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曹旭、葉當前總數: 1
建安七子
作者曹旭、葉當前
分類號C4.3.2 00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主題
註釋
建安——這是一個奇怪和充滿悖論的年代。在這個戰爭頻仍、饑荒餓殍、鼠疫流行的年代裏,一方面是社會物質的極度貧乏,一方面是人的精神空前高漲。人對世界的認識,因為生命脆弱、經常要面對死亡,因此變得更加敏感和自覺。本書記錄了建安七子的作品。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孔融
雜詩二首
其一(岩岩鐘山首)
其二(遠送新行客)
臨終詩
上書薦謝該
薦禰衡表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汝潁優劣論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
神武賦並序
答東阿王箋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為袁紹檄豫州
檄吳將校部曲文

王粲
贈蔡子篤詩
贈士孫文始詩
贈文叔良詩
七哀詩三首
其一(西京亂無象)
其二(荊蠻非我鄉)
其三(邊城使心悲)
詠史詩
公宴詩
從軍詩五首
其一(從軍有苦樂)
其二(涼風厲秋節)
其三(從軍征遐路)
其四(朝發鄴都橋)
其五(悠悠涉荒路)
登樓賦
為劉表諫袁譚書
為劉表與袁尚書
荊州文學記官志

徐幹
情詩
室思詩一首

阮瑀
駕出北郭門行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應場
別詩
公宴詩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
文質論

劉楨
公宴詩
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
其一(昔我從元後)
其二(餘嬰沉痼疾)
其三(秋日多悲懷)
其四(涼風吹沙礫)
贈徐斡詩
贈從弟詩三首
其一(泛泛東流水)
其二(亭亭山上松)
其三(風皇集南嶽)
雜詩
處士國文甫碑

CCAN00098 李李 秀威資訊 P.370

本書首章緒論,概述散文的界說、散文的分類、北宋的文風與唐宋八大家。 第二、三章,以歷史背景、政治概況、文學脈絡為輔,依蘇洵、蘇軾、蘇轍撰著及志傳、筆記、詩話等資料,勾勒出三蘇生平遭遇、師承交遊、學養淵源、性格嗜好等,作為分析三蘇散文異同之張本。 第四章,則就記體散文來看三蘇散文的特色;分由命意、章法、修辭、內容四個角度切入。 第五草,說明三蘇散文的成就;包括三蘇的文論,對蘇門四學士、六君子及後世的影響。 最後指出三蘇的相同、相異處,藉以彰顯三蘇散文的關連性與分歧點。 此外,也順帶將探討蘇洵的現存著述、遊學四方之因、「老泉」稱號歸屬問題,與蘇軾的讀書態度方法、魅力軼事、愛兒素描等篇一併置於〈附錄〉中。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散文界說
第二節 散文分類
一、以體制分
二、以性質分
三、以內容分
四、以作法分
五、以風格分
第三節 北宋文風
第四節 唐宋八大家
第二章 三蘇家世與生平
第一節 蘇氏世系
第二節 三蘇傳略
一、蘇洵
二、蘇軾
三、蘇轍
四、蘇氏譜系簡表
第三章 三蘇性格與嗜好
第一節 三蘇性格
第二節 三蘇嗜好
第四章 三蘇記體散文特色
第一節 命意
第二節 章法
第三節 修辭
第四節 內容
第五章 三蘇散文成就
第一節 三蘇文論
一、立意
二、貴用
三、尚氣
四、辭達
五、自然成文
六、反模擬炫奇
第二節 三蘇影響
一、蘇門四學士、六君子
二、蜀學、黨禁及其他
第六章 結論──三蘇散文同異
第一節 三蘇散文相同處
第二節 三蘇散文相異處
參考書目
附錄一 現存蘇洵著述考
附錄二 蘇洵書信體散文研究
附錄三 蘇洵遊學四方的真正原因
附錄四 坡公號老泉考
附錄五 蘇東坡的讀書態度與方法
附錄六 蘇東坡的魅力
附錄七 東坡軼事
附錄八 東坡愛兒素描
附錄九 三蘇三篇同名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