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鄧曉華、王士元總數: 1
中國的語言及方言的分類
作者鄧曉華、王士元
分類號C2.4.1 01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的意義在於建立起漢藏語系的語言及方言的分類的數學模型,建立基於語言遺傳資訊的系統樹與基於生物遺傳標記的系統樹的親緣距離以及地理分佈距離的比較研究基礎。這是運用計算語言學結合遺傳學來處理中國語言資訊的開創性研究。本書運用詞源統計分析法及分子人類學方法對漢藏語系的語言及方言作出數理分類以及親緣闡系程度的描述,並通過樹枝長短來表示距離關係,顯示漢藏語系的語言及方言的類簇和分級層次。同時計算出漢藏語系諸語言的時間深度,並分析其形成過程。本書適合修讀語言學的學生閱讀及教師作為參考書之用,亦都適合從事方言研究的專門人士閱讀。 內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和價值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以及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三節 採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第四節 詞源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 苗瑤語旅語言的親綠關係及其時間深度 第一節 苗瑤語民族的人口和分佈 第二節 苗瑤語族語言關係的研究概況 第三節 詞源統計分析方法在苗瑤語族語言的親緣關係比較研究中的應用 第四節 苗瑤語族語言的親緣關係分析 第五節 苗瑤語族與其他語族的關係 第六節 苗瑤語族的發展譜系及分裂年代 第七節 結語:語史觀和方法論上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 藏緬語族語言的數理分類及其形成過程的分析 第一節 藏緬語族的民族、語言、人口及分佈 第二節 藏緬語族語言的傳統分類 第三節 藏緬語族語言的計量分類 第四節 藏漢分離及藏緬語族內部各語言分離的時代 第五節 藏緬語族與其他語族的關係——區域文化共同體接觸融合的結果 第六節 關於東亞語言與民族演化進程的幾點思考 第四章 壯侗語族語言的數理分類及其與漢語、南島語關係的研究 第一節 壯侗語族的語言、民族、人口及其分佈 第二節 壯侗語族語言的傳統分類 第三節 壯侗語族語言的計量分類 第四節 關於壯侗語族的系屬問題 第五節 關於壯侗語族演化過程的討論 第六節 壯侗語族與南島語族的分離時代以及壯侗語族內部各語言的分離時代 第七節 幾種語言演變理論模式的假設 第八節 結論 第五章 閩、客方言的發生學關係以及歷史層次問題 第一節 有關閩、客方言的來源以及歷史層次問題的研究 第二節 閩、客族群方言特殊的人文歷史傳統 第三節 閩、客方言基本核心詞的來源以及歷史層次問題 第四節 分析與結論 第六章 南方漢語來源的發生學比較以及區域性特徵 第一節 闋於南中國漢人來源問題的跨學科思考 第二節 南方漢人來源的語言學新解 第三節 考古學文化“交互作用圈”與南方漢語研究 第四節 閩、客方言一些核心詞的“本字”的來源——兼論漢語方言的考“本字”問題 第七章 結論與分析 第一節 本研究結果的意義 第二節 本研究結果的重要觀點 第三節 本研究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第四節 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引用文獻 附錄1:苗瑤語族語言核心同源詞對應表 附錄2:藏緬語族語言核心同源詞對應表 附錄3:壯侗語族語言核心同源詞對應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