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散文總數: 17
張愛玲:文學.電影.舞台
作者林幸謙
分類號C4.5.9 030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7
主題
脂粉與顏色 - 散文寫作技巧談
作者潘步釗
分類號C1.8.1 001
出版社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作者打破傳統教寫作的刻板方式,從多個角度分析好散文的特點,並討論寫作上經常遇到的具體問題,包括如何找題材、如何運用散文語言、如何發揮想像力、如何使文章有個性等。 作者析述簡明扼要,除點出時下一般人的寫作通病和盲點,又教導讀者怎樣提升創意,以及拓闊寫作的視野。另外,在闡釋之餘,還輔以不少大家熟悉的文例,以作說明,不但容易理解,還有助讀者更快改善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技巧。
現代散文構成論
作者鄭明娳
分類號C4.5.2 010
出版社大安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從「修辭」、「意象」、「描寫」、「敘述」、「結構」五方面來論述散文的構成理論。全書分節分目,暢論其基本觀念及深層理論,並處處舉例為證,再加說明、分析與印證。文筆簡要、組織嚴密、引例確當、論析深入,包容古今中外之說,並時有個人之創見,對散文理論之建立,自有其貢獻。本書適合專門對現代散文有所研究的學者閱讀。 序 第一章 散文修辭論 第一節 修辭的意義 第二節 修辭特質 第三節 修辭旨趣 第四節 修辭模式 第二章 散文意象論 第一節 意象的意義 第二節 意象類型 第三節 意象構造 第三章 散文描寫論 第一節 描寫的意義 第二節 描寫角度 第三節 描寫手法 第四節 描寫類型1 第五節 描寫類型2 第四章 散文敘述論 第一節 敘述的意義 第二節 敘述者 第三節 敘述觀點 第四節 敘述時間 第五節 敘述內容 第五章 散文結構論 第一節 結構的意義 第二節 形式結構 第三節 情節結構 第四節 體勢結構 第五節 思維結構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構成理論的整體觀 第二節 構成理論的新趨勢 引用及參考書目
現代散文縱橫論
作者鄭明娳
分類號C4.5.2 011
出版社大安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現代散文承繼傳統、擷取歐西、東洋之菁華,而有別開生面之表現,然七十年來頗乏系統之研究與論述。著者原具深厚古典文學素養,近年以來特注心血於現代散文,成績斐然。本書即其戴至目前為止研究成果之總集,有全面性之綜合論述,亦有作家作品個別之評析,適合專門對現代散文有所研究的學者閱讀。 序 一 輯綜論 中國現代散文芻論 現代散文的寫作與欣賞 現代散文的寫作與欣賞 二 輯個論 陸蠡論 琦君論 木心論 余光中論 林耀德論 言曦「世緣鎖記」 張寧靜「春意」 洪素麗「昔人的臉」 羅青「羅青散文集」 林彧「愛草」
現代散文現象論
作者鄭明娳
分類號C4.5.2 012
出版社大安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當代特定文類發展現象的研究近年已成為兩岸文學界重要議題,其中尤以小說與詩最受關切,至於散文現象領域仍屬亟待開發之範疇。本書作者多年傾心於散文類型、構成與風格理論;在本書中則集中方向於現象探索,而不為通俗的文藝社會學方法所拘束,兼及實證與理論的互相印證,透過不同切入角度,呈現出現代散文現象的多種面貌。本書適合專門對現代散文有所研究的學者閱讀。 序 一 臺灣現代散文現象觀測 二 臺灣現代散文的危機 三 臺灣現代散文中的祟高情感 四 臺灣現代散文女作家筆下的父親形象 五 新新聞與現代散文的交軌 六 臺灣的現代散文研究 七 當代臺灣文藝政策現象
現代散文類型論
作者鄭明娳
分類號C4.5.2 008
出版社大安出版社
出版年2010
主題
註釋
鄭明娳的《現代散文類型論》,專門討論散文的分類。把散文分成主要類型與特殊結構的類型,試看這樣分出來的結果有:情趣小品、哲理小品、雜文、日記、書信、序跋、遊記、傳知散文、報導文學、傳記文 學等十類。作者把七十年來的散文類型重新界定,釐清脈絡,兼顧其歷史與後設觀點,從建立出此書的現代散文類型論,對於求學者、未來學界可謂提供了不少便利。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散文的源流 第二節 現代散文的涵義 (一) 名義 (二) 內涵 第三節 現代散文的分類 第二章 散文的主要類型 第一節 情趣小品 (一) 人情小品 (二) 物趣小品 第二節 哲理小品 (一) 直接式說理 (二) 抒情式說理 (三) 敘事式說理 第三節 雜文 (一) 社會批評 (二) 人生雜談 第三章 特殊結構的類型 第一節 日記 (一) 原始性日記 (二) 日記體散文 第二節 書信 (一) 原始性書信 (二) 書信體散文 第三節 序跋 (一) 自序跋 (二) 他序跋 (三) 代序跋 第四節 遊記 (一) 景觀式遊記 (二) 人文式遊記 第五節 傳知散文 (一) 人文知識 (二) 社會科學 (三) 自然科學 第六節 報導文學 (一) 經驗式報導文學 (二) 考證式報導文學 第七節 傳記文學 (一) 自傳 (二) 他傳 第四章 結論 第一節 分類的功能 (一) 提供研究與創作的基礎 (二) 掌握散文史發展的動向 第二節 整合的趨勢 (一) 類型整合的實驗 (二) 中間文類的誕生 (三) 科技整合的潛力 參考書目
現代散文新風貌
作者楊昌年
分類號C4.5.2 020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此書為舊版新印,文字淺顯,構架完整,內容豐富。此書的特點,是將散文分為12大類:詩化散文、意識流散文、寓言體散文、揉合式散文、連綴體散文、新釀式散文、靜觀體散文、超現實散文、手記式散文、小說體散文、譯述散文、論評散文。並為每一種分別列出特色和表現重點,例舉作家作品分析介紹,提供參考書篇。書成付印發行,基於它切合賞析,創作的實用特性,相信對廣大的讀者們暨有志散文創作者,必能具有助益。 目錄 第一章 詩化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一)余光中:咦呵西部(節錄) (二)余光中:聽聽那冷雨(節錄) 四、參考書篇 第二章 意識流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意識流與樂府詩 (一)蕭正儀:遺忘 (二)樂府詩例舉分析:婦病行 四、參考書篇 第三章 寓言體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日)小川未明.紅手套 朱隆興譯 四、作品例舉 (一)海代泉:滅鼠的書/(二)李繼槐:戰馬的遺言/(三)凝溪:狼與狗 (四)吳廣宇:獴/(五)藍芝同:孤狸投稿/(六)葉永烈:偵探與小偷 (七)黃瑞雲:中國的鷹/(八)李繼槐:月亮的回應/(九)傅慶甫:足球迷問答 (十)凝溪:兩只氣球/(十一)樓飛甫:鵝卵石/(十二)樓飛甫:鐵桿和鑰匙 (十三)海代泉:落葉的風格/(十四)樓飛甫:一個水蜜桃的故事/(十五)胡樹化:倒地的白楊樹 (十六)金江:蒲公英 五、參考書目 第四章 揉合式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柯翠芬:隨意小扎(節錄) 四、作品例舉 戈壁:水念 五、參考書目 第五章 連綴體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杜十三:室內(節錄) 五、參考書目 第六章 新釀式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一)王孝廉:漂與誓(節錄) (二)蔡倩茹:奔月注 第七章 新釀式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曉風:癲者(節錄) 四、作品例舉 林文義:玉蘭花 五、參考書目 第八章 超現實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郝譽翔:窗外 四、作品例舉 鍾怡雯:髮誄 五、參考書目 第九章 手記式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大荒:往日情懷(節錄) 四、作品例舉 史作檉:三月的哲思(節錄) 五、參考書目 第十章 小說體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一)羅位育:一九三七、十二月十二日 (二)范宣如:心音四疊 (三)石曉楓:終身大事 四、戈壁:翡翠 五、參考書目 十一章 譯述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俄)索忍尼辛:諾具爾受獎演說辭〈為人類而藝術〉(節錄)翁廷樞譯 四、參考書目 十二章 論評散文 一、特色 二、表現重點分析 三、作家作品例舉分析 樂蘅軍:浪漫之愛與古典之情(節錄) 四、作品例舉 楊昌年:小說意識藉著人物分化手法表現的線路--以《三國演義》與《海狼》作比較 五、參考書目
現代散文
作者鄭明娳
分類號C4.5.2 009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鄭明娳《現代散文》為作者長期研究現代散文之系列著作之一,然與作者前此各種理論著作不同,避免談論玄奧之文學理論,特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現代散文核心、以散文實例分析文章之優劣,讀者可以全面認知現代散文諸種風貌,亦可單篇鑑賞散文特色。文字深入淺出,足以引導初學者進入現代散文堂奧,亦可為研究者參考運用,書中實例與分析並列,尤適合教學講授之用。   第一章簡介現代散文之名義與性質,讀者如需進一步理解,宜輔以作者《現代散文類型論》閱讀,第二章分析感性與知性在散文中的成份,第三、四章分別就現代散文之內在與外觀,提供讀者進入散文各種參考門徑,第五章為散文與其他文類間之關係,為現代散文發展中值得重視之重要現象之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現代散文的名戡與分類 第一節 現代散文的名義 第二節 現代散文的分類 第二章 現代散文的感性與知性 第一節 感性散文的特色 第二節 感性散文的侷限 第三節 知性散文的特色 第四節 知性散文的侷限 第五節 感性散文與知性散文的光譜 第三章 現代散文的內現 第一節 情感世界的大觀園 第二節 探索潛意識的深層流域 第三節 主客互動的無限情趣 第四節 百家孚爭嗚的思想見識 第五節 千姿萬態的風采格調 第六節 博而返約的學養光華 第七節 進入隱藏作者的迷宮 第四章 現代散文的外觀 第一節 辭采之美 第二節 氣氛之美  第三節 章法之美  第四節 意象之美  第五節 結構之美  第六節 虛構之美  第七節 類型之美  第五章 現代散文的出位 第一節 現代與詩 第二節 現代與小說 第三節 現代與寓言 第四節 現代與其他 引用及重要參考書目 (一)文學理論.文學史 (二)工具書 (三)創作別集 (四)創作選集及其他
豐子愷散文藝術研究
作者朱紅林
分類號C4.5.2 018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9
主題
註釋
本書分別探討了豐子愷散文的題材、構思、意義美、生活趣味描寫、風俗畫描寫、漫畫風格、幽默色彩、擬人化、白描、比喻、議論、對比、空白等十三個藝術方面的問題,並探討了豐子愷散文可供現代寫作教學借鑒的相關問題。本書對豐子愷散文藝術的探討,有獨到的見解。文筆簡潔樸實,分析問題清晰透徹,針對性強,表現形式通俗易懂,內容涵蓋面廣,有較強的可讀性,是目前國內研究豐子愷散文藝術內容較為全面的一本學術專著。本書有助於讀者閱讀、欣賞豐子愷散文,其所探討的諸多問題,對初學寫散文的人提高寫作技巧,亦有明顯的啟發作用。 引言 第一章 平凡的題材  一、題材來源  二、題材的特點 第二章 精巧的構思  一、“小中能見大”,“弦外有餘音  二、多種方法的謀篇佈局  三、單線條的情節結構  四、體式的多元化 第三章 意義美  一、對兒童率真的讚美和對成人虛偽的否定  二、對師友的描述  三、對民眾疾苦的關注同情  四、對舊式教育管理制度的抨擊  五、對趣味生活的讚賞  六、對宇宙人生問題的思考  七、對社會醜惡現象的抨擊  八、對美好品德的歌頌 第四章 生活趣味的描寫  一、對自己的生活趣味的描寫  二、對家人的生活情趣的描寫  三、對其他人生活情趣的描寫  四、對動物趣味的描寫 第五章 風俗畫描寫  一、有關節日的風俗描寫  二、生病時的風俗描寫  三、休閒娛樂的風俗描寫  四、其他方面的風俗描寫 第六章 擬人化描寫  一、對動物的擬人化描寫  二、對植物的擬人化描寫  三、對建築物的擬人化描寫  四、對人體部位的擬人化描寫  五、對書籍的擬人化描寫  六、對其他物的擬人化描寫 第七章 製造幽默的方法  一、用比喻來製造幽默  二、用擬人化描寫和比喻相結合來製造幽默  三、用自揭其短的方法製造幽默  四、用褒醜的方法來製造幽默  五、掉書袋帶來的幽默  六、舊話重提製造的幽默 第八章 比喻  一、一個本體和一個喻體組成的比喻  二、一個本體和多個喻體組成的比喻  三、多個本體和一個喻體組成的比喻  四、暗喻  五、對喻體引申、擴展的比喻 第九章 白描手法  一、對人物相貌的白描  二、對人物行為動作的白描  三、對自然環境的白描  四、對生活環境的白描 第十章 對比的運用  一、同一人、同一物的前後對比  二、同一人或物在不同空間的對比  三、不同原因和結果的對比  四、成人和兒童的對比  五、用所描寫的中心物與其他陪襯物的對比  六、對同一環境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的對比描寫  七、新舊社會的對比  八、抒情主人公“我”與所要描寫的人物的對比  第十一章 議論的方法  一、議論所涉及的內容  二、常用的議論方法 第十二章 空白藝術  一、人物描寫的空白  二、景物描寫的空白  三、心情描寫的空白 第十三章 漫畫風格  一、漫畫的構思角度  二、突出“最富於孕育的頃刻”  三、用略筆,重意義  四、空白的運用  五、白描手法 第十四章 可供當代寫作教學借鑒的幾個方面  一、關於取材方面  二、關於立意方面  三、用寫生的方法提高形象描寫能力  四、將知識運用於文章寫作之中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徐志摩散文藝術研究
作者朱紅林
分類號C4.5.2 017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8
主題
註釋
本書分別探討了徐志摩散文的情感、意境、構思、結構、描寫、想像、聯想與風格等藝術方面的問題以及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方面的特點。本書對徐志摩散文的意境、構思、結構等方面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而對情感、描寫、想像、聯想以及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方面的特點的研究則以系統性見長。 引言 第一章 “濃得化不開”的情感  一、無外不在的情感  二、對讀者和盤托出的抒情方式  三、積極向上的抒情格調 第二章 情境交融的意境創造  一、將現實景物描寫與抒情相結合構成的意境  二、利用想像幻想,通過想像的具象描寫構成的意境  三、比喻構成的意境 第三章 獨特新穎的構思方法  一、冥想(實+虛)構思法  二、由虛到實的構思方法  三、聯想對比的構思方法  四、時空轉換的構思方法  五、幾種特殊的構思方法 第四章 結構上的特點  一、體式(或形態)的多樣化  二、結構類型的多樣化  三、篇幅特點 第五章 形神兼備的描寫  一、人物的描寫  二、聲音、色彩、動態描寫 第六章 瑰麗的想像與豐富的聯想  一、瑰麗的想像  二、豐富的聯想 第七章 新穎、奇特的比喻  一、明喻  二、暗喻  三、博喻 第八章 排比句的運用  一、句子排比  二、句子成分排比 第九章 通感和象徵的運用  一、通感的運用  二、象徵的運用 第十章 反複句和多項成分句  一、反複句  二、多項成分句 第十一章 對仗句和句 第十二章 徐志摩散文的整體風格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現代文學散文版本聞見錄(1921-1936)
作者張澤賢
分類號C5.2.2 001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總共介紹了前後兩時段的散文版本463種,其數量雖已不少,但與曾經出版過的散文版本相比,可能還只占到一個較小的比例。據筆者張澤賢所掌握的其他散文版本的資訊,留存在世尚未介紹的散文版本還有一定數量。為了使這套版本聞見錄所介紹的散文版本相對齊全與完整。 1921-1932 吳虞文錄 廣州紀遊 薔薇之路 荷心 景山之東 笑的歷史 胡適之白話文鈔 遊記第一集 熱風 大西洋之濱 羅星集 心的探險 西行日記 歸航 月夜 枯葉集 倥傯 上海閑話 惆悵 遊藝集 華蓋集續編 煙霞伴侶 魯迅在廣東 野草 橄欖 白葉雜記 日記九種 荔枝小品 澤瀉集 雞肋集 若草 中秋月 發須爪 做父親去 唐鉞文存 水準線下 少女與婦人 都門釣魚記 前後 文壇逸話 敝帚集 馬來半島土人之生活 流離 銀色的夢 碎錦 廬山遊記 中國史的新頁 古玩 海外傳說集 中國近十年散文集 沒累文存 永日集 新都巡禮 反正前後 劃時代的轉變 西湖漫拾 苦笑 他鄉人語 倦旅 憶巴黎 殘兵 往事 異邦與故國 箬船 閩南遊記 春醪集 湖上散記 素箋 椰子與榴褳 散文甲選 菩提珠 當代文粹 看月樓書信 予且隨筆 所思 莫斯科印象記 南歸 三湖遊記 戀人書簡 巴黎遊記 現代中國散文選 拉矢吃飯及其他 求索 文人趣事 青年集 衣萍書信 記胡也頻 我在歐洲的生活 海外工讀十年紀實 得所隨筆 近代散文鈔 未完集 雲鷗情書集 看雲集 時代婦女 西行記 現代中國女作家創作選 海燕 中學生隨筆 海行 1933-1936 小鳥集
現代中文散文十五講
作者喻大翔
分類號C4.5.2 019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8
主題
註釋
《現代中文散文十五講》是作者二十餘年研究現代世界中文散文的理論結晶,要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世界華文文學、文學文體學等相關課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廣大散文愛好參考。 序論 散文的內涵與類型 第一講 散文批評文化學方法論 第二講 真:散文哲學層次論 第三講 “形散神不散”考析 第四講 周作人言志散文文體系論 第五講 20世紀的散文精神 第六講 世界中文散文概觀 第七講 學者散文家與學者散文 第八講 學者散文世紀概貌 第九講 學者散文的知識與智慧 第十講 學者散文文化生命探秘 第十一講 學者散文的意象藝術 第十二講 學者隨筆及話語方式 第十三講 學者雜文及話語方式 第十四講 學者書話及話語方式 第十五講 學者遊記及話語方式 後記
散文藝術論
作者傳德岷
分類號C4.5.2 021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年2006
主題
註釋
這是一本探討散文藝術相當全面的書,它既有從史的角度對各類散文所作的溯源,又有從理論角度對散文創作的闡述,更有從鑒賞和修養的角度對提高讀者和作者散文藝術造詣所作的分析,在散文這個領域說來真是應有盡有了。  第十二章 思維的開拓  第十三章 藝術的嬗變  第十四章 耀眼的景觀 第四編 鑒賞論  第十五章 鑒賞的審美展示  第十六章 鑒賞的審美過程  第十七章 鑒賞力的培養 第五編 修養論  第十八章 散文家的現代意識  第十九章 散文家的藝術積累  第二十章 散文家的“生活之母” 附錄一 作者代表性論文四篇 附錄二 海內外學者對《散文藝術論》的評介 主要參考書目 跋 再版後記
中國當代散文藝術演變史
作者沈義貞
分類號C4.5.2 022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3
主題
註釋
本書著重從藝術的角度梳理了1949-2000年問中國大陸散文的發展軌跡。全書包括《緒論:散文作為一種藝術》、《技巧層面的藝術經營》、《敍事模式的重建》、《個性化時代的開啟》、《在“低谷”中幽放的幾叢鮮花》、《最後的衝刺》等九個部分,以“長時段”的眼光考察了當代中國散文的發展週期,當代中國散文創作的美學成就與局限、當代散文藝術表達系統的整體轉換等理論問題,不僅借助史的辨識為相對薄弱的散文理論奠定了初步的體系,澄清了散文理論中若干基本的概念與問題,而且對當代散文領域中若干重要的現象、作家、文本提出了全新的解讀。本書適合修讀文學的學生及專門研究當代散文的學者閱讀。 總 序 金漢 緒 論 散文作為一種藝術 第一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17年時期散文運作的外部機制 一 主體價值取向的隱遁或調整 二 觀念與分期 第二章 匍匐在巨大的現實美之下——1949~1957年間的散文藝術 一 1949~1955:對題材的推崇與追逐 二 有限的意蘊開掘 三 敍述的:個層次 四 1956~1957:市美意識的短暫復蘇 第三章 技巧層面的藝術經營——1958~1965年間的散文藝術 一 繁榮的表像 二 在繁榮表像的背後 三 “三大家”批判(一):秦牧 四 “三大家”批判(二):楊朔與劉白羽 第四章 敍事模式的重建——1976.10~1978年間的散文藝術 一 特質界定 二 追憶型敍事:意義與不足 第五章 個性化時代的開啟——1979~1985年間的散文藝術 一 尚未消散的陳舊美學陰影 二 最初的覺醒 三 “美是生活”:孫犁 四 世紀回眸:冰心 蕭乾 五 冷眼觀“文革”:楊絳 陳白塵 六 老年散文現象與群體 七 一個“重鎮”:賈平凹 八 嶄露頭角的女性散文作家群體 第六章 在“低谷”中幽放的幾叢鮮花——1986─1989 年間的散文藝術 一 困境的走入與走出 二 曹明華的意義 三 為何寫作:汪曾祺 張中行 第七章 最後的沖刺──90年代散文藝術 一 雅俗的分流與消長 二 一個高峰:餘秋雨 三 “以筆為旗”:張承志 張煒 史鐵生 四 遊牧西部:周濤 五 女性散文‧新生代散文 第八章 餘論:幾點理論總結 一 當代散文運行的週期性 二 價值取向及其寫作立場轉換 三 轉換中的誤區 附錄 當代散文參閱作品集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