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馬家輝總數: 2
活在書堆下-我們懷念羅志華
作者葉輝‧馬家輝
分類號C6.1.1 006
出版社花千樹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活在書堆下》分四輯,首兩輯是來自四方八面的悼文,第一輯選自報刊(羅貴祥與梁品亮的文章是專為文集撰寫的,從未發表),第二輯選自網絡(多不勝數,無法盡錄),第三輯選自傳媒對羅志華噩訊及追思會的報道,內地報章如《中國青年報》、《北京 日報》報道得立體而翔實,因此很多片言隻語的報道便略而不選了;第四輯是「二樓書店」與青文書屋的追憶文章,從中可窺見香港文化一大特色的興衰變革。  羅志華,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出生,曾任職於香港三聯書店,自一九八八年起接手經營「青文書屋」達二十年,並同時負責「青文書屋」的出版業務。二○○六年八月,「青文書屋」因為租約問題暫停營業,書籍暫存於貨倉,並繼續出版業務。二○○八年二月四日,羅志華疑於倉庫整理書籍時,被塌下的書箱壓住,意外辭世,終年四十四歲。 目錄 第一輯:過於喧囂的孤獨 葬身書山的人 馬國明 我們的二樓書店 我們的啟蒙年代 張楚勇 青文書屋兩套叢書及其他目錄初編 也斯 殉書者 小思 喧囂城市裏的孤獨 梁文道 杜祭文 黃碧雲 憶羅志華 陳雲 周星馳與羅志華 游靜 記羅志華 羅貴祥 書葬 邵家臻 我與青文的緣份 梁品亮 羅志華的電影 湯禎兆 不安 謝曉虹 死亡旁觀者的虛無 鄧小樺 埋在眼鏡後的開放視野 俞若玫 書堆成墳  陳不諱 想我們在青文的時光 陳寧 獨步的書魔術師 袁兆昌 浪蕩天涯 葉七城 悼羅志華 關夢南 不無輕嘆 何嘉麗 守着書山的人 區聞海 青文噩耗 關平 書魂  葉建源 「思」與「成」:隔天塹零距離  洪清田 青文之死 廖少汶 青文書屋淘書小記 晚茶軒主 圖書館 簡冬娜 羅志華:一本終於被翻開的書  陳海韻 努力未願平賣  陳智德 青文的最後一夜,羅志華的最後一刻  馬家輝 羅志華的「一人戰爭」  葉輝 第二輯:我們的書影回憶 致可愛的身傻人羅志華  周兆祥 難過  韓麗珠 本地書誌一奇人 Mable Ho 青文書店的羅志華 戴曉楓 你寸得起 戴安娜 暫別了,江湖掌櫃 Alisa Shum 寫給老闆 翠雯 象徵性的死亡 小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陳錦偉 在沙漠種玫瑰 陳曉蕾 一個時代的逝去  舒爾賽 他朝君體也相同--送羅志華  Horizon 荒誕劇場--青文書屋  張日 Oh, shit! □ 適然 關於一個幻奇結局 朗天 羅志華(一九六四-二○○八)  孤草 憶青文書屋  BC 書的故事--悼羅志華 愛蓮 悼愛書人羅志華 女書店‧瑛瑛 青文是我們的集體回憶 羅綺萍等 輓聯 張大春 唁電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非國有書業工作委員會 第三輯:傳媒的哀思 殉夢書香--一個「二樓書店」小老板之死 《北京日報》 羅志華:遺下一倉書 《文匯報》張俊峰 羅志華:被書壓死的書店老闆 《中國青年報》艾墨 葬身書山的書店主人 《亞洲週刊》葉堅耀 第四輯:倒行的歷史 香港二樓書店簡史 潘詩韻 香港「二樓書店」與我--兼懷英年早逝的羅志華兄 陳子善 二樓書店:「迫上層樓」的書香 《南方都市報》 當青文不再青春,便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潘詩韻 書蟲的形狀陳智德 馬國明。曙光書店。青文書店。關關 曾有這樣一間書店  鄭浚南 青文書屋  Birdy 青文書屋 庫斯克的床 守着一間書店,在灣仔 馬國明 編後記  葉輝 馬家輝
我們
作者馬家輝
分類號C6.1.1 015
出版社花千樹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這是一本議論之書,卻亦是一本抒情之書。 這本書談論家國大事,卻也細述兒女私情。 從曾蔭權到梁文道,從溫家寶到陳水扁,從天星皇后到萬里長城,從書本到電影,從賭博到性愛,對這樣那樣,對這個那個,這本書的作者都有意見;或言之成理,或無理取鬧,總之,作者都有話要說,或許,因為作者相信另一位作家說過的一段話語: 年輕時,我努力寫作,因為知道青春是有限的,理想與感動或許也是有限的。我的心底藏著一股祛除不掉的恐懼,不知哪一瞬間會有怪獸倏然躍出,大口大口吞噬我的青春與理想與感動,只留呆木與疲倦給我。對抗這想像怪獸的方法,我惟一的方法,就是寫作,留下白紙黑字的記錄,留下怪獸吃不掉消滅不了的鐵證,證明自己青春過、理想過、感動過。 一路寫下來,對於怪獸的恐懼仍然不時閃動著,不過卻也慢慢發現了寫作不同層次的意義。原來以為寫作只是保留青春、理想、感動證據的手段,寫到一個程度才驀然理解:原來寫作同時可以刺激,甚至逼迫青春、理想與感動,不那麼快從生命舞台上謝幕隱退。累積的一行一行,一頁一頁,就像是過程的自己,不斷向現在的自我提醒喊話。」 為了自己,寫出《我們》,而你,可會忍得住不看? 作者簡介 馬家輝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香港灣仔。中學畢業後,赴台升學,再赴美,再回港,曾於廣告公司、報社、電視台等上班。現於大學任職,每天寫作,文章刊於兩岸三地。 出版作品包括:《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商周)、《心理學小品》(桂冠)、《消費者心理學》(遠流》、《女兒情》(次文化堂)、《都市新人類》(遠流)、《愛戀無聲》(天窗)、《江湖有事》(天窗)、《在廢墟裡看見羅馬》(天地)、《我們》(花千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