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潘文總數: 10
英漢對比與翻譯
作者潘文國
分類號E7.2 028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2
英漢對比與翻譯
作者潘文國
分類號E7.2 028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2
英漢對比與翻譯
作者潘文國
分類號E7.2 028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2
漢語的構詞法研究
作者潘文國、葉步青、韓洋
分類號C2.3.4 163
出版社台灣學生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是一本對前輩學人在漢語的構詞法研究方面的精匯的書,其資料收羅之詳盡,論述之有條理,國內相關著作無出其右。它更是海外研究漢語詞彙學的最重要的參考書之一。同時本書遵照國際學術規範,列出了詳盡的參考書目,並在行文中隨時注明了出處,以備檢索。是一本漢語的構詞法研究中很有學術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專著。本書既可作高校特別是師範院校文科的選修課教材,也可作研究生備考和在讀時的重要讀物,還可作中學教師語法教學的參考資料。





0緒論 漢語構詞法的歷史研究

0.1 研究構詞法的重要意義
0.2 構詞法在漢語研究中的地位
0.3 漢語構詞法研究的特點和範圍
0.4 漢語構詞法歷史的研究與本書的安排


1 構詞法研究的草創

1.0 《馬氏文通》以前的構詞法研究

1.1 構詞法研究的萌芽:《馬氏文通》和《中等國文典》
1.2 構詞法研究的先驅:《中國言語文字逆略》
1.3 傳統色彩的構詞法研究:《中國文法通論》與《國文法研究》
1.4 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國語學草創》


2 利用詞類和語法成分概念的構詞法研究

2.1 用詞類名稱標記成分的構詞法研究
2.2 另一種方法─按詞類分析其構成的構詞法研究:《口語文法》
2.3 用句法術語描述的構詞法:《國語入門》
2.4 詞性、句法兩結合的構詞描寫法
2.5 綜合型的框架:《中國文法要略》


3 加綴法研究

3.0 加綴法
3.1 加綴法的引進
3.2 接受加綴法過程中的遲疑
3.3 蘇駢語言學的影響
3.4 漢語的語綴和類似語綴的成分
3.5 確定語綴的標準
3.6 對加綴法的批評
3.7 對“詞根”和“派生”等的不同說法

4 語素基礎上的構詞法研究

4.0 結構主義理論對漢語構詞法的影響
4.1 “語素”概念的建立和發展
4.2 “自由”與“粘著”


5“分詞法”研究

5.0 詞的劃界與構詞法的關係
5.1 詞兒劃界的標準
5.2 關於“離合詞”
5.3 簡稱和略語


6 音節、節律角度的漢語構詞法研究

6.0 獨樹一幟的構詞法研究側面
6.1 《馬氏文通》首先把音節問題引入現代語法學著作
6.2 劉復、金兆梓明確提出音節在構詞中的作用
6.3 郭紹虞的《中國語詞的彈性作用》:從音節角度論述漢語構詞用詞特點的第一部力作 6.4 節“彈性說”到《單雙音節初探》
6.5 《現代漢語單雙音節問題初探》
6.6 《初探》以後的音節與構詞關係研究

7 語音、聲調角度的構詞法研究

7.0 語音角度與音節角度
7.1 輕重音與構詞法
7.2 漢語聲調與構詞法


8 語義、修辭角度的構詞法研究

8.1 語義角度的構詞法研究
8.2 從語義角度到修辭角度:《漢語複合詞內部形成的特點與類別》
8.3 修辭角度的構詞法研究


9 外來詞的構詞法研究

9.0 外來語與構詞法
9.1 音譯義譯之論爭
9.2 外來詞範圍的討論
9.3 外來詞的收集


10 歷史材料的構詞法研究

10.0 歷史的構詞法研究
10.1 周法高的《中國古代語法‧構詞編
10.2 基於現代構詞法體系的古漢語構詞研究
10.3 對古漢語構詞法中獨特問題的探討


11 方言的構詞法研究

11.0 方言的構詞法研究
11.1 方言構詞法研究的指導思想和主要方法
11.2 建立在方言和普通話對比基礎上的專題
11.3 更具方言特色的構詞法研究
11.4 方言構詞法系統研究的開始:《略論廈門話的構詞手段和方法》


12 構詞法與造詞法

12.1 構詞法體系的新發展
12.2 從構詞法到造詞法
12.3 造詞法的提出
12.4 造詞法和構詞法分道揚鑣
12.5 任學良“以造詞法統率構詞法”的主張和張壽康的批評
12.6 造詞法和構詞法並重的研究
現代漢語存現句的多維研究
作者潘文
分類號C2.3.4 131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江蘇省“十五”社科基金項目“現代漢語存現句語義和語用研究”(04YYB004)和南京師範大學211重點學科建設專案“語言資訊處理與分領域語言研究的現代化”(1240702504)的子課題“現代漢語存現句研究”的最終成果。本書》以三維語法理論為指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現代漢語的存現句進行了全面的、系統的、深入的研究。本書適合專門研究漢語存現句的學者作為參考書之用。



總序



引言


一、存現句研究的意義

二、本研究所採用的理論框架

三、研究範圍、語料來源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範圍
(二)語料來源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存現句的研究


一、自《馬氏文通》問世至解放前的存現句研究

二、解放以後至文革時期的存現句研究
(一)《語法修辭講話》、《語法講話》中的存現句研究
(二)主賓語大討論中的存現句研究
(三)陳庭珍和其他學者的存現句研究
(四)范方蓮的存現句研究
(五)海外學者的存現句研究

三、文革以後的存現句研究
(一)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視野進一步拓寬
(三)新的研究方法不斷地運用於存現句研究
(四)存現句結構的研究進一步深入


第二章 存現句的性質、範圍和特點


一、存現句的性質
(一)存現句的界定標準
(二)存現句的性質

二、存現句的範圍
(一)與存現句範圍有關的各種觀點
(二)存現句的範圍

三、存在句和隱現在句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存現句的句法特點


一、存現句句法特點研究現狀

二、存現句A段的構成和性質
(一)存現句A段的構成
(二)存現句A段的性質

三、存現句B段的構成
(一)關係動詞
(二)動作動詞

四、存現句C段的構成

五、存現結構的構成和特點

六、存現句的句法分類


第四章 存現句動詞的語義研究


一、配價語法和存現句動詞的語義研究
(一)配價語法簡介
(二)存現句動詞的語義研究

二、存現句中的一價動詞
(一)存在句中的一價動詞
(二)存在句中一價動詞的特點
(三)隱現句中的一價動詞

三、存在句中的二價動詞


第五章 存現句語用研究


一、存現句語用研究現狀

二、存現句的資訊結構
(一)句子資訊結構的特點
(二)存現句的資訊結構
(三)存現句A段的語用性質

三、存現句在不同語體、文體中的分佈及特點

四、存現句在不同語體中的作用
(一)口語中的存現句
(二)書面語中的存現句

五、存現句在篇章結構中的作用


第六章 存現句A段方位詞研究


一、對方位詞做存現句A段的研究

二、做存現句A段的方位詞
(一)單純方位詞做存現句A段
(二)合成方位詞做存現句A段
(三)方位參照成分在語篇中的位置及其充當的句子成分
(四)由方位詞做A段的歧義存現句


第七章 存現句A段介詞使用情況考察


一、存在句A段介詞使用情況考察
(一)A段名詞語對介詞隱現的影響
(二)B段動詞對存在句句首介詞隱現的影響

二、隱現句A段介詞使用情況的考察

三、含有介詞的存在句A段的句法性質


第八章 存現句後續成分研究


一、存現句後續成分研究現狀

二、存現句後續成分的界定及其構成
(一)存現句後續成分的界定
(二)存現句後續成分的構成
(三)存現句後續成分的構成條件

三、存現句後續成分的句法分析

四、存現句後續成分的語義分析

五、存現句後續成分的語用分析


參考文獻

後記
漢語篇章語法
作者屈承熹、潘文國等
分類號C2.3.4 092
出版社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以篇章為經,功能為緯,貫穿全局,主旨在闡述小句與小句問之關係及其表達形式。本書研究特色為,對每個形式必先考察其核心語義或功能,然後尋求其所衍生的各種解釋。全書主要涉及下列諸問題:體標記的篇章功能、情態副詞在篇章中的地位、句末虛詞的解析、資訊結構的透視、從屬結構與前後景的關係、回指詞對篇章結構的貢獻、話題原型與漢語話題的定義、話題鏈與“漢語句”的異同。最後以上述諸問題討論所獲結果為基礎,用具體的形式,對“漢語句”做出一個較為確切、具體的定義。


英文版序

致謝

中文版序

譯者庫


第一章 緒論:從語法到篇章

1.1 什麼是篇章語法
1.2 為什麼需要篇章語法:
1.3 從語法到篇章
1.4 漢語篇章語法的整體構想
1.5 關於本書無法涵蓋內容的聲明
1.6 漢語概貌
1.6.1 語音
1.6.2 構詞法
1.6.2.1 屈折詞綴
1.6.2.2 派生詞綴
1.6.2.3 複合構詞
1.6.3 句法
1.6.3.1 語序
1.6.3.2 “主語”與“話題”
1.6.3.3 特殊結構


第二章 動詞詞綴的體功能與篇章功能

2.1 動詞的語義類

2.2 動詞詞綴作為體標記及其他功能
2.2.1 經歷體“-過”和起始體“-起來”
2.2.1.1 經歷作為視點
2.2.1.2 經歷句作為狀態
2.2.1.3 起始體作為視點
2.2.2 進行體“在-”和持續體“-著”
2.2.2.1 前人的研究
2.2.2.2 問題與解決方案
2.2.3 篇章中的持續體“著”和進行體“在-”
2.2.3.1 動詞類型和“著”的語義解釋
2.2.3.2 “-著”的句法解釋
2.2.3.3 “著”和語用
2.2.3.4 小結
2.2.4 完成體標記“-了”
2.2.5 篇章中的動詞尾碼“-了”
2.2.5.1 近來對“-了”的語用/篇章研究
2.2.5.2 “-了”作為頂峰標記
2.2.5.3 “-了”作為“先時性”的標記
2.2.5.4 “-了”和單音節活動動詞
2.2.5.5 不用“-了”的情況:言說動詞和帶有文言色彩的動詞
2.2.5.6 小結
2.2.6 動詞尾碼“-了”的多重屬性

2.3 語法體和前/後景

2.4 體標記的篇章框架
2.4.1 體功能小結
2.4.2 理論的應用


第三章 篇章中的情態副詞

3.1 情態、情態副詞及連接詞
3.1.1 情態
3.1.2 漢語中的情態副詞
3.1.3 情態副詞的連接性
3.1.4 小結

3.2 情態副詞及其篇章功能
3.2.1 “就”和“才”
3.2.2 “並”、“倒”和“也”
3.2.3 “又”、“還”和“再”

3.3 總結


第四童 句末助詞


第五章 資訊結構


第六章 主從關係和前後景配置結構


第七章 話題性、原型和漢語話題


第八章 篇章中的回指


第九章 話題鏈和漢語句


第十章 段落及其他


第十一章 結論


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及術語中英對照)
危機下的中文
作者潘文國
分類號C2.2.4 018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是本漢語言研究論著。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編內容:上編具體分析了漢語(中文)目前面臨的種種危機,包括中文生存危機、中文發展危機、漢語研究危機和語文教學危機;中篇分析了產生這些危機的原因,利用了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翻譯學、語言學和語言哲學的分析方法;下編則提出了克服這些危機的對策和建議。

序言 危機,也是機遇

上編 中文危機種種

第一章 中文生存的危機
第二章 中文發展的危機
第三章 語文教學的危機
第四章 漢語研究的危機

中編 危機從何而來?

第一章 歷史學的分析
第二章 社會學的分析
第三章 政治學的分析
第四章 文化學的分析
第五章 翻譯學的分析
第六章 語言學的分析
第七章 語言哲學的分析

下編

第一章 語文興亡,匹夫有責
第二章 政府的作為
第三章 建設中國特色語言學
第四章 語文教育,民心所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