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叢書 :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總數: 9
蘇軾詞編年校注(下冊)
作者鄒同慶、王宗堂
分類號C4.4.5 039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蘇軾詞編年校注》(上中下)分為上、中、下三冊,主要是以明吳訥編《東坡詞》為底本,充分利用近人研究成果,對蘇軾詞做了全面精細的校勘和頗有創見的編年。內容包括:蘇軾詞編年詞二九二首,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花清引,宋神宗熙寧二年己酉等。
蘇軾詞編年校注(中冊)
作者鄒同慶、王宗堂
分類號C4.4.5 03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蘇軾詞編年校注》(上中下)分為上、中、下三冊,主要是以明吳訥編《東坡詞》為底本,充分利用近人研究成果,對蘇軾詞做了全面精細的校勘和頗有創見的編年。內容包括:蘇軾詞編年詞二九二首,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花清引,宋神宗熙寧二年己酉等。
蔣捷詞校注
作者(宋)蔣捷
分類號C4.4.5 036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蔣捷《竹山詞》現存九十三首又一闕,從內容角度可以大致分為漂泊詞、節令詞、題詠詞、記夢詞、惜春詞、贈答詞、言情詞幾類。比興手法的妙用,語言的錘煉出新,開放的詞風,廣采博收融匯眾家,終於自成一家,是《竹山詞》藝術表現上的引人注目之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次整理,對《竹山詞》現存的九四首詞作,逐篇加以疏解,並彙集歷代評語置於篇後。書末附錄蔣捷存目詞、詩文輯佚、傳記資料、題跋敘錄、總評、歷代重要選本收錄篇目、研究論著目錄等內容。 蔣捷和他的《竹山詞》(代前言) 蔣捷詞校注卷一 蔣捷詞校注卷二 蔣捷詞校注卷三 附錄 後記
姜白石詞箋注
作者(宋)姜夔
分類號C4.4.5 025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姜白石詞箋注(繁體豎排版)》主要內容包括:白石的身世是頗為清貧的。因為其父姜噩紹興三十年一一六0》舉進士之後,曾任湖北漢陽縣知縣,所以白石幼年隨宦,往來漢陽二十餘年。父親病逝後,不得已寄居在已經出嫁漢川的姐姐家。二十多歲時,為謀生計,出遊揚州人口肥,旅食于江淮一帶。 前言 姜白石詞箋注卷 揚州慢(淮左名都) 一萼紅(古城陰) 霓裳中序第二亭皋正望極) 湘月(五湖舊約) 清波引(冷雲迷浦) 八歸(芳蓮墜粉) 小重山令(人繞湘皋月墜時) 眉嫵(看垂楊連苑) 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 探春慢(衰草愁煙) 翠樓吟(月冷龍沙) 姜白石詞箋注卷二金陵、吳興、吳松詞十首 踏莎行(燕燕輕盈) 杏花天影(綠絲低拂鴛鴦浦) 惜紅衣(簟枕邀涼) 石湖仙(松江煙浦) 點絳唇(燕雁無心) 夜行船(略徇橫溪人不度) 浣溪沙(春點疏梅雨後枝) 琵琶仙(雙槳來時) 鷓鴣天(京洛風流絕代人) 念奴嬌(鬧紅一舸) 姜白石詞箋注卷三 浣溪沙(釵燕籠雲晚不夥) 滿江紅(仙姥來時) 淡黃柳(空城曉角) 長亭怨慢(漸吹盡枝頭香絮) 醉吟商小品(又正是春歸) 摸魚兒(向秋來漸疏班扇) 淒涼犯(綠楊巷陌) 秋宵吟(古簾空) 點絳唇(金穀人歸) 解連環(玉鞍重倚) 玉梅令(疏疏雪片) 暗香(舊時月色) 疏影(苔枝綴玉) 姜白石詞箋注卷四 水龍吟(夜深客子移舟處) 玲瓏四犯(迭鼓夜寒) 鶯聲繞紅樓(十畝梅花作雪飛) 角招(為春瘦) 鷗鴣天(曾共君侯曆聘來) 阮郎歸(紅雲低壓碧玻璃) 又(旌陽宮殿昔徘徊) 齊天樂(庾郎先自吟愁賦) 慶宮春(雙槳蓴波) 江梅引(人間離別易多時) 鬲溪梅令(好花不與碲香人) 浣溪沙(花裹春風未覺時) 又(翦翦寒花小更垂) 浣溪沙(雁怯重雲不肯啼)
南唐二主詞校訂
作者(南唐)李璟、李煜 (宋)無名氏
分類號C4.4.5 035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南唐二主詞》,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撰。約成書於南宋,後世續有輯補,但均真偽雜陳,文字異同甚夥。有鑒於此,王仲聞先生搜羅各種版本及選本、筆記、詞話等資料校訂之; 並將原書未收詞作的校勘辨偽、散見各書的二主詞評語和本事、各家序跋及有關考證資料等附編于後,成《南唐二主詞校訂》一書,於一九五七年六月由人民文翠出版社出版。 王仲聞(一九○一——一九九六),名高明,以字行。筆名王學初、王幼安,浙江海寧人,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次子。曾任中華書局臨時編輯。長於詞學,曾參與《全宋詞》的校訂工作。撰著有《李清照集校注》、《唐五代詞》、《讀詞識小》及《蕙風詞話.人間詞話》(校注)等。 凡例 南唐中主李璟 應天長一首 望遠行一首 浣溪沙二首 南唐後主李煜 虞美人一首 烏夜啼一首 一斛珠一首 子夜歌一首 更漏子一首 臨江仙一首 望江南一首 清平樂一首 采桑子一首 喜遷鶯一首 蝶戀花一首 夜夜蹄一首 長相思一首 搗練子令一首 浣溪沙一首 菩薩蠻一首 望江梅一首 菩薩蠻二首 阮朗歸一首 浪淘沙一首 采桑子一首 虞美人一首 玉樓春一首 子夜歌一首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引用書目 後記
蘇軾詞編年校注(上冊)
作者鄒同慶、王宗堂
分類號C4.4.5 03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蘇軾詞編年校注》(上中下)分為上、中、下三冊,主要是以明吳訥編《東坡詞》為底本,充分利用近人研究成果,對蘇軾詞做了全面精細的校勘和頗有創見的編年。內容包括:蘇軾詞編年詞二九二首,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花清引,宋神宗熙寧二年己酉等。
建安七子集
作者俞紹初
分類號C4.4.2 07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建安七子集 中華書局


本書七卷,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幀⑷瞵r、應?`、劉楨的著作各一卷,每卷編排以詩、賦、文分類,每篇詩文都一一注明出處。七子今存詩文,在前人輾轉引錄過程中多經刪節,脫、誤、衍、倒情況相當嚴重,整理者參校有關史乘、別集數十種加以編輯和校勘,從而給讀者提供了一個較好的點校本。本書後附《建安七子佚文存目考》、《建安七子雜著彙編》、《建安七子著作考》、《建安七子年譜》等,為研究七子及建安文學提供了有用的資料。

目錄
卷一 孔融集

離合作郡姓名字詩
雜詩二首
臨終詩
文言詩三首

上書]謝該
上書]趙台卿
上書請准古王幾制
上書
上三府所辟稱故吏事
][衡表
  失題表
  崇國防疏
  馬日不宜加禮議
  肉刑議
  南陽王馮東海王祗祭禮對
  告高密縣立鄭公鄉教
  教主密令
  失題教
  告僚俳
  又教高密令
  告昌安縣教
答王教
  重答王
  喻邴原書
  與邴原書
  與王朗書
  遺張書
  答虞仲翔書
  與韋休甫書
  與宗從弟書
  與諸卿書
  與許博士書
  與曹公書]邊讓
……
卷二 陳琳集
卷三 王粲集
卷四 徐旨
卷五 阮瑀集
卷六 集
卷七 劉楨集
附錄
再版後記
陶淵明集
作者陶淵明
分類號C4.4.5 02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生於晉哀帝興寧三年(三六五),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享年六十三歲,他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而大部份時間是在東晉王朝中度過的。那是個政治極為黑暗、腐朽的年代。   陶淵明出生在一個還衰落的官僚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祖父陶茂和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一類的官。外祖父孟嘉是東晉名士。陶淵明的祖父和父親並不是承襲陶侃爵位的嫡嗣;淵明七、八歲時,其父便已去世,因此,他從少年時代起,就生活在貧困之中。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陶淵明很小就喜愛讀書,對儒家經典有特別濃厚的興趣。他讀書的範圍,除了儒家的經典,再就是兩晉時代盛行的(老子)、(莊子),還有大量的先秦至漢魏的史學、文學著作,廣泛地接觸了古代文化遺產。   陶淵明年輕時,頗具「大濟蒼生」(《感士不遇賦》)的宏偉抱負,希望有一番作為。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三九三)至晉安帝義熙元年(四0五),在這十三年中,陶淵明曾先後擔任過祭酒、參軍、縣令等官職。他性格正直耿介,與官場的腐朽風氣格格不入,幾次都是辭官而去。最後一次從彭澤令任上辭職,結束了他的仕途生活。從這時起,他精神上感到極大的解脫,真正走上了「躬耕」的道路。   歸田之初,陶淵明和家人都參與了耕作,還有一個僮僕幫忙,溫飽也不成問題,心情是愉快的。義熙四年(四0八)六月,他家被一場大火焚毀一空,一家人袛好寄居船上。義熙六年(四一0),他把家遷往南村,理由是這裏有一些好鄰居。有農民,也有一些隱居潯陽的文人和參軍、主簿、縣令之類的小官。   陶淵明在南村繼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但家境大不如前,常常是終年辛勞,難以糊口。在出仕和歸隱的問題上陶淵明曾產生過一些矛盾,由於他對當時現實腐敗的政治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毅然堅持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態度,義熙末年,他又一次拒絕了朝廷聘他為著作郎的徵召。   陶淵明的晚年,貧病交加,身體愈來愈衰老,宋元嘉四年十一月與世長辭。 前言 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代序) 梁啟超 陶淵明傳 南朝梁•蕭統 陶淵明集序 南朝梁•蕭統 卷一 四言詩 停雲四首並序 時運四首並序 榮木四首並序 贈長沙公四首並序 酬丁柴桑二首 答龐參軍六首並序 勸農六首 命子十首 歸鳥四首 卷二 五言詩 形影神三首並序 九日閒居並序 歸園田居五首 遊斜川並序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時三人共在城北講禮校書 乞食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答龐參軍並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連雨獨飲 移居二首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 于王撫軍座送客 與殷晉安別並序 贈羊長史並序 歲暮和張常侍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悲從弟仲德 卷三 五言詩 卷四 五言詩 卷五 賦辭 卷六 記傳贊述 卷七 疏祭文 附錄
古詩源
作者沈德潛
分類號C4.4.1 022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為唐以前歷代詩歌的選集,共14卷,選詩700餘首。先秦至隋的著名詩篇(《詩經》、《楚辭》除外)大多選錄在內,另外還輯錄了不少民歌謠諺,內容豐富,具有資料價值。


●目錄

例言
卷一 古逸  
擊壤歌
康衢謠
伊耆氏蠟辭
堯戒
卿雲歌
八伯歌
帝載歌
南風歌
禹玉牒辭
夏後鑄鼎繇
商銘
麥秀歌
采薇歌
盥盤銘
帶銘
杖銘
衣銘
筆銘
矛銘
書車
書戶
書履
書硯
書鋒
書杖
書井
白雲謠
祈招
懿氏繇
鼎銘
虞箴
飯牛歌
琴歌
暇豫歌
宋城者謳
驂乘答歌
役人又歌
鸜鵒歌
澤門之皙謳
忼慷歌
子產誦二章
孔子誦二章
去魯歌
蟪蛄歌
臨河歌
楚聘歌
獲麟歌
龜山操
盤操
水仙操
接輿歌
成人歌
漁父歌
偕隱歌
徐人歌
越人歌
越謠歌
琴歌
靈寶謠
吳夫差時童謠
烏鵲歌
答夫歌
越群臣祝
祝越王辭
彈歌
禳田者祝
巴謠歌
渡易水歌
三秦記民謠
楚人謠
河圖引蜀謠
湘中漁歌
太公兵法引黃帝語
六韜
管子
左傳引逸詩
左傳
國語
孔子家語
列子
韓非子
慎子
魯連子
戰國策
史記
漢書
列女傳引古語
說苑
劉向別錄引古語
新序
風俗通
桓子新論引諺
牟子引古諺
易緯引古詩
四民月令引農語
月令注引裏語
水經注引諺
山經引相塚書
文選注引古諺
魏志王昶引諺
梁史
史照通鑒疏引諺
古諺古語
卷二 漢詩
高帝
大風歌
鴻鵠歌
項羽
垓下歌
唐山夫人
安世房中歌
朱虛侯章
耕田歌
紫芝歌
武帝
瓠子歌二首
秋風辭
李夫人歌
柏梁詩
落葉哀蟬曲
蒲梢天馬歌
韋孟
諷諫詩
東方朔
誡子詩
烏孫公主
悲愁歌
司馬相如
封禪頌
卓文君
白頭吟
蘇武
詩四首
李陵
與蘇武詩三首
別歌
李延年
歌一首
燕刺王旦

華容夫人

昭帝
淋池歌
楊惲
拊缶歌
王昭君
怨詩
班婕妤
怨歌行
趙飛燕
歸風送遠操
梁鴻
五噫歌
馬援
武溪深行
班固
寶鼎詩
張衡
四愁詩
李尤
九曲歌
卷三 漢詩
蔡邕
樊惠渠歌
飲馬長城窟行
翠鳥
琴歌
秦嘉
留郡贈婦詩
孔融
雜詩
辛延年
羽林郎
宋子侯
董嬌嬈
蘇伯玉妻
盤中詩
竇玄妻
古怨歌
蔡琰
悲憤詩
諸葛亮
梁甫吟
樂府歌辭
練時日
青陽
朱明
西顥
玄冥
惟泰元
天馬
戰城南
臨高臺
有所思
上邪
箜篌引
江南
薤露歌
蒿裏曲
雞鳴
陌上桑
長歌行
君子行
相逢行
善哉行
西門行
東門行
孤兒行
豔歌行
隴西行
淮南王篇
傷歌行
悲歌
枯魚過河泣
古歌
古八變歌
猛虎行
樂府
卷四 漢詩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十九首
擬蘇李詩
古詩
古詩三首
古詩一首
古詩二首
古絕句
雜歌謠辭
古歌
淮南民歌
潁川歌
鄭白渠歌
鮑司隸歌
隴頭歌二首
牢石歌
五鹿歌
匈奴歌
成帝時燕燕童謠
逐彈丸
成帝時歌謠
投閣
灶下養
城中謠
蜀中童謠
順帝時京都童謠
考城諺
桓帝初小麥童謠
桓靈時童謠
城上烏童謠
靈帝末京都童謠
丁令威歌
蘇耽歌
卷五 魏詩
武帝
短歌行
觀滄海
土不同
龜雖壽
薤露
蒿裏行
苦寒行
卻東西門行
文帝
短歌行
善哉行
雜詩
至廣陵於馬上作
寡婦
燕歌行
甄後
塘上行
明帝
種瓜篇
曹植
朔風詩
鰕■〈魚旦〉篇
泰山梁甫行
箜篌引
怨歌行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馬篇
聖皇篇
籲嗟篇
棄婦篇
當來日大難
野田黃雀行
當牆欲高行
贈徐幹
贈丁儀
又贈丁儀王粲一首
贈白馬王彪
贈王粲
送應氏詩二首
雜詩
七哀詩
情詩
七步詩
卷六 魏詩
王粲
贈蔡子篤詩
七哀詩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
劉楨
贈從弟三首
徐幹
室思
雜詩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一首
別詩
應璩
百一詩
雜詩
繆襲
克官渡
定武功
屠柳城
戰滎陽
挽歌
左延年
從軍行
阮籍
詠懷
大人先生歌
嵇康
雜詩
贈秀才入軍
幽憤詩
雜歌謠辭
吳謠
孫皓天紀中童謠
卷七 晉詩
司馬懿
宴飲詩
張華
勵志詩
答何劭
情詩
雜詩
傅玄
短歌行
明月篇
雜詩
雜言
吳楚歌
車遙遙篇
束皙
補亡詩六章
司馬彪
雜詩
陸機
短歌行
隴西行
猛虎行
塘上行
擬明月何皎皎
擬明月皎夜光
招隱詩
贈馮文羆
為顧彥先贈婦
赴洛道中作
陸雲
穀風
為顧彥先贈婦
潘嶽
悼亡詩
張翰
雜詩
左思
雜詩
詠史八首
招隱二首
左貴嬪
啄木詩
張載
七哀詩
張協
雜詩
孫楚
征西官屬送于陟陽候作詩
曹攄
感舊詩
王贊
雜詩
郭泰機
答傅鹹
卷八 晉詩
劉琨
答盧諶
重贈盧諶
扶風歌
盧諶
答魏子悌
時興
謝尚
大道曲
郭璞
贈溫嶠
遊仙詩
曹毗
夜聽擣衣
王羲之
蘭亭集詩
陶潛
停雲
時運
勸農
命子
酬丁柴桑二章
歸鳥四章
遊斜川
答龐參軍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九日閒居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
贈羊長史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中作
桃花源詩【並記】
歸田園居五首
與殷晉安別
卷九 晉詩
陶潛
乞食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移居二首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
飲酒
有會而作
擬古
雜詩
詠貧士
詠荊軻
讀山海經
擬挽歌詞
謝混
游西池
吳隱之
酌貪泉詩
廬山諸道人
游石門詩
惠遠
廬山東林雜詩
帛道猷
陵峰采藥觸興為詩
謝道韞
登山
趙整
諫歌
無名氏
短兵篇
獨漉篇
晉白紵舞歌詩
淫豫
女兒子
三峽謠
隴上歌
來羅
作蠶絲
休洗紅二章
安東平
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謠
惠帝時洛陽童謠
惠帝大安中童謠
綿州巴歌
卷十 宋詩
孝武帝
自君之出矣
南平王鑠
白紵曲
擬行行重行行
何承天
雉子游原澤篇
顏延之
應詔宴曲水作詩八章
郊祀歌
贈王太常
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
北使洛
五君詠五首
秋胡詩九首
謝靈運
從游京口北固應詔
述祖德詩二首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
鄰里相送至方山
過始寧墅
七裏瀨
登池上樓
游南亭
游赤石進泛海
登江中孤嶼
登永嘉綠嶂山詩
齋中讀書
田南樹園激流植援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登石門最高頂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
于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過白岸亭詩
初去郡
夜宿石門詩
入彭蠡湖口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穀
歲暮
卷十一 宋詩
謝瞻
答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
謝惠連
擣衣
西陵遇風獻康樂
秋懷
泛湖歸出樓中望月
謝莊
北宅秘園
鮑照
代東門行
代放歌行
代白頭吟
代東武吟
代出自薊北門行
代鳴雁行
代淮南王
代春日行
代白紵舞歌辭四首
擬行路難
梅花落
登黃鶴磯
日落望江贈荀丞
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
贈傅都曹別
行京口至竹裏
上潯陽還都道中作
發後渚
詠史
擬古
紹古辭
學劉公幹體
遇銅山掘黃精
秋夜
玩月城西門廨中
鮑令暉
代葛沙門妻郭小玉作
題書後寄行人
吳邁遠
胡笳曲
古意贈今人
長相思
王徽
雜詩
王僧達
答顏延年
和琅琊王依古
沈慶之
侍宴詩
陸凱
贈範曄詩
湯惠休
怨詩行
劉俁
詩一首
漁父
答孫緬歌
宋人歌
石城謠
青溪小姑歌
卷十二 齊詩
謝朓
江上曲
同謝諮議詠銅雀台
玉階怨
金穀聚
入朝曲
同王主簿有所思
京路夜發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遊敬亭山
游東田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酬王晉安
郡內高齋閑望答呂法曹
新亭渚別範零陵雲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在郡臥病呈沈尚書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直中書省
宣城郡內登望
高齋視事
落日悵望
移病還園示親屬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
秋夜
和何議曹郊遊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
新治北窗和何從事
和江丞北戍琅琊城
和王中丞聞琴
離夜
王孫游
臨溪送別
王融
淥水曲
巫山高
蕭諮議西上夜集
和王友德元古意二首
張融
別詩
劉繪
有所思
孔稚圭
游太平山
陸厥
臨江王節士歌
江孝嗣
北戍琅琊城詩
東昏時百姓歌
梁詩
武帝
逸民
西洲曲
擬青青河畔草
河中之水歌
東飛伯勞歌
天安寺疏圃堂
藉田
簡文帝
折楊柳
臨高臺
納涼
元帝
詠陽臺樓簷柳
折楊柳
沈約
臨高臺
夜夜曲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
直學省愁臥
宿東園
別范安成
傷謝朓
石塘瀨聽猿
游沈道士館
早發定山
冬節後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
奉和竟陵王經劉瓛墓
卷十三 梁詩
江淹
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
望荊山
古離別
班婕妤詠扇
劉太尉琨傷亂
陶征君潛田居
休上人怨別
效阮公詩
範雲
有所思
贈張徐州謖
送沈記室夜別
之零陵郡次新亭
別詩
任昉
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餘既未至郭仍進村維舟久之郭生乃至
贈徐征君
別蕭諮議【衍】
出郡傳舍哭範僕射【三首之一】
邱遲
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詔
旦發漁浦潭
柳惲
江南曲
贈吳均
擣衣詩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令
亂後行經吳禦亭
詠長信宮中草
經陳思王墓
吳均
答柳惲
酬別江主簿屯騎
主人池前鶴
酬周參軍
春詠
山中雜詩
何遜
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
道中贈桓司馬季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贈諸遊舊
送韋司馬別
別沈助教
與蘇九德別
宿南州浦
和蕭諮議岑離閨怨
臨行與故遊夜別
與胡興安夜別
慈姥磯
相送
王籍
入若耶溪
劉峻
自江州還入石頭詩
劉孝綽
古意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寒夜怨
曹景宗
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琅琊城
虞羲
詠霍將軍北伐
衛敬瑜妻王氏
孤燕詩
樂府歌辭
企喻歌
幽州馬客吟歌辭
琅琊王歌辭
钜鹿公主歌辭
隴頭歌辭
折楊柳歌辭
木蘭詩
捉搦歌
卷十四 陳詩
陰鏗
渡青草湖
廣陵岸送北使
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和傅郎歲暮還湘州
開善寺
徐陵
出自薊北門行
別毛永嘉
關山月
周弘讓
留贈山中隱士
周弘正
還草堂尋處士弟
江總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
入攝山棲霞寺
南還尋草市宅
並州羊腸阪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哭魯廣達
閨怨篇
張正見
秋日別庾正員
關山月
何胥
被使出關
韋鼎
長安聽百舌
陳昭
昭君詞
北魏詩【附】
劉昶
斷句
常景
司馬相如
王褒
嚴君平
揚雄
溫子升
從駕幸金墉城
擣衣
胡叟
示陳伯達
胡太后
楊白花
雜歌謠辭
咸陽王歌
李波小妹歌
北齊詩【附】
邢邵
思公子
祖珽
挽歌
鄭公超
送庾羽騎抱
蕭愨
上之回
和崔侍中從駕經山寺
秋思
顏之推
古意
從周入齊夜度砥柱
馮淑妃
感琵琶弦
斛律金
敕勒歌
雜歌謠辭
童謠
北周詩【附】
庾信
商調曲
烏夜啼
對酒歌
奉和泛江
同盧記室從軍
至老子廟應詔
擬詠懷
喜晴應詔敕自疏韻
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
詠畫屏風詩
梅花
寄徐陵
和侃法師
重別周尚書
王褒
關山篇
渡河北
隋詩
煬帝
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
白馬篇
楊素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
贈薛播州
盧思道
游梁城
薛道衡
昔昔鹽
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
人日思歸
虞世基
出塞
入關
孫萬壽
和周記室遊舊京
早發揚州還望鄉邑
東歸在路率爾成詠
王胄
別周記室
尹式
別宋常侍
孔德紹
送蔡君知入蜀
夜宿荒村
孔紹安
落葉
別徐永元秀才
陳子良
送別
七夕看新婦隔巷停車
王申禮
賦得岩穴無結構
呂讓
和入京
明余慶
從軍行
大義公主
書屏風詩
無名氏
送別詩
雞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