢字的文化功能與文化形態  
●漢字結構形態的變異:歷時與共時  
●漢字造型的認知框架  
●漢字造型的人文精神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漢語紅移 - 多文體書寫的漢語文化哲學
作者任洪淵
分類號C2.1.6 011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卷教材,以文編為主。其編寫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質,增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本教材在學習古代漢語課程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介紹古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習者對古代漢語的一般知識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全書分為中國古代語法學的萌芽、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產生、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發展、中國古代語法學的大成幾個部分,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發展歷程,適合語言學研究者。

導言1 還是那個太陽 ——我的2006獨白

1 一個沒有明天的黃昏,不是前夜
2 21世紀的第一次日出,第一個眼神
3 在同一個太陽下,歐洲 “—”法的歷史與明天的“+”法
4 在同一個太陽下,同樣寫進《聖經》《古蘭經》的詞語與記憶
5 在同一個太陽下,由宇宙年齡的地球到人生歲月的地球
6 世紀日食:假如工具理性的頭顱遮斷了陽光

導言2 面對希臘邏各斯的中國智慧 ——漢語與拉丁諸語世紀對話的一次語言學準備

1 在西方“語言轉向”中重新發現漢語a
2 在西方“語言轉向”中重新發現漢語b
3 在西方“時間再發現”中回到中國時間
4 在奧林匹亞眾神前回望龍飛鳳舞
5 從非邏各斯中心到漢語智慧的重新臨場

內篇

1 漢語改寫的西方諸神:水仙花何時開放?

1.0 1999獨白:追問自己
1.1 20世紀的象和隱喻
1.2 再文藝復興—返回蘇格拉底前神話的希臘
1.3 尼采:阿波羅的自照與狄奧尼索斯的第一推動力
1.4 葉芝:麗達與天鵝,神的靈智與野性的力
1.5 佛洛德:20世紀的《出埃及記》與希臘人性—希伯來神性的再次相遇
1.6 由俄狄浦斯的弑父到尋找摩西尋找父親
1.7 加繆:石頭推動的人
1.8 西西弗斯的黑色的太陽
1.9 黃昏的馬爾庫塞
1.10 俄耳甫斯的歌與那喀索斯的影
1.11 水,水仙花

2 非格林威治:在時間裏抗拒時間

2.1 生命的“現在”與歷史的“現代”
2.2 托爾斯泰:歷史編年中的生命瞬間
2.3 普魯斯特的回憶:在現在經歷的過去
2.4 米蘭•昆德拉的不朽:時間外的臉與超時間的姿勢
2.5 海德格爾的此在:時間是存在公開自身的地平線
2.6 從愛因斯坦到普裏戈金:現代物理學重新發現時間
2.7 中國時間:老子莊子的“始”,“極”,“返”,與惠子的時空維度與向度

3 語言相遇:漢語智慧的三度自由空間

3.1 巴爾特 本文的快樂——由寫作的“零”到符號的“空”
3.2 德里達 Trace的文,Différance的新文字,Writing in general的“無”
3.3 語言相遇:現代法語的“零”“空”“無”與漢語的“無名”“無言”
3.4 聆聽與回答: 漢語智慧的三度自由空間

4 主語的誕生:詞語紅移的曹雪芹運動

4.1 生於語言也葬於語言:詞語的器官化與器官化的詞語
4.2 命名與再命名:在無盡敍述中的人和世界
4.3 主語的誕生:語言的複寫/改寫,閱讀生命/書寫死亡
4.4 生命和語言的狂歡:詞語紅移的曹雪芹運動
4.5 又一屆漢語青春:吃盡胭脂的詞語碰擊儒的頭道的頭佛的頭

5 眺望21世紀的第一個漢語詞

5.0 世紀之交的一場語言儀式
5.1 在另一種語言中認識自己
5.2 一個改變了自己的詞
5.3 詞語每一次書寫都是新的
5.4 人體器官延伸的象形文字
5.5 漢語的曹雪芹紅移
5.6 提前的告別——側身走過同代人的身邊
5.7 從所有的側影中看到了自己的正面
5.8 由走出漢語到回到漢語
5.9 詞語在前面,到明天找回歷史

6 為了叫出自己的漢語世紀 ——與女兒T.T和她的同齡人論詩

6.1 命名者,詩準備了名詞、動詞、形容詞
6.2 在克隆人面前重新發現人
6.3 在螢幕面前重新發現語言
6.4 在與西方語言相遇中重新發現漢語
6.5 在一首現代漢語詩中讀一部中國文學史
6.6 創造怎樣的今天,也就重建怎樣的傳統

外篇

●找回女媧的語言 ——個詩人的哲學導言
●人:本體的黑暗/語言的自明
●生命/文化
●時間/空間
●今天/歷史
●語言:叛亂/征服,有言/無言
●我生命中的三個文學世紀

●代跋
●我的第二個二十歲
文化的對話:漢語文化與跨文化傳播
作者安然、崔淑慧
分類號C2.1.6 007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探討漢語文化如何以更恰當的方式進行對外傳播、文化與文化間的傳播路徑和溝通行為存在何種差異、文化如何通過語言載體進行推廣傳播以及留學生在文化問傳播的作用等議題。內容涵蓋文化概念的傳播方式與途徑,全球化與漢語文化傳播,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傳播。修辭、網路文化與漢語文化傳播等方面,故本書適合修讀全球化與漢語文化傳播,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傳播的學生閱讀。 代序:在嶺南學術論壇上的講話   前言   “跨文化傳播”術語和學科的生成與發展   Culture Shock譯釋辨析   僑詞來歸芻議   全球化語境下漢語的傳播與中國文化身份的重建   多元文化主義與身份認同   ——全球化語境中的跨文化交流   中國大陸時政論壇線民身份認知的   類型取向研究   論海外華文教學的性質和地位   菲律賓華文教育的變革與主流社會   漢語推廣的突破   漢語文化傳播與孔子學院建設   美國堪薩斯大學孔子學院幼稚園及小學遠程互動式   漢語推廣專案概況與展望   趙元任與中文教學   第二語言文化教材與跨文化交際   對外漢語教學詞典要解決的若干語差問題   ——基於幾部漢英詞典的分析   雙語Stroop色詞效應實驗研究:開始學習二語時間對   中英文雙語者心理詞典表徵的影響   問候語的文化心理背景與對外漢語教學   從打招呼方式看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適應   ——以亞非留學生為例   中高級漢語水準留學生文化詞習得研究   修辭建構的神妙比擬   談“山寨”的崛起   ——兼論新詞新語流行的語言學動因   “中庸”、“中觀”與“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