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九歌出版社總數: 20
蔣勳精選集
作者蔣勳
分類號C4.5.8 033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2002
主題
晚鳴軒的詩詞芬芳
作者葉慶炳
分類號C4.2.3 137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2002
屏風後的女人
作者於梨華
分類號C6.1.3 025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年1998
董橋精選集
作者陳義之
分類號C6.1.1 039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2002
語言與翻譯
作者黃國彬
分類號E7.1 013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任何時代,任何語言都會發生變化,深諳語法、句法、省略、補足、移位等技巧的靈活運用,還要留心各種語言的說話之別、音樂效果。在這本說語言、談翻譯的精采文集中,從詞典的進化說到語言發展的規律,在漢譯《神曲》的過程中談到歐洲史詩的句法、格韻、長句的翻譯,及至翻譯的節奏、音量……等等。
內容特色:
• 從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說到語言發展的規律
從《神曲》漢譯說到歐洲史詩的句法
• 《神曲》韻格的翻譯
• 談英語句法的漢譯
• 海陶瑋〈鵩鳥賦〉英譯的音樂效果
• 小說對話的翻譯
人生有情淚沾臆
作者廖玉惠
分類號C4.2.4 038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主題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
作者余光中
分類號C4.5.1 033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主題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
作者余光中
分類號C4.5.1 033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主題
送你一個字
作者張曉風
分類號C6.1.3 001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張曉風(1941年3月29日-),台灣女作家,江蘇銅山人。筆名為曉風、桑科、可叵。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隨父母遷台,1952年入學北一女中。1954年舉家遷往屏東,就讀屏東女中。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曾任教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國立陽明大學。自陽明大學創校以來,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她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十大傑出女青年。作品曾入選台灣中學的中文教科書。
《送你一個字》無所不談,上古傳說、中外神話、詩詞文賦、傳說風聞佚事,都信手拈來:這是張曉風最厲害的地方,她把很多原本不相關的典故共冶一文,談同一個話題,又融合得天衣無縫。多數年輕人都不太愛看與"古典"有關的文章,大概因為文言文辭難懂,古人古事又仿佛與嚴肅、沉悶劃上等號。
《送你一個字》雖然也引用不少詩詞諺語,張曉風卻"時時停下來解釋"(解釋的文字也是精彩的散文語言),使"小朋友、中朋友、大朋友"不至於看不懂。為去除古意,張曉風刻意營造幽默風格,以今寫古;如此一來,不但文章變得更有趣易讀,也讓人因今知古。
現代中文的經典
他的信,我不敢看第四遍(代序)
輯一昨夜?枝開
原來,他們舊學底子那麼好!
“好的白話”的母親
“風”比“德”好
昨夜?枝開
龍,在藥店裏
為什麼華語教師要遭砍頭?
有些女孩,吟了不該吟的詩
只被允許的二夜情
李賀和他家的外勞
去南洋拍一張照片
經溶危機
煙鎖池塘柳
熊白,我沒有吃過的美味
請問,你是洞庭紅的後代嗎?
薛蟠和他的泰國料理生日宴
人日
鬼比鬼,氣死人
華籍鬼
“冬來好酒釀幾壇?”
輯二送你一個字
送你一個字
沒有談過戀愛的
他只會一句中文
人家鬼神又豈能時時因你而泣
“君子”兼“文藝復興人”
屬於山城臺北的林語堂
香港第二美景
垃圾堆與天人合一
臺北市最好的事
閩人的不安
“已經清晨兩點了,為什麼我還在……”
前面的水果
“有沒有鬼讓你流淚?”
我會念咒
近 水
用地毯來記憶
港人曬衣法
“一切看阿拉的意思!”
晴日手記
在黑暗中按鍵
例外的慚愧
十四時四十五分
欠 負
一顆一生提溜著的可以隨時擲地的頭顱
“你為什麼拿這一顆?”
你為什麼會來觀賞此劇?
曉風過處
輯三捨不得懷疑
不是倒楣日
紅衫女子
想起一九六三年的五月二十日
寓言二則
如果我有錢
“越是甲越是要裝成乙”定律
“孔子呀!你怎麼老是躲在牆壁裏?”
詐詐的神和關關難過
“我要封筆嗎?”
名廚,有用嗎?
捨不得懷疑
住在番人的土地上罵番人
當子夏哭瞎了他的老眼
恍如看見他的傷痕
“我的藥呢?”
送 行
宴 宴
賣花人去路還香
作品
作者林文月
分類號C6.1.3 015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收錄了作者《交談》以來大部分作品。本書上卷收散文創作二十篇;下卷收日本現代短篇小說譯作,及其相關隨筆七篇,又收其親手繪製鉛筆肖像三福。新版序,林教授以「奇妙的感覺」描述重讀的心情,不只心中充滿溫暖的感覺,更體悟到文字的魔力。

林文月(女,1933年-),臺灣省彰化縣人,作家、學者、翻譯家。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學創作者、翻譯者三種身分,並且於這三個領域中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著有《讀中文系的人》、《山水與古典》、《遙遠》、《源氏物語》等。
李順大造屋
作者高曉聲
分類號C6.1.2 005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高曉聲筆下的農民,性格複雜且立體感強,非常寫實。從「漏斗戶」主、上城到轉業、包產,寫小人物大半生的生涯,反映了大時代的變遷。獨特的〈書外春秋〉一文,寫與作者同名的高曉聲及書中人物「陳奐生」的真實版,由於「陳奐生」一系列文章走紅,大家對號入座,在故事之外衍生故事,令人啼笑皆非,在真實與虛構之間,開發小說閱讀樂趣至無限。本書收錄「陳奐生」作品五篇,佔全書三分之一以上篇幅,精彩可期。 高曉聲﹝1928~1999﹞ ,蘇武進人,生於耕讀之家,一九五七年籌組《探求者》文學社被打成右派,一九七九年平反後,才重新執筆。著有《陳奐生上城記》、《錢包》、《高曉聲幽?作品自選集》等作品。
我是一枝粉筆
作者葉慶炳
分類號C6.1.3 016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本書精選葉慶炳膾炙人口的「晚鳴軒」散文,深入淺出,雋永動人,在溫柔敦厚中有幽默、有學問。既描寫學校生涯,師生亙動,並抒發個人情感。側寫社會百態,言之有物,貼近群眾,發人深省。

葉慶炳,浙江省餘姚縣人。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曾任台大中文系教授及系所主管,主持系務期間,以古典文學之身,推動現代文學不遺餘力,和《中華日報》副刊合辦「台大中文周」,鼓勵學生創作,很多現已躋身名家之列,影響深遠。學術論著外,兼及散文創作,獲得第一屆中興文藝散文獎章,著有《中國文學史》、《談小說鬼》、《談小說妖》等論著多種。以及《長髮為誰留》、《誰來看我》、《一通電話》、《假如沒有電視》等總名為「晚嗚軒散文集」,另有「晚嗚軒愛讀颯、詞」等名著,風行一時。
在生命的渡口與你相遇
作者杏林子
分類號C6.1.3 006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生命的大河永不停息,有悲、有喜、有傷感、有懷念。杏林子以溫情之筆,寫盡人生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歷程,全書皆以人為主題,有的是身心障礙的孩子,有的是市井小民,更有的只是幾面之緣的朋友或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他們皆有純淨無瑕的心靈與積極的人生觀。全書讀來有一點點浪漫、一點點溫柔及對愛與美的憧憬與執著。本書曾獲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現以大開本重新出版,並特載名家評析文章,及不可錯過的杏林子佳作數篇。

杏林子,本名劉俠,陜西省扶風縣人,1942年生,北投國小畢業,1997年獲靜宜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12歲時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全身關節均告損壞,但寫作不輟,除創作劇本40多齣外,並出版散文集《生之歌》、《生之頌》、《杏林小記》、《美麗人生的22種寶典》等多種。作品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屢被收入《讀者文摘》中文版,及港台國中國小、僑校課本。創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殘障者爭取福利。曾當選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國家文藝獎、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莊子的蝴蝶起飛後--文學再定位
作者黃國彬
分類號C4.5.1 048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作者,黃國彬教授為著名的翻譯學專家,翻譯但丁《神曲》由九歌出版後,將由大陸印簡體字版,深受國際矚目,而在文學創作上也成就非凡。他以獨到的見解,帶引我們領會文學作品的巧妙之處:從莊子的〈說劍〉談武俠小說的起源,從《紅樓夢》的劉姥姥逛大觀園談曹雪芹的創作,更深入賞析當代名家錢鍾書的《圍城》、沈從文的〈丈夫〉、張愛玲的〈金鎖記〉,及思果、餘光中的散文。他也關注香港文學的發展與未來,與我們分享個人獨特的書寫方式。


再看蝴蝶起飛(代序)  
第一輯 武俠小說的鼻祖,歐洲史詩的遠親──重讀《莊子.說劍》
曹雪芹的藏筆法 幾乎笑盡天下──《圍城》的冷嘲冷諷
光影與色彩交響──張愛玲〈金鎖記〉的視覺意象
說盡世間人情──思果的散文 餘光中的大品散文
清澄的心水──餘光中的觀察力和他的散文
柚光燁燁──簡評王良和的《柚燈》
第二輯 文學批評中的兩個恆量
仍然靠一些筆去堅持
米換星移後的香港文學
南北、東西、左右──香港文學的三大特色
內向不忘外向──香港文學的未來方向
從近偷、遠偷到不偷──香港作家與創作的三個階段
留住讀者的目光
識人如識魚
跟學者作對
旋律難求
第三輯 理想國中的琥珀光花
為想像擴大翼展──科技與我的文學創作
序《剖沙賞沙》──中國當代散文雜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一首詩的誘惑
作者白靈
分類號C4.5.4 025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繼頗受好評的《一首詩的誕生》、《一首詩的玩法》之後,白靈再度用輕鬆的筆法、嚴謹的思緒,帶領愛詩的朋友們,一窺詩文學堂奧。 從說詩與說夢開始,不僅教大家怎麼認識詩,讀懂詩,分辨詩的好壞,還教你寫詩、玩詩,更進入詩的探險國度。 本書的實用性極高,可作為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手冊,亦可當學生們課餘的最佳參考範本。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說詩與說夢
1讀詩需寬容
2柔軟出想像
3寬容竟無限
4作詩由做夢
詩與非詩
1一兩字距離
2詩溶意與象
3景任由真假
好詩與壞詩
1識多眼界高
2見微易好壤
3三隻鷺鷥飛
形式與實質
1詩假真散文
2實質超形式
3分行飛越詩
4形式任沿襲
5早期的形式
6青可出於藍
7形式非絕封
晦澀與明朗
1爬心中的山
2深淺有四種
3淺入輸深出
4明晦非好壤
5優美的詞藻
6三首母親詩
題材與角度
1題材有角度
2角度立體化
3題材玩不完
4萬物等同觀
5角度與體認
6我進入題材
秩序與焦點
1重建與變焦
2秩序非按序
3誇張與重複
4重構與割捨
5不凡由平凡
6心推動事物
7舊序到新序
8詩沉潛氣質
主題與表現
1主題欲何為
2題材需主題
3主觀的介入
4內外相繫難
5表現當溝通
6顯隱需評估
7表達的局限
8題材而主題
9主題而題材
10主題的隱藏
詩與散文詩
1妙觀與逸想
2散文詩分行
3難分行的詩
4非散不散文
5表現與說明
6散文詩分野
7畫面的創新
8散文體的詩
詩句比較
1練句需比較
2勇答能錘鍊
3心領自神會
形式練習
1形式A練習
2形式B練習
3形式C練習
詞彙選擇
1動詞與變形
2形容詞變位
3詞彙宜鍛鍊
詩的探險
1探險三條件
2比喻常與奇
3內容常與奇
4奇險式聊想
青銅一夢
作者余光中
分類號C6.1.3 005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餘光中散文的風格,小品與長篇兼備,陽剛與陰柔並工,知性與感性相濟,文言與白話交融。《青銅一夢》是他最新的散文集,有短小逗趣的《戲孔三題》,也有氣吞天下的《天方飛毯不來是地圖》,有神遊太空的《不流之星》,也有魂牽故鄉的《思蜀》、《八閩歸人》與《金陵子弟江湖客》,更有追憶山東、美國與俄羅斯的多采遊記。

余光中 閩南人,因眷戀母鄉,亦自命江南人,民國十七年生於南京。曾在美國教書四年,歷任師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退休後仍任教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所。右手寫詩,左手成文,並擅翻譯與評論,三十多年來風格屢變,出版專書逾五十種,影響深遠。散文兼擅雄奇與柔麗,曾獲吳三連文學獎。
今夜微雨
作者廖輝英
分類號C6.1.3 014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今夜微雨〉是廖輝英的第三部中篇小說,更是她著作中三部改編拍成電影的其中之一。婚姻與愛情的糾葛無奈,往往是世間女子注定逃不過的宿命。男女情境,各有心酸,而男女之間相處所糾纏出來的問題,更是錯綜複雜、難理難消。本書共收「今夜微雨」、「昔人舊事」、「台北婚姻」等三篇膾炙人口的小說,每一篇故事的情節,重複在生活中上演,演繹了人生的曲折、寂寞、蒼涼、牽掛和割捨。

廖輝英,台灣台中人,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著有小說《盲點》、《油麻菜籽》、《女人香》、散文集《製作多情》等多部。曾獲聯合報、中國時報小說獎,公認是最具現代感的小說作家。最近專注於百年來台灣社會的發展,關懷層面更深廣。作品多部改拍成電影、電視。曾獲金馬獎改編劇本獎。她對兩性的觀察,文走社會各階層,成為最信賴的「廖老師」。
一首詩的玩法
作者白靈
分類號C1.8.2 010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清晰的引領與介紹分析一句詩、一後詩到一首詩誕生的全部過程,更條理分明地對詩展開一段段深入的評論。作者更打破讀者對「詩」的刻板印象,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圖書詩、剪貼詩、數位詩的寫作方法及技巧,適合喜歡寫詩的作家閱讀。 一‧ 詩的發生 1 詩的不確定感 2 詩的非實用性 3 貴在似與不似之間 二‧卵生與胎生 1 創作的觀念 2 胎生說與卵生說 3 卵生的不同途徑 三‧一行詩玩法舉隅(上) 1 字彙的杗遊戲 2由常語奪句 3 奪句玩法例 四‧一行詩玩法舉隅(中) 1 語言的擦撞 2 記憶的召喚 3 無有不可開端 五‧一行詩玩法舉隅(下) 1 完整或待續句 2 從詩中掉出來 3 強喻的玩法 六‧小詩玩法舉隅(上) 1 排比的可能 2 複沓的效果 3 形式與擬仿 七‧小詩玩法舉隅(中) 1 詞彙與分行 2「形式」的應用 3 形式與用詞 八‧小詩玩法舉隅(下) 1「絲襪」的形式 2 小詩的可能 3 創意與盪離 九‧散文詩玩法舉隅(上) 1 散文詩不散 2 「過客」的形式 3 形式的轉換 十‧散文詩玩法舉隅(中) 1 陷入與逃逸 2隱名的排比 3 相似與自覺 十一‧散文詩玩法舉隅(下) 1 散文詩的畫面 2 「火」的形式 3 「轉車」的奔馳 十二‧圖畫詩玩法舉隅(上) 1 詩是心底一幅畫 2 畫是心中一首詩 3 簡單地開始 十三‧圖畫詩玩法舉隅(中) 1 簡單的元素 2「簡單」的玩法 3 現實與真實 十四‧圖畫詩玩法舉隅(下) 1 圖象詩舉例 2 地圖詩舉例 3 手工詩集玩法 十五‧剪貼詩玩法舉隅 1 剪貼何能成詩 2 剪貼詩的遊戲 3 拼貼的發現與樂趣 十六‧數位詩玩法舉隅 1 詩的動態化 2 數位詩的入口 3數位詩玩法舉例
女王與我
作者林太乙
分類號C6.1.3 002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題
註釋
林太乙最引人注目的身份是——林語堂大師的女兒、及讀者文摘中文版的主編。她擁有不平凡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她特殊的童年經驗及豐富。林太乙的散文篇篇如行雲流水,不虛矯不誇飾,在穩重的文字中透著樂天幽默及清淡飄逸的處世哲學,流露自然迷人的風采。本書彙集了林太乙記述成長點滴的散文作品。作者儉樸詼諧的文風,快意述說著童年趣聞、家族記憶、對閱讀的熱愛、生活見聞等等值得大家輕鬆閱讀的文章。文字典雅,述事簡樸有趣,從生活細節中參透人生智慧,以真情觀照世相,以赤子之心體悟生命。本書是大陸引進的作者的第二部作品,敍述其豐富生涯各階段的過程。文章充滿了渾然天成的幽默感和清淡飄逸的處世哲學,有理性的深刻,也有感性的抒情。

林太乙,1926年生於北京,是林語堂的次女,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執教,後任《讀者文摘》中文版總編輯23年,退休後旅居美國。2003年7月5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病逝。林太乙中英文造詣俱深,著有《林語堂傳》、《林家次女》等傳記,有《金盤街》、《春雷春雨》、《明月幾時有》、《好度有度》、《蕭邦,你好》等小說。《女王與我》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包含其豐富生涯各階段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