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四川出版集團總數: 25
杜詩學與杜詩文獻
作者郝潤華
分類號 C5.4.1 013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出版年2010
以意逆志與詮釋倫理
作者楊紅旗
分類號C4.7.5 016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出版年2009
李賀研究
作者張宗福
分類號C4.3.3 031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出版年2009
《韓非子》詞彙研究
作者車淑婭
分類號C2.3.7 007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出版年2008
近代漢語程度副詞研究
作者陳群
分類號C2.3.4 181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出版年2006
《躋春台》方言詞語研究
作者鄧章應
分類號C2.3.7 012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出版年2006
四川方言詞語之語素研究
作者查中林
分類號C2.4.3 002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出版年2008
漢語詞綴研究
作者蔣宗許
分類號C2.3.4 047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出版年2009
兩唐書列傳部分詞彙比較研究
作者劉傳鴻
分類號C2.3.7 008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主題
註釋
唐代在漢語是上正處於中古漢語向近代漢語的過渡時期,史實雖大致相同,但語言卻存在較大差異,本書就為比 較研究提供難得的語料,探討兩書詞彙的特點與差異、它們與唐宋口語的關係以及兩書語言的性質乃至史書作 為漢語史研究的語料價值的重要課題。本書的特點是始終貫穿了「比較」的方法,區別於其他研究,對詞語孤立 地進行描寫、排比、歸納。適合研究古漢語詞的人士參考。


緒論


第一章 單音詞對比較研究

第二章 雙因此對比較研究

第三章 單、雙音詞對比較研究

第四章 其他對應比較研究

第五章 新詞詞義比較研究

第六章 兩《唐書》比較釋詞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基礎音韻學
作者龍異騰
分類號C2.3.1 078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主題
註釋
本書是作者自己多年來教學經驗的總結。裹面不少都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值得重視。全書把重點放在中古語音系統的解釋,用現代語音學的原理解釋傳統音韻學的概念,要言不煩,深中肯綮。書中結合貴州方言講解全濁聲母和入聲韻的辨識,更能夠給初學者以啟迪。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音韻學
第二節 為什麼要學習音韻學
第三節 怎樣學習音韻畢

第二章 音韻基本知識

第一節 反切
第二節 聲母
第三節 韻母
第四節 關於聲調
第五節 等韻學和等韻圖

第三章 《庸韻》音系

第一節 《切韻》和《切韻》系韻書
第二節 陳澧和他的《切韻考》
第三節 三十六字母和四十一聲類
第四節 《廣韻》的韻類概況
第五節 《廣韻》聲類輿現代漢語聲母
第六節 《廣韻》韻類與現代漢語韻母

第四章 語音對應規律的應用

第一節 古入聲字的辨識
第二節 等的辨識
第三節 全濁聲母的辨識
第四節 聲母清濁對反切今讀的影響
第五節 見、曉、精三組的反切
第六節 知系字的反切
第七節 幫系聲母的反切

第五章 古音學說略

第一節 古音學的萌芽和建立
第二節 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第三節 上古聲類的考求
第四節 上古的韻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韓非子》詞匯研究
作者車淑婭
分類號C2.3.7 007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
主題
註釋
《〈韓非子〉辭彙研究》是關於研究“韓非子辭彙”的專著,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書中具體包 括了:《韓非子》語料價值及研究現狀、《韓非子》辭彙研究的方法、《韓非子》“之”的研究、從《韓非子》“種 植”類詞看詞語用法分工的明確和簡化等內容。把《韓非子》放在辭彙上,注重從辭彙系統的角度闡釋《韓非子》 的語言特色,涉及《韓非子》的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反義詞等各個方面,材料豐富,描寫詳盡。作者善於吸 收最新的科研成果,不少論述比較細緻深入,諸如關於複音詞的界定標準、同義詞和反義詞的概念等都合理可取。 且對漢語詞彙史的研究,對先秦典籍的校理以及大型語文辭書的編纂修訂,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於詞彙沒有 一定研究者較不適宜閱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韓非子新校注》校讀

第三章 《韓非子》單音詞舉例研究

第四章 《韓非子》複音詞研究

第五章 《韓非子》同義詞研究

第六章 《韓非子》反義詞研究


附錄《韓非子》反義詞表

主要參考文獻

一、著作

二、論文

後記
讀書雜誌: 詞法觀念研究
作者張先坦
分類號C2.2.2 033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主題
註釋
本書從漢語語法學史的角度,以現代語法學理論為主要依據,全面分析王念孫《讀書雜誌》中所表現的詞性、詞功能、構詞、詞語組合等詞法觀念,歸納出表現這些詞法觀念的種種表達方式以及制約詞語組合的多種原則,對各類詞法觀念及其表達方式以及制約詞語組合的原則之例數進行窮盡式的統計說明。在此基礎上,對王書之詞法觀念進行廣度和強度分析,對王氏詞法觀念在漢語語法學史上的價值進行評議。本書立足於所考察語料的靜態分析和數量統計,同時結合漢語詞法觀念的發展史,結論客觀公允,對於幫助人們認識清代學者的語法觀念及漢語語法學形成的歷史均具有一定的意義。本書適合語言文學、社會學、語言哲學等相關專業領域研究人員和大學生、研究生閱讀。 序 第一章 緒論 一、中國古代詞法觀念研究綜述 (一)《讀書雜誌》之外的詞法觀念 (二)《讀書雜誌》之內的詞法觀念 二、研究《讀書雜誌》詞法觀念的原因 三、關於本書的幾點說明 第二章 詞性觀念 一、名詞 二、動詞 三、形容詞 四、代詞 五、數量詞 六、副詞 七、介詞 八、連詞 九、語氣詞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詞功能觀念 一、詞的句法功能觀念 (一)名詞的句法功能 (二)動詞的句法功能 (三)形容詞的句法功能 (四)代詞的句法功能 (五)數量詞的句法功能 (六)副詞的句法功能 (七)介詞的句法功能 (八)連詞的句法功能 (九)結構助詞的句法功能 (十)語氣詞的句法功能 二、詞類活用觀念 (一)名詞活用 (二)動詞活用 (三)形容詞活用 (四)數詞活用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構詞觀念 一、單語素構成單純詞 (一)單字音變構詞 (二)雙音聯綿構詞 二、雙語素構成合成詞 (一)同義並列式複合構詞 (二)偏正式複合構詞 (三)述補式複合構詞 三、附加式合成詞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詞語組合觀念 一、語義制約原則 (一)語義的一致性 (二)語義的邏輯性 (三)語義的自足性 二、語用制約原則 (一)上下文資訊的制約 (二)歷史文化因素的制約 (三)客觀現實情況的制約 (四)詞語組合對稱性的制約 三、句法制約原則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主要結論及相關問題 一、主要結論 (一)《讀書雜誌》詞法觀念的基本面貌 (二)《讀書雜誌》詞法觀念的廣度分析 (三)《讀書雜誌》詞法觀念的強度分析 (四)《讀書雜誌》詞法觀念的價值分析 二、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