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出版社 :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總數: 21
電視新聞語體研究
作者李水仙
分類號C2.3.5 125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7
從日本中學課本學文法
作者高島匡弘
分類號OL5.17.4 007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1
外國新影片翻譯與研究
作者顧鐵軍
分類號E7.2 134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6
中國古代文論修辭觀
作者李瑞卿
分類號C2.3.5 031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7
看得見的世界:電影中的哲學問題
作者黎萌
分類號C3.3.2 025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黎萌的《看見的世界電影中的哲學問題》給電影呈現的世界圖景,直觀展示的哲學問題,關於世界、自我、知識與道德的沉思,各種學說、立場、懷疑與辯護的交鋒。 目錄 第一編 世界與知識 第一章 尋找可靠的知識:《駭客帝國》三部曲 一、懷疑論 二、柏拉圖的“洞穴”:對懷疑論的誤解 三、笛卡兒的懷疑方法 四、墨菲斯:笛卡兒問題的顯現 五、休謨的紅色藥丸:“自我”的真相 六、反擊懷疑論:“矩陣”與貝克萊的上帝 七、康得的轉向:不能不如此的世界 八、懷疑論的意義 第二章 真理的性質:《羅生門》 一、從“蘇卡爾事件”到普羅泰戈拉的門徒 二、相對主義 三、樹林中發生了什麼 四、兔子還是鴨子 五、不同視角之下的世界 六、意見分歧的來源 七、怎麼都行 第二編 心靈與自我 第三章 走不出的房子和路:《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的唯我論實驗 一、唯我論 二、電影中的“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 三、被“敍述”的是什麼 四、可能的解釋 五、唯我論的世界 第四章 “自我”的根據:《大話西遊》與《東邪西毒》 一、自我與人格同一性問題 二、孫悟空“同於”至尊寶?從“來生”說起 三、忒休斯之舟 四、慕容嫣是誰,慕容燕是誰 五、“豬八戒”成為“青霞”了嗎 六、自我:身體、心靈還是靈魂 七、醉生夢死之酒:記憶之鏈與自我 第三編 道德責任與意志自由 第五章 道德判斷與道德要求:《楢山節考》 一、道德判斷的根據 二、道德──相對的還是客觀的 三、後果論:功利主義與利己主義 四、道德責任 五、神,以及大自然法則 六、道德律令:「應當」從哪裡來 第六章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少數派報告》與《羅拉快跑》 一、決定論:未來和過去一樣的確定 二、決定論中的道德蘊涵 三、意志自由:相容論與不相容論 四、意志自由論的困境 五、硬決定論下的景象 六、軟決定論的難題 後記
影視藝術心理學
作者宋家玲、宋素麗
分類號C3.3.2 034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反觀近百年的人類生活,心理學和影視藝術的影響舉足輕重,二者互證式的發展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通向人類心靈的極點。可以說,影視藝術現象無一例外地皆發端于心理學的根基之上,並為心理學研究提供鮮活生動的實證案例。伴隨著科學和藝術之間更廣闊、更深遠的相互滲透,影視藝術心理學的研究也將展開新的篇章。 目錄 導言 電影、電視研究與心理學結合——20世紀文化、科學的表徵和本質 上編 心理學流變與影視藝術心理研究之概說  第一章 心理學與影視藝術構成 第一節 心理物理學:物質構成元素對視聽感知的作用 第二節 實驗心理學和構造心理學:心理結構對影視表達的影響 第三節 機能主義心理學:意識流電影和情緒表達的意義 第四節 人本主義心理學:影視文本中人物性格之生成原理  第二章 心理學是探究影視創作、觀賞心理的基礎 第一節 行為主義心理學:“場”理論和影視審美經驗研究 第二節 皮亞傑學派:影視創作欣賞中的“同化”和“順應” 第三節 文藝心理學:形象的直覺思維和“心理距離說” 第四節 認知心理學:影視傳播中的資訊產生和交流 第五節 心理學發展的一個新取向——後現代氛圍中的心理學:敍事心理研究時代的到來  第三章 格式塔理論與影像藝術心理的建構 第一節 格式塔心理學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 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格式塔理論對審美心理研究的貢獻 第四節 格式塔心理學與電視:生活與資訊、審美的鏈結 第五節 格式塔理論的新擴展:“生態感知”的重要意義  第四章 精神分析學說與影視藝術原理 第一節 精神分析心理學產生的背景與研究方法 第二節 佛洛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論和觀點 第三節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第四節 精神分析與影像藝術魅力之追尋 第五節 影視敍事中情節推進的“動力源” 第六節 影視中的角色設置和發展之“情結”依據 第七節 充分調動觀眾心理層面上的“認同”機制 第八節 電影研究從經典理論進入現代理論階段 下編 多維視角下的影視藝術心理辨析  第五章 影像表達心理機制的形成 第一節 視知覺理論與影像表達 第二節 像場起始于心理感應——像場空氣說 第三節 看與被看(攝與被攝)——創作心理的一道屏障 第四節 影像隱喻:暗示與象徵 第五節 影像審美的構建 第六節 視聽的感知思辨  第六章 影視敍事心理簡論 第一節 看的行為動機和心理機制 第二節 影視敘事策略對現聽知覺的激發 第三節 影視敘事對心理欲望的滿足 第四節 後現代影視遊戲敘事的心理學闡述  第七章 影視審美心理探析 第一節 影視審美心理的先在結構 第二節 影視審美心理之深層構成 第三節 電影與電視藝術接受心理之同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現代電影:極致為美--後新浪潮導演研究
作者汪方華
分類號C3.3.2 019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現代電影:極致為美,後新浪潮導演研究 20世紀70年代後的現代電影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它在電影理念、電影結構、電影敘事、電影形式等各個方面呈現出巨大的差異,產生了不少具有大師氣質的“主流導演”:美國的斯皮爾伯格、卡梅隆,法國的呂克•貝松,西班牙的阿爾莫多瓦,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希臘的安哲普洛普斯,意大利的托納托雷,俄羅斯的米哈爾科夫,丹麥的拉斯•馮•提爾,芬蘭的阿基•考利斯馬基,還有伊朗的阿巴斯、賈法•帕納西,日本的北野武,韓國的金基德、李昌東,越南的陳英雄,中國香港和臺灣的王家衛、吳宇森和蔡明亮等極具活力的後新浪潮導演。他們的作品均表現出強烈而鮮明的個人風格。也許,從電影語言入手逼近現代電影的創作理念、美學原則是一條直接的道路。 目錄 序 第一章“現代電影”——界定之難 一、“現代電影” 二、“現代電影”與“主流電影” 三、現代電影——後新浪潮導演的“作者電影” 第二章 現代電影語言 一、電影就是電影 二、戰後的電影語言研究 三、電影美學研究的再度嘗試 第三章 現代電影本體卿——被表現的真實 一、真實之維 二、被表現的真實 三、被表現的真實——現代電影本體觀 第四章 極致為美——現代電影美學原則 一、故事和故事的講述 二、影像中心的美學 三、現代電影美學——個性原則 四、現代電影美學——感性原則 五、現代電影美學——奇觀化原則 第五章 現代電影的敘事 一、電影敘事的相關概念 二、好萊塢經典敘事體系 三、片中片 四、現代電影的敘事迷宮:交叉小徑的花園 五、現代電影敘事的速度、深度、特徵 第六章 後新浪潮導演研究 呂克•貝松:一位現代的電影“作者”? 大衛•林奇:夢、歌、舞臺、局外人 科恩兄弟:幽默怪誕走向崩潰的犯罪故事 奧利弗•斯通:主流電影之外的主流導演 現代性的誘惑——《不準掉頭》和《天生殺人狂》的比較研究 朗•霍華德:類型電影的實踐者 《美麗心靈》:命運的風景 阿爾莫多瓦電影的慾望、激情 後庫斯圖裏察時代的“巴爾幹電影” 《無主之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柏林墻——民主德國政治題材影片的一個胎記 《竊聽風暴》:一幕關於拯救的通俗劇 北野武的“削落美學” 陳英雄——有關越南的記憶、想像、凝視 《三輪車夫》:重建一個愛與痛交織的世界 金基德:現代荒原中的罪與罰 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的台北故事 臺灣新電影中的台北和從未缺席的“中國” 後記
在歷史與藝術之間--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文化詩學研究
作者王昕
分類號C3.3.2 079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书从文化诗学角度切入,论述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分类,尤其是“电视历史剧”这一电视剧艺术形态的本体特征、艺术真实性系统以及电视历史剧美学精神、历史精神、人文精神的统一。這是目前中国第一部采用文化诗学研究模式读解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学术专著,系统阐述了历史剧创作的重要美学问题。其中部分章节先期发表后,引起了影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争鸣。意在通过学术对话与交流,推进我国当下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与繁荣,并在影视审美文化研究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作者旁徵博引,資料充實,是以文化詩學作為視角研究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十分好的參考書。適合熱愛電影、電視劇的學者與有興趣人士參考。 序言一 蒲震元教授的序言 序言二 苗棣教授的序言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及美学精神 第一节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 第二节 文本策略 —— 再现、表现与戏仿 第三节 美学精神 ——真实与游戏 第二章 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 第一节 历史叙述与艺术叙述 第二节 “虚实之间”的历史剧 第三节 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 第三章 电视历史剧艺术真实性系统 第一节 历史研究中的“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 第二节 审美变形——从历史真实性到艺术真实性 第三节 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性系统 第四章 电视历史剧的再现美学 第一节 再现文本与表现文本 第二节 真实追寻——“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第三节 典型塑造——“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四节 再现文本的“史诗性”审美特征 第五章 电视历史剧的表现美学 第一节 “失事求似”与主观真实性 第二节 “超常奇异”的表现形象与审美主体性 第三节 表现文本的“抒情诗”审美特征 第四节 电视历史剧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审美取向 第六章 大众文化的民间文化底色 第一节 文化场域与体裁流变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民间文化底色 第七章 电视戏说剧的民间故事特性 第一节 “不是历史”与“民间故事” 第二节 母题与类型:戏说剧的“民间故事”基因 第八章 电视戏说剧艺术形象的“怪诞性” 第一节 怪诞性之“双体性” 第二节 怪诞性之“降格原则与物质-肉体下部” 第三节 怪诞性之“言语狎昵性” 第四节 电视戏说剧的怪诞现实主义审美本质 第九章 电视戏说剧体裁结构的狂欢化 第一节 杂体性之一 —— 情节外部的联缀式结构 第二节 杂体性之二 ——内部情节冲突的线性式结构 第三节 杂体与双构:民间诙谐文化与戏说剧狂欢化体裁 第十章 电视戏说剧的戏仿策略与反讽意向 第一节 关于“戏仿”与“反讽” 第二节 古今杂糅 - 戏说剧的戏仿策略 第三节 托古说今 - 戏说剧的反讽意向 第四节 超现实主义 - 戏说剧的审美特征 第十一章 艺术创作中美学、人文与历史的统一 第一节 人文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第二节 人学考察与历史观照 第三节 以人为本——美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的有机统一…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流行音樂文化教程
作者解學初
分類號C3.2.3 003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流行音樂文化教程》一書乃針對傳媒音樂專業教學的內容、體例、風格和教學實踐的可行性等關鍵性問題,突出了傳媒音樂教育的獨特性、傳媒音樂教育的目標性、理論教學的可操作性、音樂文化知識面的系統性。並且以歷史和國別縱橫兩條線索,對發軔於20世紀的世界流行音樂文化做了系統性的闡述,並著重論述了電影、廣播、電視特別是唱片產業等大眾傳媒對流行音樂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引導學生將流行音樂文化知識及相關問題融入“傳媒音樂人”這一專業目標培養的思考和實踐當中。 目錄 前言 關於21世紀傳媒音樂專業系列教材 第1章 苦難的心聲——美國黑人音樂 一、走向世俗化的宗教音樂 二、趨於流行化的民間音樂 三、傳統布魯斯音樂賞析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2章 即興的靈感——美國爵士樂 一、爵士樂的源流 二、新奧爾良時期 三、大樂隊時期 四、波普及後波普時期 五、自由融合時期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3章 故鄉的緬懷——美國鄉村音樂 一、鄉村音樂概述 二、山地民歌 三、西部音樂 四、酒吧音樂 五、鄉村音樂的傳播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4章 永恆的記憶——丁班巷歌曲 一、樂譜出版的歷史 二、早期的丁班巷歌曲 三、丁班巷歌曲的特點 四、丁班巷歌曲與美國黑人音樂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5章 人生的霓虹——音樂劇 一、早期音樂劇 二、百老匯的黃金時代 三、英國音樂劇的崛起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6章 叛逆的呐喊——搖滾樂 一、搖滾音樂的一般特點 二、搖滾音樂的媒介傳播 三、20世紀50~60年代的搖滾樂 四、20世紀70年代的搖滾樂 五、20世紀80年代之後的搖滾樂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7章 溫馨的海風——歐洲民謠 一、傳統歐洲民歌 二、英國民謠 三、凱爾特的音樂 四、加拿大民謠 五、法國流行尚行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8章 敲擊的樂思——拉丁美洲流行音樂文化 一、古巴流行音樂 二、牙賣加流行音樂 三、巴西流行音樂 四、拉丁拉丁美洲新歌運動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9章 絢麗的沉醉——印度流行音樂文化 一、印度電影發展概略 二、印度電影中的音樂 三、印度電影音樂的民族特徵 四、印度電影音樂的傳播與交流 五、代表作品賞析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10章 風流的幻想——日本、韓國流行音樂文化 一、日本歌謠曲的發展 二、日本的「新音樂」 三、日本流行音樂傳播 四、擊國流行音樂文化概況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第11章 東方的明珠——中國流行音樂文化 一、中心早期流行音樂文化 二、香港流行音樂文化 三、台灣流行音樂文化 四、中國內地流行音樂文化 本章思考練習題 本章推薦視聽音響曲選 後記 參考書目
暴力電影:表達與意義
作者汪献平
分類號C3.3.2 022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暴力電影:表達與意義》將立足於暴力電影作品本身,探討暴力電影存在的理由,梳理其發展的歷程,並對其在類型片中的不同存在形式、表達方式和深層意義等方面作出客觀的分析與闡釋,試圖總結出不同暴力電影中表現出來的共性和可重複操作性。但同時不忘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下導演作者的個性和原創性,主要以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中國香港、美國三地導演的暴力電影進行比較來裨缺補漏。暴力電影如同一把雙刃劍,行進在商業與藝術的兩難之間。此外,《暴力電影:表達與意義》還將涉及一直較少被人關注的女性及青少年暴力影片,挖掘暴力在其中的起因與意義。 序一:理論銳氣溢於瘦弱的生命個體/1 序二:暴力,作為電影的“文化原罪”/1 前言/1 第一章 暴力電影:存在的理由 第二章 暴力電影的發展歷史 第三章 暴力電影的存在形式和表達方式 第四章 不同文化傳統下的暴力電影 第五章 異軍突起的女性暴力電影 第六章 青春殘酷物語——當代青少年暴力電影 結語 暴力電影,一把雙刃劍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電視新聞語體研究
作者李水仙
分類號C2.3.5 125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電視新聞語體研究》主要內容:對於語言,我們既可以作歷時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時的研究。在作歷時研究時,我們常把所要研究的物件語言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段。比如,對於古代漢語的歷時研究,常區分為上古、中古、近代這樣幾個時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則還可以再進一步區分為更小一些的時段。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整個古代看做一個時段,對漢語作一種泛時的研究。我們在作共時研究時,似乎也存在跟歷時研究類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歷時研究區分出的是不同的時段,而共時研究則可以區分出不同的語體;前者是歷時的、縱向的切分,而後者則是共時的、橫向的切分。語體研究跟語言本體的深入研究密切相關,但二者重點並不相同。本體研究重在研究言語本身,比如研究辭彙、語法、語音、語義。語體研究除了要認識語言的本體特點,還要重視語境的研究。本書既可作為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字學教材,也適合函授及社會各層次的自學自修需要。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電視新聞語體的語境 

第三章 電視新聞主體的文本(上) 

第四章 電視新聞語體的文本(下)

第五章 電視新聞語體的有聲語言表達


結語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影像莎士比亞--文學名著的電影改編
作者吳輝
分類號C3.3.2 024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吳輝的《影像莎士比亞──文學名著的電影改編》告訴我們莎士比亞,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戲劇家兼詩人,似乎更像一位人世間所不能企及的神。因為,歲月早巳使莎士比亞成為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徵、一種精神。無論人們對他頂禮膜拜也好,還是對他顛覆解構也罷,莎士比亞事實上仍然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不久前,權威的英國BBC電視臺還送給莎翁一頂“20世紀風雲人物”的桂冠。德國作家歌德曾有一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於是,在當今的影像時代裏就有了“拍不完的莎士比亞電影”,而且,它們幾乎是與人類的電影史一樣的綿長。影像莎士比亞,便成了一種隱喻,一種創造,一種反思,一種升華! 目錄 序(鄭洞天) 導語 永遠的莎士比亞 上編 戲劇舞臺上的莎士比亞  第一章 莎士比亞在英國   第一節 無韻詩與戲劇臺詞   第二節 老故事與新情節   第三節 英國劇場與舞臺演出  第二章 莎士比亞在中國   第一節 莎士比亞與中國莎學   第二節 西方戲劇與中國戲曲   第三節 莎劇改編與藝術創新  第三章 莎士比亞在世界   第一節 莎士比亞與政治   第二節 莎士比亞與殖民主義   第三節 莎士比亞與美國 中編 電影銀幕上的莎士比亞  第四章 影像中的多元解讀   第一節 勞倫斯•奧利弗的莎士比亞   第二節 奧遜•威爾斯的莎士比亞   第三節 葛利高裏•柯靜采夫的莎士比亞   第四節 弗朗哥•傑弗瑞利的莎士比亞  第五章 影像中的傳統解構    第一節 羅曼•波蘭斯基的莎士比亞   第二節 巴茲•盧漢姆的莎士比亞  第六章 影像中的創造性重構   第一節 黑澤明的莎士比亞   第二節 肯尼士•布萊納的莎士比亞 下編 文化消費中的莎士比亞  第七章 公眾劇場裏的莎士比亞   第一節 伊麗莎白時代的大眾文化   第二節 莎劇的娛樂消遣功能   第三節 莎士比亞的市民觀眾  第八章 象牙塔內的莎士比亞   第一節 一位精英作家的大俗若雅   第二節 一尊文化偶像的權威性   第三節 一座學術奧林匹克的巔峰 第九章 媒介傳播中的莎士比亞 第一節 莎士比亞的新紀元 第二節 莎士比亞的後現代性 第三節 莎士比亞的產品消費 第四節 莎士比亞的「戀愛情史」 結語 期待新的莎士比亞們 附錄 中英文參考書目 電影參考片目 後記
商業漢語口語研究--現場促銷語言調查與分析
作者張黎
分類號C1.1.4 001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商業漢語口語研究:現場促銷語言調查與分析》就試圖從現場促銷這個比較活躍、比較有代表性的商業交際領域入手,對現場促銷人員的口頭促銷語言進行調查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揭示出現場促銷語言的基本結構以及交際功能等特徵,從而為認識與研究商業漢語口語提供一個真實的例證。
近2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經濟活動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重心,漢語在商業領域的應用非常活躍,漢語的商業價值和地位迅速提升。然而,對商業領域漢語實際使用情況尤其是口語的研究,卻是漢語應用研究的薄弱環節,對這一領域內的語言事實及其內在特徵和使用規律未曾進行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統的研究理論,研究手段也有所不足。為此,需要語言學界進行大量深入的實際調查研究工作,以探究該領域漢語使用的基本情況。
現代漢語遞進範疇研究
作者周靜
分類號C2.3.4 095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本著“以語義為綱,以句式為目”的指導思想,將“遞進”作為一種語法範疇和語義範疇進行了全方位的詳盡研究。

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現代漢語遞進範疇研究綜述

第三章 遞進的含義和特徵

第四章 遞進範疇的語義系統

第五章 遞進的有標記和無標記

第六章 句內遞進、句際遞進和句段遞進

第七章 典型遞進句研究

第八章 特殊遞進句研究(上)

第九章 特殊遞進句研究(下)

第十章 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語言藝術與寫作
作者司紅覆
分類號C1.5.1 021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北京廣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成教系列教材:本書作者積累多年課堂實際經驗,分三個篇章論述了寫作的基本原理及專項訓練、語言的基本知識及運用、常見文體寫作等內容。


總論

第一編 寫作的基本原理及專項訓練

第一章 觀察和積累──觀察能力的培養

第一節 寫作觀察的特點
第二節 觀察的三個層次
第三節 積累材料的方法
第四節 專項訓練:觀察能力的培養

第二章 立意和選材──想像能力的培養

第一節 立意
第二節 選材
第三節 專項訓練:想像能力的培養

第三章 構思與布局──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一節 結構布局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結構布局的一般方法
第三節 結構的技巧
第四節 專項訓練:思想能力的培養

第四章 表達與修改──語言表達方式

第一節 語言表達的基本方式(一)
第二節 語言表達的基本方式(二)
第三節 文章修改

第二編 語言的基本知識及運用

第一章 語言概說

第一節 語言系統及功能
第二節 現代漢語及其規範化
第三節 學習語言的方法和途徑

第二章 漢語詞彙系統及其運用

第一節 詞彙的單位及構成
第二節 詞義類型與詞義選用

第三章 漢語語法系統及其運用

第一節 語法和詞類
第二節 詞組類型和運用
第三節 句子類型及分析方法
第四節 常見語法病句類型及修改的方法
第五節 複句及複句的運用
第六節 句群的組合

第四章 修辭概說

第一節 修辭的原則和基本要求
第二節 傳統修辭要求的辯證認識(上)
第三節 傳統修辭要求的辯證認識(下)
第四節 語言的特殊組合形式──修辭格的運用

第三編 常見文體寫作

第一章 記敘性文體

第一節 消息寫作
第二節 通訊寫作
第三節 散文寫作

第二章 理論性文體

第一節 社會評論的寫作
第二節 文藝評論的寫作
第三節 學術論文的寫作

第三章 應用性文體

第一節 調查報告的寫作
第二節 解說詞的寫作
第三節 廣告的寫作
第四節 行政公文的寫作

參考書目
後記
動畫行銷學
作者齊驥
分類號C3.2.1 011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齊驥主編的《動畫行銷學》首次從文化產業市場規律和動畫創作藝術規律雙重視角探討了動畫行銷體系的建構,是國內第一部從國家經濟戰略性調控與動畫產業市場化運行視角 系統研究動畫行銷的學術專著。《動畫行銷學》對世界動畫市場的行銷方式進行了應用性解讀,開拓性地提出了動畫行銷的機緣和基礎,動畫行銷的形態、要素與規 律,對基於未來的動畫產業發展與動畫市場建設提出了導向性研究框架。《動畫行銷學》對中國動畫市場的現實格局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理性的 判斷,並直指當前動畫市場體系中的諸多癥結,其深入的研究和犀利的視角均引入深思。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世界動畫的基本格局/1 第一節 二元局面初步形成/3 一、發達國家塑造經濟引擎/3 二、發展中國家 越界式突圍/4 三、中國動畫產業蓄勢待發/6 第二節 區域格局逐漸凸顯/7 一、全球動畫市場百舸爭流/7 二、第三世界動 畫迎來黎明/8 三、亞太動畫尋求戰略突破/9 第三節 產業融合不斷深化/10 一、關聯層級進行業內整合/11 二、關聯行 業加強產業融合/11 三、跨行業融合走向深水區/12 第四節 資本運作日益頻繁/13 一、國內市場文化資本開閘/13 二、 國際市場資本運作頻繁/16 第五節 經典模式延續創新/17 一、傳統模式的經典性延續/17 二、新興模式的顛覆性開拓/18 第 六節 人才瓶頸亟須破題/19 一、多元教育路徑呼之欲出/20 二、高校成為人才培養搖籃/21 三、長效培養機制形成共識/23 第 七節 內容為王趨於共識/24 一、內容創作決定競爭力/24 二、民族元素提供創作素材/25 第八節 技術先機搶灘市場/26 一、 技術創新帶來動畫蛻變/26 二、警惕過度技術化雙刃劍/28 第九節 生產方式兩極分化/29 一、開啟成本的兩極化時代/30 二、 攻堅動畫市場的長尾區/32 第十節 明黃一代主導消費/33 一、市場需求催生產業空間/33 二、未來消費群體逐漸壯大/35 第 二章 中國動畫的二元博弈/37 第一節 數量與品質/39 一、動畫市場的失靈與失衡/39 二、數量與品質博弈的癥結/41 第 二節 文化資源和產業開發/43 一、文化資源的產業轉化/44 二、文化資源的二元悖論/46 第三節 市場佔領和心靈駕馭/48 一、 擺脫低齡消費者桎梏/48 二、多角度看待螢屏配額/49 第四節 政府主導和市場主導/51 一、認識市場失靈與政府調控/52 二、 平衡市場與政府資源配置/53 第五節 全國動員和區域分工/55 一、產業分佈趨於地理集中/55 二、動畫地圖難以全國平衡/56 第 六節 民營企業和名牌戰略/57 一、品牌是企業的生命線/58 二、知名品牌十年磨一劍/60 第七節 園區熱潮和投機心態/62 一、 園區投資熱潮湧動/62 二、園區演進模式評價/63 第八節 模式困惑與中國道路/66 一、加工企業轉向自主原創/67 二、 高新技術企業投身動畫/68 三、製造加工企業轉身動畫/69 第九節 大學激增和人才困境/70 一、學科發展與市場變化同在/71 二、 培養方式與新型業態斷檔/72 三、市場缺口與行業泡沫並存/73 四、普及教育與學術升級脫節/74 第十節 本土文化與普世價值/74 一、本土的外包裝與刻板的模仿性/75 二、普世價值近視與商品屬性忽視/77 三、走出去的迫切與如何走 的困惑/78 第三章 動畫行銷的機緣和基礎/83 第一節 動畫行銷的時代背景/85 一、躍入國家戰略規劃/86 二、 協同文化產業發展/89 三、啟動動畫項目建設/93 第二節 動畫行銷的體制環境/94 一、依託時代變革/95 二、形成集 群優勢/97 三、深化資本力量/98 四、強調人才孵化/100 第三節 動畫行銷的現實基礎/101 一、產業集群主動式競 合/101 二、突破集群發展的瓶頸/105 三、發展方式全景觀轉變/107 四、國際戰略多角度突破/116 第四章 動畫行銷的多元化形態/125 第一節 電視動畫加速創新形式/127 一、製作水準瞄準國際化標杆/128 二、素材選取面向本 土化資源/129 三、資源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130 第二節 電影動畫迎來跨越發展/132 一、動畫電影產業生態越來越成熟 /133 二、動畫電影行銷宣傳步入整合期/135 三、動畫電影的技術融合黏度加強/139 第三節 媒介創新互動繼續深化/141 一、 新媒體動畫在動態更新中擴張/142 二、動畫業態之間的互動日趨活躍/144 第四節 主題公園在融合中突圍/149 一、主題公園 模式的追崇與反思/150 二、主題化創意再造與城市更新/154 三、複合式動畫主題游關聯發展/158 第五節 大型活動成為創意引擎/162 一、從“晴雨錶”到“助推器”/162 二、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164 三、塑造戰略產業新棋局 /166 第五章 動畫行銷的要素與規律/171 第一節 動畫市場的資源配置/173 一、動畫生產的市場化/173 二、 動畫流通的貿易化/175 第二節 動畫市場的要素驅動/177 一、政治要素的決定性作用/178 二、經濟要素的基礎性作用 /180 三、文化要素的導向性作用/182 四、技術要素的驅動性作用/186 第三節 動畫市場的行銷法則/189 一、產 品組合的橫縱演繹/189 二、行銷管道的多元開拓/191 …… 第六章 動畫行銷的應用性解讀 第七章 動畫行銷的政策需求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