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總數: 6
文字學
作者陳新雄、曾榮汾
分類號C2.3.2 124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出版年2010
主題
註釋
《文字學》這本書是為說明中國文字學之基本學理及範疇而編,全書分為六章,前三章屬文字學基本理念與《說文》之認識,後三章為《說文》研究法與文字學其他領域之認識。此書編寫以《說文》為核心,如第一章為「《說文》敘論」,主要論述文字之起源、意義、構造及變遷,「六書」亦詳列。第二章為《說文》條例,分列十二節,為解讀《說文》之詳盡體例。第三章為段玉裁注《說文》條例、第四章為闡明黃侃研治文字之條例。第五章為字樣學概說,探討正字整理之歷史與學理。最後,第六章為古文字學概要。本書從《說文》出發,解構、認識文字,這是文字學的領域與基礎。
法律英語︰中英隻語法律文書製作
作者陶博
分類號E7.1 009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主題
註釋
本書特別適合供廣大涉外法律工作者參考,大專院校法律經貿學子、英文語言愛好者學習研究。目前大多數的法律英語教材,基本上是「英語法律的注釋」,沒有從根本上論述中英文法律文書製作的原理。而本書可以說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作者陶博現職:美國貝克.麥肯思國際律師事務所芝加哥分所合夥人;而譯者龔柏華
現職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長期從事國際法的教學和研究。
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
作者竺家寧
分類號C2.3.1 066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主題
註釋
文學家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每篇作品也都文學家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每篇作品也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過去的文學家用自己的一套方法說明這些特點,現代的語言學家用另外一套方法說法這些特點。文學家用的是印象的、唯美的、主觀的、綜合的方法,語言學家用具體的、求真的、客觀的、分析的方法。他們觀察的方向和視點不同,目標卻是一樣的。他們都把這項研究稱為「風格」。為了區別這兩種不同的視點,我們把後者稱為「語言風格」。所以,我們應該結合傳統的文藝風格學和現代的語言風格學,為文為的研究開展出一條新的道路。 語言風格學可分為三個領域,包括韻律風格學、詞彙風格學與句法風格學,本書主要介紹第一個領域,也略提及後兩個領域的基本概念。十八篇中以唐詩和詩經的韻律分析為主。在附錄中也介紹了語言風格學各家的定義,以供讀者參考比較。


1 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

2 語言風格學與傳統文學批評

3 音韻風格的研究方法

4 詞彙風格的研究方法

5 句法風格的研究方法

6 聲韻學知識與文學賞析

7 分析古典詩歌中得韻律

8 詩歌教學與韻律分析

9 通俗作品中的聲音美

10 語音分析語唐詩鑒賞

11 從語言風格學看杜甫的秋興八首

12 岑參白雪歌的韻律風格

13 詩經語言的音韻風格

14 《詩經•魯頌•駉》的韻律風格

15 《詩經•蓼莪》的韻律之美

16 《詩經》是四言詩嗎?

17 析論唐詩中的幾個功能詞

18 論擬聲詞聲音結構中得邊音成份


附錄一 語言風格學各家定義
附錄二 語言風格學參考資料
附錄三 語言風格學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修辭學
作者陳正治
分類號C2.3.5 006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主題
註釋
本書原為作者應僑委會中華函授學校邀請,為海外華文教師修習「修辭學」課程編寫之著作,現為提供更多人士參考, 徵得僑委會同意而增訂出版。本書介紹二十多種常用之修辭法,共二十餘萬字。每種修辭法之撰寫,除參考海峽兩岸之 著名修辭學專家高見外,亦融入作者二十多年之教學及研究心得。各章修辭法之介紹,先以前言引起學習興趣;次則採 論文方式,介紹各家對各個修辭法之定義、作用、類別及應用原則之見解,理論及實證配合,深入淺出的表出;後為列 出「習題」以供學子複習及應用。書前附有修辭學家黃慶萱教授推介之序。本書可供寫作、欣賞文學作品、語文教學、 應考之用。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譬喻修辭法

第三章 轉化修辭法

第四章 設問修辭法

第五章 示現修辭法

第六章 映襯修辭法

第七章 仿擬修辭法

第八章 借代修辭法

第九章 摹況修辭法

第十章 婉曲修辭法

第十一章 誇飾修辭法

第十二章 雙關修辭法

第十三章 倒反修辭法

第十四章 引用修辭法

第十五章 藏詞修辭法

第十六章 象徵修辭法

第十七章 飛白修辭法

第十八章 對偶修辭法

第十九章 排比修辭法

第二十章 類疊修辭法

第二十一章 層遞修辭法

第二十二章 頂真修辭法

第二十三章 回文修辭法

第二十四章 鑲嵌修辭法

第二十五章 錯綜修辭法

第二十六章 修辭法的綜合運用
語音學教程
作者林燾,王理嘉
分類號C2.3.1 065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主題
註釋
林壽、王理嘉的《語音學教程》是一部介紹語音學基礎知識的書,從傳統語音學入手,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的一些現代語音學研究成果。全書由傳統語音學、普通話語音和實驗語音學三部分組成。

緒論

第一章 語音的形成

一、 聲波概述
二、 語音的發音機制
三、 語音的感知
四、 語音的切分和分類
練習

第二章 元音

一、 元音的性質
二、 元音的分類
三、 普通話的單元音
四、 元音的聲學性質
練習

第三章 輔音     

一、 輔音的發音部位     
二、 輔音的發音方法     
三、 普通話的輔音     
四、 輔音的聲學性質     
練習

第四章 音節和音節結構     

一、 音節的劃分
二、 音節的結構
三、 漢語的音節結構
四、 普通話音節結構分析

第五章 聲調     

一、 聲調的性質     
二、 漢語的聲調     
三、 聲調的頻譜和感知     
練習

第六章 語流音變     

一、 語流音變的性質     
二、 連讀變調     
三、 漢語的兒化音變     
練習

第七章 輕重音和語調

一、 輕重音
二、 語調
練習

第八章 音位和區別特徵

一、 音位和音位分析
二、 普通話音位區分的幾個問題
三、 區別特徵     
練習
聲韻學
作者竺家寧
分類號C2.3.1 067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司
主題
註釋
本書是客觀的敘述全盤音樂學情況,使讀者能接觸幾種不同的觀點,加以比較,瞭解他們的立足點。這樣不致在開始時就造成潛入為主的觀念,也有了自己去做獨立判斷的空間。第二,本書容納了許多近年來的新見解、新資料,以及外國漢學家的研究成果。本書參考了這十多年來的學術論文,引用了許多有代表性的意見,使讀者得以充分掌握這門學科的發展趨勢。 本書是一本既能自修閱讀,又適合作教材的書,適合任何人士。

第一講 緒論
第二講 語言學的基本知識
第三講 國語的音韻
第四講 我國的語言和方言
第五講 近代的語音史料
第六講 韻書的作用與沿革
第七講 從反切尋求古音
第八講 字母和早期等韻圖
第九講 等韻圖設計上的變通法則
第十講 中古語音系統
第十一講 宋元等韻圖
第十二講 中古後期語音概述
第十三章 中古到國語的音變規律
第十四講 上古韻部
第十五講 上古韻值的擬測
第十六講 上古的聲母
第十七講 上古的複聲母
第十八講 上古的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