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華語電影:跨地交往與身份認同
文獻類型Book
分類號C3.3.2 016
出版上海三聯書店
主題語言與文化、媒體
題目電影
叢書海上影視文叢
ISBN9787542632555

註釋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產業文化出現了長足發展,不僅引起國際電影業界的矚目,也因此形成了以華語電影為理論關鍵字的研究熱潮。海內外一大批學術成果相繼面世,圍繞中國電影的文化境遇、美學挑戰、批評路向與市場拓展等問題展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顯示出海內外學者面對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文化生態與產業發展的敏銳洞察。這也是我們編選《海上影視學術論叢》的初衷所在,希望籍此輯錄當代華語電影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更加開放、立體與自信的視野來理解、研究中國電影乃至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社會文化。其中《華語電影:跨地交往與身份認同》將華語電影納入全球文化互動的格局中,考量華語電影參與國際交往的歷史淵源,分析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現代性症候以及海外產業拓展等問題。 本書適合研究華語電影的現代性癥候和海外拓展問題的學者作參考之用。 文化互動與影響研究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美電影引發的思考——謝晉 站在好萊塢與中國電影之間——李安 20世紀前期好萊塢影片的漢譯傳播——張偉 上海“手勢”:好萊塢全球市場輸出與“扭曲”的中國形象——裏克•屈爾 中國的好萊塢夢想 ——中國早期電影接受史裏的好萊塢——李道新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對美國電影的態度——高小健 作為鏡鑒:從20世紀40年代《申報》廣告看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關係——葉宇 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的“叛逆”性——周素文 毛忠明 “影響的焦慮”:接受、變異與融合 ——中國電影外來影響源流蹤跡的初步考察——陳旭光 華語電影:世紀性文化整合及其當下的現代性抉擇 ——兼論21世紀初全球化與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歷史趨勢——黃式憲 全球化與本土現代性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電影研究——中國電影研究趨勢的幾點思考——陳犀禾 劉宇清 21世紀漢語電影中的方言和現代性——魯曉鵬 上海20世紀三四十年代電影的現代性——錢乃榮 邵氏黃梅調電影藝術論——藍凡 重寫上海:大陸、香港和臺灣電影中的滬語——都文偉 現代化與本土化:好萊塢與香港電影的雙向互動 ——兼論香港電影復興之路——趙衛防 永恆的纏連:翻拍片與香港、好萊塢電影之間的雙向指涉——樂秀雅 懷舊電影與上海文化身份的重構——陳犀禾 王艷雲 轉變中的中國“都市一代”電影:全球時代中國“電影節電影”的文化面向——馬然 “中國夢”:想像和建構新的認同 ——再思六十年中國電影——張頤武 產業鏡鑒與海外拓展 電影工業的文化多樣性:一項跨國研究——法蘭西斯•莫利等 全球化視野:西方電影審查與分級制度研究——鄭涵 金冠軍 配額制對近期本國電影市場自給率的影響——布揚卡瓦•李 裵炫錫 日本電影產業的經濟學分析——李相宇 論香港電影產業中的產業項目流變——趙衛防 試談邵氏電影對中國古裝片及市場經營的影響與啟示——金丹元 海派影業重鑄輝煌——汪天雲 開拓海外市場擴展生存空間 ——入世後中國電影開拓海外市場問題研究——徐文明 華語大片與中國電影工業——饒曙光 後記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S00064
LLEC
EOC
C3.3.2 016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