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申小龍總數: 12
中國語言學:反思與前瞻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1 076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93
漢語人文精神論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14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語文的闡釋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07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1992
文化語言學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06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1993
語言的文化闡釋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03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1992
語文的闡釋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08
出版社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用現代的眼光來理解和闡釋中國語文研究傳統,並對傳統的現代化提出獨到的見解。作者從中國文化闡釋論述訓詁的源流、價值和現代範型,從中外文化交融論述音韻學的沿革及其現代趨勢,從漢民族傳統審美情趣論述修辭學的美學追求及其現代風貌,從中國傳統哲學論述詞類學的思路,從中西文化心理結構的差異論述句法學的脈理等。本書適合修讀語言學的學生閱讀。

國學叢書序
台灣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國語文研究傳統之語言觀
第二章 經典闡釋:漢語語法意識之源
第三章 以語氣為中心的漢語虛詞學傳統
第四章 以語義為中心的漢語實詞學傳統
第五章 以語序為中心的漢語句法學傳統
第六章 《馬氏文通》——晚清維新派的語文憲章 
第七章 中西古典修辭學傳統之文化比較
第八章 漢語的文化特徵與漢語修辭學傳統
第九章 漢語修辭學傳統之美學旨趣
第十章 漢語修辭學傳統之倫理規範
第十一章 漢語修辭學傳統之語境通觀
第十二章 漢語傳統形觀的斷裂與反思
第十三章 漢語語義研究傳統之現代轉型
第十四章 漢語史的研究傳統及其方法更新
第十五章 中國語文傳統現代化的宏富之路:文化語言學

後記
漢語與中國文化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01
出版社復旦大學
主題
註釋
本書從語言與文化關係的哲學和人類學思考入手,梳理了在這一領域古今中外的思想和學術探索,由此展開對漢語、漢字的文化特徵和建構規律的研究。作者在中國語言學領域創造了一種將漢語、漢字結構和漢民族思維方式相互投射的“文化認同”的方法,以獨特的文化視角感悟和把握漢語組織的格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強的探索性的觀點。過去被視為表達工具的漢語和漢字,在作者的論述中展示了其與中國哲學、文學、繪畫、音樂、建築等各種文化形式融為一體,與中國社會、歷史相互塑造的生動、豐富的樣態。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中文系語言學專業學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以及其他的語用學愛好者。

新版前言
引言:語言的人文性與漢語的人文性

第一講 歐洲文化的語言視界  

●語言是世界的尺度  
●思想史的語言轉向  
●語言是創造性的精神活動  
●語言的靈魂是民族精神

第二講 美洲文化的語言視界  

●人類學的語言視野  
●語言綱目與文化模型  
●語言分析的人文主義範型  
●人類認知的語言限度  
●語言與文化的結構通約

第三講 中國文化的語言視界  

●本體論的語言觀  
●實踐論的語言觀  
●語言哲學的民族本位  
●語文精神的文化反思  
●語言研究的功能主義

第四講 漢語建構的文化精神  

●氣的思維與氣的語言  
●漢語語法的虛實建構  
●漢語語法的耦合建構  
●漢語語法的意合建構  
●漢語語法的彈性建構  
●漢語建構的藝術氣質

第五講 漢語交際的思維方式  

●漢語交際與直覺思維  
●漢語交際與整體思維

第六講 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的文化定義  
●漢字的文化功能與文化形態  
●漢字結構形態的變異:歷時與共時  
●漢字造型的認知框架  
●漢字造型的人文精神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