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張瑜總數: 1
文學言語行為論研究
作者張瑜
分類號C2.3.9 010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主題
註釋
《文學言語行為論研究》介紹了:對於20世紀中葉開始的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理論的關係,學界至今語焉不詳,更談不上系統研究。本書填補了這一空白。本書通過建立一種以創造性和交往性主旨的言語行為文學論,轉向對語境、文本、意義和語言力量等範疇的分析,揭示了言語行為理論所具有的獨特方法論意義,深化了關於文學的理解。

導論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理論
一、語言論文論發展的兩條路徑
二、言語行為理論的主要思想和特徵
三、文學言語行為論在西方
四、文學言語行為論在中國
五、文學言語行為論研究對當代中國文論建設的意義
第一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語言研究
一、言語行為理論的語言觀:施為性功能
1.語言施為性功能的發現和提出
2.施為性功能的條件
3.施為性功能的特徵和意義
二、奧斯丁的“難題”
1.“准言語行為”
2.模仿的言語行為
三、文學語言具有施為性功能
1.文學話語施為性功能的體現之一——創造性或構建性
2.文學話語施為性功能的體現之二——交往性
3.解構主義的批評:重複性與引用性
4.言語行為理論的文學語言觀
四、文學是一種特殊的言語行為
1.文學:以詞做事——創造與交往
2.文學:以言行事——影響和改變現實

第二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意義研究
一、言語行為理論的語言意義觀:行為論意義觀
1.三個層面與兩個視角
2.語力與意義
3.交往意義與意向、語境
4.解構主義的挑戰:意義的不確定性
二、言語行為的文學意義觀
1.當前文學意義研究的現狀與言語行為文學意義觀的定位
2.文學意義的構成
3.文學力量與文學語力
4.“言外之意”
三、言語行為文學意義的分析模式
1.言語行為的文本觀
2.“言語雙重結構”分析
3.文本交往層次分析

第三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觀念研究
一、文學研究的“實踐轉向”
1.國內文學研究“實踐論轉向”的表現
2.西方文學研究“實踐論轉向”的表現
3.文學研究實踐論轉向的原因及文學言語行為論的優勢
二、文學言語行為理論是一種新型的話語實踐論文學觀
1.實踐範疇的含義和話語(言語)交往實踐
2.文學言語行為論的實踐論文學觀的邏輯起點:人還是語言
3.文學言語行為論的實踐論文學觀的主要思想、特徵和思維方式
4.從言語行為角度看實踐論文學觀與反映論文學觀、形式主義文學觀的關係
三、如何在具體的閱讀中把握文學言行論的實踐論文學觀
1.以巴爾扎克的小說《永別》為例
2.現實主義與解構主義的解讀
3.文學言行論的話語實踐論解讀
結語文學言語行為論:一種新型的話語實踐論文學觀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