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耿振生總數: 6
音韻學概要
作者林焘、耿振生
分類號C2.3.1 02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2008
聲韻學
作者耿振生、林燾
分類號C2.3.1 069
出版社三民書局
主題
註釋
本書為聲韻學的基礎性教材。本書包含:聲韻學的性質及其在傳統語文學與現代語 言學中的地位;漢語字音結構的特點、現代標準音音系、各大方言語音特徵及其代表點的音系;聲韻學主要研究方法;作為中古漢語代表的《切韻》音系和歷代研究;《切韻》音系的構擬;等韻學的起源、字母和等韻圖的性質與源流;歷代研究上古音系的成果及先秦音系的構擬;近代漢語官話音系的研究;從先秦到《切韻》、《中原音韻》乃至 現代北京音的演變脈絡。書中對聲韻學的基本知識介紹較為全面,同時也吸收新近的研究成就,適合於大學文科學生和其他初學者使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現代漢語音韻
第三章 音韻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中古音韻
第五章 韻圖和等韻學
第六章 中古音的構擬
第七章 上古音韻
第八章 上古音的構擬
第九章 近代音韻
第十章 漢語語音歷史發展縱覽

參考書目
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
作者陳燕、耿振生
分類號C2.9.2 029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主題
註釋
《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所收的論文由“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2007學術論壇提交的論文中選出。論文集內容豐富而充實,不乏真知灼見。其中,有深入研究中國語言學史,闡發重要的理論和建議的,有對中國語言學健康發展給予極大的關注,重視大眾普及應用和學科建設工作的,有關注中國語言學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從理論上深入探討其繼承與創新問題以及研究中國語言學優秀學術傳統的,有在具體的研究之中體現對傳統科學方法的繼承和創新的,還有幾篇文章與學術批評有關。本書適合研究本專題的學生、學者作參考書目。

●“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2007學術論壇開幕詞——蔣紹愚
●新世紀語言學發展的幾點思考——王鐵琨
●應當重視語言學的普及工作——吉常宏
●有關語言學科建設的一些看法——詹伯慧
●建設創新型語言學實施綱要——李維琦
●學術創新的一個典範——重讀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志感——許寶華
●關於中國語言研究的三點意見——王恩保
●中國語言學的未來在哪里——潘文國
●略論中國語言學的傳承和創新——徐時儀
●中國語言學的優秀學術傳統——陳燕
●就獨獨缺《中國語言學思想史》——魯國堯
●漢藏比較中的歷史層次與借詞問題——施向東
●段氏說文學的學術思想及方法論——趙麗明
●修辭學的科學認知觀與中國現代修辭學的發展——吳禮權
●20世紀以來的中國古代語言學史研究概觀——李玉平
●從量詞“位”的用法變異談起——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的一點想法——陸儉明
● “兒”尾碼的形成及其判定——董志翹
●漢語的介詞和連詞——兼論《馬氏文通》對漢語語法系統構建的貢獻——宋紹年
●傳世文獻所見先秦漢語連詞“而”語法功能再探討——董蓮池
● “給”與“V給”不對稱的實證研究——嚴俊榮
●關於複輔音的思考——向熹
●讀明代韻書的注釋——附談韻書與字書的關係——寧繼福
●漢語音韻學的實用性——耿振生
●南宋《九經直音》“蕭豪韻”初探——李無未 李紅
●上古漢語詞綴構擬析評——孫玉文
●再談黃侃審音方法與陰陽入三分體系——喬永
●《淮南子校釋》補——張雙棣
●論殷墟甲骨文“綁”字不只一個義項——周寶宏
●馬王堆一號漢墓竹簡的“牒”——王貴元
●從古文字材料看《釋親》及《爾雅》的時代——馮華
●晉方言所反映的古音遺跡——兼談方言學與語音史的結合——喬全生
●從《較正方言插注雜字》看18世紀介休方言的全濁聲母——王臨惠
●清末漢語介詞在南北方官話中的區別特徵——以九江書局改寫版《官話指南》為例——張美蘭 李潁
●現代漢語官話方言母音格局的類型及分佈——時秀娟

編者後記
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語言學叢書
作者耿振生
分類號C2.3.1 052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書中談到了清代學者的研究情況。在必要的地方,書中就要先講一下清朝學者的研究,再談20世紀的研究亦從從西方引進的方法也簡單說一下來歷。本書雖然以“論”冠名,但對讀者最有用的部分可能還是所“述‘的內容,即前輩與當代學者們的研究實踐,各種方法的實踐過程。所謂“論”也者,不過是作者一得之愚、一已之見,僅供讀者參考。

緒論

第一章 韻腳字歸納
一 概說
二 具體運用步驟和要解決的向個問題
三 詩文韻部與實際語音的關係

第二章 反切系聯法和音注類比法
一 概說
二 運用的細則
三 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四 音注類比法

第三章 諧聲推演法
一 概說
二 諧聲原則問題
三 意義關聯或形態關聯不屬於諧聲原則
四 從研究實踐看諧扭推演法的效用
五 諧聲推演法的局限和研究中要注意的問題

第四章 異文通假聲訓集證法
一 概說
二 傳世上古文獻異文通假聲訓的音韻研究
三 出土文獻異文通假字的音韻研究
四 避諱字、諧音字的音韻研究
五 異文通假聲訓的效用

第五章 統計法
一 概說
二 間類相關度的統計
三 等位分佈的統充
四 概率統計法
五 數理統計法

第六章 審音法
一 概說
二 侈弇洪細推證法
三 韻類對轉相配推證法
四 鄰部合韻推證法
五 聲韻相配關係推證法
六 歷時對應關係推證法
七 音位分佈格局推證法

第七章 歷時比較法
一 概說
二 《切韻》音系的構似——以漢語方音為主的歷史比較
三 漢語言言原始音系的構擬
四 上古和遠古漢語構擬中的方言比較
五 漢語與親屬語言的歷史比較

第八章 內部擬測法

第九章 譯音對勘法

第十章 研究漢音韻史的幾條通例
古代漢語知識教程
作者張雙棣、張聯榮、宋紹年、耿振生
分類號C2.2.2 019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本書是為大學中文學科編寫的一部教材,也或供具有同等學歷的讀者使用。本教材在學習古代漢語課程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介紹古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習者對古代漢語的一般知識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對於有志繼續學習的人來講,可以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漢語史方面的專業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一般的學習者來說,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閱讀古書的能力,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更好地學習祖國的歷史文化。這本教程介紹古代漢語的一般知識,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一方面,學習者應當掌握所介紹的各種概念術語、基本觀點和一般理論知識,而且其中的一些知識是要熟記的。本書是一部以我國古代語法學為研究物件的理論專著,全書分為中國古代語法學的萌芽、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產生、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發展、中國古代語法學的大成幾個部分,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語法學的發展歷程,適合語言學研究者。

第一部分 文字

第一章 漢字的產生和性質
第二章 漢字的字體演變
第三章 漢字的字形結構
第四章 漢字的應用和發展
第五章 漢字的歷史貢獻

第二部分 辭彙

第六章 對古代漢語辭彙的基本認識
第七章 古代漢語中辭彙與文字的關係
第八章 古漢語辭彙中詞的意義
第九章 詞義的發展變化
第十章 古漢語中詞與詞的意義關係
第十一章 辭彙的發展變化

第三部分 語法

第十二章 古代漢語的基本詞類
第十三章 古代漢語的基本句法結構
第十四章 古代漢語的基本句類

第四部分 音韻

第十五章 關於漢語音韻的入門知識
第十六章 漢語古音是怎樣研究出來的
第十七章 《切韻》音系
第十八章 唐詩宋詞韻部
第十九章 先秦音系 第
第二十章 《中原音韻》音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