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外語斆學與研究出版社總數: 5
現代漢語詞匯概要
作者武占坤、王勸
分類號C2.3.3 099
出版社外語斆學與研究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梳理了現代漢語詞彙學研究的歷史脈絡,探討了現代漢語辭彙、語義、詞典編纂等層面的理論問題,反映了當 代詞彙學研究最新成果昭示漢語詞彙學治學門徑。本書共分十章,內容包括:辭彙概說;詞的形式和內容;構詞 法;詞與詞的幾種聯繫;幾種辭彙類型等。作者注意到詞彙的歷時性和共時性的問題,提出其創見。文中亦有運用 大量古代語料,作為詞彙演變的證據。適合入門者閱讀,能建立一個初步而全面的詞彙學知識。


序言


第一章 辭彙概說

第二章 詞的形式和內容

第三章 構詞法

第四章 詞與詞的幾種聯繫

第五章 幾種辭彙類型

第六章 熟語

第七章 簡稱、數詞縮語、偶發詞語

第八章 現代漢語辭彙的發展演變

第九章 現代漢語辭彙的規範化

第十章 詞典

後記
從認知到哲學: 漢語詞匯研究新思考
作者周光慶
分類號C2.3.3 100
出版社外語斆學與研究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從認知到哲學:漢語詞彙研究新思考”是現代漢語詞彙學的軌跡史冊,是語義學的一條源水,是信息處理的一塊 基石,是語文辭書的一支血管,其特色:總結歸納,梳理現代漢語詞彙學研究的歷史脈絡。條分縷析,探討現代漢 語詞彙,語文,扁編纂等層面的理論問題。推陳出新,反映當代詞彙學研究最新成果。指點後學,昭示漢語詞彙 學治學六徑。本書在作歷史總結的同時也能反映當今詞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漢語詞彙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從表層 的描寫轉為深層的解釋,從詞的結構分析轉為語言理據的探求,從單個的語義分析轉為對漢語語義系統整體結構的 認識,從平面的語言研究轉為社會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立體考察,這些轉變標誌著傳統詞彙學在研究內容和方法上的 全面革新,不適合初入門者閱讀。


漢語詞彙研究感言


第一章基於“互動中介”的語詞符號論

第二章漢語詞彙研究的多維思路

第三章漢語詞彙認知 - 哲學的專題研究

第四章漢語詞彙認知 - 哲學的個案研究

第五章漢語詞彙書寫符號的認知 - 哲學研究

第六章漢語詞彙研究的歷史啟示


主要參考書目
漢語詞義學
作者蘇新春
分類號C2.3.3 109
出版社外語斆學與研究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有三項特性,以為完整性,從結構、人文、方法、史論四大方面對漢語詞義各大小層面作全面詳細論述。二 為系統性,這本書的基點是始終堅持把漢語詞義作為一個系統來研究。三是繼承性和開拓性,我國歷史的詞義研究 成果豐碩,但有其歷史局限性,作者揚棄傳統詞義研究不足支持,並在這個基礎上作開拓性的探討。主要的目標是 總結歸納,梳理現代漢語詞彙學研究的歷史脈絡;條分縷析,探討現代漢語辭彙、語義、詞典編纂等層面的理論問 題;推陳出新,反映當代詞彙學研究最新成果;指點後學,昭示漢語詞彙學治學門徑。適合研究詞義學的所有人閱 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總論

第二章語言的基本活動單位--詞

第三章漢語詞義成分的構成--表層義

第四章漢語詞義成分的構成--深層義

第五章漢語詞義的基本屬性

第六章古漢語基本詞彙的廣義性

第七章漢語詞義與詞形的辯證關係

第八章漢語詞義與詞語結構

第九章漢語詞義的系統結構

第十章漢語詞義的演變

第十一章漢語辭彙結構文化內涵的多角度考察

第十二章漢語辭彙結構的具象與辯證

第十三章漢語動物詞的人文意義

第十四章詞義分析方法的綜合性

第十五章詞的語言結構義分析法

第十六章詞的文化意義分析法

第十七章古代的漢語詞義研究

第十八章現代的漢語詞義研究

第十九章當代的漢語詞義理論研究

第二十章當代的漢語詞義人文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重版後記
詞匯研究
作者劉叔新
分類號C2.3.3 091
出版社外語斆學與研究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本書是由作者以前的論文輯合而成,多數在已經出版了的《詞彙學和詞典學問題研究》及《語義學和詞彙學問題 新談》中出現過,雖曾出版,但其創新性不減當年,例如探索詞語意義的特殊現象或相互關係等,因詞彙學、詞典 學和語義學定義未清晰,故作者只揀選其認為最貼切的論文,令書的內容更加純粹。內容包括詞彙理論、某方言的 詞彙歷史比較研究等。適合對詞彙學有一定程度之人士。


• 目錄


• 辭彙理論研究

• 論辭彙體系問題



• 論詞的單位的確定

• 複合詞結構的辭彙屬性 ——兼論語法學、詞彙學同構詞法的關係

• 詞語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 詞目的確定和辭彙的範圍

• 同義詞和近義詞的劃分

• 詞的同義關係和詞性 ——兼談漢語同義詞詞典處理詞性的問題

• 論反義聚合的條件和範圍

• 詞語對比的聚合及其與反義聚合的比較

• 就漢語辭彙看克魯斯關於辭彙組織的觀點

• 現代漢語辭彙共時研究

• 對準辭彙的重要方面 ——現代漢語辭彙研究取向芻議

• 詞的結構層次分析 略談現代漢語同義詞的特點

• 漢語反義詞語的類別和特點

• 固定語及其類別

• 慣用語辭典與成語慣用語問題

• 從辭彙規範化看方言詞的吸收

• 現代漢語辭彙規範的標準問題

• 漢語壯傣語詞匯歷史比較研究

• 粵語壯語關係詞的分類問題及類別例釋

• 漢語與壯語同源的和搬借的親屬稱謂

• 漢語傣語同源的基本動作詞
語言學方法論
作者桂詓春、寧春岩
分類號C2.1.1 046
出版社外語斆學與研究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作者定出書的範圍是:一個是"當代的",像語文學、歷史語言學就只能割愛。二是"西方的",像談論中國的考據學、方言學的方法論的書已有不少,無須我們去班門弄斧;談"西方的",絕非崇洋媚外,而是希望引進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豐富我們的語言學研究,使它能夠和國際接軌。三是只介紹我們所熟悉的,像神經語言學的研究方法非常專門,非我們所長,只能有持來者。四是受篇幅所限,很多研究方法只能浮光掠影,還不能深入討論。《語言學方法論》分為三篇;理論方法篇、描寫方法篇、實驗方法篇。這樣區分是為了討論問題的方便;第一篇是針對理論語言學的方法論的;第二篇是針對從人類學語言學傳統開始,一直發展為描寫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篇章語言學的方法論的;第三篇是針對應用語言學(教育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方法論的。這是以方法論為綱來展開討論,言學(教育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方法論的。這是以方法論為綱來展開討論,實際上很多語言學研究往往會交叉使用不同的方法。 本書適合專門研究語言學的學生與學者使用。

序言

上篇 理論方法篇  

1.西方現代理論語言學的一般理論特徵
2.西方現代理論語言學理論方法的總體特徵
3.語法系統的內模組結構
4.西方現代理論語言學方法論的具體特徵

中篇 描寫方法篇  

5.語言學中的人類學傳統
6.定性研究方法
7.語言描寫方法
8.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

下篇 實驗方法論

9、語言學研究的實驗方法
10、實驗設計
11、統計方法

參考書目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