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文化藝術出版社總數: 12
對聨欣賞
作者顧平旦 曾保泉
分類號C4.2.3 159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年1983
克家論詩
作者吳嘉
分類號C4.5.4 042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年1985
紅樓夢案—周策縱論紅樓夢
作者周策縱
分類號C4.2.4 026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年2005
金庸評說五十年
作者葛濤
分類號C4.6.2 002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年2007
戲曲劇本寫作教程
作者郝蔭柏
分類號C1.8.4 005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此書儘量少講轟動玄虛的大道理,而以審美眼光和心態來探討戲曲創作的規律、技巧和奧秘。通過經典解剖,介紹創作經驗和方法,給人以啟迪和感悟,不覺得枯燥乏味。從將劇作基本原理和劇作技巧結合統一的角度,重點論述了選擇題材、提煉主題,結構清潔、組織衝突、設置懸念、塑造人物等幾個難點問題,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的放矢,簡潔實用。本書在廣泛吸收借鑒前賢及時人編劇理念及創作經驗的基礎上,初步建樹起具有應用理論特色的框架結構,形成比較明確的思路。既有高層次的,宏觀的關照,又有具體、微觀的描寫。注意處理好一系列藝術範疇的辯證關係,如文學性與舞臺性、文學性與通俗性、選在與發掘、主題傾向的鮮明性與豐富多義性、人物與股市的比重等,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餘地和創造的空間。是一部理論聯繫實踐,使用價值大、時有新意湧出的編劇教材。適合新手編劇或職業編劇。 序 前言 第一章 首席戲曲舞臺 第二章 掌握戲曲語言 第三章 選材與開掘 第四章 戲曲結構 第五章 戲曲衝突 第六章 戲劇情境 第七章 戲曲人物形象塑造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漢語與漢語文學
作者張衛中
分類號C2.3.9 011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主題
註釋
語言是一個民族最為鮮明的文化特徵,一種語言的成長史包含著這個民族文化密碼——語言與文明進步的關係。一個民族語言所顯示出的智慧、創造性與豐富性,與這個民族在文明的所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進步程度成正比。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發展進程中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巨大融合力量,它的語言以及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優秀語言對民族的凝聚作用無論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他要完成統一內容其中就包括了文字。走向極端,釀成了焚書。然而,統一文字的功績還是不可磨滅的。因為在歷經春秋戰國之後,各國的文字和書寫方式都有了很大不同。漢語是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語言,而對漢語研究來說,恐怕也是最寂寞的學術之一吧。我們每天使用著我們的語言,而對它的現狀卻熟視無睹。漢語熱正在很多國家興起,這些國家的人們期待著通過漢語與我們發生越來越廣泛而深刻的聯繫。雖然我們並不指望與英語一較高低,但我們的的確確首先要讓漢語真正成為一門有魅力的語言,純潔她、發展她,使我們自己以及熱愛漢語的世界各民族朋友在漢語中共同感受人類和諧。

第一章 漢語的變革與文學變革
第二章 漢語與漢語文學
第三章 20世紀漢語文學語言的變遷
電影修辭學: 鏡像與話語
作者李顯杰
分類號C3.3.2 081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電影修辭學鏡像與話語 李顯傑

本書具有學術前沿性、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電影、電視、廣播等電子媒體的敍事學研究,隨著西方結構主義和俄國形式主義美學和文藝理論研究的影響不斷深入和擴大,得到了比較多的關注和研究,與此同時,在電子媒體的研究領域又興起了修辭學研究。
該論著集中論述了電影鏡像的修辭學之中的關鍵問題——電影鏡像的修辭格。電影鏡像修辭格是目前近乎沒有人系統全面研究過的重要問題,對此該論著作了比較全面、系統、深入、具體、細緻的探討。該論著不僅對電影鏡像修辭格作了理論上的梳理、闡述,而且對電影鏡像修辭格的基本形態和功能特徵作了重點論述,提出並分析十三種鏡像修辭格。
該論文分為上、中、下三篇,結構完整,有整有分,史論地全,而且附有大量的電影影像圖片,不僅使得文本圖文並茂,而且契合所論電影作為鏡像、影像和視覺文化的本質特徵,也是讀圖時代的文本特徵的具體顯現。這些都表現了作者的思維敏捷、新銳、考慮周到、細緻,表達明確、生動、態度嚴肅、認真。


目錄



導言


上篇 當代修辭理論與電影修辭

一、當代“辭格”研究的現狀
二、電影修辭理論的特徵
三、影像修辭格的定義


中篇 電影修辭格的基本形態與功能特徵

一、電影影像“符碼”的三層分節及其修辭性
二、電影修辭格的基本形態與功能特徵



下篇 電影修辭格與“文本”修辭策略及其當代文化意義

一、影像辭格與“文本”修辭策略
二、影像辭格的當代文化意義


附錄 當代修辭學的歷史流變

參考文獻

後記
流行百年-中國流行小説經典
作者湯哲聲
分類號C4.6.1 007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指出流行小說是一種社會時尚。這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它對社會時尚特別地關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新鮮事物、頭面人物、家長裏知識。流行小說表現的總是一個時期內一般老百姓十分關注的人和事;歡欣鼓舞、悲觀沮喪、幽默調侃、沉默緘言、憤怒齎張。流行小說總是反映一個時期內的社會情趣和一般老百姓的思想情緒。另一方面,流行小說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時尚。

代序:建立生態平衡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觀
緒論:中國現代流行小說辯析
第一章 海派文化 新聞文體:民初的流行小說
第二章 走向繁榮 自成一脈:20世紀20、30年代的流行小說
第三章 南北呼應 新舊效融:20世紀40年代的流行小說
第四章 價值回歸 文本創新:20世紀80、90年代的流行小說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