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台灣商務印書局總數: 3
國音學講義
作者易作霖
分類號C2.3.1 072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作者在書中以發音語音學的原理和方法結合國語實際情形描寫國語語音各要素,又以傳統音韻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國語語音之聲韻、等呼、四聲諸系統。作者還介紹了國音標準和注音字母的形成過程,記載了每一個注音字母的出處,並且提供國語老國音的完整系統,以及許多用老國音注音的文字材料,本書因這些重要內容而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同時,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國語語音系統之精要及其歷史演變傳承,即使在其問世近百年後的今天,仍不失為中文系學子學習語音聲韻之基礎範本。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目錄
再版前言
代序
編輯大意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音標
第二節 音標與反切
第三節 音標之制
第四節 標準

第二章 聲母

第一節 聲的組成
第二節 聲母讀法
第三節 聲母的流變

第三章 韻母

第一節 韻母讀法
第二節 韻的組成
第三節 韻母的流變

第四章 介母

第一節 等呼
第二節 介母的作用(附等呼表)

第五章 合母

第一節 合音與反切
第二節 合音法(附合音表)

第六章 清濁四聲及閏母

第一節 清濁四聲的原理
第二節 清濁四聲的應用
第三節 閏母

練習

第一  名詞及短語
第二  長篇

附錄
對照表
手語法
勘誤表
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
作者吳禮權
分類號C2.3.5 012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局
主題
註釋
修辭學的研究在中國由來已久,成就亦很驕人。但中國的現代修辭學則是在二十世紀初以來中國學者打開窗戶看世界、自覺學習西方及近代日本修辭學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歷經幾多坎坷曲折︰有百家爭鳴、各派學說群雄並起的繁榮發展時期,亦有萬馬齊暗、秋風蕭瑟百花凋零的黯然頓寂時期;有全盤西化、削足適履的模仿類著作,亦有融會古今、貫穿中外的獨創性佳構。為此,本書以二十五萬言細說從頭,勾勒中國現代修辭學從草創到繁榮發展的近百年歷程,全景輪廓,歷歷在目;評各家著作之得失,論各派學說之是非,言之鑿鑿,結論中允。閱讀本書可以總括地初步知道中國現代修辭學的大體情況如何,例如研究的領域、教材的選擇、修辭學的爭論和派別歷史等,都能一一瞭解。 本書介乎與入門與專業之間,建議讀者有最基本的修辭學知識。


緒論


第一篇 中國現代修辭學的草創與建立起(1900~1950)

第一章 概況一覽
第二章 群雄並起:各派修辭學的紛爭
第三章 一攬天下:古今中外派修辭學得力作《修辭學發凡》
第四章 與時俱進:中國現代修辭學的方向


第二篇 中國現代修辭學的普及與深入期(1951~1976)

第一章 走向大眾:修辭學知識的普及
第二章 矢志精進:修辭學研究的深入
第三章 獨立前行:臺灣修辭學研究的進展


第三篇 中國現代修辭學的恢復與繁榮期(1
977~1995)

第一章 不盡長江滾滾過來:修辭學面向大眾的潮流
第二章 喧鳥覆春洲:修辭學理論、方法及發展前景的探討
第三章 雜英滿芳甸:中國修辭學研究的累累碩果(上)
第四章 雜英滿芳甸:中國修辭學研究的累累碩果(下)
第五章 麥隨風裡熟,妹逐雨中黃:港澳臺修辭學研究的景觀


參考書目


後記
中國修辭哲學史
作者吳禮權
分類號C2.3.5 147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局
主題
註釋
全書大約二十萬字,嚴格地界定了「修辭的哲學」與「修辭學的哲學」概念的不同,表明修辭哲學家們對修辭哲學 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解,同時也標示出修辭哲學研究的兩個主要分支。作者總結了中國修辭哲學的兩個 基本特點:理論表述的非系統化、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兩種哲學觀念激烈鬥爭的一貫性,並且較為深刻地窮究了這兩 個特點得意產生的歷史根源。這可以說是全市理論性最強的部份,也是足以引起爭論的地方。但由於是初創,有些 基本理論和規律的探索,本書還僅是開了個頭。例如,如何從理論上探討修辭和哲學的關係;如何在中國歷代修 辭學發展的軌跡中,尋找它們和哲學的密切聯繫及探索其規律;如何從與西方修辭哲學的對比中,探討中國修辭哲 學獨有的規律,等等,這本書還未來得及做系統、深入的探索。 本書不適合對修辭沒有認識的人士,或是初學者閱讀。


緒論


・先秦聖賢的主張

・兩漢哲士沉思錄

・魏晉南北朝時代景觀

・大唐才子細論文

・宋金元學者的見解

・明清學究們的學說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