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大陸文學總數: 6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作者韓寒
分類號C6.1.2 004
出版社明報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作品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通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以韓寒本人對路上所見、所聞引發自己的觀點。這場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韓寒是“叛逆的”,他“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中國上海金山。中國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作家,《獨唱團》雜誌主編,並涉足音樂創作。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 1999年3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出版後至今銷量已逾190萬多冊。現為上海大眾333 車隊職業賽車手。2010年4月入選美國《時代週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很多人願意稱呼他為80後的領軍人物,因為他是80後名氣最大的一位,也是80後出道最早的代表人物。
活著
作者余華
分類號C6.1.2 006
出版社麥田出版
主題
註釋
《活著》簡介: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本書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余華,1960年4月生於浙江杭州,3歲時隨父母遷至海鹽,在海鹽讀完小學和中學。曾經從事過5年的牙醫工作,1983年開始寫作,已經完成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3部。其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曾獲義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等。 中文版自序 韓文版自序 日文版自序 英文版自序 麥田新版自序 活著 外文版評論摘要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分類號C6.1.2 003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第一本文化散文集,主要美文有《道士塔》《陽關雪》等,通過一個個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黃河文明的盛衰,歷史的深邃蒼涼之感見於筆端。《白髮蘇州》《江南小鎮》等是以柔麗淒迷的小橋流水為背景,把清新婉約的江南文化和世態人情表現得形神俱佳。 餘秋雨,1946年生,漢族,浙江人。文化史學家、藝術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寫作學會會長。十餘年來越野歷險萬公里,實地考察了中華文化在內的人類各大文明的興衰脈絡,沿途寫下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歎》、《行者無疆》等著作。這些著作出版後,一直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 自序 道士塔 莫高窟 陽關雪 沙原隱泉 柳侯祠 白蓮洞 都江堰 三峽 洞庭一角 廬山 貴池儺 青雲譜隨想 白髮蘇州 江南小鎮 寂寞天柱山 風雨天一閣 西湖夢 狼山腳下 上海人 五城記 牌坊 廟宇 夜航船 吳江船 信客 酒公墓 老屋窗口 廢墟 夜雨詩意 筆墨祭 藏書憂 臘梅 家住龍華 三十年的重量 漂泊者們 華語情結 這裏真安靜 後記
李順大造屋
作者高曉聲
分類號C6.1.2 005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高曉聲筆下的農民,性格複雜且立體感強,非常寫實。從「漏斗戶」主、上城到轉業、包產,寫小人物大半生的生涯,反映了大時代的變遷。獨特的〈書外春秋〉一文,寫與作者同名的高曉聲及書中人物「陳奐生」的真實版,由於「陳奐生」一系列文章走紅,大家對號入座,在故事之外衍生故事,令人啼笑皆非,在真實與虛構之間,開發小說閱讀樂趣至無限。本書收錄「陳奐生」作品五篇,佔全書三分之一以上篇幅,精彩可期。 高曉聲﹝1928~1999﹞ ,蘇武進人,生於耕讀之家,一九五七年籌組《探求者》文學社被打成右派,一九七九年平反後,才重新執筆。著有《陳奐生上城記》、《錢包》、《高曉聲幽?作品自選集》等作品。
我們仨
作者楊絳
分類號C6.1.2 001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女士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楊絳,(1911——),錢鐘書夫人,原名楊季康,著名的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幹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第一部
我們倆老了
第二部
我們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驛道
(二)古驛道上相聚
(三)古驛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媒體評論
黑眼睛
作者願城
分類號C6.1.2 002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收錄顧城 先生的331篇新詩,主要大分三大部分: 朦朧詩派、寓言故事詩選和舊體詩選。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