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說故事做好教育訓練
其他書名
說故事做好教育訓練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521.428 1112
出版稻田出版, 台北市, 台灣, 2002
主題教學法 -- 個案法.
題目說故事.
ISBN986-7882-01-6

註釋

香港教育主要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管理,現行制度上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
" 學前教育: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群體相處。
" 十二年免費教育: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學校,為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免費小學、免費三年制初中課程(初中一至初中三)及免費三年制高中課程(高中一至高中三)
" 專上課程:提供各種形式的專上課程,包括大專及大學教育等。
2012年,培生集團參考了識字率、國際考試成績、大學入學率及2006至2010年的畢業率等數據,公布了全球教育系統排名,芬蘭、韓國及香港分別排首三位。同年,教育局根據數據顯示,公布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在近年均十分穩定,過去幾年,香港大學畢業生於國際英語水平測試中大多數都取得第六級(良好的運用者)或以上的成績。同年,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發表學生能力報告,香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閱讀能力範疇上領先全球國家或者地區,其次為俄羅斯及芬蘭,第三位為新加坡。至於數學能力,新加坡、韓國及香港分別排名首三位,而科學能力方面,韓國、新加坡及芬蘭排首三位,香港排第九。
通識教育
香港於2012進行首屆中學文憑試,並將通識教育科列入必修科,該科共分六個單元:
"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 單元二:今日香港
" 單元三:現代中國
" 單元四:全球化
" 單元五:公共?生
"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通識科在2009至2010學年正式落實,香港教育城也設立通識教育網。不少單位及人士亦提供通識相關資訊,如各大報章通識版、《通識參考書》、《通識科教師》、《通識沙龍》等。
學前教育
香港的學前教育大致可分為幼兒園和幼稚園兩種。兩者均為私立經營,有以商業化集團形式運作的幼稚園集團,也有由非牟利團體興辦的幼稚園。後者通常由教會或社會服務機構籌辦。
香港的幼兒園和幼稚園本來有不相同的服務對象:幼兒園的服務對象是未適合進入幼稚園的幼童,為家長提供托兒服務;而幼稚園的服務對象則是3至6歲的幼童,讓他們在學校環境裡學習群體相處,以及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幼稚園由教育局管理,而幼兒園則由社會福利署管理。但現在不少幼兒園都兼營幼稚園相同的業務,使6歲以下幼童都可以在幼兒園內接受教育。
免費教育
根據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在2002年發表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現時香港基礎教育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反思優勢,使他們能夠發揮所長。香港基礎教育一直被批評為過份?重背誦(即所謂「填鴨式教育」),使學生在現今瞬息萬變的資訊社會中,未能好好把握社會的需求和變化,從而使香港的就業人材變得缺乏競爭力。因此,教統局希望透過課程改革,從根本改善學生的素質。
教育局制定的政策強調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為達到使學生能夠養成學會學習的能力,政府在前述的課程指引內提出了「九種共通能力」及「四個關鍵項目」兩種概念。
於2007年的施政報告中,曾蔭權宣佈落實12年(新制,334學制)/13年(舊制)的免費教育。
十種共通能力
1. 道德教育
2. 協作能力
3. 溝通能力
4. 創造力
5. 批判性思考能力
6.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7. 運算能力
8. 解決問題能力
9. 自我管理能力
10. 研習能力
四個關鍵科目(融入在教學上)
1. 德育及公民教育
2. 從閱讀中學習
3. 專題研習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小學課程(小一至小六)
小學六年免費教育於1971年推行。現時香港的小學教育分為八個主要學習領域及兩個學習階段。
八個學習領域分別是:
1. 中文(包括語文課及普通話課)
2. 英文
3. 數學
4. 科學教育(包含在常識科內)
5. 科技教育(包括一般研究和信息技術)
6. 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科(包含在常識科內)
7. 藝術(包括音樂及視覺藝術)
8. 體育科
兩個學習階段分別是:
1. 第一學習階段:由小一至小三;
2. 第二學習階段:由小四至小六;
每一個學習階段完結時,學生都要參與一個由教育局主辦的全港性系統評估,評核結果讓當局瞭解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完成小學後全港學生會被教育局中央派位分派到志願的中學。
參看
" 課程
o 香港小學中國語文科課程
o 香港小學英語科課程
o 香港小學數學科課程
o 香港小學常識科課程
" 香港小學社會科課程(舊課程)
" 香港小學科學科課程(舊課程)
" 香港小學健康教育科課程(舊課程)
o 香港小學音樂科課程
o 香港小學視覺藝術科課程
o 香港小學體育科課程
o 香港小學普通話科課程
o 香港小學資訊科技課程
初中課程(初中一至初中三)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學名義上是英文中學,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數學、歷史等,均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但實際上是奉行雙語教學,僅課本及筆記以英文編寫,上課時老師通常以廣州話講授。
1997年後,特區政府決心貫徹推行母語教學,即除英文科外,其它科目均採用以中文編寫的課本及筆記,並以廣東話講授(這個政策假定所有本地主流中學的學生的母語均為廣東話,並非真正按個別學生的母語教學,也沒有提供其他方言的教學)。但全港400多間中學裏,其中114間卻可以繼續使用英語授課,這些中學通常是學生學業成績較佳的,當中甚至有一定數量是香港政府主辦的官立中學。因此,母語教學的成效一直備受質疑。母語教學的議題,至今仍具爭議性。
2005年,教育局於中學教育制度改革中再次重提學校授課語言的議題。局方考慮以學校學生成績作為參考標準,學生成績佳的學校將可選擇以英文為授課語言,而其餘亦以中文為授課語言。
2010年9月,教育局實施「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放寬了對中學授課語言的限制,詳見教學語言微調政策。
而初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除了有中國語文、英文及數學這三個主科外,還有綜合科學、地理、歷史、中國歷史等科。部分中學則把初中的歷史、地理、經濟及公共事務科合併為綜合人文科或類似科目。
高中課程(新制,高中一至高中三)
2009年9月起,政府把中四至中七的課程修改成三年的高中課程,與世界其他國家教育制度接軌。預科課程較深的部份從新課程裡剔除了。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科以及通識教育科為必修科目。香港的新高中課程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辦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之內容為藍本。
這類高中畢業生將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以衡量學生知職水平,並可作為升學及就業的參考指標。
學界擔心新課程由於未必與海外中學畢業證書接軌,而國際間現時尚未有一個普遍通行的預科文憑標準,使將來學生離港升學時可能會有認受性的問題。
高中課程(舊制,中四、中五)
實施九年免費教育之後,學生需要以校內考試成績作評級,決定能否升讀高中(中四、中五)。香港的中四及中五課程,大致上會文理分科,分開文、理、商科3個主流。教授科目均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考試內容為本,大多數高中學生均需要修讀至少6個科目,以符合升讀預科資格。
在修畢中四及中五課程後,所有學生均需參加香港中學會考,以決定能否升讀預科課程(中六、中七)。考試評分以最佳成績之6科計算,滿分為30分。除語文科以外,在單次考試取得不少於4科及格、或3科及格及5分以上則合符升讀中六的資格。另外,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規定中,考生必需在應考高考的前1屆(即中六)或以前取得中英文科及格,故一般而言語文科不及格,尤其兩科語文科都不及格的的學生升讀預科會比較困難。
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佈,2006年的報考人數是122,078名,其中84,087名為學校考生;37,991 名為自修生。當中符合升讀中六基本資格的考生有48,599名。但官立和津貼中學學位只有約25,000個,再加上私立及直資中學學位,總預科課程學額只有約32,000個,因此學位競爭非常激烈。每年放榜日,均會出現學生四處奔走尋找學位的情況。而又因為每年取得十四分以上和語文科及格以上的人數比官立和津貼中學學位數少,及前述人士在選擇學位上有優先的選擇權,所以一般人會把「中英文及格與十四分以上」視同於升讀中六的基本資格,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香港中學會考成績以E級為合格,被視為中學畢業生求職時必須擁有的最低資格。考獲C級或以上,則會被視為等同舊制英國通用教育證書普通程度(GCE O-Level)或新制英國普通中學教育證書(GCSE)及格。而中英文的新制則以數字(1-5、2級為及格、另設5*級予成績優異者)評級。其中以法文科比較特別,因其試卷並不是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所撰寫,而採用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IGCSE)的試題,所以其成績會有A*、A、B、C、D、E、F、G。
無論是採用哪種評級制度,如學生考試表現比起該科不及格的考生更差,或因作弊而被取消成績,則給予「不予評級」成績(Unclassified,簡寫作"U")。而因病等理由缺考全卷(法文除外)者則給予Abs(Absent)評級。
此類高中課程已被2009年9月起推行的新高中課程全面取代。
預科課程(舊制,中六、中七)
更多資料: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和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順利升讀預科課程的學生,隨即要開始準備另一個公開考試。香港的預科課程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試內容為本。跟高中課程一樣,學生大致上會依文、理、商科分流。學生可以因應各自的會考成績,選擇修讀AL(高級程度)或AS(高級補充程度)科目。
入讀經「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招生的學士學位課程之最低資格,一般為4個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科目合格,包括必修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和「英語運用科」,皆為AS程度;以及兩個AL程度之科目(兩個AS程度科目通常會被視為等同一個AL程度科目)。
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統計,2011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應考人數接近三萬九千名,當中符合上述高考成績要求的考生超過一萬八千名。但通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招生的學士學位課程名額,僅約一萬二千個(2010年入學者),所以學生升讀高等院校的競爭亦相當激烈。縱然如此,但是由於香港共有九所高等院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及香港公開大學)參與「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統一收生。因此,不同於會考放榜,高考放榜後學生無須四處尋找學位,而只需要完成網絡申請程序,即可報讀由上述院校所提供、並通過JUPAS招生的學士、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此等課程除了由香港公開大學提供、並通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招生的學士學位課程外,均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助。預科生在完成高考後,JUPAS會在7月下旬通知首輪取錄結果。
而成績較不理想的高考生亦可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成績來投考不經「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招生(非聯招)的學士、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等不同類別的高等教育課程。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E級,無論AL或AS程度,均被視為等同英國通用教育證書相應程度及格。
香港的預科教育主要由當地的中學提供,但由於預科教育亦是大專教育的預備課程,香港有不少大專院校都有開辦預科課程。當中最為知名的,是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及恒生商學書院為學校的準大學生開設的商科預科課程,兩者都有接近30年的歷史。此外,不少私立學校及夜校都有開辦預科課程。
預科課程已在2012-13學年正式取消。所有學生現時只需應考一次公開考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便可申請四年制的大學課程,以期與國際教育制度接軌。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Z00227
TR_Library
Library
521.428 1112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