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郝銘鑒總數: 3
咬文嚼字(合訂本2008)
作者郝銘鑒
分類號C2.3.2 089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咬文嚼字(2008合訂本)》的作者和編輯,每次都是擺事實,講道理,把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出處依據都講清楚了。事實上,能夠認真負責,很嚴謹、很學術地挑錯,並不容易。那是要有功底的,正所謂“一字十年功”。要恢復中華語文的風采神韻,必須從咬文嚼字做起。一個對自己的語言文字都不再認真的民族,必將在文明之林中喪失最後的棲身之地。咬文嚼字,就是含英咀華,就是對我們五千年文化的最深情的守衛。

●該認錯時就認錯(序)
●卷首幽默
●“臉譜老爺”?
●“與古人約會”
●公告驚魂
●“父親牧羊”
●一胎、二胎、三胎
●賈平凹見“情人”
●於謙何以怕“閻羅”
●“領回自己的遺物”?
●“請君自刎”
●“嚴禁做人”?
●“小鬼洗頭城”
●選錯了地方
●特稿
●讓我們的心臟一起跳動!
●震撼
●最近我常常含著淚水
●真情的力量
●“十大語文差錯”特輯
●2007年十大語文差錯
●“家大舍小令外人”
●應是“海上生明月”
●《無間道》迷了“道”
●請君莫戴“緊箍咒”
●不識“孌童”真面目
●“九州”的來歷
●制約“權力”,捍衛“權利”
●“唇槍舌戰”是拉郎配
●此“碳”豈能燒
●讓“時”下課
●語林漫步
●海峽兩岸的語詞互動
●別再冤枉乾隆爺了
●以《色I戒》為戒
●從“敬啟”說起
●雪啊,雪!
●話說今年“春晚”
●——致中央電視臺台長的一封
●公開信
●拿“小崔”說事
●我們將怎樣行走在中國的土地上
●“錯一字扣—分”芻議
●玄奘俗名小考
●也說NBA球星的綽號
●遣詞造句要有民生意識
●“然後”現象的是非曲直
●別鬧了,趙C
●“班馬”為何不稱“馬班”
●“骨灰級”引起的風波
●論語言的“俯臥撐”現象
●瘦西湖告示的聯想
●不盡“新詞”滾滾來
●且說“語言黑點”
●“和”:中華文明永遠的精彩
●線民的語言智慧
●10天之內推出10個“族”
●翻譯趣話
●眾矢之的
●“登壇品酒”報告(一)
●壇主:於丹
●說說“莊子何其人”
●哪是“人生晚秋”-
●“間接”誤為“直接”
●黑格爾說的是“正反合”
●《論語》究竟多少字
●“三界”豈是“三生”
●屈原故都非“穎都”
●“殺生”如何“取義”
●“登壇品酒”報告(二)
●壇主:王立群
●漢武帝能“拜佛”嗎
●焦大並未說過
●明朝哪來“靖康”事
●西漢已有指南針
●“逆龍鱗”不是“拔掉龍鱗”
●貂蟬史無其人
●“不恥”與“不齒”
●何處覓得“洪桐縣”
●“登壇品酒”報告(三)
●壇主:孔慶東
●贈瞿秋白聯三議
●“何以”應是“何嘗”
●阿Q之死與假洋鬼子無關
●祥林嫂並未賣給酒鬼
●從“風雲”到“禍福”
●魯迅讀馬列的時間
●魯迅一生寫了多少字
●徵引《自嘲》有誤
●“登壇品酒”報告(四)
●壇主:毛佩琦“
●明朝沒有“督察院”
●洪武以前,哪來“明廷”
●重逢“錫茶壺”
●解縉是怎麼死的
●“新浦”豈能綠
●“正統”應是“天順”
●不該脫“潁”而出
●“滿州”和“長州”
●“登壇品酒”報告(五)
●壇主:劉心武
●“紅學”哪有“索引派”
●怎麼扯上了“性行為”
●誤說“常山之蛇”
●林黛玉是吃草的?
●“老君眉”的產地
●繁漪的前夫是誰
●“清聖祖”不是“清聖主”
●乾隆皇帝即位不在乾隆元年
●“登壇品酒”報告(六)
●壇主:孫丹林
●《霓裳羽衣曲》是楊玉環創作的嗎
●何來“一席之床第”
●“習”和“鼻子”無關
●似是而非的引文
●叫人何處覓《唐史》
●《遊山西村》不是五言詩
●弄混了孔子和孟子
●楹聯焉能“起于五代,成于唐宋”
●“登壇品酒”報告(七)
●壇主:孫立群一
●蘇秦宣傳“連橫”受歡迎?
●國名誤為曲名
●不是“範雎”,是“範雎”
●是誰說服信陵君
●“對峙”誤為“對恃”
●范雎是楚國人嗎
●信陵君何曾“買通趙王的妃子”
●“登壇品酒”報告(八)
●壇主:紀連海
●什麼是“南書房行走”
●誤引了紀曉嵐的對子
●《四庫全書》編了多少年
●和坤不是“王老五”
●應是“不孝有三”
●豈能依據電視劇說歷史
●“登壇品酒”報告(八)
●“登壇品酒”報告(九)
●“登壇品酒”報告(十)
●“登壇品酒”報告(十一)
●“登壇品酒”報告(十二)
●一針見血
●文章病院
●借題發揮
●追蹤螢屏 
●熱線電話
●百科指謬
●辨字析詞
●詞語春秋
●碰碰車
●有此一說
●正音室
●校園叢談
●一字難忘
●語壇掌故
●向你挑戰 
●語絲
●霧裏看花
●有照為證
●其他
咬文嚼字(合訂本2007)
作者郝銘鑒
分類號C2.3.2 088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咬文嚼字》講述了:語言文字這個東西,跟社會習慣一樣“頑固”,不是單靠一紙命令就能把它迫上健康發展道路的。要循循善誘,要反復告誡,要因勢利導,要充分認識“約定俗成”的意義。語言文字需要規範,因為語言文字是社會群體傳遞資訊和溝通思想的工具。發出資訊和接受資訊雙方,都必須有共同理解的符號,否則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這就是為什麼語言文字要講究規範化的道理。
《咬文嚼字》辦了幾年,越辦越好,好就好在它不是對讀者發號施令,而是耐心規勸;不止規勸別人,而且告誡自己,甚至設“向我開炮”一欄,把自己的缺點弱點錯誤曝光。對不規範的語文現象怎麼辦?得使用勸告、規勸、示範諸如此類的方法。就科學技術術語而言,則不止一般意義上的規範,而必須講究絕對的標準化:標準化帶有強制性。規範化和標準化不是同義語。
當然,規範化也不等於僵化。如果把規範理解成千篇一律,那就成了八股。凡是有生命力的語言文字,都不是僵化的,它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發展就必須創新。合理的創新就會修改規範或增補規範。規範和創新是辯證的統一。不認識創新就不能準確理解規範。
希望我們的雜誌來年辦得更好:不單注意規勸人們正確使用單字和語詞胚須引導人們不要生造那些誰也不懂的語詞和難以理解的句式用B不是創新,而是對語言文字的腐蝕。
近來有些報刊為了製造“轟動效應”,搞出一些文不對題的標題;而大字報式的空話大話套話,亦時時出現。這些都是衝擊規範化、阻礙語言文字健康發展的東西,不可忽視。對此也要用“咬文嚼字”的辦法去“規範”它。

●卷首幽默
●語林漫步
●眾矢之的
●時尚詞苑
●語文門診
●譯海泛舟
●正音室
●有些一說
●百科指謬
●碰碰車
●語壇掌故
●八面來風
●詞語春秋
●辨字析詞
●字裏乾坤
●一針見血
●語絲
●教材掃描
●向我開炮
●向你挑戰
●告別誤區
●會客室
●三味沙龍
●法言法語
●有照為證
●霧裏看花
●其他
咬文嚼字(合訂本2001)
作者郝銘鑒
分類號C2.3.2 082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主題
註釋
《咬文嚼字》(合訂本2001)內容簡介:英國最著名的電臺曾在全世界範圍內就語言學習問題作過調查。最後發現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是漢語,最難學的文字是漢字。漢字構造複雜,不但老外要望洋興嘆,就是我輩國人,在遇到某些生僻字時,都不免露怯。漢字的破音字也多,稍不留神就會掉進語言的陷阱。在這樣的情況下,《咬文嚼字》應運而生。本書是《咬文嚼字》刊物2001年的合訂本。這本刊物是認真態度在語言文字應用中的具體表現,以語言規範化為己位元,重視針對性、知識性和可讀性,其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妙趣橫生,能讓人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有更深的瞭解,使人用言更為規範。



●卷首幽默
●“起義團”
●內部停車
●嫁禍
●哪個國家
●“領氣”
●“抹灰”
●出售“人奶”?
●秘方
●丐食
●“黿汗狗肉”
●跳蚤,請下車!
●勤奮的民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
●文字法
●語林漫步
●新詞新語之我見
●漢語辭彙和“第二大腦”
●如此比武
●兩副對聯的啟示
●文人筆下的茶館
●千元大鈔 恕不找贖
●扁編纂應具有生態意識
●請個語文顧問,如何
●電腦用語中的借詞
●淨化螢屏
●短語變序的奧妙
●漢語中的蛇
●從“夷”到“洋”
●眾矢之的
●語文門診
●時尚詞苑
●辨字析詞
●百科指廖
●有此一說
●一字難忘
●教材掃描
●一針見血
●語絲
●語壇掌故
●漢字神聊
●八面來風
●正音室
●探名小劄
●向我開炮
●撤稿劄記
●詞語春秋
●百問百答
●碰碰車
●法言法語
●向你挑戰
●霧裏看花
●有照為證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