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黃碧蓉總數: 1
人體詞語語義研究
作者黃碧蓉
分類號C2.3.3 061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人體詞語語義研究》運用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以語義學相關理論為主要理論出發點,綜合運用詞彙學、認知語言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分析人體詞語語義特徵及建構機制。通過定性定量分析,揭示人體詞語語義分佈的表層特徵和語義演變的程度以及人體詞語語義分佈和演變的內在規律性。以前的相關研究以單語人體詞語為研究物件且不採取比較法以不區分人體詞語與其他普通名詞,《人體詞語語義研究》對人體詞語語義較為全面的比較研究,填補了這方面研究的空白,構建了個體人體詞語語義體系的分析模式。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題解
1.2 研究現狀
1.2.1 多義現象研究綜述
1.2.1.1 古典理論對多義現象的研究
1.2.1.2 結構主義對多義現象的研究
1.2.1.3 認知語言學對多義現象的研究
1.2.1.4 對各流派多義現象研究的評價
1.2.2 人體詞語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義
1.5 語料說明
1.6 論文框架

第二章 人體詞語的語義特徵
2.1 意義與語義特徵
2.2 人體詞語和其他普通名詞的共性語義特徵
2.2.1 客觀性
2.2.2 歷時變化性
2.2.3 共時多義性
2.2.4 文化性
2.3 人體詞語的個性語義特徵
2.3.1 人體詞語詞義的隱喻系統性
2.3.2 人體詞語詞義的轉喻性
2.3.2.1 人體詞語轉指人
2.3.2.2 人體詞語轉指長度單位
2.3.2.3 人體詞語轉指人體相應部位的特徵或功能
2.3.2.4 人體詞語轉指人體部位相應的動作行為
2.4 小結

第三章 人體詞語語義體系個案研究
3.1 “手”的語義體系研究._
3.1.1 “手”的詞義內容Il
3.1.1.1 由“手”的物理存在特徵引申而來的轉義
3.1.1.2 由“手”的功能特徵引申而來的轉義
3.1.2 “手”轉義的語義範疇
3.1.2.1 語義範疇概述
3.1.2.2 “手”轉義的語義範疇分析
3.1.3 “手”轉義的詞義取象傾向
3.1.3.1 “手”轉義的功能取象傾向體現
3.1.3.2 “手”轉義的功能取象傾向原因
3.2 “眼”的語義體系研究
3.2.1 “眼”的詞義內容
3.2.2 “眼”轉義的語義範疇
3.2.3 “眼”轉義的詞義取象傾向
3.2.4 “眼”與“目”義比較
3.3 小結

第四章 人體詞語語義體系英漢對比研究
4.1 英漢人體詞語轉義數量對比
4.1.1 英漢人體詞語轉義數量的共性特徵
4.1.1.1 人體詞語三個次類轉義數量的依次遞降
4.1.1.2 內臟詞語“心”、“heart”高轉義量分析
4.1.1.3 身體訶語“體”、“back”最高轉義量分析
4.1.2 英漢人體詞語轉義數量的個性特徵
4.1.2.1 英語人體詞語轉義數量高於漢語
4.1.2.2 英語人體詞語名轉動數量高於漢語
4.1.2.3 漢語人體詞語特有的名轉量優勢
4.2 英漢人體詞語轉義內容對比
4.2.1 英漢人體詞語轉義內容的共性特徵
4.2.1.1 形貌隱喻義
4.2.1.2 位置隱喻義
4.2.1.3 功能隱喻義和功能轉喻義
4.2.2 英漢人體詞語轉義內容的個性特徵
4.2.2.1 形貌隱喻義
4.2.2.2 位置隱喻義
4.2.2.3 功能義
4.3 小結

第五章 人體詞語語義的建構
5.1 人體詞語語義建構的基礎
5.1.1 經驗基礎
5.1.1.1 身體經驗
5.1.1.2 文化模式
5.1.1.3 認知框架
5.1.2 語義範疇跨界基礎
5.1.2.1 人物同類
5.1.2.2 主觀求新
5.2 人體詞語語義建構的機制
5.2.1 語義建構的基石:相似性和鄰近性
5.2.1.1 相似性
5.2.1.2 鄰近性
5.2.2 語義建構的助推器:認知突顯
5.2.3 語義建構的途徑:隱喻和轉喻
5.2.3.1 隱喻和轉喻理論概述
5.2.3.2 隱喻的跨域投射
5.2.3.2.1 形貌投射
5.2.3.2.2 位置投射
5.2.3.2.3 功能投射
5.2.3.3 轉喻的域內轉移
5.2.3.3.1 上移
5.2.3.3.2 平移
5.2.3.4 轉隱喻模式
5.3 小結

第六章 結語
6.1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6.1.1 關於人體詞語整體的語義特徵
6.1.2 關於人體詞語個體的語義體系
6.1.3 關於人體詞語語義體系的英漢對比
6.1.4 關於人體詞語語義的建構
6.2 本研究的主要創新
6.3 研究局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