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題目 : 語音、語音學、音韻學總數: 44
漢語音韻學基礎
作者陳復華
分類號C2.3.1 046
出版社中華人民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本書主要講述了漢語音韻學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傳統音韻學對漢語語音的分析,《廣韻》的聲類、韻部以及《廣韻》聲母與普通話聲母的比較等內容。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音韻學

第一節 什麼叫音韻學
第二節 音韻學的功用

第二章 傳統音韻學對漢語語音的分析

第一節 聲母的分析
第二節 韻母的分析
第三節 聲調的分析

第三章 反切

第一節 什麼叫反切
第二節 反切的方法
第三節 反切的缺點


第二編 廣韻

第四章 《廣韻》說略

第一節 韻書的產生和《廣韻》的由來
第二節 《廣韻》的體例

第五章 《廣韻》的聲類

第一節 求《廣韻》聲類的方法
第二節 《廣韻》的聲母

第六章 《廣韻》的韻部

第一節 《廣韻》韻目的四聲配合
第二節 二0六韻的分類
第三節 二0六韻與等韻圖
第四節 二0六的韻母


第三編 《廣韻》音系與普通話音系的比較

第七章 《廣韻》聲母與普通話聲母的比較

第一節 《廣韻》聲母的演變和普通話聲母的來源
第二節 《廣韻》聲母清濁與古四聲演變為普通話四聲的關係

第八章 《廣韻》韻母與普通話韻母的比較

第一節 《廣韻》韻母的演變和普通話韻母的來源
第二節 《廣韻》韻母與普通話韻母比較表


第四編 古音學(上古音)述要

第九章 上古音的聲母

第一節 求上古音聲母的依據和方法
第二節 前人對上古音聲母的研究
第三節 上古音聲母及其說明

第十章 上古音的韻部

第一節 古韻分部和古韻分部野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古韻分部的歷史沿革
第三節 古韻三十部與諧聲偏旁以及《廣韻》二0六的關係

附錄一 普通話聲母、韻母的漢語拼音方案與國際音標對照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和部分論文篇目
後記
修訂版後記
百種語文小叢書4-- 談談普通話異讀詞審音
作者曹先耀
分類號C2.3.1 041(擺放位置在C2.3.2)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本書將介紹普通話異讀詞審音的歷史過程和《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內容以及相關知識。以及解決以什麼地點方言作為普通話的語音標準及消除普通話內部的語音分歧兩個問題,並在開頭部分簡要介紹普通話標準音是如何被確定的。

引言

第一章 普通話語音標準的確定

第一節 普通話的性質和特點
第二節 國語運動和標準音問題的解決

第二章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

第一節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的必要性
第二節 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成立
第三節 審音工作的進行和審音成果的發表
第四節 審音問題的討論

第三章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發表

第一節 審音工作恢復和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第二節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內容及其特點

第四章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學習

第一節 遵循《審音表》審音要求
第二節 從異讀字的聲、韻、調等考察分析
第三節 結合自己的情況來學習

第五章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的研究

第一節 審音對象
第二節 審音標準
第三節 破音字

主要參考文獻
百種語文小叢書7-- 普通話語音史話
作者唐作藩
分類號C2.3.1 040(擺放位置在C2.3.2)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普通話的形成;《中原陰韻》是普通話語音系統的歷史源頭;普通話唇音聲母的來源;普通話捲舌聲母的來源等。

一、普通話的形成
二、《中原音韻》是普通話語音系統的歷史源頭
三、普通話唇音聲母的來源
四、普通話捲舌聲母的來源
五、普通話舌面音聲母的來源
六、普通話零聲母的來源
七、普通話單韻母的來源
八、普通話複韻母的來源
九、普通話鼻音韻母的來源
十、普通話兒韻和兒化韻的來源
十一、普通話四呼的形成
十二、普通話四聲的形成和發展
十三、結束語
實用華語語音學
作者張正男
分類號C2.3.1 071
出版社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張正男的《實用華語語音學》兼顧理論與教學,在每一個單元中,理論講解力求周延深入,而落實在教學中又淺易明白。每個單元後面有思考與作業,讓學生思索課堂中的學習,並求融會貫通。此外本書對華語發音原理的分析力求清析明確,對於台灣的國語教育比較弱的輕聲、ㄦ化也以更具體詳細的方式呈現。熟讀本書即能掌握「國際華語教學」所需的語音知識,就算到了海外面對高手的競爭,也能從容應對。

目錄

第1章 語音學導論
第2章 標音的符號
第3章 華語的聲母
第4章 華語的韻
第5章 華語的聲調
第6章 華語的輕聲
第7章 華語的變調
第8章 連音與合音
第9章 華語的ㄦ化音
第10章 漢字的歧音
第11章 華語國際化
第12章 歌唱、繞口令
漢語音韻
作者耿志堅
分類號C2.3.1 064
出版社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漢語語音的正音,需要一本真正能夠持標準國語發音,且又為研究語音學之研究者來撰寫,才能掌握漢字音韻的每一個聲母、韻母的正確讀音,以及語彙間的連音變化、語詞和虛字的準確音讀。本書之編寫即依此構想作整體規劃,由漢語語音的基本介紹,到聲母、韻母的音讀分析及練習,再到辭彙、語句的連音及變調、兒化及輕聲的練習導引,系統的對漢語音韻的有關知識進行了陳述。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主編序
自序

第一章 漢語的定義
第二章 聲母發音的原理
第三章 聲母發音及練習
第四章 韻母發音的原理
第五章 韻母發音及練習
第六章 漢語拼音
第七章 四聲調值與變調
第八章 連音之音讀

附錄 : 國語注音與漢語拼音對照表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作者何大安
分類號C2.3.1 082
出版社大安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主要提供兩方面的知識,一是語言在歷史、地理和社會這幾方面的生態現象,以及中國境內的語言相;一是語言中音韻系統——尤其是漢語的音韻系統——的分析方法。把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特別提出來討論。作者運用簡單的文字,對語言現象的某些方面稍作描述,以彌補部份學校教育的不足。本書適合修讀聲韻學的學生閱讀。

自序
特殊符號使用說明

附圖目錄

附表目錄

一 導論
二 平面分析
三 歷史觀察
四 語言接觸
五 關於漢語

附錄一:國語拼音法
附錄二:常用拼音法對照表

參考目錄
索引
古音之旅
作者竺家寧
分類號C2.3.1 063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撰寫是從奠定語音學基礎、辨析術語、澄清歷史觀念方面著力,使有志聲韻學的人,能掌握正確方向。本書收錄的二十三篇文章篇篇都是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向讀者介紹基礎的聲韻學入門知識,讓讀者不致因為生硬嚴肅的長篇大論望而卻步。在內容結構上,頭兩篇屬於緒論性質,談為什麼要學古音,以及我們憑藉什麼資料來探所古音;第三至五篇是聲韻學學習的基礎——語音學;第六篇至第十二篇〈國語的性質和來源〉是中古音部分;〈有趣的聲母〉到〈入聲滄桑史〉則是上古音的部分;其後是配合古今時代當中生活化的課題,以〈談齊國的一次洩密事件——上古音知識的應用〉、〈古人伐木的聲音〉、〈華視「每日一字」音讀商榷〉三篇來談古音知識的應用;最後三篇是附錄,包括作者訪問李方桂先生的紀錄,和對於讀者疑惑的解答等等。由於目前的聲韻學教科書多為半世紀以前之作。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聽聽古人的聲音:聲韻學的效用和目的
●古音的化石
●揭開古音奧秘的利器:語音學
●善變的嘴巴:漢語音演化的幾個模式
●用眼睛看聲音:漢字標音法的演進
●改變學術史的一次聲韻研討會
●有關韻書的常識
●反切的故事
●談「雙聲‧疊韻」
●中國古代的「字母」和奇妙的「等韻圖」
●如果韓愈和孔子對話:談先奏上古音和唐宋中古音
●國語的性質與來源
●有趣的複聲母
●古代中國話的流音(r)
●探索形聲字聲音之謎:由形聲字看古音
●上古音與同源詞
●「入聲」滄桑史
●談齊國的一次洩密事件:上古音知識的應用
●古人伐木的聲音
●華視「每日一字」音讀商榷
●跟語言大師說話:訪李方桂先生
●再談「女紅」的讀音
●本書作者著作年表
語音學大綱
作者謝雲飛
分類號C2.3.1 062
出版社台灣書生書局印行
主題
註釋
本書是一本少見的「一般語音學」的專書,是語音學的入門書,作者儘量採取國內學生易於了解得漢語及英語為主;理論上的闡釋,則採取「大綱式」的撮要說明。目的是能簡明易了,不涉繁瑣,而凡語音學理,均能羅列詳盡,不稍遺漏為原則。學中國聲韻學的學生能以此作為語音的階梯。

增訂版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語音學的研究範圍與目的
第二節 分類語音學

第二章 語音之發生與發音器官

第一節 語音之發生
第二節 發音器官

第三章 輔音

第一節 閉塞音
第二節 摩擦音

第四章 元音

第一節 舌面元音
第二節 舌尖元音

第五章 因素的鼻化與音素的結合

第一節 音素的鼻化
第二節 音素的結合

第六章 音色、音長、音強、音高和音律

第一節 音色、音長和音強
第二節 音高
第三節 音律

第七章 音位學

第一節 音位
第二位 音位的變體
第三節 音位學

第八章 音變

第一節 音變的一般特性
第二節 同化作用、異化作用與換位作用
第三節 連音變化
第四節 顎化、弱化和其他音變

第九章 音標

第一節 國際音標引論
第二節 國際音標的標號
第三節 標音方法

第十章 漢語音韻問題

第一節 聲
第二節 韻
第三節 調
第四節 反切

附錄:標注國語的各式音標簡介
聲韻學
作者耿振生、林燾
分類號C2.3.1 069
出版社三民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為聲韻學的基礎性教材。本書包含:聲韻學的性質及其在傳統語文學與現代語 言學中的地位;漢語字音結構的特點、現代標準音音系、各大方言語音特徵及其代表點的音系;聲韻學主要研究方法;作為中古漢語代表的《切韻》音系和歷代研究;《切韻》音系的構擬;等韻學的起源、字母和等韻圖的性質與源流;歷代研究上古音系的成果及先秦音系的構擬;近代漢語官話音系的研究;從先秦到《切韻》、《中原音韻》乃至 現代北京音的演變脈絡。書中對聲韻學的基本知識介紹較為全面,同時也吸收新近的研究成就,適合於大學文科學生和其他初學者使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現代漢語音韻
第三章 音韻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中古音韻
第五章 韻圖和等韻學
第六章 中古音的構擬
第七章 上古音韻
第八章 上古音的構擬
第九章 近代音韻
第十章 漢語語音歷史發展縱覽

參考書目
聲韻學16堂課
作者盧國屏
分類號C2.3.1 076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主題
註釋
本書以16個重點單元,引領讀者輕鬆進入漢語語音史的學習領域。每單元前有〈學習進程與重點提示〉、〈專詞定義〉;單元後有〈課後測驗〉,使讀者知所依循而不迷惘。書中又將大量的專業知識以表格、流程圖、演變圖等方式清晰呈現,使複雜的理論敘述有了條理化的概念,更是本書一大特色。內容架構上,包括聲韻學基本觀念、基礎語音學、中古音系、近代音系、現代音系、上古音系等聲韻學重點。循序漸進的單元進程、細膩而簡易的理論說解,輕鬆轉化了以視覺學習古音的困難,是一本適合大專院校及一般讀者閱讀的聲韻學專書。



第1堂課 聲韻學概說

一、聲韻學研究範圍
二、聲韻學屬性與內涵
三、聲韻學異稱
四、漢語語音分期
五、研究聲韻之材料
六、聲韻學基礎學科
七、聲韻學的功用

第2堂課 基礎語音學

一、語音學範疇
二、語音屬性
三、語音元素
四、發音器官
五、元音類別
六、輔音類別
七、音變規律
八、音變之型態與原因分析

第3堂課 漢語音節系統

一、音節定義
二、音節與音素量
三、音節結構
四、聲韻系統
五、漢語音節表
六、漢語聲調

第4堂課 古漢語聲韻知識與方言概說

一、聲類知識
二、韻類知識
三、漢語方言概說

第5堂課 反切注音與韻書簡史

一、漢語注音歷史
二、反切注音法
三、韻書簡史

第6堂課 《廣韻》研究 廣韻與反切系聯

一、切韻系韻書
二、《廣韻》由來與版本體例
三、反切的功用與限制
四、反切系聯
五、《廣韻》的聲母
六、《廣韻》的韻母

第7堂課 等韻圖研究

一、何謂等韻圖
二、四等與洪細
三、等韻圖源流
四、《韻鏡》體例
五、《韻鏡》聲母編排與辨識
六、《韻鏡》功能與檢索方法

第8堂課 中古語音系統(一):聲母

一、何謂中古音
二、中古聲母擬測材料與方法
三、各家擬音對照表
四、中古聲母擬音
五、中古聲母音值總表

第9堂課 中古語音系統(二):韻母與聲調

一、中古韻母擬測材料與方法
二、中古韻母擬音
三、各家擬音對照表
四、中古韻母音值總表
五、中古聲調

第10堂課 中古後期語音系統:宋代

一、中古以後的語音簡化
二、中古後期與近代音的研究法
三、宋代韻書
四、宋元等韻圖
五、中古後期語音演變總論

第11堂課 近代語音系統(一):元明

一、近代音概說
二、元代《中原音韻》
三、明代語音材料

第12堂課 近代語音系統(二):清代

一、清代語音材料
二、西方學者擬音
三、近代音研究法
四、官話的意義與內涵

第13堂課 現代漢語語音系統:國語

一、國語由來與設計
二、注音符號由來與設計
三、國語聲母系統
四、國語韻母系統
五、國語聲調系統
六、國語拉丁字母拼音系統
七、「國語」一詞的由來

第14堂課 中古到現代的語音演化

一、現代音的淵源
二、中古到國語的聲母演化
三、中古到國語的韻母演化
四、中古到國語的聲調演化

第15堂課 上古語音系統(一):研究法與韻部

一、研究材料與方法
二、上古韻研究分期
三、蒙昧期的古韻研究
四、發展期的古韻研究
五、確立期的古韻分部
六、成熟期的古韻分部
七、各家分部對照表
八、上古韻部擬音

第16堂課 上古語音系統(二):聲母與聲調

一、材料與研究法
二、錢大昕上古聲母理論
三、夏燮上古聲母理論
四、章太炎上古聲母理論
五、黃侃上古聲母理論
六、曾運乾上古聲母理論
七、錢玄同:邪紐古歸定
八、上古聲母擬音
九、上古聲母總論
十、上古聲調
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
作者竺家寧
分類號C2.3.1 066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主題
註釋
文學家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每篇作品也都文學家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每篇作品也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過去的文學家用自己的一套方法說明這些特點,現代的語言學家用另外一套方法說法這些特點。文學家用的是印象的、唯美的、主觀的、綜合的方法,語言學家用具體的、求真的、客觀的、分析的方法。他們觀察的方向和視點不同,目標卻是一樣的。他們都把這項研究稱為「風格」。為了區別這兩種不同的視點,我們把後者稱為「語言風格」。所以,我們應該結合傳統的文藝風格學和現代的語言風格學,為文為的研究開展出一條新的道路。 語言風格學可分為三個領域,包括韻律風格學、詞彙風格學與句法風格學,本書主要介紹第一個領域,也略提及後兩個領域的基本概念。十八篇中以唐詩和詩經的韻律分析為主。在附錄中也介紹了語言風格學各家的定義,以供讀者參考比較。


1 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

2 語言風格學與傳統文學批評

3 音韻風格的研究方法

4 詞彙風格的研究方法

5 句法風格的研究方法

6 聲韻學知識與文學賞析

7 分析古典詩歌中得韻律

8 詩歌教學與韻律分析

9 通俗作品中的聲音美

10 語音分析語唐詩鑒賞

11 從語言風格學看杜甫的秋興八首

12 岑參白雪歌的韻律風格

13 詩經語言的音韻風格

14 《詩經•魯頌•駉》的韻律風格

15 《詩經•蓼莪》的韻律之美

16 《詩經》是四言詩嗎?

17 析論唐詩中的幾個功能詞

18 論擬聲詞聲音結構中得邊音成份


附錄一 語言風格學各家定義
附錄二 語言風格學參考資料
附錄三 語言風格學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語音學教程
作者林燾,王理嘉
分類號C2.3.1 065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主題
註釋
林壽、王理嘉的《語音學教程》是一部介紹語音學基礎知識的書,從傳統語音學入手,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的一些現代語音學研究成果。全書由傳統語音學、普通話語音和實驗語音學三部分組成。

緒論

第一章 語音的形成

一、 聲波概述
二、 語音的發音機制
三、 語音的感知
四、 語音的切分和分類
練習

第二章 元音

一、 元音的性質
二、 元音的分類
三、 普通話的單元音
四、 元音的聲學性質
練習

第三章 輔音     

一、 輔音的發音部位     
二、 輔音的發音方法     
三、 普通話的輔音     
四、 輔音的聲學性質     
練習

第四章 音節和音節結構     

一、 音節的劃分
二、 音節的結構
三、 漢語的音節結構
四、 普通話音節結構分析

第五章 聲調     

一、 聲調的性質     
二、 漢語的聲調     
三、 聲調的頻譜和感知     
練習

第六章 語流音變     

一、 語流音變的性質     
二、 連讀變調     
三、 漢語的兒化音變     
練習

第七章 輕重音和語調

一、 輕重音
二、 語調
練習

第八章 音位和區別特徵

一、 音位和音位分析
二、 普通話音位區分的幾個問題
三、 區別特徵     
練習
聲韻學
作者竺家寧
分類號C2.3.1 067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主題
註釋
本書是客觀的敘述全盤音樂學情況,使讀者能接觸幾種不同的觀點,加以比較,瞭解他們的立足點。這樣不致在開始時就造成潛入為主的觀念,也有了自己去做獨立判斷的空間。第二,本書容納了許多近年來的新見解、新資料,以及外國漢學家的研究成果。本書參考了這十多年來的學術論文,引用了許多有代表性的意見,使讀者得以充分掌握這門學科的發展趨勢。 本書是一本既能自修閱讀,又適合作教材的書,適合任何人士。

第一講 緒論
第二講 語言學的基本知識
第三講 國語的音韻
第四講 我國的語言和方言
第五講 近代的語音史料
第六講 韻書的作用與沿革
第七講 從反切尋求古音
第八講 字母和早期等韻圖
第九講 等韻圖設計上的變通法則
第十講 中古語音系統
第十一講 宋元等韻圖
第十二講 中古後期語音概述
第十三章 中古到國語的音變規律
第十四講 上古韻部
第十五講 上古韻值的擬測
第十六講 上古的聲母
第十七講 上古的複聲母
第十八講 上古的聲調
華語語音學
作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語音學編輯委員會
分類號C2.3.1 070
出版社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系之語音學相關教授共同編纂,以精要的體例,深入淺出的介紹華語教學必備之語音學理論知識、國際音標與華語及漢語拼音系統,以及傳統注音符號,並加入對外華語教學應用與偏誤分析,使華語教學者獲得教學實踐與應用必要資訊,另針對「對外華語文教學能力認證」考試作歷年考題解析與重點摘要,是同類型書中,唯一著重理論與實用兼具的華語教學專書。

序言 張孝裕
編輯凡例 張正男

第一章 華語語音學總論 張正男、蔡雅薰
第二章 華語的聲 吳瑾瑋
第三章 華語的韻 張正男
第四章 華語的調 高秋鳳
第五章 華語聲韻拼合規律 郭乃貞
第六章 華語的輕重音 張正男
第七章 華語的語流音變 張正男
第八章 華語的語流音變 兒化 楊如雪
第九章 華語的一字多音 廖吉郎
第十章 兩岸語音歧異與華語教學 姚榮松
第十一章 外國語音特色與華語教學 蔡雅薰
第十二章 華語口語與表達 蔡雅薰
第十三章 結論 張正男
國音學講義
作者易作霖
分類號C2.3.1 072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作者在書中以發音語音學的原理和方法結合國語實際情形描寫國語語音各要素,又以傳統音韻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國語語音之聲韻、等呼、四聲諸系統。作者還介紹了國音標準和注音字母的形成過程,記載了每一個注音字母的出處,並且提供國語老國音的完整系統,以及許多用老國音注音的文字材料,本書因這些重要內容而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同時,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國語語音系統之精要及其歷史演變傳承,即使在其問世近百年後的今天,仍不失為中文系學子學習語音聲韻之基礎範本。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目錄
再版前言
代序
編輯大意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音標
第二節 音標與反切
第三節 音標之制
第四節 標準

第二章 聲母

第一節 聲的組成
第二節 聲母讀法
第三節 聲母的流變

第三章 韻母

第一節 韻母讀法
第二節 韻的組成
第三節 韻母的流變

第四章 介母

第一節 等呼
第二節 介母的作用(附等呼表)

第五章 合母

第一節 合音與反切
第二節 合音法(附合音表)

第六章 清濁四聲及閏母

第一節 清濁四聲的原理
第二節 清濁四聲的應用
第三節 閏母

練習

第一  名詞及短語
第二  長篇

附錄
對照表
手語法
勘誤表
基礎音韻學
作者龍異騰
分類號C2.3.1 078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主題
註釋
本書是作者自己多年來教學經驗的總結。裹面不少都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值得重視。全書把重點放在中古語音系統的解釋,用現代語音學的原理解釋傳統音韻學的概念,要言不煩,深中肯綮。書中結合貴州方言講解全濁聲母和入聲韻的辨識,更能夠給初學者以啟迪。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音韻學
第二節 為什麼要學習音韻學
第三節 怎樣學習音韻畢

第二章 音韻基本知識

第一節 反切
第二節 聲母
第三節 韻母
第四節 關於聲調
第五節 等韻學和等韻圖

第三章 《庸韻》音系

第一節 《切韻》和《切韻》系韻書
第二節 陳澧和他的《切韻考》
第三節 三十六字母和四十一聲類
第四節 《廣韻》的韻類概況
第五節 《廣韻》聲類輿現代漢語聲母
第六節 《廣韻》韻類與現代漢語韻母

第四章 語音對應規律的應用

第一節 古入聲字的辨識
第二節 等的辨識
第三節 全濁聲母的辨識
第四節 聲母清濁對反切今讀的影響
第五節 見、曉、精三組的反切
第六節 知系字的反切
第七節 幫系聲母的反切

第五章 古音學說略

第一節 古音學的萌芽和建立
第二節 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第三節 上古聲類的考求
第四節 上古的韻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漢語音韻學研究導論︰傳統語言學研究論卷一
作者劉志成
分類號C2.3.1 081
出版社巴蜀書社
主題
註釋
書名《漢語音韻學研究導論》,作者的本意是給有志於漢語音韻研究的學子指一條路子,也就是說看了我的書能基本知識怎麼研究音韻學。基於此,我給這《漢語音韻學研究導論:傳統語言學研究導論卷一》定的要求是請清音韻學上的概念。理清音韻學發展的脈絡,總結前人及今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方法,使年輕學子知道怎麼研究漢語音韻,以及怎樣利用音韻學的研究成果。但是又不能安全脫離前輩和時人的理論框架,安排章節時,首先還是請反切、等韻和《切韻》,以此推導古音、近代音,臨於當代古代漢語方言研究的輝煌成績,我單獨寫了《古代漢語方言研究》一章。作者一向認為音韻學是門獨立的學科,但又是工具,所以又寫了《音韻學的應用》。最後一章是研究方法的簡單總結。本書適合研究傳統語言學的學生與學者參考。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反切
第三章 等韻(上)
第四章 等韻(下)
第五章 《切韻》與中古音
第六章 《中原音韻》和北音
第七章 上古音
第八章 古代漢語方言研究
第九章 音韻學的應用
第十章 音韻學的研究方法和展望
第十一章 音韻學研究方法的主要論著簡目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漢語拼音50年
作者王登峄 祝麗華
分類號C2.3.1 077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王登峰、祝麗華主編的《漢語拼音五十年》原是由山東電視臺製作的《中文拼音50年》(5集)大型電視專題片的網路視頻中結集而成。從這本書我們知道了中文拼音發展史,瞭解並學習了許多中文拼音的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作為國際標準的《中文拼音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中國的文化承載於中文拼音走向了世界。

目錄
總序
前言

上編 尋道圖強

●引子
●回望甲午
●古人的識字法
●一位和尚的創舉
●傳教士的地獄之門
●切音運動第一人
●通緝犯和他的拼音方案
●老電影背後的拼音故事
●大房子裡制定出來的國語羅馬字
●波瀾壯闊的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中編 革故鼎新

●斯大林:中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
●甚麼是民族形式
●655個拼音方案
●周有光:字母的故事
●毛澤東:我贊成拉丁字母
●「你們真笨,26個字母搞了3年」
●漢語拼音方案宣傳月

下編 大道無彊

●一個拼音寫滿墻的地方
●智化童心:小報大事業
●一家人的拼音情緣
●今天南腔北調,明天滿口京腔
●千手觀音後的字母
●苗族的無字錦囊 薩馬蘭奇:Peking還是Beijing ?
●刀「碼」奔騰與一「碼」當先

附:漢語拼音方案
《廣韻》反切今讀手冊
作者曹先擢、李青樓
分類號C2.3.1 038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為查檢《廣韻》反切今讀而編寫,依據反切注出今音。今音為現代普通話的語音系統,也就是北京話的語音系統。《廣韻》有反切小韻3872個,本手冊相應列3872個條目。反切的排列以反切上字的中文拼音為序,反切上字讀音相同的,則按反切下字的中文拼音順序排列。每個條目首列該小韻的領頭字,其下另提行列出此韻所轄其他的字(即同音字),並按《廣韻》體例標出該小韻的字數。在小韻的領頭字後用中文拼音和注音字母注出反切的今讀,注明此小韻的攝、開合口、等、聲調、韻、聲母等六個方面的內容,旨在表示被切字的音韻地位。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例言
新舊字形對照表
反切上字中文拼音音節索引
正文
反切上字筆劃索引

附錄

《廣韻》簡介
談談反切
漢語音韻學
作者龍莊偉
分類號C2.3.1 036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漢語音韻學》內容包括:音韻學,什麼是音韻學,音韻學與語音學,音韻學的功用,漢語語音的分期,漢字標音方法,反切以前的標音方法,反切,音位學標音法,音韻學的一些基本概念關於聲母的概念,關於韻母的概念,關於聲調的概念。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第一章 總論

一、音韻學

1.什麼是音韻學
2.音韻學與語音學
3.音韻學的功用

二、漢語語音的分期

三、漢字標音方法

1.反切以前的標音方法
2.反切
3.音位學標音法

四、音韻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1.關於聲母的概念
2.關於韻母的概念
3.關於聲調的概念

第二章 今音學

一、《切韻》和《廣韻》

1.韻書產生的背景
2.六朝韻書與陸法言《切韻》
3.唐人對《切韻》的修訂
4.《廣韻》在音韻學上的地位

二、《廣韻》的體例

1.《廣韻》的體例
2.韻和韻母
3.收字和訓釋

三、《廣韻》的聲母

1.傳統的三十六字母
2.求聲類的方法
3.《廣韻》的聲母
4.《廣韻》聲母和現代普通話聲母的比較

四、《廣韻》的韻母系統

1.206韻
2.《廣韻》的韻母

第三章 等韻學

一、等韻和等韻圖

1.什麼是等韻、等韻學和等韻圖
2.等韻的起源

二、等韻圖的體例

三、韻圖的分類

1.宋元時期的韻圖
2.明清時期的韻圖
3.等呼觀念的改變

四、如何利用韻圖認識反切

五、等韻門法

1.什麼是門法
2.門法的產生
3.門法的發展

第四章 古音學

一、古音學的萌生

1.協韻說批判
2.《韻補》之功過

二、顧炎武的古音研究

1.《音學五書》簡介
2.顧炎武研究古音的材料和方法
3.顧炎武的古音十部

三、清代古音學研究概觀

1.江永
2.段玉裁
3.戴震
4.錢大聽
5.孔廣森
6.王念孫、江有誥

四、上古韻部系統

1.章炳麟、黃侃的古韻分部
2.王力的古韻分部

五、上古聲類研究

1.有關上古聲母的幾個主要看法
2.上古聲紐系統

六、上古音的聲調

第五章 北音學

一、《中原音韻》系統的韻書

1.《中原音韻》
2.《韻略易通》
3.《五方母音》

二、《中原音韻》研究概況

三、《中原音韻》音系

1.對《中原音韻》音系的不同看法
2.《中原音韻》的韻母系統
3.《中原音韻》的聲母系統
4.《中原音韻》的聲調問題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廣韻》反切上字表
《廣韻》反切下字表 音韻學文選

1.《切韻》序
2.顏氏家訓•音辭
3.《刊謬補缺切韻》序
4.《刊謬補缺切韻箋注》序
5.《唐韻》序
6.大宋重修廣韻敕牒
7.《廣韻校本》序言(節選)
8.切韻考•條例(節錄)
9.《中原音韻》自序
10.《廣韻》韻目
11.平水韻韻目
12.《中原音韻》21聲類
13.《中原音韻》46韻母
14.十六攝
15.三十六字母表
16.《韻鏡》卷首識語
17.《韻鏡》序作
18.《切韻指掌圖》原序
19.《毛詩古音考》自序
20.讀《詩》拙言(節錄)
21.《屈宋古音義》跋(節錄)
22.音論•先儒兩聲各義之說不儘然(節錄)
23.《六書音均表》戴序
24.《六書音均表》吳序
25.《六書音均表》錢序
26.六書音均表•今韻古分十七部表第一(節選)
27.六書音均表•古十七部諧聲表第二(節選)
28.寄戴東原先生書
29.十一家古韻分部異同表
30.古無輕唇音(節選)
31.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節選)
32.上古聲紐總表
33.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節選)
34.古音十九紐
35.喻母古讀考(節選)

上古聲母常用字歸類表
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部表
漢語音韻學新觀
作者秦之勇
分類號C2.3.1 060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共分兩部份,第一部份主要從古代語音出發,從切韻、詩經等方面研究漢語的音韻學,第二部份則從普通話、拼音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的新思維。本書有不少例子說明,但是內容比較專業,非一般沒有根基的人所能瞭解,適用於修讀音韻學的學生與學者參考。

漢語音韻學新觀

第一篇 切韻音系再發現
第二篇 從詩經音系到切韻音系
第三篇 詩經音系之前

漢語文字改革新思維

●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音位
●對漢語拼音的改進設計
●漢語文字拼音化的可能途徑
●「漢語音字」構想概要
●漢語音字的輔助定義法
國際語音學會手冊
作者國際語音學會
分類號C2.3.1 060
出版社江獲
主題
註釋
這本手冊對國際音標作了全面的介紹,闡述了國際音標的目標,即提供一套適合各種語言的標音方法。這本書署名國際語音學會,是世界最老牌的學術組織之一,它從創立之始就提倡語音科學的研究和語音科學的應用,學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86年。迄今為止,國際音標已經在世界範圍使用了一百多年。這本手冊準確地介紹了分析語音的基本方法,讓讀者可以清楚地瞭解國際音標的原則,並且舉例說明了音標符號的使用方法。在實際應用方面,手冊精選了近30種語言案例,每個案例都有語音系統的簡明分析和“北風與太陽”文本的標音。其中16個印歐語系語言,4個亞非語系語言,2個南島語言,3個阿勒泰語言,2個漢藏語言,其他是尼日爾-剛果語言和烏拉爾語言。手冊還包括很多其他內容和資訊,例如用於病理語言的國際音標擴展系統,國際音標符號的電腦編碼。應該說這是一本學習語音學和開展語音分析最經典的參考手冊。 這本手冊適用于各種不同讀者群體,有語音學家、語言教師、高校的學生,還有言語工程師、言語病理學家和對語言或語音感興趣的任何讀者。


前言
國際音標表

第一部份 國際音標導論

1 什麽是國際音標
2語音描寫與國際音標
3 國際音標標音法指南
4 音位學原理
5 寬式標音法與嚴式標音法
6 用國際音標給語言標音
7使用國際音標
8 國際音標的其他用途
9 某些有爭議的問題
10 國際音標與音系學理論

第二部份 國際音標應用實例

第三部份 附錄

附錄1 國際語音學會的原則
附錄2 國際音標符號的計算機編碼
附錄3 國際音標擴展:國際音標擴展表
附錄4 關於國際語音學會
附錄5 參考學會

漢英對照術語表
譯後記
音韻學入門
作者張世祿、楊劍橋
分類號C2.3.1 061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音韻學入門》是一本漢語音韻學的入門讀物。它詳細指明了漢語音韻學的各種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注意區分音類的考證和音值的考證這兩種不同的工作,力圖從音位學的角度闡明漢語音韻學的重要特點。全書敘述簡明扼要,同時又努力吸取近年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既可以做到雅俗共賞,又能引導讀者順利入門,是一本淺近而富有學術價值的音韻學著作。 本書適合音韻學入門的學生。

第一章 漢語音韻學的性質、功用和學習步驟

第一節 漢語音韻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第二節 漢語音韻學的研究任務和物件
第三節 漢語音韻學的功用
第四節 漢語音韻學的學習步驟

第二章 語音學與音韻學的關係

第一節 語音學知識在音韻學上的重要性
第二節 普通語音學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漢語音節 的特點

第三章 漢語音韻學的名詞術語

第一節 音韻學名詞術語的特點
第二節 一些音韻學名詞術語的解釋

第四章 考證古音音類的分合

第一節 什麼叫古音音類
第二節 考證古音音類的材料和方法
第三節 中古音音類的考證
第四節 近代音音類的考證
第五節 上古音音類的考證

第五章 古音音值的擬測

第一節 什麼叫古音音值
第二節 擬測古音音值的材料和方法

第六章 漢語語音的發展規律

第一節 怎樣研究漢語語音的發展規律
第二節 漢語語音的發展規律

附錄
參考書目
音韻學要略
作者萬獻初
分類號C2.3.1 050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音韻學要略》用深入淺出的方法系統講授漢語音韻學的基本理論和內容,既注意講通基本原理,又強調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從接受者的角度來組織課程內容,逐層深入,逐步鞏固,使讀者、聽者不畏其難而漸漸深入進去,能聽懂、能理解、能聯繫實際予以使用,樂在其中。 音韻學通過分析漢字的讀音,歸納出漢語各個歷史時期的語音系統,包括聲母系統、韻母系統和聲調系統,然後對各個歷史時期的語音系統進行比較,從而探究漢語語音的演變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羅常培先生說:“音韻學就是分析漢字或漢語裡所含‘聲’‘韻’‘調’三種元素,而講明它們的發音和類別,並推究它們的相互關係和古今流變的。我們的傳統音韻學一直著力於研究歷代漢語的語音系統及其組合規律,用現代觀點看,可視為歷時的漢語音系學。歷時性、系統性是漢語音韻學的兩大主要特點,普通語言學、音系學則是音韻學的兩大基礎學科,必須先掌握這兩門學科的基本知識,才能學好音韻學。 本書適合修讀音韻學的學生閱讀。

緒論

第一章 漢語音韻學的基本範疇及其概念
第二章 《廣韻》與中古音系
第三章 上古音研究概略
第四章 《廣韻》後韻書與近代音系

附錄
國際音標的發音與例字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中國音韻學 -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南京研究會論文集2006
作者中國音韻學研究會
分類號C2.3.1 074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中國音韻學: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南京研討會論文集2006》收錄了“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九屆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40多篇優秀論文,其內容涉及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方音史、方言學、對音譯音、民族語音、音韻學理論與方法、音韻文獻、詩詞韻律等各個方面,充分反映出近年音韻學的蓬勃發展。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 團結一致,堅定地走自主創新之路──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九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 中國語言學的發展方向──從發展中國戲曲談起
● 漢語史研究中材料的考證與運用──答《字書派與材料派──漢語語音史觀之一》
● 怎樣用現代方言去證明《中原音韻》的語言基礎?──從多向的音系比較看近代北京話的來源及遞嬗延續(一)
● 來母諧聲現象研究
● 從楚簡中所反映的一處語流音變看上古音擬測的幾個問題
● 從戰國文字的諧聲看戰國語言的聲類
● 上古楚方言冬部論略
● 論兩漢陰陽人三聲對轉關係
● 《說文解字注》特殊注音淺探
● 論姚文田的通轉說
● 黃侃上古韻部研究的再思考
● 《同源字典》中同源字的韻部和聲紐關係
● 中古口語音系中的次濁緊喉聲母
● 見系開口二等向“尖團合流”演化的進程
● 見精組聲母合流應已見於明清以前的方言口語
● 止開三知莊章組字在近代漢語的兩種演變類型
● 論三等韻裏的莊組字
● 《經典釋文》齒音聲類異讀初探
● 由廣州話及《韻鏡》建構《切韻》韻母母音長短配對說
● 《切韻》鹹、蟹二攝一二等重韻中覃咱韻系構擬的一處商榷??論前、央、後/a/不能同居於一個音系
● 唐末以前音義文獻中的“輕重”及其涵義
● 等韻學與音位學
● 黑水城等韻抄本《解釋歌義》新探
● 岑參、孟浩然詩韻研究
● 金源人聲詩詞用韻初探
● 元代《禮部韻略》發覆??兼釋至正年間屢刊《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的原因
● 《音韻正訛》韻母系統的特點
● 艾儒略《職方外紀》中所透露的明末音韻資訊
● 讀《拙庵韻悟》劄記
● 《韻府群玉》的音切特點
● 《木氏宦譜》納漢對音中的明代麗江漢語方音
● 《音韻正訛》與明末宣城方音
● 《吾妻鏡補?國語解》對音漢字所反映的清代吳語語音
● 從山東方言看元代兒化音的性質
● 北京話r聲母的變體及音位的聚合程度
● 晉方言古宕江攝與曾梗通攝同韻史
● 粵語中古全濁塞音、塞擦音今讀不送氣清音之探討
● 江西萬載方言的音韻特點
● “吐蕃”的讀音問題
● “身毒”的“身”字今音考
● 例外音變和語音系統的調整──也談“吞、尋”兩字的例外讀音
● 杜甫對七言絕句格律建設的貢獻??兼與王昌齡七言絕句格律之比較

編後記
現代漢語語音答問
作者曹文
分類號C2.3.1 05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介紹漢語教學必需的漢語言文字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分析漢語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問題,有助於讀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所應具備的相關知識與能力。編寫體例一改傳統的編寫方式,採用答問方式編寫,從漢語教師可能會提出或存在的問題出發設置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一定的理論性。 本叢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第一節 緒論

一、若干基本的概念問題

(一)語音、聲音、嗓音是一樣的概念嗎?
(二)“語音四要素”說的是什麼?
(三)人的發音器官到底有哪些?

二、國際音標

(一)國際音標指的是什麼?
(二)國際音標表有哪些內容?
(三)什麼是母音、輔音?
(四)發音部位有哪些?
(五)發音方法有哪些?
(六)音節、音素、音位、區別特徵分別指什麼?

三、中文拼音

(一)“普通話”到底指的是什麼?
(二)《中文拼音方案》是怎麼來的?
(三)運用《中文拼音方案》進行漢語教學要注意什麼?

思考與練習 深度閱讀/參考文獻

第二節 有關聲調的問題

一、聲調基本問題

(一)什麼是聲調?
(二)哪些語言有聲調?
(三)什麼是調形、調勢、調型、調域?
(四)什麼是五度值、五度制?
(五)什麼是調值、調位、調類?

二、關於漢語聲調教學

(一)普通話到底有幾個聲調?
(二)哪個聲調最容易學?
(三)哪個聲調最難?
(四)教學中可以先教聲調嗎?
(五)為什麼有學生單個字說得很好,一到句子聲調就亂?

思考與練習 深度閱讀/參考文獻

第三節 有關聲母的問題

一、為什麼有人會把“兔子跑了”說成“肚子飽了”?
二、為什麼有學生叫“老師”好像叫“老西”或“老司”?
三、外國人也有f,h不分的嗎?
四、為什麼有學生老說不好“計程車”?
五、為什麼有學生會把“仍然”說成“棱蘭”?
六、零聲母是怎麼回事? 思考與練習 深度閱讀/參考文獻 第四節 有關韻母的問題

一、有人說o、e不是真正的單韻母,是這樣嗎?
二、為什麼有人會把“買瓜”說成“買鍋”?
三、為什麼一些學生髮後鼻音時還要在後面加一個g?
四、“四呼”說的是什麼?

思考與練習 深度閱讀/參考文獻

第四節 有關韻母的問題

第五節 有關語流音變及輕聲兒化、變調的問題

一、什麼是語流音變?
二、語流音變有哪些?教學中需要注意什麼?
三、輕聲、輕聲的特點和輕聲詞

(一)什麼是輕聲?
(二)輕聲有哪些特點?
(三)輕聲詞有哪些類型?

四、兒化問題

(一)什麼是兒化?
(二)兒化有什麼用?
(三)兒化在發音上的規律有哪些?

五、什麼是連讀變調?它有哪些類型?

(一)連調
(二)變調 思考與練習 深度閱讀/參考文獻

第六節 有關重音的問題

一、什麼是重音?
二、重音有什麼用?
三、重音有哪些類型?
四、漢語的重音有什麼特點?

(一)詞重音
(二)句重音

思考與練習 深度閱讀/參考文獻

第七節 有關語氣語調的問題

一、語氣和語調的關係

(一)什麼是語氣?表達語氣的手段有哪些?
(二)什麼是語調?語調有哪些構成要素?
(三)語調和語氣有什麼關係?

二、聲調和語調有什麼關係?
三、怎樣進行漢語語調教學?

思考與練習 深度閱讀/參考文獻

附錄

一、國際音標(IPA)2005版
二、中文拼音方案
三、普通話音節聲韻調配合總表
四、26個拉丁字母在部分語言中的音值對比表
五、名詞術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