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學苑出版社總數: 13
中唐詩歌嬗變的民俗觀照
作者劉航
分類號C4.2.3 148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7
韓柳文學綜論
作者盧寧
分類號C4.2.2 059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6
屈賦辨惑稿
作者張葉蘆
分類號C4.2.6 014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5
金元辭賦論略
作者康金聲、李丹
分類號C4.2.6 008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4
先秦兩漢的詩學嬗變
作者魏家川
分類號C4.7.3 017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7
胡應麟詩學研究
作者王明輝
分類號C4.7.3 012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6
漢字研究 第一輯
作者中國文字學會、河北大學漢字研究中心編
分類號C2.3.2 043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輯錄了98位學者的最新的漢字研究成果,包括陳燕的《現代部首法的建立》、費錦昌、松岡榮志的《日本“國字”的漢語讀音》、郭曙綸、方有林的《網絡漢字的大規模統計與分析》、韓琳的《現代形聲字“省字”現象試析》、何華珍的《日本漢字研究導論》、黃德寬的《從轉型到建構:世紀之交的的漢字研究與漢語文字學》、賈愛媛的《對異體字確定的幾點看法》等。


目錄
1. 陳燕:現代部首的建立
2. 費錦昌、松岡榮志:日本「國字」的漢語讀音
3. 郭曙綸、方有林的《網絡漢字的大規模統計與分析》
4. 韓琳的《現代形聲字“省字”現象試析》
5. 何華珍的《日本漢字研究導論》
6. 黃德寬的《從轉型到建構:世紀之交的的漢字研究與漢語文字學》
7. 賈愛媛的《對異體字確定的幾點看法》
8. 金鶴壽:漢字規範化首先必須編纂出版《新世紀國際通用字典》
9. 黎傳緒:《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的爭嗚
10. 李曉靜:幾部漢辭書中「作」和「做」用法的計量分析
11. 連登崗:論簡化漢字「約定俗成」方針的偏頗
12. 陸錫興:論異體字的名稱和實質
13. 呂肖慶、尹江紅、唐英敏、高玉軍、張建國:漢字結構信息與自動化出版
14. 裴大泉:繁體出版物中的一些用字問題
15. 史建橋:辭書用字的類推簡化問題
16. 蘇培成:談「据形定部」
17. 徐莉莉:歷史用字斷代調查中異體字的認定標準
18. 楊勇:關於異體字的界定
19. 楊濤、鄭國民、陳雙新:小學低年級認學的字種、字量研究(二)──以小學一年級配套使用的六本人教版教科書為研究對象
20. 楊寶忠:大型字書收錄傳世文獻漢字存在的問題
21. 張書岩: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與姓名工作的滯後
22. 周曉文、李英國:漢字編碼與漢字規範
23. 朱昌春:商周傳世地名的用字研究
24. 曹兆蘭:《說文解字》引《詩》異文對理解詩意的價值
25. 陳秉新:《〈說文〉箋證》選錄(三)
26. 陳家寧:淺析《龍龛手鏡》對部首的改良
27. 陳五云:佛經音義文字研究的意義
28. 陳曦、黨懷興:宋元明六書興家對古文字資料的引用與分析
29. 鄭福祿、韓小荊:疑難俗字考辨
30. 樊俊利:五代以來《說文》逸字研究
31. 方敏:從《說文》看楊雄、杜林的小學貢獻
32. 何瑞:《玉篇》異部互見考──從原本到宋本看編纂體例和用字規範
33. 何繼軍:唐代「三書」俗字的心理分析
34. 江學旺:說文「厂」字和「厂部」之字試說
35. 李玉平:試析《干祿字書》中的異體字和易混字
36. 呂浩:「轉注」論略
37. 單周尧:說昏
38. 王丹:《古文四聲韻》重文間的關係試析
39. 肖惠蘭、程繼兵:《說文》「革」字考
40. 徐時儀:玄應《眾經音義》所釋俗字考
41. 楊宏:試論碑志文字的字體學研究價值
42. 詹緒左、俞曉紅:《祖堂集》校讀札記
43. 張振林:《說文》從辵之字皆為形聲字說
44. 趙錚:《說文》筆意推求體例概說
45. 趙伯義:《說文解字》傳本述略
46. 趙立偉:新材料與三體石經古文合證
47. 鄭賢章:《可洪迫義》
48. 蔡英杰:釋「卐」
49. 蔡哲茂:說殷卜辭中的「圭」字
50. 馮良珍、閆華:「西」及相關諸字演變之考查
51. 黃天樹、方稚松:甲骨綴合九例
52. 李義海:殷商甲骨刻辭妻霎考釋
53. 林宏明:殷墟甲骨文字綴合新例(五)
54. 劉志基:圖形構件與甲骨文的構形系統
55. 沈培:周原甲骨文里的「囪」和楚墓竹簡裡的「囪」和「思」
56. 宋華強:辭甲骨文中的「今朝」和「來朝」
57. 王長豐:「姓」字訓字義
58. 楊琳:釋化
59. 楊澤氐:甲骨文字研究的開端──劉鶚《鐵云藏龜》自序略論
60. 葉正渤、陳榮軍:《殷虛書契前編集釋》研究
61. 于智榮、王恩建:從甲骨文告古籍用例看辭書對「率領」義「以」字詞性的標注
62. 張玉金:殷墟甲骨文「若」字釋義
63. 董蓮池:釋孿
64. 何景成:史族銅器研究
65. 何琳儀、胡長春:釋攀
66. 潘玉坤:西周銅器銘文中連接分句的連詞
67. 商艷濤:金文札記四訓

68. 師玉梅:釋 
69. 張再興:殷商西周金文中構字元素「宀」的形體演變
70. 周寶宏:沬司徒疑簋銘文「啚」字研究
71. 陳劍:釋上博竹書《昭王毀室》的「幸」字
72. 張光裕、陳偉武:簡帛醫藥文獻考釋拾遺
73. 陳英杰:楚簡札記五種
74. 馮勝君:戰國楚文字「黾」字作「龟」字補議
75. 郝士宏:說總及從總的一組字
76. 黎廣基:上博楚竹書(二)《民之父母》「無體之禮,日逑月相」考
77. 李家浩:說「峚」字
78. 李守奎:《曹沬之際》之隶定與古文隶定方法初探
79. 林志強:論傳抄古文的形態變化及相關問題
80. 裴蓓:從知覺的角度戰國文字的簡化
81. 王蘊智:古文字同源分化的三種方式
82. 吳良寶:包山楚簡辭地三篇
83. 肖毅:楚系成語璽輯略
84. 肖曉暉: 古璽名字解詁
85. 徐在國:新蔡簡中的兩個地方名
86. 楊宗兵:秦文字「草化」論析
87. 張靜:郭店楚簡中的變形音化現象
88. 張世超:「尺」的字源考察與語源問題
89. 張通海:上麥簡(三)《中弓》散記
90. 張顯成、余濤、苟曉燕:《銀燕山漢墓竹簡(壹)校核記》
91. 趙學成:戰國齊、燕、韓、趙、魏五國「文字異形」及成因概說
92. 黃亞平:廣義文字學爭議
93. 劉金榮試論漢字字義、字型和字義
94. 彭澤潤、呂儉平:「字」的結構和普通文字
95. 秦建文:字源:字義的擴張
96. 沙宗元:再論漢字的分化
97. 楊芙蓉:從漢字看古代女性的社會審美地位
98. 詹鄞鑫:關於漢字性質的幾個問題
韓柳文學綜論
作者盧寧
分類號C4.3.3 015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6
主題
姚鼐與乾嘉學派
作者王達敏
分類號C4.3.5 014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7
主題
註釋
《姚鼐與乾嘉學派》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礎改編的,全書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姚鼐學術生涯第一次重大轉折與戴震的關係、姚鼐與戴震的初晤及其拜師見拒時間考、姚鼐學術生涯的第二次重大轉折、乾隆帝學術宗尚的潛移、桐城文統的構建等方面的內容。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導論
上篇 姚鼐與漢宋之爭
第一章 從辭章到考據——姚鼐學術生涯第一次重大轉折與戴震的關係
一 漢學潮起
二 姚鼐與戴震的初晤及其拜師見拒時間考
三 傾慕與道同
四 折入考據

第二章 四庫館內:不稱的頡頏
一 漢學堅城
二 漢宋之辨
三 從《惜抱軒書錄》到《四庫全書總目》
四 知音寥落
五 告退主因

第三章 回歸辭章——姚鼐學術生涯的第二次重大轉折
一 文派意識初萌
二 回歸辭章之因

第四章 從尊宋到崇漢——乾隆帝學術宗尚的潛移
一 短暫尊宋
二 淡漠宋學
三 崇奉漢學

下篇 桐城派的建立
第五章 桐城文統
一 桐城文統的構建
二 方姚異軌
三 有爭議的劉大■
四 天下文章究何在
五 桐城與新安:雙峰並峙
六 晚年自悔

第六章 神妙說發微
一 純化與神妙
二 風韻疏淡
三 何能神妙
四 禪悅與胸次
五 神妙說與漢宋之爭

第七章 義理、文章、考證三者兼收說新論
一 學壇大波:辭章與考據之辨
二 矜慎預辨
三 躬行為己與古文兼收
四 遭遇尷尬
五 餘波:段玉裁推揚戴學

第八章 桐城學人群體的形成
一 群徒皈依
二 誨導與摯愛
三 漢宋與駢散
四 力挽三俊
五 婉拒汪喜孫
六 流播南北
七 崛起與政治
徵引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