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總數: 25
《昭明文選》教程
作者胡大雷、韓暉
分類號C4.4.1 106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6
現代漢語語法結構分析
作者季永興
分類號C2.3.4 32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0
話說聊齋
作者張春國
分類號C4.2.4 061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8
批評重構
作者張利群
分類號C4.7.5 012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9
新時期文學熱點作品講演錄
作者吳炫
分類號C4.5.8 022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5
詩論
作者朱光潛
分類號C4.7.3 02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4
墨學十論
作者陳柱
分類號C5.8.3 02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0
文化研究
作者陶東風,和磊
分類號C3.1.1 015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6
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
作者白睿文 (Michael Berry)
分類號C3.3.2 055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小武》(1997)、《站台》(2000)和《任逍遥》(2002)构成了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代表了他对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贡献。这些电影把背景设定于贾樟柯的家乡山西省,突出表现了边缘个体在急速变化的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白睿文对这三部电影进行了深度研究,认为其野心是重新检视卷入急剧社会、文化和经济变化的乡镇中国的变迁和命运命运。本书的核心是对每部电影的一连串细读;透过这种细读,白睿文梳理出它们的核心叙事主题,强调了贾樟柯对剪辑、电影语言和场面调度的运用。他特别关注互文性以及这些破坏与变化、停滞与运动、政治与流行文化的冲突协商、寻找故乡等核心主题在贾樟柯作品中的地位。 本書適合於研究賈樟柯電影之思想核心部份,特別是故鄉三部曲的作品。 回到家的感觉(中文版序) 鸣谢 序言 第一章 序曲:乡关何处 第二章 小武 第三章 站台 第四章 任逍遥 第五章 尾声:从故乡到世界 第六章 附录:与贾樟柯对话 演职员表 参考文献 乡愁的诗学(译后记)
人與衣︰張愛玲《傳奇》的服飾描寫研究
作者鄧如冰
分類號C4.5.3 016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9
主題
註釋
鄧如冰的《人與衣-張愛玲《傳奇》的服飾描寫研究》通過“衣”來看“人”——小說中的人(人物)和現實中的人(作家);其中,小說中的“人”分別從“女人”和“男人”兩個角度來討論,這構成了本書前三 章的內容;第四章討論作家與“衣”,是通過服飾來看取張愛玲的精神世界的嘗試。 全書貼近文本,力求在文本中服飾描寫的語言和細節的基礎上,通過朦朧的、細緻的、直接的感悟,品味到其中所傳達的精神狀態和生命意識,進而進行理性的分析 和意義的追問。 緒論 一、近現代:宏大敍事中的服飾變革 二、張愛玲:作為作家的衣服狂 第一章 人物論:女人與衣(一) 一、衣冠不整與嚴裝正服:兩種女人 二、衣裙和手鐲:攻守之戰_ 三、黑色服飾:瘋人和女鬼 四、服飾的賭博:身體換物質 五、服飾與身體:性感對象 第二章 人物論:女人與衣(二) 一、服飾話語與疾病寓言:哲學化的生存境地 二、醜陋服飾與醜陋身體:醜一病一死 三、婚服與嫁衣:華麗的殉葬 四、寡婦服與母系鐵閨閣:母女教育 第三章 人物論:男人與衣 一、服飾的看與被看:男性視角 二、服飾對比:尋找愛與美的男性 三、美的假像:慘傷人生 四、不對的服飾:紈絝公子的絕望與虛無 第四章 主體論:作家與衣 一、過時的款式:女兒的慈悲與愛 二、辣撻光輝的色彩:逆女的生命之色 三、俗豔的風格:穿越廢墟的人生姿勢 四、豔異的意象:沉淪與救贖 結語 圖片出 處 參考文獻 後記
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
作者白睿文 (Michael Berry)
分類號C3.3.2 088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是美國當代新秀學者對華人知名導演的精彩訪談實錄,主要訪談導演包括──謝晉,田壯壯,陳凱歌,張藝謀,張元,王小帥,賈樟柯,李楊,侯孝賢,朱天文,楊德昌,吳念真,李安,蔡明亮,張作驥,許鞍華,關錦鵬,陳果,陳可辛,陳耀成作者親自到台灣,大陸,香港,走訪每一位知名導演,面對面訪談,將每位導演的電影精華心血第一手報導出來,同時結合作者長年對電影與文學的深厚研究,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電影文化內涵。本書同時邀請了美國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1942年11月17日生於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美國電影導演,曾獲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作序。 序∕馬丁.史柯西斯 台灣版序 謝辭 前言:光影言語 中 國 謝 晉 電影創作六十年 田壯壯 盜馬與放風箏 陳凱歌 歷史革命與反叛電影 張藝謀 佻達飛揚的色彩 張 元 在電影的桑拿裡出出汗 王小帥 禁拍中國 賈樟柯 補捉轉變中的現實 李 楊 中國電影的未來? 台 灣 侯孝賢與朱天文 文字與影像 楊德昌 幸運地不幸 吳念真 在文化殖民的陰影下書寫台灣 李 安 電影的自由度 蔡明亮 困於過往 張作驥 從邊緣拍攝 香 港 許鞍華 影語年華 關錦鵬 從幽冥懷舊到身體欲望 陳 果 香港獨立 陳可辛 泛亞洲電影的先驅 陳耀成 最後的中國人 參考書目 CS00058,聶偉,上海三聯書店,304頁。 《電影批評:影像符碼與中國闡釋》是“海上影視學術論叢”之《電影批評:影像符碼與中國實踐》,在當代電影批評觀念分流的多元背景之下,圍繞大師研究、類型電影和代群創作等現象展開文本解讀與意識形態分析。該書與該系列的其餘兩《電影批評:影像符碼與中國闡釋》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中國電影研究的幾個重要側面,也代表了編撰者對於華語電影未來研究路向的理解。 目錄 理論分野與中國符碼 獨立電影批評的歷史缺位 電影理論和電影批評:文化轉型與知識份子的角色問題 深度影評及張藝謀、陳凱歌電影 從“後殖民”批評到新左翼激進文化批判——質疑某種“精英視角”對“第五代”電影的“盤點” 朝花夕拾:再讀“為什麼好的國產片這樣少”的討論 從痞子無賴到上層資產階級:當代中國電影中的新“中產階級”顯影 大眾影評的崛起及其問題 華語電影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徵及其轉移軌跡 大師研究與類型解讀 新時期謝晉通俗劇電影中的空間性與主體性 謝晉:中國電影黃金時代的藝術高峰 歷史的諷刺力——謝晉遭遇了蝴蝶效應之後 詩意何為——塔爾科夫斯基電影觀 本土與全球的糾葛:賈樟柯電影中的焦慮與不確定性 重構時間:《新女性》與20世紀30年代上海殖民現代性的電影表現 走出“俠客夢”——從《獨臂刀》、《新獨臂刀》看邵氏武俠片的創作走向 從“盜亦有道”到“春秋無義戰”——香港“黑道”電影中的身份、價值和社會認同的演變 流動的意識:《蘇州河》的跨國界故事片敍述模式 《銀幕豔史》——女明星作為中國早期電影文化的現代性體現 中國當代城市電影:歷史的性格決定命運 代際想像與文化策略 親歷見證: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都市電影 代群命名與代群語碼 電影的文獻價值與藝術品位——談新生代電影的成敗 已知和未知的“第六代” “第五代”與“第六代”的文化策略 歷史“烏托邦”現實“異托邦”——新時期中國電影文化生態考察 尷尬:“第六代”之爭引發理論危機 尋找消隱的另一半:《蘇州河》、《月蝕》和中國第六代導演 比頭髮還亂的一代——從管虎看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個性 青年DV影像:無羈的青春表達與潛伏的傳播危機 後記
費利尼對話錄
作者乔瓦尼.格拉齐尼
分類號C3.3.2 008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義大利批評家與電影史家喬瓦尼•格拉齊尼與費利尼所做的一個訪談。談話中,費利尼的言辭機鋒不比他的影片遜色,處處流露其風趣促狹的本性,在純真中透著洞徹清明之見。本書是瞭解他的創作思想與個人風格的一扇視窗。 目錄 悠游在想像與現實之間——解讀費利尼 英譯者前言 一生涯懷想 二戰爭的啟示 三初登影壇 四從《浪蕩兒》到《大路》 五《甜蜜的生活》 六《八又二分之一》 七《費利尼•薩蒂利孔》 八晚期作品 附錄費利尼作品年表
語言學導論
作者楊信川
分類號C2.1.1 04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作者對中外語言學院在語言科學研究方面的新理論、新材料、新發展、新成果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加以分析比較。 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川先生從名師、廣見聞、勤鑽研,獲碩士學位後,于廣西大學中文系任教,並致力於理論語言學的研究。近十餘年來,他著述不輟,曾在境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中國語文》、《語言研究》、《中國語言學報》(韓國)、《淡江中文學報》(臺灣)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他編纂的這部《語言學導論》,不僅是一部面對文科學生的語言學教材,也是其多年來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的結晶。 作者在有關著述中曾講過,語言是人類行為的產物,是社會活動的產物。語言學是專門研究語言本身的科學。但是,當代語言學與聲學、電腦等自然科學,以及社會學、文化學和民族研究等社會科學領域已形成了緊密結合的關係。特別是與當代電腦技術和聲學、神經生理學等方面的結合,使得語言學在其方法和成果上表現了某些自然科學的特點,因而顯得更具科學性。作者這些語言學與多學科相互滲透的思想,在本書中時有體現,隨處可見其學術觀點的脈絡。尤其可喜的是作者發揮其具有較高英語水準的優勢,閱讀和參考了近幾十年來國外許多有關語言學理論的原版書籍和文獻,刪繁就簡,將各種語言學的理論與自己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較為前瞻性的學術思想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加之作者文筆流暢,出語幽默,從而使這部《語言學導論》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繼承性,也具有相當的可讀性。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會長任學良先生曾點評作者的文章說:“《漢英人稱名詞尾碼的語義比較》是一篇很精彩的著作,它把漢語人稱名詞尾碼表現出的等級意義區別得十分清楚,使英語同類的尾碼都為之遜色。”評價十分中肯。 適合學生、導師與有興趣人士,適合入門者閱讀。

緒論 語言和語言學
第一章 語言的功能
第二章 語言的表層結構——語音
第三章 語言的深層結構
第四章 語言的意義
第五章 語言的產生和理解
第六章 語言的發展
第七章 語言與文字

附錄 
語言學發展的社會背景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法斯賓德的世界
作者羅納德.海曼
分類號C3.3.2 011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唯有存在于藝術家腐壞神經系統中的憤怒與冷酷無情的狂喜,才是藝術創作真正的靈感泉源。藝術家必須成為非人與超人;他必須與我們全人類保持一種陌生而疏離的關係。”這是本書作者對“德國新電影”怪傑法斯賓德最一針見血的評論了。法斯賓德一生的創作橫跨電影、電視及舞臺劇三大領域,電影創作力尤其驚人,1965年至1982年去世17年間,竟完成了43部作品,且佳作不斷,國內外屢屢獲獎。 目錄 從書總序 法斯賓德永不歸還之租界 第一章 失落的童年 第二章 團體與工作組 第三章 為愛付出 第四章 必要的殘酷 第五章 主題與變奏 第六章 法蘭茲•比伯克夫與奎賴爾 第七章 宣言與自我 附錄 法斯賓德年表 法斯賓德電影作品年表 法斯賓德電影與電視的演出 法斯賓德戲劇作品年表 參考書目
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九九八
作者傅璇琮、郁賢皓
分類號C4.3.3 017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是一套文獻資料性的工具書,彙編了海內外每年研究唐代文學的基本情況和最新成果,分“一年記事”、“研究情況綜述”、“論文摘要”、“新書選評”、“文獻整理與研究”、“問題討論綜述”、“港臺及海外研究動態”、“索引目錄”等版塊,內容豐富,資料詳實,對高等學校和科研部門的教學備課、業務進修、科學研究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收藏價值。 一年記事 第二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湖南湘潭一張家界召開 《唐代文學史》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李白與三峽”國際學術討論會暨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六次年會在四川萬縣召開 一年研究情況綜述 初唐文學 盛唐文學 中唐文學 晚唐文學 王維研究 李白研究 杜甫研究 韓愈研究 元白研究 李商隱研究 一年論文摘要 論唐前期文明華化的主導傾向——從各族文化的交流對初盛唐詩的影響談起 論陳子昂詩歌的使事用典 李白詩歌的生命意識 論盛中唐構思方式的轉變對詩風新變的影響 元和末年韓愈與佛教關係之探討 韓愈和白居易交遊考 論李賀詩歌的色彩表現藝術 論杜牧詩文的淵源 論唐末詩派的形成及其特徵——以成通十哲為例 論唐人小賦 母題與嬗變:從《長恨歌》到《楊貴妃》——悲劇與宗教的關係 新書選評 《浙東唐詩之路》(鄒志方著) 《唐帝國的精神文明——民俗與文學》(程薔、董乃斌著) 《唐代四家詩文論集》(羅聯添著) 《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杜曉勤著) 《唐詩風貌》(餘恕誠著) 研究與整理 文學編年史的編寫與唐代文學研究 《寒山拾得詩校評》的成書 問題討論綜述 李白長流夜郎半道放還問題研究綜述 近二十年柳宗元研究綜述 李煜研究的歷史回顧與思考 敦煌賦研究八十年 港臺及海外研究動態 臺灣香港地區的敦煌學研究 美國學者論唐詩的藝術技巧 索引目錄 1997年唐代文學研究論著索引 1997年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索引
曹禺劇作論
作者田本相
分類號C4.5.5 01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所收論文對曹禺解放前、後創作的九個劇本作了系統、詳盡的分析,其中特別對《雷雨》、《日出》、《北京人》、《家》等四部作品,就其思想深度、藝術成就、人物典型、藝術風格等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個創作家的誕生
《雷雨》論
《日出》論
《原野》論
《蛻變》論
《北京人》論
《家》論
《明朗的天》論
《膽劍篇》論
《王昭君》論
曹禺晚年悲劇性的探知
附錄 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