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總數: 30
作文新饗宴
作者張春榮
分類號C1.5.2 011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詩經研究史概要
作者夏傳才
分類號C5.6.2 010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
出版年1993
篇章結構學
作者陳滿銘
分類號C2.3.5 008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應用修辭學
作者蔡宗陽
分類號C2.3.5 003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詩歌鑑賞入門
作者魏飴
分類號C4.2.3 001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年1999
戲劇鑑賞入門
作者魏飴
分類號C4.2.5 001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篇章結構學
作者陳滿銘
分類號C2.3.5 008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特先歸本於形象思維以梳理內容結構、邏輯思維以梳理章法結構,再藉綜合思維來談主旨與風格,然後用「多、 二、一(0)」的邏輯結構「一以貫之」,兼顧理論與實際,完整地呈現篇章結構的內涵與特色,供社會大眾自修, 或用作大專院校「章法學」或「篇章結構學」課程之教材。此書適合寫作有興趣的學者閱讀。


自序

第一章 篇章結構概說

第二章 篇章結構的形象內涵

第三章 篇章結構的邏輯內涵

第四章 篇章結構的綜合內涵

第五章 篇章「多、二、一(0)」的邏輯結構

附錄

參考文獻
實用修辭寫作學
作者張春榮
分類號C2.3.5 061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實用修辭寫作的重點,不在辭格分類的「知識」、「理解」,而在「應用」、「綜合」,讓修辭書寫能化繁為簡, 化簡為易,成為有效的寫作能力;根深葉茂,條貫上達,進而打通「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的任 督二脈,一氣流轉,取精用宏,展現生命書寫的飽滿酣暢。此書適合任何年級的學生和對寫作有興趣的初學者閱讀。


自序


第一章 修辭寫作

第一節 修辭三性的書寫
第二節 修辭三性的賞析
第三節 結語


第二章 修辭三原則

第一節 有意外
第二節 有意義
第三節 有意思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修辭的思考帽

第一節 白色思考帽、紅色思考帽
第二節 黑色思考帽、黃色思考帽
第三節 綠色思考帽、藍色思考帽
第四節 五頂思考帽的修辭
第五節 綜合運用
第六節 結語


第四章 修辭的想像力

第一節 接近聯想
第二節 相似聯想
第三節 對比聯想
第四節 因果聯想
第五節 綜合運用
第六節 結語


第五章 修辭的創造力

第一節 敏覺力
第二節 變通力
第三節 流暢力
第四節 精進力
第五節 獨創力
第六節 意象與創造力
第七節 韻律的創造力
第八節 結語


第六章 修辭的重點

第一節 由技能走向認知
第二節 由字句走向篇章
第三節 綜合運用
第四節 結語


第七章 修辭的會通

第一節 意義繼承,語言革新
第二節 語言繼承,意義革新
第三節 綜合運用
第四節 結語


第八章 修辭教學

第一節 設計理念
第二節 教學實施
第三節 實作分析
第四節 教學省思


附錄

一、宗廟之美—陳滿銘《章法學綜論》
二、始於喜悅,終於創思—白靈《一首詩的玩法》
三、多方折射的水晶球—林良《淺語的藝術》
四、心無二用,情有獨鍾—王鼎鈞《文學江湖》

參考書目
意象學廣論
作者陳滿銘
分類號C2.3.5 156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結集十篇論文,從不同角度對意象作全新探析,以呈現其多樣面貌。其中除第四、九兩篇是借格式塔心理學派之理論,主要就個別意象來辨析「意」與「象」之連結外,其餘皆鎖定「層次邏輯系統」,以「陰陽二元」為基礎,並對應「多」、「二」、「一(0)」螺旋結構,由個別意象擴充到整體意象,以呈現「意象系統」,甚且推本於「思維」(聯想與想像 ),兼顧哲學、文學與美學,加以統攝、融貫、以大力拓展意象學研究之深、賡度。

自序
壹、次邏輯與意象形文(思維)系統
貳、辭章意象論
參、論章法結構與意象系統
肆、辭章意象系統論
伍、論辭章意象之形成
陸、意象與聯想、想像五動論
柒、意象「多」、「二」、「一(0)」螺旋結構論
捌、意象包孕式結構論
玖、論讀寫互動原理
拾、論以「構」連結「意象」成「軌」之幾種類型
讀書報告寫作指引
作者林慶彰、劉春銀
分類號C1.9.3 007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從讀書報告的種類開始介紹,接著說明要寫報告應先蒐集資料,要蒐集資料應先會利用圖書館,要利用圖書館,就應先知道有哪些工具書和期刊文獻,並告訴學生如何運用網路資料,然後再依讀書報告的提要、書評、詩文小說賞析、小論文、研究文獻目錄等類別分章論述。希望學生寫作各種讀書報告時,有一本教理想的參考書。本書適合準備寫學術論文的研究生閱讀。

扉頁圖片
2目錄
3再版 序
4第一章 讀書報告的種類
  4.1第一節 前人的分類
  4.2第二節 本書的分類
  4.3一、提要
  4.4二、摘要
  4.5三、書評
  4.6四、詩、文和小說賞析
  4.7五、編輯文獻目錄
  4.8六、小論文
 5第二章 現代圖書館的基本知識
  5.1第一節 圖書館的類型與功能
  5.2一、國家圖書館
  5.3二、公共圖書館
  5.4三、大專校院圖書館
  5.5四、中小學圖書館
  5.6五、專門圖書館
  5.7第二節 圖書資料的種類
  5.8一、普通資料
  5.9二、特殊資料
  5.10第三節 認識圖書館的目錄
  5.11一、卡片目錄
  5.12二、書本式目錄
5.13三、線上公用目錄
5.14四、書目資訊網路
5.15第四節 認識圖書分類法
5.16一、中國圖書分類法(CCS)
5.17二、中國圖書十進分類法
5.18三、杜威十進分類法(DDC)
5.19四、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LC)
5.20第五節 線上公用目錄查詢\
  5.21一、何謂線上公用目錄
  5.22二、檢索項
  5.23三、線上公用目錄的特點
  5.24第六節 如何利用圖書館蒐集資料
 6第三章 利用參考工具書蒐集資料
  6.1第一節 何謂參考工具書
  6.2一、參考工具書的特性
  6.3二、參考工具書的種類
  6.4三、參考工具書的功用
  6.5四、參考工具書的選擇原則
  6.6第二節 如何利用參考工具書查找資料
  6.7一、利用參考工具書指南
  6.8二、利用各類型參考工具書蒐集資料
 7第四章 如何利用期刊文獻
  7.1第一節 何謂期刊
  7.2一、期刊的定義
  7.3二、期刊的構成要素
  7.4三、期刊的價值
  7.5四、期刊的出版形式
  7.6第二節 如何查找期刊及期刊文獻
  7.7一、期刊指南與期刊目錄
  7.8二、期刊索引摘要
  7.9三、期刊目次
  7.10第三節 期刊網路資源之利用
  7.11一、期刊目次服務系統
  7.12二、期刊論文索引影像服務系統
  7.13三、期刊文獻傳遞服務
  7.14四、電子期刊服務
  7.15第四節 結語
 8第五章 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料
  8.1第一節 何謂網路資源
  8.2第二節 圖書館的網路資源服務
  8.3第三節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料
 9第六章 撰寫提要的方法
  9.1第一節 提要的意義和作用
  9.2一、提要的名稱問題
  9.3二、提要的作用
  9.4第二節 提要應具備的內容
  9.5一、版本資料
  9.6二、作者簡介
  9.7三、傳本演變
  9.8四、內容概述
  9.9五、內容篇目
  9.10六、內容評價
  9.11七、流傳版本
  9.12八、參考文獻
  9.13第三節 重要的提要著作
  9.14一、四庫全書總目
  9.15二、續修四庫全書提要
  9.16三、中國學術名著提要
  9.17四、中國史學名著題解
  9.18五、唐集敘錄
  9.19六、宋人別集敘錄
  9.20七、清人文集別錄
  9.21八、清人詩集敘錄
  9.22九、曲海總目提要
  9.23十、中國文學史書目提要
 10第七章 撰寫書評的方法
  10.1第一節 何謂書評
  10.2一、書評的定義、內容和種類
  10.3二、書評的價值
  10.4第二節 書評及書評索引的出版概況
  10.5一、書評出版概況
  10.6二、書評索引的出版概況
  10.7第二節 書評的要件
  10.8第四節 書評的撰寫方法
  10.9一、書評的對象
  10.10二、如何撰寫書評
 11第八章 撰寫詩文小說賞析的方法
  11.1第一節 撰寫詩歌賞析的方法
  11.2一、充實詩歌的基本知識
  11.3二、了解詩歌的技巧與風格
  11.4三、多涉獵詩歌賞析的著作
  11.5第二節撰寫散文賞析的方法
  11.6一、充實散文的相關知識
  11.7二、了解散文的技巧與風格
  11.8三、了解歷代散文的流變
  11.9四、多涉獵散文賞析的著作
  11.10第三節 撰寫小說賞析的方法
  11.11一、充實小說的基本知識
  11.12二、熟悉小說的寫作技巧
  11.13三、多涉獵小說論評的著作
  11.14第四節 各文類賞析辭典簡目
  11.15一、中外文藝合類
  11.16二、中國文學類
 12第九章 編輯研究文獻目錄的方法
  12.1第一節 蒐集資料前的準備工作
  12.2一、利用最有利的圖書館
  12.3二、檢查必要的工具書
  12.4三、檢查相關論著
  12.5四、隨時注意相關研究資訊
  12.6第二節 蒐集傳記資料
  12.7一、傳記資料的種類
  12.8二、蒐集傳記資料示例(上)
  12.9三、蒐集傳記資料示例(下)
  12.10第三節 蒐集著作資料
  12.11一、著作資料的類別
  12.12二、蒐集著作資料示例(上)
  12.13三、蒐集著作資料示例(下)
  12.14第四節 蒐集後人研究論著
  12.15一、後人研究論著的類別
  12.16二、蒐集後人研究論著示例(上)
  12.17三、蒐集後人研究論著示例(下)
 13第十章 撰寫小論文的方法
  13.1第一節 選擇研究方向
  13.2第二節 撰寫小論文的程序和方法
  13.3一、前言部分
  13.4二、正文部分
  13.5結論部分
  13.6四、引用資料的方式
  13.7五、論文大綱示例
  13.8第三節 論文的附註
  13.9一、附註的類別和位置
  13.10二、附註的目錄項
  13.11第四節 論文的參考書目
  13.12一、編製參考書目之方法
  13.13二、參考書目的編排
  13.14三、參考書目的目錄項
 14附錄
 15附錄附錄一:各主要圖書分類法簡表
 16附錄二:提要舉例
 17附錄三:書評舉例
 18附錄四:小論文舉例
 19附錄五:研究文獻目錄舉例
 20附錄六:大陸簡體字與正體字對照表
 21書名索引
 22著者索引
章法學綜論
作者陳滿銘
分類號C2.3.5 128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特先歸本於形象思維以梳理內容結構、邏輯思維以梳理章法結構,再藉綜合思維來談主旨與風格。本書分為理 論篇與教學篇,收錄了作者有關章法學的文章。此供社會大眾自修,或用作大專院校「章法學」或「篇章結構學」 課程之教材。書適合寫作有興趣的學者閱讀。

• 自序

• 前言

• 章法概說

• 章法哲學

• 章法結構(一)

• 章法結構(二)

• 章法美學

• 比較章法 附錄
學術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作者林慶彰
分類號C1.7.1 002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林慶彰的《學術資料的檢索與利用》教導我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術資料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能善用資料的人做研究時比較會有新的見解或發現。而學術研究的種類既多又繁複,工具書也多至萬種以上,要如何運用?本書將有解答。 編者序 林慶彰 古代典籍的檢索與利用 馮曉庭 偽晝和輯佚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桓嵩 域外漢籍的檢索與利用 文集篇目的檢索與利用 王清信 典章制度的檢索與利用 邱秀春 現有文史資料庫的檢索與利用 蕭開元 期刊論文的檢索與利用 黃信 學位論文的檢索與利用 張穩蘋 歷代人物圖像的檢索與利用 王清信 類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鄭誼慧 古籍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何淑蘋 經學資料的檢索與和利用 許維萍 中國哲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楊菁 佛學文獻的檢索與利用 范佳玲 歷史紀年的檢索與利用 陳蕙文 人物傳記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蕭開元 方志中人物傳記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桓嵩 人物別名的檢索與利用 王清信 出土文獻的檢索與利用 翁敏修 古文字的檢索與利用 翁敏修 敦煌遺書的檢索與利用 黃智明 虛詞的檢索與利用 葉純芳 古文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美雪 古典詩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林淑貞 詩話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連文萍 詞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黃文吉 散曲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美雪 戲曲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蕙文 古典小說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鄭誼慧 臺灣現代文學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陳美雪 器物圖象的檢索與利用 葉純芳 以青銅器為例
風格縱橫談
作者陳滿銘
分類號C2.3.5 143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此書為高中一綱多本過問教材點綫面系列的第六本,為適應「一綱多本」的改變而重新整理的高中教材。其簡單、淺白的字句,對風格作一簡單的評介,其目標是為高中「一綱多本」國文教材編一套以「能力」為本位的書,提供高中教師作教學之參考。主要簡介風格的特性、種類表述方法等。繼而學習欣賞各朝代的文學,最後教授在各個範疇中的風格教學,令學生對風格有一全面的禮節。


上編 風格的基本認識

一、 風格:由論人到論文
二、 風格的特性
三、 決定風格的因素
四、 風格的種類
五、 風格的表述方式
六、 風格的鑒賞途徑


中編 異彩紛呈的歷代文學風貌

一、 淳雅穩重的先秦兩漢文學
二、 精緻巧麗的魏晉南北朝文學
三、 絢爛多姿的唐宋文學
四、 雅俗共賞的元明清文學
五、 眾生喧騰的現代文學


下編、高中國文的風格教學

一、 風格教學的重要性
二、 範圍教學中的風格教學
三、 作文教學中的風格教學
四、 風格教學的評量


附錄
高中國文課本作家作品風格要點總整理
參考書目舉要
章法學論粹
作者陳滿銘
分類號C2.3.5 127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各文在闡明理論之外,大多引用實例,並附以結構(章法)分析表。本書特先歸本於形象思維以梳理內容結構、邏輯 思維以梳理章法結構,再藉綜合思維來談主旨與風格。本書分為理論篇與教學篇,收錄了作者有關章法學的文章。 此供社會大眾自修,或用作大專院校「章法學」或「篇章結構學」課程之教材。本書適合寫作有興趣的學者閱讀。




理論篇

教學篇


附錄
修辭新思維
作者陳滿銘
分類號C2.3.5 190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此書為高中一綱多本過問教材點綫面系列的第六本,為適應「一綱多本」的改變而重新整理的高中教材。研究的中心有二:一、修辭的擴大。二、修辭的提升。全書第一輯「修辭新向度」,旨在爬疏修辭理論,期能化繁為簡,掌 握判別、運用的重要原則,力避支離破碎之弊。第二輯「詞格辨析」,以新編高中國文課本為主,整理歸納,并結 合文學理論,厘清常見詞格間之異同。第三輯「修辭與創作」,貴於辭格之綜合運用,盼能在「構思」、「想像」 的振筆揮灑上有所助。第四輯「文法與修辭」探討文法之字句詞語與辭格,相互涉的各種面貌,以擴大解析的角度。 第五輯「修辭的開拓」運用修辭理論於「書評」寫作,同時藉由相關領域專著,盼能解開更加寬闊的研究視野。 本書適合入門者閱讀。


・輯一 修辭新向度

・輯二 辭格辨析

・輯三 修辭與創作

・輯四 文法與修辭

・ 輯五 修辭的開拓


附錄
章法學新裁
作者陳滿銘
分類號C2.3.5 126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章法係修飾篇章的方法,也就是謀篇佈局的技巧‧經過本書多年「匯涓溪浂江海」的努力,已從各角度切入,理清 它的範圍、原則與內涵,為章法學建構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作者選取了二十四篇文章,由不同的角度為「章法學」 的研究,結集一些心得。此書適合寫作有興趣的學者閱讀。


• 卻顧所來徑───代序

• 常見於稼軒詞裹的幾種詞章作法

• 章法教學

• 談安排詞章主旨的幾種基本形式

• 談運用詞章材料的幾種基本手段

• 談詞章聯絡照應的幾種技巧

• 插敘法在詞章裹的運用

• 談詞章主旨、綱領與內容的關係

• 談詞章的兩種作法

• 談詞章剪裁的手段

• 談詞章的義蘊和運材之關係

• 談詞章主旨的顯與隱

• 從軌跡的多寡看凡目法在詞章裹的運用

• 談篇旨教學  談補敘法在詞章裹的運用

• 談詞章主旨在凡目結構中的安排

• 談三疊法在詞章裹的運用

• 談詞章章法的主要內容

• 談見於詩詞裹的凡目結構

• 談篇章結構

• 談篇章結構分析的切入角度

• 談「平提側收」的篇章結構

• 文章主旨或綱領安置於篇腹的結構類型

• 談篇章的縱向結構

• 談縱向疊合的篇章結構
文章章法論
作者仇小屏
分類號C2.3.5 157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有系統地探討文章章法的架構與內容,從古今文論與文評名著中去羅地剔抉,尋得理論依據與批評實例,使章 法的完整輪廓首度彰顯,這對文章的分析與創作而言,無疑提供了一把萬能的鑰匙。關於辭章章法,前人留下繁 富的珍貴資料;但可惜的是未曾作過有系統的整體觀照,因此本書即試圖彌補此一缺憾。在進行時,首先確立了章 法的四大原,即「秩序律」、「變化律」、「聯絡律」、「統一律」,分別尋出其理論基礎,就這四大原則在辭 章中被運用的實際情形,一一加以討論,終於獲得如下結果。此書適合寫作有興趣的學者閱讀。


一、緒論

二、秩序律

三、變化律

四、聯絡律

五、統一律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
作者林慶彰
分類號C1.7.2 005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從說明要寫報告應先蒐集資料,要蒐集資料應先會利用圖書館,要利用圖書館,就應先知道有哪些工具書和期刊文獻,並告訴學生如何運用網路資料,然後再依讀書報告的提要、書評、詩文小說賞析、小論文、研究文獻目錄等類別分章論述。本書適合準備寫學術論文的研究生閱讀。

第一章:蒐集資料前的預備工作
第二章:現代圖書館利用法
第三章:工具書利用法
第四章:資料的蒐集整理和摘記
第五章:如何選擇論文的研究方向
第六章:論文的撰寫
第七章:論文的附註
第八章:論文的附件
附錄一:各主要圖書分類法綱目表
附錄二:學術論文舉例
附錄三:研究計劃舉例
附錄四:注音符號,國語羅馬字,威妥瑪式和漢語拼音對照表
附錄五:大陸簡體字與政體字對照表
參考書目
古音之旅
作者竺家寧
分類號C2.3.1 063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撰寫是從奠定語音學基礎、辨析術語、澄清歷史觀念方面著力,使有志聲韻學的人,能掌握正確方向。本書收錄的二十三篇文章篇篇都是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向讀者介紹基礎的聲韻學入門知識,讓讀者不致因為生硬嚴肅的長篇大論望而卻步。在內容結構上,頭兩篇屬於緒論性質,談為什麼要學古音,以及我們憑藉什麼資料來探所古音;第三至五篇是聲韻學學習的基礎——語音學;第六篇至第十二篇〈國語的性質和來源〉是中古音部分;〈有趣的聲母〉到〈入聲滄桑史〉則是上古音的部分;其後是配合古今時代當中生活化的課題,以〈談齊國的一次洩密事件——上古音知識的應用〉、〈古人伐木的聲音〉、〈華視「每日一字」音讀商榷〉三篇來談古音知識的應用;最後三篇是附錄,包括作者訪問李方桂先生的紀錄,和對於讀者疑惑的解答等等。由於目前的聲韻學教科書多為半世紀以前之作。本書適用於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聽聽古人的聲音:聲韻學的效用和目的
●古音的化石
●揭開古音奧秘的利器:語音學
●善變的嘴巴:漢語音演化的幾個模式
●用眼睛看聲音:漢字標音法的演進
●改變學術史的一次聲韻研討會
●有關韻書的常識
●反切的故事
●談「雙聲‧疊韻」
●中國古代的「字母」和奇妙的「等韻圖」
●如果韓愈和孔子對話:談先奏上古音和唐宋中古音
●國語的性質與來源
●有趣的複聲母
●古代中國話的流音(r)
●探索形聲字聲音之謎:由形聲字看古音
●上古音與同源詞
●「入聲」滄桑史
●談齊國的一次洩密事件:上古音知識的應用
●古人伐木的聲音
●華視「每日一字」音讀商榷
●跟語言大師說話:訪李方桂先生
●再談「女紅」的讀音
●本書作者著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