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主題 : 演講總數: 26
商務溝通藝術 (4 DVDs)
作者鄭日昌
分類號C1.1.4 002
出版社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
主題
註釋
01 有效溝通者的兩個條件
02 說服要堅持三個原則(上)
03 說服要堅持三個原則(下)
04 說服要搞好四個結合
05 說服要發揮五種效應
06 說服中的六種戰術(上)
07 說服中的六種戰術(中)
08 說服中的六種戰術(下)
09 說服中的七種技巧
10 實戰中的活學活用
語言的突破
作者戴尔‧卡內基
分類號C1.1.2 009
出版社汕頭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社會上最缺少的,就是那些能發表自己的意見、能說服他人、能領導團隊走向成功的人。約翰•洛克菲勒說過:“與人相處的能力,如果能夠像糖和咖啡一樣可以買到,每個人都會為這種本領付出最多的錢。”
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那些能夠善用這種能力的人,往往可以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為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平添數不盡的助益,並通過充分展現自己的風采和內涵,抓住機遇,贏得成功。
語海揚帆:王希杰語言隨筆集(上)
作者王希杰
分類號C2.2.1 047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為王希傑教授語言隨筆小品的最新結集,共精選收錄其近些年來撰寫的語言隨筆小品近170篇,其中包括已入編全國全日制高中語文課本的作品兩篇。書中作品的語料多取材于古典文史、現代文學、當代報刊雜誌及日常生活用語,來源十分廣泛。作者以語言學、修辭學的視角切題,輔以深層的文化剖析和生動淺白的語言表述。將深奧的學術研究成果,演繹成一篇篇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語言小品。融科學性、知識性、可讀性於一身,趣味盎然,令人耳目一新。需要說明的是,書中收錄的相當部分的隨筆小品雖曾公開發表過,但在此次結集出版時,作者均對原作進行了精心的修改和補充。

壹 詞語的奧秘
1.“嬰兒”古今義
2.法國梧桐
3.從“夫人”到“夫妻老婆店”
4.“中樂、華樂、民樂、國樂”和“中蒙醫”
5.“病關索”之“病”:“並”?
6.“新聞30分”和“健美5分鐘”
7.“北京”和“首都”
8.“南大”和“國大”
9.“馬國”和“澳洲”
10.“外N”和“N外”及“N外N”
11.魚醫和蛇醫
12.呂布和關公與赤兔馬
13.水星上沒有水
14.“殺手”解
15.說“化”
16.雙聲和疊韻,疊音詞和詞的重疊
17.說“大”話“小”
18.非對稱的“大”和“小”

貳 詞語和飲食文化
1.飯盒和盒飯
2.肉骨茶=肉骨湯+功夫茶
3.蓋澆飯和蓋澆面
4.肉夾饃和羊肉泡饃
5.雞公和公雞
6.火腿腸廣告的聯想
7.奶茶
8.“花生”和“落花生”
9.淮安麻油茶饊

三 人和人心
1.“人”字兒和兒子的牢騷
2.從火車厠所標記談起
3.說“心”
4“心”話
5.癩蛤蟆和天鵝肉
6.望X
7.修辭和心理
8.雙關辨異

肆 人和做人
1.人名的學問和情趣
2.人馬互喻
3“嘴”和“嘴上”
4.“親口”和“親嘴”
5.“嘴”和“口”
6.說“口”
7.從“手”到“腳”
8.師母=老師的母親?!
9.“先生”閒話
10.再說“先生”
11.“為堯舜”和“盡舜堯”
12.吹牛拍馬:吹牛皮和拍馬屁
13.蒙田的自知之明

伍 結構和關係
1.詞性、結構和意義
2.句際關係學
3.詞序、結構和意義
4.“……伸出窗外”
5.“沒有沒有票的”說
6.主賓換位
7.“狗美容師”
8.“黃山野生 糖炒栗子”
9.詞序和情感
10.“你先走先?!”
11.“包不壞”和“壞不包”

陸 模糊和歧義
1.模糊理論和修辭
2.語言的混亂與誤導
3.歧義和對照
4.《“老外”不外》析
5.朦朧一例
6.精確和模糊與科學
7.梁啟超並非航太專家
8.女學生的國別

柒 “我”和“家”
1.說“我”
2.“我”和“你”與“他”
3.“我”和“我們”
4.你─我─他
5. “二姐夫”和“三舅媽”
6.內人和外人
7.家長式、家天下與家長作風和話語霸權

捌 成語新說
1.語言的誤區、盲點和誤導
2.成語和惰性思維
3. “白日做夢”,要得!
4.對牛彈琴,牛喜歡
5.非驢非馬─就是創造!
6.隔年皇歷,也有用處
7.畫龍不點精一樣妙
8.朝三暮四≠朝四暮三
9.樂不思蜀的真和假
10.瞎子摸象的悲哀
11.天下烏鴉並不一般黑
12.畫蛇添足,也不錯
13.為好龍的葉公辯

玖 三言兩語長話短說
1.關於“令X”
2.李洱的語言學失誤
3.並非笑話
4.見怪不怪
5.不怪才怪
6.“男保姆”不是保姆
7.報刊標題一笑
8.“才”和“再”
9. “某某兄” “馬夫”之類
10.常春茶廣告
11.“都”不起來的“都”
12.“最多的投資”和“投資最多”
13.“指”和“指責”
14.說“走”
15.“孝子”和“小心肝”
16.《消胖美》?!
17.“三子”的雙關
18.標題中的同我異
19.重迭多義
20.動賓和音節
21.男人是“姑娘”
22.注意論域
23.“方便”三義
24.香蕉人和雞蛋人
25.高秋氣爽
26.駭客與微軟
27.“潤之飯店”
28.“機器人”和“機器蛇”
29.豆腐腦子
30.“沙鍋魚頭”與“魚頭沙鍋”
31.啤酒和白酒

後記
現代漢語三音詞詞典
作者王彥坤
分類號R1.2 005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現代漢語三音詞詞典(增訂本)》主要收錄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三音節的普通詞語及熟語。這些詞不但數量豐富,而且形象生動,大多還具備一定的比喻義,有很強的表現力。本詞典1999年初版,此次增訂作,作了較大的修改和擴充。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刪去初版所收全部兒化詞、異形詞,以及部分生僻詞共760餘條;新增詞條約1600條。2.初充了大量例句,替換了部分過於冗長或不太典型的例句。3.個別釋義重作解釋。《現代漢語三音詞詞典(增訂本)(精)》收錄三字詞語約5000條。

前言
凡例
詞目首字音節索引
詞目筆劃索引
詞典正文
增訂本後記
唐代小說重寫研究
作者黃大宏
分類號C4.2.4 042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主題
桃花扇選評
作者翁敏華
分類號C4.2.5 01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題
唐詩與酒
作者肖文苑
分類號C4.2.3 067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主題
博客文學論
作者歐陽文風、王曉生等
分類號C3.3.5 002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博客文學論》主要內容:博客的出現對文學的發展也起了極大的影響,近幾年來,許多文學愛好者甚至不少傳統作家,紛紛利用博客這種便捷的方式作為自己創作、發表和交流文學作品的新途徑。
這套叢書的選題和寫作本意就源於這樣的學術立場,至於實際效果怎樣,只能由睿智的讀者來評說了。叢書共有六本,它們分別是楊雨的《網路詩歌論》、蘇曉芳的《網路小說論》、藍愛國的《網路惡搞文化》、歐陽文風、王曉生的《博客文學論》、李星輝的《網路文學語言論》,以及柏定國的《網路傳播與文學》。這些作者都是我們中南大學文學院的教師,也是我們網路文學研究基地的團隊成員。他們均為近年來嶄露頭角的年輕的教授、博士,思想敏銳,觀念新穎、加之這六《博客文學論》的選題都是網路文學的新命題,需要有新思維、新方法去作新解答、新拓進,因而冠之以“新視野”叢書是我們的動機,也是學術推進的期待。
話語的靈性
作者貴志浩
分類號C4.5.2 016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0
主題
註釋
本書從體現文體藝術本質的重要部位切入,對現代散文這種獨特文學品種的文體特徵作了精到的論說。本書對於現代散文語體風格的研究,涉及多個關鍵點的探討,諸如如何把握文學話語與散文話語的重合性與區別性以及散文與其他文學體式的異同,梳理現代散文發展與語體演變的脈絡,探究語體的豐富性對於散文成熟的意義,把握語體與風格的各自內涵、兩者的內在關聯及語體風格生成的藝術審美價值,等等。這樣的逐層深入的論述,肯定會逼近現代散文語體風格這樣一個重要理論命題的有益探究及對之作出深層意義的闡釋。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現代散文風格的語體學觀照
一、散文的語體與文體
二、現代散文的語體流變
三、現代散文語體形態的多維審美

第二章 現代散文語體的交流屬性與對話方式
一、閒話體:天南地北的娓娓絮語
二、獨語體:專注內心的靈魂拷問
三、傾訴體:浪漫感傷的幽幽情懷

第三章 現代散文語體的修辭表達與詩性本質
一、日常辭格:散文話語的詩藝策略
二、通感與陌生化:詩藝的創新策略
三、象徵與暗示:散文話語的詩意蘊藉

第四章 現代散文語體的語境創造與情感結構
一、意象選擇的情感指向
二、意境創造的情感表達
三、敘事的情感內涵

第五章 現代散文的語體交融與文本間性
一、現代散文語體的互文視閡
二、雜文:政論語體和文藝語體的交融
三、科學小品:科技語體和文藝語體的聯姻
四、報告文學:新聞語體和文藝語體的雜合

第六章 現代散文語體的個性風格與魅態審美
一、個性風格:作家個人的語體魅態
二、流派風格:同中存異的語體魅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古代戲曲小說研究
作者徐朔方
分類號C4.2.4 030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主題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
作者陳思和
分類號C4.5.1 025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的作者帶我們進入了十二部現當代文學名著:《狂人日記》、《知堂文集》、《電》、《邊城》、《雷雨》、《十四行集》、《生死場》、《駱駝祥子》、《子夜》、《傾城之戀》、《長恨歌》、《堅硬如水》,仔細領會作品的內在精細微妙之處,細細品位每一部作品的來源與肌理,質疑隱藏在作品中的縫隙,借此提供更多言說的可能性。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本書系編審委員會
第一講 文本細讀的意義和方法
一 文本細讀與文學史教學
二 細讀文本與文學性因素
三 文本細讀的方法
四 簡短的結語

第二講 知識份子轉型與新文學的兩種思潮
一 現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形成
二 現代知識份子與新文學運動
三 周氏兄弟與西方精神源流

第三講 現代知識份子覺醒斯的呐喊:《狂人日記》
一 魯迅為什麼要寫《狂人日記》
二 吃人意象的演變
三 《狂人日記》的先鋒性

第四講 現代知識份子崗位的確立
一 為什麼要選講《知堂文集》
二 幾篇散文的解讀
三 對周作人散文的語言藝術的感受

第五講 現實戰鬥精神的絕望與抗爭
一 為什麼要講巴金的《電》?
二 解讀《電》的幾個問題
三 《電》中的知識份子精神立場
第六講 由啟蒙向民間的轉向:《邊城》
第七講 人性的沉淪與掙扎:《雷雨》
第八講 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範之作:《十四行集》(上)
第九講 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範之作:《十四行集》(下)
第十講 啟蒙視角下的民間悲劇:《生死場》
第十一講 民間視角下的啟蒙悲劇:《駱駝祥子》
第十二講 浪漫•海派•左翼:《子夜》
第十三講 都市里的民間世界:《傾城之間》
第十四講 懷舊傳奇與左翼敍事:《長恨歌》
第十五講 “文革”書寫與惡魔性因素:《堅硬如水》
後記
中國文學十五講
作者周先慎
分類號C4.2.1 03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影視作品分析
作者張福起、房偉
分類號C3.3.2 085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影視作品分析(第2版)》主要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電影評論寫作。在這部份,首先介紹了影視藝術類專業為什麼要考影評以及怎樣才能寫好影評。又用大量的篇幅對中外電影史和電影視聽語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第二部分是電視片分析。基於電視片分析寫作相對於電影評論來說比較簡單,在這個章節中,簡單的介紹了電視片分析的寫作方法,並附錄了一些考生例文和往年試題,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啟發。

第一部分 電影評論寫作
第一章 影評考試綜述
1 影評考試的必要性
2 考試影片的類型
3 寫好影評的基礎
第二章 中外電影史
1 外國電影史
2 中國電影史
3 中國電影導演研究
第三章 電影視聽語言
1 景別
2 運動鏡頭
3 拍攝角度
4 電影聲音
5 聲畫組合形式
6 色彩和光線
7 蒙太奇與電影剪輯
8 長鏡頭
第四章 電影評論寫作方法
1 影評的種類
2 影評寫作的內容
3 應試方法和技巧
4 影評寫作常規思路及示例
5 影評寫作的篇章結構
6 影評考試的內容和寫作要求
7 影評寫作常見的11個問題以及克服途徑

第五章 電影評論寫作範文及評析
《羅拉快跑》
《千里走單騎》
《天使愛美麗》
《英雄》
《天上草原》
《俅求你,表揚我》
《鳳凰琴》
《暖》
《天下無賊》
《泥鰍也是魚》
《天狗》
《茉莉花開》
《瘋狂的石頭》
《如果•愛》
《看上去很美》
《美麗上海》
《我們倆》
《伊莎貝拉》
《紅顏》
《世界》
《孔雀》
《阿司匹林》
《肖申克的救贖》

第六章 考生真卷及考官點評
第七章 附錄篇
1部分院校電影評論寫作考試影片
2專業考試推薦影片及簡評
3專業學習常用中文期刊和中文網站

第二部分 電視片分析寫作
第一章 電視片基礎知識
1電視記錄片
2電視散文
3電視綜藝晚會
4電視新聞專題片
5電視欄目

第二章 電視片分析寫作方法
1電視片的主題分析
2電視片的表現手段分析
3電視片分析的文章結構
4電視片的默評
5答題的基本出發點
6答題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7考試前應做哪些準備

第三章 電視片分析范文及評析
1電視紀錄片分析
《台北故宮》
《老頭》
《俺爹俺娘》
《沙與海》
《西藏的誘惑》
《農民張來芳和他的農情筆記》

2電視散文作品分析
《圓明園》
《老頸》
《張賢亮.鳳凰于飛》
《匆匆》
《濟南的印象》
《肇建紫禁城》
《四季西湖》
《蘇州園林.滄浪亭》
《對院的女院》

3電視綜藝晚會分析
4電視新聞作品分析
5電視欄目分析

第四章 往年部分院校電視分析考試
真題舉例

第三部分 影視傳媒類招生院校和專業介紹
第一章 部分招生院校(本科)
第二章 專業簡介
第三章 影視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科目分析表
歸化與異化:中國文學翻譯研究的百年流變
作者朱安博
分類號E7.2 069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現代的翻譯理論流派很多,這些理論可以啟發我們的思路,對翻譯現象進行多角度的思考,但是理論的最後落腳點還是用其來審視過去、指導現在、展望將來。“在歸化與異化的翻譯策略上,我們要針對本土文化的特點,借鑒其他學科理論的研究成果,使翻譯研究從封閉的、狹隘的小圈子走向與現代學科結合的道路,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動態地研究歸化異化之間的關係,從而尋求一個符合時代需求的翻譯策略,以達到跨文化、跨語言的交際目的。”《歸化與異化:中國文學翻譯研究的百年流變》一書正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代序 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差異與通約
引言 歸化、異化意義述略
第一節 歸化、異化的源起及含義
一、歸化、異化的意義
二、歸化、異化的發展歷程追溯
第二節 歸化與異化VS直譯與意譯
一、直譯與意譯
二、從方法到策略
第三節 歸化與異化之爭及面臨的問題
一、歸化與異化之爭的緣起
二、歸化與異化之爭的實質與意義
三、歸化、異化的策略體現了翻譯的政治
四、歸化與異化之爭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第四節 多元系統理論的整合
一、多元系統理論(Polysystem Theory)的提出
二、多元系統理論(Polysystem Theory)對翻譯研究的啟示
第一章 譯在言外:近代文學翻譯的歸化策略
第一節 近代文學翻譯的文化取向
一、近代文學翻譯的文化語境
二、一個用歸化策略調和的個案:《福爾摩斯偵探全集》
三、西學東漸的思潮:以嚴複為代表的學術翻譯
第二節 近代翻譯理論思想——“信、達、雅”
一、“信、達、雅”整合了歸化與異化為一體,構成了一個求同存異的理論體系
二、翻譯理論在實踐中逐步形成
第三節 以林紓為代表的歸化翻譯策略
一、林紓的文學翻譯
二、林譯的選材與翻譯策略
三、林紓的歸化翻譯策略對中國文學翻譯的影響
第四節 翻譯文學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的開端
一、翻譯文學的本質屬性:歸化的文學翻譯
二、翻譯文學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二章 譯味深長:“五四”時期的異化翻譯
第一節 “五四”時期中國文學翻譯的現代轉型
一、文學翻譯實現“異化”轉型的背景
二、文學翻譯策略的“異化”轉型
第二節 “牛奶路公案”:歸化與異化之爭
第三節 歸化與異化與文學翻譯的權力話語
一、翻譯是一種話語權力的建構
二、《哀希臘》翻譯的不同風格例子
三、翻譯文本的本土化進程
第三章 譯步留神:20世紀中期的歸化翻譯
第一節 “為革命服務,為創作服務”的歸化
第二節 翻譯文學經典的重構與新生(以《牛虻》為例)
一、《牛虻》翻譯的時代背景
二、意識形態、詩學和贊助人:《牛虻》翻譯的個案解讀
三、歸化的翻譯策略
四、經典的重構與新生
第三節 翻譯研究中的權力話語
第四章 譯彩紛呈:20世紀後期的文學翻譯
第一節 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
一、“文化轉向”的趨勢及意義
二、西方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
三、反思“文化轉向”
第二節 西方譯論的引進思潮對歸化、異化的重新思考
一、歸化與異化的辯證統一
二、從源語和目的語差異看歸化和異化的相對性
三、對歸化與異化的反思
第三節 歸化、異化的均衡:張穀若的譯作分析
第四節 語言領域的帝國主義
一、中西語言的差異到文化的不平等
二、語言的殖民
三、語言環保:英語擠壓下的中文危機
第五章 比較文學視野下的歸化與異化研究
第一節 歸化異化研究與比較文學之間的聯繫
一、文學翻譯研究與比較文學
二、WhiteHouse:“白屋”還是“白宮”——譯介學層面的闡釋
三、歸化與異化:“同”與“異”的關係
第二節 從歸化異化的翻譯策略看“中華龍”和“Dragon”
一、歸化與異化:“中華龍”的兩種翻譯策略
二、歸化與異化:共謀與抵抗的文化策略
三、歸化與異化:從邊緣走向中心的話語權力
第三節 西方文論術語中的歸化與異化翻譯
一、術語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的策略
二、文化之間的差異影響翻譯策略的選擇
結語 譯朝譯夕
一、超越翻譯研究歸化、異化的二元對立情結
二、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歸化、異化的二元對立
三、語言與文化共生:解構歸化、異化二元對立翻譯觀的通途
參考文獻
後記
跨媒體敘事—論西西小說新生態
作者凌逾
分類號C4.5.3 0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9
主題
註釋
淩逾的《跨媒介敍事:論西西小說新生態》從跨媒介視角人手,探究西西的文體革新精神,這是已有研究尚未開掘的新領域。《跨媒介敍事:論西西小說新生 態》探究西西創造的跨媒介敍事新生態,重點研究其成因、類型、風格和意義,希冀探討西西的敍事突破,如何體現出文學轉型的前沿趨向,為消除文學終結的陰影 提供思維指向和創作實例。《跨媒介敍事:論西西小說新生態》同時也探討其實驗的局限性:她在各藝術門類中左奔右突,如何發現語言文字不能抵達的疆域,並逐 漸領悟藝術中不能跨越的疆界,“看見晨光漸顯,便謹慎地歸於緘默”。 目錄 緒論 一、文學新形態:跨媒介敍事 二、已有的西西研究綜述 三、西西的跨媒介創作視野與實驗歷程 第一章 腳本式影像 敍事小說 第一節 西西影像敍事探源 第二節 影像敍事小說的開山之作:《東城故事》 第三節 “括弧”式影像敍事小說 第二章 “比興”式影像敍事小說的建築空間 第一節 蒙太奇主導的“比”影像敍事小說:《哨鹿》 第二節 長鏡頭主導的“興”影像敍事小 說:《候鳥》 第三節 心理獨白群像的影像敍事小說 第四節 西西影像敍事與略薩結構寫實的空間敍述 第三章 圖文互涉敍事 第 一節 西西圖文互涉敍事探源 第二節 《我城》的圖文互涉敍事 第三節 《我城》的手卷、電影和戲劇敍事法融合 第四節 難以敘 述的敍述:《浮城志異》與馬格列特的繪畫 第四章 蟬聯想像曲式 第一節 西西蟬聯想像曲式探源 第二節 西西與卡爾維諾的想像 增殖比較 第三節 讀者參與互動創作的蟬聯想像曲式 第四節 反線性的網結蟬聯想像曲式:《飛氈》 第五章 跨媒介視閾中的女性 主義敍事 第一節 女性主義敍事學文體學與中國本土化發展 第二節 從《哀悼乳房》看女性主義敍事文體學的本土發展 第三節 女 性的自我賦權話語與敍述聲音 第四節 中西棄婦詩學經脈與西西的反棄婦詩學話語 第五節 反叛性別偏見與重構女性敍事文體的美學標準 結語挑戰傳統:跨媒介敍事的意義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