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總數: 28
趣味實用語言學講話
作者岑運強
分類號C2.1.2 054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8
翻譯文學導論
作者王向遠
分類號E7.2 132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4
中國文化概論
作者張岱年, 方克立
分類號C5.5.2 024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4
翻譯理論與技巧新編
作者孟廣齡
分類號E7.2 143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0
當代漢語修辭藝術
作者吳家珍
分類號C2.3.5 179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2
訓詁研究
作者陸宗達編
分類號C2.3.3 143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82
訓詁學基礎
作者陳紱
分類號C2.3.3 136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0
梁實秋的創作與翻譯
作者嚴曉江
分類號E7.2 060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2
梁實秋的創作與翻譯
作者嚴曉江
分類號E7.2 060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2
古史考辨
作者趙光賢
分類號AH1.1 001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87
漢語語法修辭學
作者周一民
分類號C2.3.5 103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這本教材是作者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現代漢語專業的選修課、研究生課和函授課程時編寫成的,包括語法修辭方面的二十二個專題,是在學生學習過《現代漢語》 基礎課之後的專業課程。因為在現代漢語課中,語法的比重大些,所以本書語法的內容也多一些。
一本好的專業課教材應該廣泛吸收學術界的優秀成果,也必須有編著者個人的學術觀點和創見,本教材是在這兩個方面都作了努力的。限於時間和水準,有的專題綜 述徵引的較多,有的專題則純屬個人研究論文和報告,有些不太協調。不過從整體來看,如果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掌握各種研究分析方法的同時,也瞭解一下科研的門 徑和路數,特別是瞭解編著者的風格和特色,對學生的培養是有利的,所以本教材對各專題的內容、篇幅、體例就沒有強制統一,而是順其自然。這樣在教學中,教 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地使用這本教材,通過講授、閱讀、討論、做題等多種教學活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法修辭修養和教學研究能力。


第一章 語法和語法研究

第二章 漢語語 法的特點和手段

第三章 漢語語法研究的“本位”問題

第四章 語法研究的語音平面

第五章 語素辯論和構詞分析

第六章 詞類 劃分和詞性判定

第七章 層次分析法的運用和問題

第八章 句子成分分析法新義

第九章 多重複句的分析

第十章 病句的分析與 評改

第十一章 配價語法分析

第十二章 空語類語法分析

第十三章 輕動詞語法分析

第十四章 構式語法分析

第十五章  中等語法教學的原則和策略

第十六章 修辭的原則和分野

第十七章 比喻的分析和解讀

第十八章 修辭與交際

第十九章 修辭 的審美分析

第二十章 修辭的心理分析

第二十一章 修辭與邏輯

第二十二章 修辭學和中學語文教學


後記
中國電影中的城市想像與文化表達
作者路春艷
分類號C3.3.2 046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中國電影中的城市想像與文化表達》的寫作源於三年前申請的課題「中國電影與都市文化研究」。當時在國家圖書館讀到了一些國外電影學者20世紀90年代以來寫的關於電影與城市文化研究的著作,很受啟發,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國內此類研究還有很大空間尚未開拓。中國城市電影的發展有其特殊性,更多集中在幾個大城市中,於是就萌發了以北京、上海、香港三座城市為點,探討電影中的城市想像與文化表達的想法。三年多過去了,最初的想法在資料收集、看片記錄、研討閱讀、潛心寫作等階段後形成了今天的文字。其中的艱辛與不易,今天回想起來都是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目錄 導論 電影與城市文化研究的嘗試  一、電影與城市文化研究的角度  二、城市電影的空間表達  三、城市電影的文化記憶 第一章 影像北京:都城的氣脈  第一節 萌芽與發展:新時期以前的北京電影業   一、1905-1949:北京電影業初期發展狀況   二、1949-1979:政治主導下的北京電影業  第二節 復甦與探索:新時期的北京電影業   一、曲折中發展   二、多角度的北京想像  第三節 轉型與挑戰:市場經濟時期的北京電影業   一、產業體制的劇變   二、城市電影的聚焦點  第四節 影像記憶:城市化進程中的北京   一、甦醒的城市   二、成長的記憶   三、彷徨的追尋  第五節 記錄北京:古都變遷與個人夢想   一、古都北京   二、新北京   三、夢想北京  參考文獻  參考影片 第二章 上海故事:都市的風尚  第一節 摩登的上海,摩登的電影:電影史上的「大上海」時代   一、上海經濟與文化的繁榮發展   二、上海電影文化的發展與興盛   三、浮華與罪惡之城:早期中國電影中的上海  第二節 「去上海化」的改造:「十七年時期」的上海與上海電影   一、上海的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   二、上海電影文化的劇變   三、改造與新生之城:十七年電影中的上海  第三節 浩劫後的重生:新時期的上海與上海電影   一、新時期上海的復甦與重生   二、新時期上海的電影文化   三、重生與希望之城:新時期電影中的上海  第四節 再造一個大上海:後新時期以來的上海與上海電影   一、上海經濟的騰飛與文化的繁榮   二、上海電影文化的復興與發展   三、騰飛與時尚之城: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影中的上海  第五節 記錄上海:現代化都市與多元生活   一、城市建築、空間與歷史文化   二、記錄正在發生的歷史   三、生活,在上海  參考文獻  參考影片 第三章 香港製造:香江的傳奇  第一節 百年香港:城市與電影業的發展   一、初涉影壇,在曲折中前進   二、城市化進程帶動本土電影的繁榮   三、香港國際化的騰飛促進電影產業的成熟  第二節 此城此景:影像記憶中的香港   一、居住空間的影像記錄   二、城市景觀的呈現  第三節 夢想之城:浮於希望之上的香港   一、夢圓夢斷的「我城   二、途經香港:是終點還是起點  第四節 幻象之城:用視聽元素構築的香港   一、喜劇片濃縮的市井文化   二、黑幫警匪片講述的亂世之都   三、功夫片隱藏的中國情結   四、愛情片中的都市顯影   五、王家衛勾畫的末世之城  參考文獻  參考影片 第四章 城市映射: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中的其他城市  第一節 來自南國都市的現代性焦慮  第二節 主要城市電影作者及作品分析   一、周曉文的「瘋狂」城市   二、黃建新的「平凡」城市   三、夏鋼的「溫情」城市   四、張一白的「慾望」城市  第三節 城市草根的無助與狂歡  參考文獻  參考影片 後記
漢語紅移 - 多文體書寫的漢語文化哲學
作者任洪淵
分類號C2.1.6 011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卷教材,以文編為主。其編寫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質,增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本教材在學習古代漢語課程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介紹古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習者對古代漢語的一般知識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全書分為中國古代語法學的萌芽、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產生、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發展、中國古代語法學的大成幾個部分,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發展歷程,適合語言學研究者。

導言1 還是那個太陽 ——我的2006獨白

1 一個沒有明天的黃昏,不是前夜
2 21世紀的第一次日出,第一個眼神
3 在同一個太陽下,歐洲 “—”法的歷史與明天的“+”法
4 在同一個太陽下,同樣寫進《聖經》《古蘭經》的詞語與記憶
5 在同一個太陽下,由宇宙年齡的地球到人生歲月的地球
6 世紀日食:假如工具理性的頭顱遮斷了陽光

導言2 面對希臘邏各斯的中國智慧 ——漢語與拉丁諸語世紀對話的一次語言學準備

1 在西方“語言轉向”中重新發現漢語a
2 在西方“語言轉向”中重新發現漢語b
3 在西方“時間再發現”中回到中國時間
4 在奧林匹亞眾神前回望龍飛鳳舞
5 從非邏各斯中心到漢語智慧的重新臨場

內篇

1 漢語改寫的西方諸神:水仙花何時開放?

1.0 1999獨白:追問自己
1.1 20世紀的象和隱喻
1.2 再文藝復興—返回蘇格拉底前神話的希臘
1.3 尼采:阿波羅的自照與狄奧尼索斯的第一推動力
1.4 葉芝:麗達與天鵝,神的靈智與野性的力
1.5 佛洛德:20世紀的《出埃及記》與希臘人性—希伯來神性的再次相遇
1.6 由俄狄浦斯的弑父到尋找摩西尋找父親
1.7 加繆:石頭推動的人
1.8 西西弗斯的黑色的太陽
1.9 黃昏的馬爾庫塞
1.10 俄耳甫斯的歌與那喀索斯的影
1.11 水,水仙花

2 非格林威治:在時間裏抗拒時間

2.1 生命的“現在”與歷史的“現代”
2.2 托爾斯泰:歷史編年中的生命瞬間
2.3 普魯斯特的回憶:在現在經歷的過去
2.4 米蘭•昆德拉的不朽:時間外的臉與超時間的姿勢
2.5 海德格爾的此在:時間是存在公開自身的地平線
2.6 從愛因斯坦到普裏戈金:現代物理學重新發現時間
2.7 中國時間:老子莊子的“始”,“極”,“返”,與惠子的時空維度與向度

3 語言相遇:漢語智慧的三度自由空間

3.1 巴爾特 本文的快樂——由寫作的“零”到符號的“空”
3.2 德里達 Trace的文,Différance的新文字,Writing in general的“無”
3.3 語言相遇:現代法語的“零”“空”“無”與漢語的“無名”“無言”
3.4 聆聽與回答: 漢語智慧的三度自由空間

4 主語的誕生:詞語紅移的曹雪芹運動

4.1 生於語言也葬於語言:詞語的器官化與器官化的詞語
4.2 命名與再命名:在無盡敍述中的人和世界
4.3 主語的誕生:語言的複寫/改寫,閱讀生命/書寫死亡
4.4 生命和語言的狂歡:詞語紅移的曹雪芹運動
4.5 又一屆漢語青春:吃盡胭脂的詞語碰擊儒的頭道的頭佛的頭

5 眺望21世紀的第一個漢語詞

5.0 世紀之交的一場語言儀式
5.1 在另一種語言中認識自己
5.2 一個改變了自己的詞
5.3 詞語每一次書寫都是新的
5.4 人體器官延伸的象形文字
5.5 漢語的曹雪芹紅移
5.6 提前的告別——側身走過同代人的身邊
5.7 從所有的側影中看到了自己的正面
5.8 由走出漢語到回到漢語
5.9 詞語在前面,到明天找回歷史

6 為了叫出自己的漢語世紀 ——與女兒T.T和她的同齡人論詩

6.1 命名者,詩準備了名詞、動詞、形容詞
6.2 在克隆人面前重新發現人
6.3 在螢幕面前重新發現語言
6.4 在與西方語言相遇中重新發現漢語
6.5 在一首現代漢語詩中讀一部中國文學史
6.6 創造怎樣的今天,也就重建怎樣的傳統

外篇

●找回女媧的語言 ——個詩人的哲學導言
●人:本體的黑暗/語言的自明
●生命/文化
●時間/空間
●今天/歷史
●語言:叛亂/征服,有言/無言
●我生命中的三個文學世紀

●代跋
●我的第二個二十歲
現代漢字學
作者楊潤陸
分類號C2.3.2 112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現代漢字學》主要內容:一部好的漢語言文字學教材應該把普及和提高語言文字知識結合起來,應該能適應不同人群的學習需要。許多著作喜歡以“讀本”冠名,這固然反映了市場和讀者的需求,但更重要的在於內容。寫一部好的教材並非易事。需要有資料、知識、學術和教學經驗的積累。我認為《現代漢字學》體現了作者在以上諸方面的豐厚積澱。本書適合語言文學、社會學、語言哲學等相關專業領域研究人員和大學生、研究生閱讀。

第一章 漢字的性質和特點

第一節 文字的共性
第二節 漢字的個性
第三節 漢字的特點


第二章 決定文字類型的內因和外因

第一節 語言形態變化對文字類型的要求
第二節 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文字類型的要求
第三節 從世界的多樣性看文字的多樣性
第四節 漢字基本上和漢語相適應


第三章 漢字文化的豐富內涵

第一節 漢字的語言功能和文化功能
第二節 漢字與玉石文化
第三節 漢字與車馬文化
第四節 漢字與陶瓷文化
第五節 漢字所造就的獨特的文化現象
第六節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脊樑


第四章 方興未艾的語文現代化運動

第一節 漢字文化圈的歷史和現狀
第二節 100年來的語文現代化運動
第三節 語文現代化的光榮使命


第五章 現代漢字和現代漢字學

第一節 什麼是現代漢字
第二節 現代漢字學是時代的產物
第三節 現代漢字學的研究內容


第六章 現代漢字的字形

第一節 現代漢字的簡化和整理
第二節 現代漢字的結構系統
第三節 現代漢字的構字法


第七章 現代漢字的字音

第一節 字音的規範化
第二節 同音字和破音字
第三節 形聲字的表音功能


第八章 現代漢字的字義

第一節 什麼是字義
第二節 現代漢字的表意功能


第九章 現代漢字的字量

第一節 漢字的數量統計
第二節 漢字的字頻統計
第三節 選取通用字和常用字的標準


第十章 現代漢字的字序

第一節 拼音字母查字法
第二節 部首查字法
第三節 四角號碼查字法
第四節 筆形查字法


第十一章 漢字的應用和前途

第一節 《規範漢字表》的制定
第二節 漢字的教學
第三節 漢字在電腦上的應用
第四節 漢字的前途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文化危機時代的文學抉擇
作者任翔
分類號C4.5.3 063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文化危機時代的文學抉擇:愛倫.坡與偵探小說探索》是的任翔博士論文,這篇論文,透過這本書我們更加瞭解愛倫.坡和他的偵探小說。愛倫•坡是美國作家現代作家中最偉大的技巧創新家之一。不論于詩歌、小說、文學理論與批評,都以原創性的文字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心靈撼動。1841年,他開 始了偵探小說的天才創作,儘管他的一生僅寫了六篇偵探小說,但他已確立了偵探小說發展的經典模式,成為世界偵探小說範式的開創者。愛倫•坡的六篇偵探小說從謀篇到佈局都具有獨創性。《莫格街謀殺案》是愛倫•坡首創的“密室作案”模式。《瑪麗•羅熱疑案》借新聞報導,運用純邏輯推理揭 開謎案,這是典型的“邏輯推理”模式。《被竊之信》是個性化地對人類心理進行解剖與邏輯演示的範本,創建了“障眼法”的寫作模式。《金甲蟲》是一篇破譯密 碼、尋找寶藏帶出凶案的故事,案情錯綜複雜,情節曲紆有致,是愛倫•坡最為奇特的高智慧“破譯密碼”模式。在《你就是那人》與《長方形盒子》中,愛倫•坡 則將哥特式小說的神秘與恐怖小說的罪惡巧妙地加以融合,運用詭異的心理戰術,揭開謎案,這一寫作模式是典型的“心理戰術法”。愛倫•坡這五種模式成為此後偵探小說的經典寫作範式。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動人的憂鬱」與「高貴的絕望」 第二章  陰影的變形 第三章 理智的機巧與敘事的魅力 第四章 「杜賓」的遺風餘韻 第五章 「生命的隱喻」與「社會的鏡像」 第六章 文學研究的範式轉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愛倫.坡的詩歌:書寫與死亡的生命沉思 附錄二 愛倫.坡的心理小說之修辭學解讀 附錄三 後現代歷史敘事學批評應用 附錄四 偵探小說研究與文化理論
沈從文小說新論
作者劉洪濤
分類號C4.5.3 017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5
主題
南宋的詩文選本研究
作者張智華
分類號C5.2.1 013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南宋的詩歌選本與當時的詩壇風氣及詩學觀點有密切的關係,本文著重探討了三個方面:一、孫紹遠《聲畫集》與南宋時期唐宋並重的詩學思潮之演變;二、周弼《唐三體詩法》與南宋後期宗唐詩學思潮的演變;三、桑世昌《回文類聚》與遊戲、娛樂及宋代詩壇精細工巧的審美傾向之關係。南宋詩文選本與學術風會主要表現為呂祖謙學派、朱熹學派、陳亮學派、葉適學派與詩文選本的關係。這幾個學派的編選宗旨、審美傾向各有不同。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第一章 總論:南宋人所編詩文選本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南宋詩文選本的存佚、分類
第一節 南宋詩歌選本敘錄
第二節 南宋文章選本敘錄
第三章 部分重要詩文選本版本源流考
第一節 呂祖謙《古文關鍵》版本考辨
第二節 呂祖謙《宋文鑒》成書過程及兩個版本系統
第三節 樓防《崇古文訣》三個版本系統
第四節 真德秀《文章正宗》三個版本系統
第五節 謝枋得《文章軌範》版本述略
第六節 周弼《唐三體詩法》與《唐賢絕句三體詩法》辨析
第四章 南宋文章選本與散文批評
第一節 南宋人所編古文選本與古文家文論
第二節 南宋人所編文章選本與理學家文論
第三節 南宋人所編文章選本與政治家文論
第五章 南宋詩歌選本與詩學思想
第一節 評孫紹遠《聲畫集》的美學思想——兼論南宋時期唐宋並重的詩學思潮之演變
第二節 從《唐三體詩法》看周弼的詩學觀——兼論南宋後期宗唐詩學思潮的演變
第三節 桑世昌《回文類聚》與遊戲、娛樂——兼論宋代詩壇精細工巧的審美傾向
第四節 從《古今絕句》看杜甫與王安石絕句之異同——兼論比較詩學的一些問題
第六章 南宋詩文選本與學術風會
第一節 呂祖謙學派與詩文選本
第二節 朱熹學派與詩文選本
第三節 陳亮、葉適學派與詩文選本
附錄:南宋部分詩文選本提要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從文言文教學到白話文教學—我國近現代語文教育的變革歷程
作者鄭國民
分類號C2.1.7 009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以白話文教學取代文言文教學為主線,考察了中國語文教育走向現代化的變革歷程,揭示了變革背景和動因、演進的軌跡,特別著力探討了語文教科書的變革和語文教學法的變革。本書適合對白話文有所研究的學者及對白話文歷史有興趣的人士。


前言
第一章 現代教育對文言文和白話文教學的選擇
第一節 現代教育目的對文言文和白話文教學的選擇
第二節 現代教育內容、方法對文言文和白話文教學的選擇
第三節 普及教育思想的發展對文言文和白話文教學的選擇
第二章 從文言文到白話文教學的演變軌跡
第一節 清末時期:白話文教學的萌芽(1902年~1911年)
第二節 民國初年時期:國語教學的醞釀(1912年~1919年)
第三節 新學制時期:國語教學的確立與發展(1920年~1927年)
第四節 課程標準時期:國語教學的鞏固與成熟(1928年~1935年)
第三章 語文教科書的變革歷程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白話語文教科書
第二節 國文和國語兩套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比較
第三節 小學語文教科書的變遷
第四節 中學語文教科書的演進
附錄1902年至1935年出版的中小學語文教科書
第四章 語文教學方法的變革歷程
第一節 小學國文教學方法的嬗變
第二節 小學國語教學方法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二三十年代的中學語文教學方法
附錄教學法實例
結束語
主要參考書目
博士學位論文評議書
後記
唐宋古文研究
作者李道英
分類號C4.2.2 043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5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