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總數: 19
訓詁學概論
作者黃威誠
分類號C2.3.3 159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98
古文字學概要
作者陳世輝,湯餘惠
分類號C2.3.2 033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1
中國文獻學
作者張大可,俞樟華
分類號C5.1.1 014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5
綜合語音學
作者郭錦桴
分類號C2.3.1 001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93
綜合語音學
作者郭錦桴
分類號C2.3.1 001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語文︰審視與前瞻
作者潘新和
分類號C4.5.3 050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主題
我寫故我在—網絡寫作現象透析
作者詹珊
分類號C1.9.1 001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主要寫及網路寫作的現象。作者堅持從第一手經驗材料出發,從系統的事例中,進行理性的抽象,形成自己的觀點,再對觀念進行闡釋。講及網路寫作的類型 、動機、欠缺等。還提及線上網路文學批評和網路惡搞現象等的情況。適合對有興趣網路寫作的讀者和研究網路寫作現象的學者閱讀
現代漢語史
作者刁晏斌
分類號C2.2.1 062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刁晏斌這部《現代漢語史概論》,大致反映了本人目前對現代漢語史的認識。書中討論的問題基本涵蓋了能夠支撐一個學科所必備的各個要素,包括學科的界定、提出的依據、分期、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係以及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等,對學科目前取得的研究進展也做了簡要的回顧和總結。相信讀者通過這些,可以對現代漢語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當然,限於水準和能力,相關的論述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還有進一步提高的很大空間,而我們也希望能夠在以後的研究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探索,以使我們的認識達到更高的水準和屋次。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現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史

第一節 現代漢語
第二節 現代漢語史


第二章 現代漢語史的提出依據  

第一節 現代漢語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現代漢語的致變因素


第三章 現代漢語史的分期  

第一節 現代漢語史分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節 現代漢語史分期的原則和標準  
第三節 現代漢語史各階段及其特點


第四章 現代漢語史的研究內容  

第一節 各語言要素的研究  
第二節 專題研究  
第三節 個案研究  
第四節 工具書編纂及相關研究


第五章 現代漢語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傳統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 現代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具有現代漢語史特色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現代漢語史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係  

第一節 現代漢語史與現代漢語學的關係  
第二節 現代漢語史與漢語史的關係  
第三節 現代漢語史與社會語言學的關係  
第四節 現代漢語史與規範語言學的關係


第七章 現代漢語史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第一節 科學研究方面的意義和價值  
第二節 語言應用方面的意義和價值


第八章 現代漢語史研究成果概覽  
第一節 專著  
第二節 論文  
第三節 散見於其他研究中的相關成果


第九章 現代漢語史研究示例(一)——量詞的發展演變研究  

第一節 量詞的顯現與退隱  
第二節 量詞使用範圍的變化  
第三節 量詞意義的變化  
第四節 現代漢語量詞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第十章 現代漢語史研究示例(二)——綜合研究  

第一節 “程度副詞+動詞性片語”考察  
第二節 新的“名1+名2”形式考察  
第三節 辭彙“返祖”現象考察  
第四節 當代漢語的語法化
大學修辭學
作者王德春
分類號C2.3.5 105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20世紀下半葉,修辭學研究獲得很大發展。特別在1980年中國修辭學會成立後,在廣大會員的努力下,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拓展。這本《大學修辭學》既 然在新世紀出版,就應該把上世紀的主要研究成果反映出來。正像我在“緒論”一章中所說,本書包括修辭手段和方法、言語活動修辭、話語修辭、言語機制修辭、 人機對話修辭、資訊修辭、言語修養、職業言語修辭等等,而且從社會、心理、資訊、腦生理不同的角度探討。可以預言,修辭在新世紀將對社會發展,對提高人的言語修養和社會能力起更大的積極作用。適應社會的需要,修辭學本身應該有所創新。在大學教育中,應該讓學 生掌握新的修辭理論知識,提高使用語言的能力,提高整個文化素養。在整個20世紀,通過中外學者的共同研究,現代修辭學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在進入21世紀的時候,我們總結20世紀修辭學的發展情況,可以預計21世紀現 代修辭學的發展趨勢。適合初入門者使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語境

第三章 語體

第四章 語言風格

第五章 修辭手段

第六章 修辭方法

第七章 話語分析

第八章 資訊修辭

第九章 語用修辭

第十章 心理修辭

第十一章 社會心理修辭

第十二章 模糊修辭

第十三章 接受修辭

第十四章 對比修辭
中國古代散文研究
作者陳飛
分類號C4.2.2 034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5
主題
語法研究和探索 (十三)
作者中國語文雜誌社
分類號C2.3.4 223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本書為“中國語文叢書”之一,集合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句法語義研究室和《中國語文》編輯部、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和海外教育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十三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的部分論文。論文的議題是“漢語的句法角色和句式語義”,論文包括“語法隱喻”和“隱喻語法”、目的標記“起見”的語法化——兼談漢語後置詞的來源、漢語雙“了”句的興衰及相關的理論問題等。本書適合語法研究學者或修讀漢語語法的學生修讀。


“語法隱喻”和“隱喻語法” 目的標記“起見”的語法化——兼談漢語後置詞的來源

漢語雙“了”句的興衰及相關的理論問題 “把”字句的派生過程及其相關問題

“都”在”把”、“被”句中的對立分佈及其相關問題——從焦點結構的角度來看

“了2”的句法語義地位 自動動結式的使動化

存現句句法結構動因的多角度考察 漢語句法重疊的無界性

焦點、三分結構與漢語“都”的語義解釋

量化副詞與動態助詞“了”和“過”

量限與漢語數量名結構的語法表現

存現句裏的專有名詞賓語

漢語關係從句的限制性與非限制性解釋的規則

關於“VP的3”的第三種類型

說視角—方式名詞定語

元語言理論與漢語副詞的元語用法

也說“複句三域” “V著V著”句的語篇考察

從義素傳承看“差(一)點兒VP”、“差(一)點兒沒VP”的語法化——兼論一批所謂對立格式

動名兼類(分歧)詞客觀動態標注問題

情感形容詞語義指向研究


附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