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江海燕總數: 1
漢語語調問題的實驗研究
作者江海燕
分類號C2.2.1 041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以語音實驗為基礎,選擇漢語、陳述與疑問語調的對比作為切入點,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研究結論既有理論意義又有應用價值。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以語句的首、尾音節為例,從語調對字調的改變入手,用語音實驗證明瞭句末音節對語氣傳達有決定性作用,並且,語調對字調的調節不僅表現在音階上,還表現在對一定調位元範圍內基頻曲線傾斜度的改變上。並進一步應用聲調格局的觀點,解釋和論證了這種變化的範疇特性。  第二,通過疑問與陳述語調的對比分析,發現疑問語調對字調拉力的“右重”現象,聯想到字調與語調的“代數和方式疊加”的具體因素既有音階,又有調形,由此推導出可以用此法生成不同語氣下的基頻的結論。  第三,首次應用聲調聚合的方法,探討語調的調位問題。  此外,論文還探討了陳述和疑問語調之間在音高上的分辨界線問題,並提出區分疑問和陳述語調模型的設想。
第一章 緒論
1.1 漢語語調研究概述
1.1.1 漢語語調研究亟待突破
1.1.2 趙元任對漢語語調的研究
1.1.3 趙元任之後大陸的漢語語調研究
1.1.4 大陸以外漢語的語調研究
1.1.5 前人研究的焦點
1.1.6 小結
1.2 語調的作用及語調研究的意義
1.2.1 語調的作用
1.2.2 語調研究的意義
1.3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1.3.1 語調和語氣、口氣
1.3.2 句類與語氣、語調的關係
1.3.3 關於實驗語料
1.4 本書的研究範圍及例句的選擇標準
1.4.1 疑問語調作為研究重點
1.4.2 無標記疑問句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4.3 實驗例句取捨的具體標準

第二章 句段語調與句末語調
2.1 關於語調承載部位的分歧
2.1.1 分歧的萌芽
2.1.2 觀點一:整個句子都是語調的承載單位
2.1.3 觀點二:語調的載體是句子末一節奏單位中的重讀音節
2.1.4 兩種觀點各有可取之處
2.2 句末語調與句段語調關係的基頻對比實驗
2.2.1 句末語調與句段語調關係的構想
2.2.2 實驗目的
2.2.3 實驗設備和實驗例句
2.2.4 實驗步驟和方法
2.2.5 實驗結果
2.4.5 實驗結果分析
2.4.6 兩個“反例”
2.5 句末換接聽辨實驗
2.5.1 實驗目的:
2.5.2 實驗例句和實驗設備
2.5.3 實驗步驟
2.5.4 聽辨實驗結果
2.5.5 聽辨實驗結果分析
2.6 句末是輕聲時句段語調與句末語調關係的實驗
2.6.1 實驗目的
2.6.2 實驗例句
2.6.3 實驗設備
2.6.4 實驗步驟和方法
2.6.5 實驗結果一:基頻對比的結果
2.6.6 實驗結果二:聽辨結果
2.6.7 實驗結果分析
2.7 小結
2.7.1 句段語調和句末語調的關係
2.7.2 一個疑問

第三章 字調和語調的關係
3.1 關於字調和語調關係的已有認識
3.1.1 漢語字調與語調關係問題的複雜性
3.1.2 對字調與語調關係認識的不同觀點
3.2 語調對字調的改變的實驗
3.2.1 實驗目的
3.2.2 實驗例句
3.2.3 實驗設備
3.2.4 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
3.3 實驗結果
3.3.1 字調的基頻在句子中發生改變的三種情況
3.3.2 語調對字調的調節方式
3.3.3 小結
3.4 語調對字調調節的容限度(陰平和陽平在陳述、疑問兩種語調中的區別表現的實驗)
3.4.1 實驗目的
3.4.2 實驗例句
3.4.3 實驗步驟和方法
3.4.4 實驗設備
3.4.5 實驗結果
3.4.6 結果分析

第四章 陳述、疑問語調的分辨界限
4.1 陳述、疑問語調分辨界線的實驗依據
4.1.1 可以單憑語音手段相互區別的語氣
4.1.2 語調音高與一定音高區域的對應
4.1.3 語調音高連續統
4.2 陳述、疑問語調分辨界限的實驗
4.2.1 實驗目的
4.2.2 實驗例句
4.2.3 實驗樣本句的製作步驟和方法
4.2.4 基頻修改時所受的限制
4.2.5 基頻修改所依據的原始基頻
4.2.6 基頻曲線修改的四種方案
4.2.7 聽辨步驟
4.2.8 聽辨人情況
4.3 聽辨結果及結果分析
4.3.1 聽辨結果分組
4.3.2 聽辨結果統計表
4.3.3 聽辨結果分析
4.4 小結
4.4.1 四種方案所得聽辨比率圖的共性
4.4.2 模糊界限的相對化處理
4.4.3 音高模糊區域
4.4.4 一個問題
4.5 女聲發音的陳述疑問語氣聽辨界限實驗
4.5.1 實驗情況及原始語料
4.5.2 對基頻修改情況的說明
4.5.3 聽辨結果
4.5.4 對聽辨結果的分析
4.6 本實驗存在的缺陷

第五章 疑問語氣詞和疑問語調的交互作用
5.1 疑問語氣的表達有多種途徑
5.1.1 句子中能夠負載疑問語氣資訊的成分
5.1.2 語音和語法手段分工承擔語氣的問題
5.1.3 語法學界關於疑問語氣訶的爭論
5.1.4 語調傳達語氣資訊的問題
5.1.5 語氣詞“嗎”和“嘛”
5.1.6 語氣詞本身不負載語氣資訊的假設
5.2 語氣詞“嗎”與疑問語調交互作用的聲學實驗
5.2.1 實驗目的
5.2.2 實驗例句
5.2.3 實驗設備
5.2.4 實驗方法和步驟
5.2.5 音高對比的實驗結果
5.2.6 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5.3 語氣詞“嗎”、“呢”是否負載疑問語氣的聲學實驗
5.3.1 陳述與疑問句尾的“/ma/”和“/na/”的音高對比
5.3.2 句末語氣詞“/ma/”和“/na/”的換接聽辨實驗
5.3.3 一個“反例”
5.4 小結
5.4.1 語氣詞“嗎”和“呢”部分負載疑問語氣
5.4.2 關於“語氣詞”還是“語氣助詞”的名稱問題

第六章 普通話陳述與疑問語調的調位
6.1 語調的標示形式
6.1.1 傳統的語調標示形式
6.1.2 直接用句子的基頻曲線標示
6.1.3 用句中各音節音域標示語調
6.1.4 用音階表現語調
6.1.5 四點連線確定語調走勢的方法
6.1.6 用調域上下線標示語調
6.2 漢語疑問句的基本類別
6.3 漢語陳述、疑問句基本語調調位表現的實驗
6.3.1 實驗目的
6.3.2 實驗例句
6.3.3 實驗步驟
6.3.4 發音人情況
6.3.5 發音要求
6.3.6 實驗設備
6.3.7 實驗結果
6.3.8 小結

第七章 結語
7.1 研究要點
7.2 結論回顧
7.3 研究特點
附錄1:7類句子音高資料統計學意義
附錄2:7類句子首尾音高逐句對比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