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日)中川諭總數: 1
《三國演義》版本研究
作者(日)中川諭
分類號C5.2.1 01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中國古代文史——這裏是就其廣義的概念而言——的研究必須以盡可能豐富的、可靠的文獻為依據;現代文史的研究當然同樣如此。這已是文史研究者的常識,但同時又是努力的目標,而不是已然存在的普遍的風氣。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光華文史文獻研究叢書》序

緒論

第一節 《三國志演義》的版本研究史
第二節 問題點
第三節 諸版本的介紹

第一章 諸版本的系統分類

第一節 先行研究的諸版本系統分類和問題點
第二節 現存《三國志演義》諸本的分類

第二章 二十四卷系統諸本的相互關係

第一節 嘉靖本與周曰校本、夏振宇本

(一)插入故事
(二)嘉靖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的相互關係
(附一)十一個插入故事
(附二)插入故事的來源

第二節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

(一)概說
(二)吳觀明本、綠蔭堂本、藜光樓本的相互關係
(三)與其他諸本的關係

第三節 毛宗崗本的成書過程

(一)毛宗崗本“凡例”中的“俗本”
(二)有關插入故事
(三)從文章、表現看毛宗崗本的成書過程
(四)小結
(附)毛宗崗本“凡例”注釋

第四節 《新鐫校正京本大字音釋圈點三國志演義

第五節 《新鐫通俗演義三國志傳》

(一)所屬系統
(二)在二十四卷系統諸本中的位置
(三)夷白堂本的特殊性
(四)抄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卷數
(五)小結

第六節 《鐘伯敬先生批評三國志》

(一)先行研究和問題點
(二)成書年代
(三)與諸本的關係
(四)有關鐘伯敬本的批評
(五)小結

第七節 《二刻英雄譜》所收的《三國志演義》

(一)先行研究和問題點
(二)英雄譜本中的“關索
(三)英雄譜本的11個插入故事
(四)英雄譜本的文本
(五)小結

第八節 《李笠翁批閱三國志》

(一)先行研究和問題點
(二)在二十四卷系統諸本中的位置
(三)與毛宗崗本的關係
(四)李漁本中的批評
(五)小結

第三章 二十卷繁本系統諸本

第一節 二十卷“花關索”系統諸本的相互關係

(一)關於餘象鬥本、志傳評林本、鄭少垣本、鄭雲林本、楊閩齋本
(二)關於種德堂本
(三)關於湯賓尹本
(四)小結:推測二十卷“花關索”系統的祖本

第二節 關於《新刊通俗演義三國志史傳》

(一)先行研究
(二)插入故事和插入詩歌
(三)正文特徵
(四)小結

第四章 二十卷簡本系統諸本

第一節 “關索”系統諸本的相互關係

(一)兩個類別——“志傳小系統”與“英雄志傳小系統”
(二)“志傳小系統”諸本的相互關係
(三)“英雄志傳小系統”諸本的相互關係
(四)兩個系統的關係
(五)小結

第二節 關於《新鍥音釋評林演義合相三國志史傳》

(一)所屬系統
(二)所屬的類別
(三)在“志傳小系統”中的位置
(四)熊氏刊本《三國志演義》
(五)小結
(附)有關《新刻京本全像演義三國傳》(與畊堂本)

第五章 三個系統的關係與《三國志演義》的簡略文本

第一節 《水滸傳》、《西遊記》的文繁本與文簡本
第二節 文簡本與文繁本的比較、文簡本的特點
第三節 《三國志演義》中的情況
第四節 三個系統的關係
(一)關索故事與周靜軒詩歌的插入時間
(二)三個系統的關係

結論
後記
各篇原載書刊
中文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