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知識出版社總數: 11
漢英語法手册
作者吳潔敏
分類號E7.2 183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1982
自動翻譯
作者馮志偉,楊平
分類號E7.2 167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漢語語言心理學
作者常寶儒
分類號C2.1.9 028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1990
唐詩學引論
作者陳伯海
分類號C4.2.3 177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1988
語文現代化 9
作者倪海曙
分類號C2.9.2 041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1990
語言的文化闡釋
作者申小龍
分類號C2.1.6 003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1992
語文彙編—第六十四輯
作者洪篤仁
分類號C2.8.2 001
出版社新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1957
社會語言學導論
作者孫煒、周士宏、申莉
分類號C2.1.2 038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分為微觀社會語言學、交際社會語言學、宏觀社會語言學三部分,內容包括:引言;語言變異;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引言;言語交際;交際社會語言學的理論基礎等。 本書適合語言研究者、語言學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所有對社會語言學感興趣的讀者。
緒論

0.1 社會語言學的性質

0.2 社會語言學產生的背景

0.2.1 社會語言學產生的理論背景
0.2.2 社會語言學產生的外部條件

0.3 社會語言學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0.3.1 社會語言學的理論意義
0.3.2 社會語言學的實踐意義

第一章 微觀社會語言學

第一節 引言

1.1 拉波夫的社會語言學方法論
1.2 我國的社會語言學研究

第二節 語言變異

2.1 語言變異

2.1.1 與語言變異相關的幾個概念
2.1.2 影響語言變異的社會因素

2.2 語言變化

2.2.1 語言變化——“進行中的變化
2.2.2 語言變化規則

第三節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3.1社會語言學調查

3.1.1 調查準備
3.1.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3.2 社會語言學的調查方法

3.2.1 抽樣調查
3.2.2 抽樣的基本要求..

3.3 調查實例介紹

3.3.1 馬薩葡萄園島的語音變化研究
3.3.2 紐約城市方言研究
3.3.3 我國北京話“女國音”現象研究
3.3.4 我國北方話鼻韻尾變異研究.

第二章 交際社會語言學

第一節 引言

1.1 交際社會語言學的興起
1.2 交際社會語言學的特點
1.3 交際社會語言學的理論核心

第二節 言語交際

2.1 語言和社會交際

2.1.1 交際的需求是語言產生的動因
2.1.2 語言的發展和社會交際

2.2 言語交際行為

2.2.1 言語交際的構成元素
2.2.2 言語交際的基本過程

2.3 言語交際的基本原則

2.3.1 合作原則
2.3.2 禮貌原則
2.3.3 得體原則

第三節 交際社會語言學的理論基礎

3.1 海姆斯的交際能力理論

3.1.1 “交際能力”的提出
3.1.2 “交際能力”理論體系

3.2 甘柏茲的互動社會語言學理論

3.2.1 會話策略
3.2.2 語境化理論
3.2.3 “言語共同體”理論,

3.3 列文森的禮貌理論
3.3.1 面子理論體系
3.3.2 列文森禮貌理論體系

第四節 跨文化交際

4.1 文化與跨文化交際

4.1.1 文化內涵
4.1.2 跨文化交際內涵
4.1.3 跨文化交際的核心
4.1.4 跨文化交際的特徵

4.2 跨文化交際中語言和文化的關係

4.2.1 語言對文化的影響
4.2.2 文化對語言的影響
4.2.3 語言與文化關係的調查實例分析

4.3 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

4.3.1 語言層面的文化差異
4.3.2 非語言層面的文化差異
4.3.3 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
4.3.4 文化差異的克服

4.4 跨文化交際言語行為對比分析

4.4.1 道歉行為對比
4.4.2 恭維行為對比
4.4.3 拒絕行為對比
4.4.4 問候行為對比
4.4.5 致謝行為對比
4.4.6 告別行為對比

4.5 斯科隆跨語篇交際理論的提出及應用

4.5.1 跨語篇交際
4.5.2 跨語篇理論的實例分析

第三章 宏觀社會語言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語言接觸

2.1 語言的借用和融合

2.1.1 借詞
2.1.2 語言的融合和混合

2.2 雙語(多語)和雙言

2.2.1 雙語和雙言
2.2.2 調查實例分析

2.3 語碼轉換與語碼混用

2.3.1 語碼的分類
2.3.2 多重語碼現象
2.3.3 語碼轉換
2.3.4 影響語碼轉換的因素
2.3.5 語碼混用
2.3.6 語域和語體

2.4 語言擴散

2.4.1 語言擴散的研究
2.4.2 影響語言擴散的因素

第三節 語言規劃

第四節 我國的語言規劃

第五節 社會語言學與語言教學

第六節 社會語言學在其他領域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