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三個朋友的人生智慧大哉問:僧侶、醫師 / 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克里斯多福.安得烈 (Christophe Andre), 亞歷山大.喬連安 (Alexandre Jollien) 著; 邱瑞鑾 譯
其他書名
三個朋友的人生智慧大哉問:僧侶、醫師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192.1 7132
出版究竟, 台北市, 台灣, 2017
版本初版
主題個人倫理 -- 修身.
題目自我實現.
描述472 p.;ill.;21 cm.
ISBN9789861372358

註釋

 三個老朋友,
  三種關於「人」的專業、三種面對人生的智慧,
  從不同的生活經驗中叩問:
  是什麼帶給生命喜樂和痛苦?
  應該如何安住此生?

  哲學家、精神科醫師和佛教僧侶,多年來一直想合寫一本書。
  三人因為這個企畫而相聚十天,就他們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問題促膝長談。
  不是辯論,而是傾盡真心的深度交會。
  他們的觀點意見不盡一致,但目的都是盡可能減少人生的痛苦和消極情緒,啟發人追求幸福的潛能,發現和發掘「利他」的人生動機,從而獲得真正自由幸福的人生。

  希望讀者能從這本書裡感受到我們在交流時的勤奮認真,以及歡樂氣氛,感受到我們即席而發的精神。
  我們竭力使談話具有一貫性,不致散漫無章。也希望把想法充分向讀者傳達。
  現在就請在我們身邊坐下來,坐在一張椅子上,或者是更靠近我們一點,和我們一起坐在舒適的舊沙發上。
  壁爐裡的火畢畢剝剝響著,窗外是隨河谷開展的景色。
  冬天的太陽漸漸變蒼白,茶壺裡的茶冒著熱氣,暖了手,也刺激了我們的心神。
  亞歷山大淘氣起來,說了個笑話;馬修扶一扶他的眼鏡,擊掌叮嚀大家專心一點;克里斯多福再看一眼他前一天晚上寫在小筆記本上的筆記(他知道他狡猾的伙伴經常會轉頭看他,要他第一個發表意見)。
  談話就要開始了,現在就只缺讀者您了……

  關於「與身體同行」──克里斯多福
  *像尊重大自然一樣地尊重我們的身體。
  身體並不屬於我們專有,就像大自然不屬於我們。我們不過是地球的房客,好比我們是身體的房客。我們的身體在死後會被收回,就如同大自然在我們死後會繼續存在一樣。
  *接受並愛惜我們的衰老。
  把「老」看做是一個幫助,協助我們不再依戀自己的身體,並藉此準備離開它。沒有遺憾地、輕輕緩緩地離開,就像離開一個暫時借我們的東西那樣,我們的身體也將為未來的世代所回收。

  關於「好好運用情緒」──馬修
  *讓你的注意力變銳利,以便在負面情緒浮現之時就能有所意識。熄滅星星之火比撲滅森林大火容易。
  *學習更了解自己的情緒。訓練自己分辨對自己和他人身心安泰有益的,以及會摧毀這些的事物。
  *一旦負面情緒明顯帶來了不良後果,那就快向它的解藥靠攏,也就是尋求正面情緒的幫助。
  *持續培養正面情緒,直到正面情緒成為我們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關於「面對自我」──亞歷山大
  *照顧好自己。
  為了擺脫「自我」,或至少讓「自我」沉靜,確實將自己照顧好,並且辨別出真正感到喜樂的事物。否則在我們挫折、痛苦、忿忿不平的時候,「自我」便會激盪起來。
  *「我是誰?」
  覺得焦慮時,立刻問自己:是「誰」在害怕?辨別出那即使是在騷亂中也總是藏在內心深處的安寧所在。
  *把感激他人當做「精神操練」。
  以具體行動幫助他人,投入團結互助這個無限迴圈裡。

各界好評

  詹宏志(PChome Online董事長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張德芬(華人世界首席身心靈作家)
  褚士瑩(作家、公益旅行家,國際非營利組織顧問)
  許瑞云(《哈佛醫師心能量》作者)
  誠摯推薦!

  「對話」的力量
  ──褚士瑩

  透過三個交情至篤的老友,一個住在尼泊爾的佛教僧侶(馬修.李卡德)、一位首先將靜坐帶到法國心理治療領域的醫師(克里斯多福.安得烈)與一位二十歲以前生長在身障者機構的哲學家(亞歷山大.喬連安 )之間長達十天的深度對談,我看到追尋幸福的過程當中,人如何可以透過深度真誠的對話,看懂每一個信念背後代表的思路。

  許多人認為學習別人的經驗,是為了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少走冤枉路,其實是想不勞而獲,不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渴望被愛的人總是說:「 別人給我的愛,我會加倍愛回去」,聽起來慷慨,其實極端吝嗇,因為有條件的愛,充其量只是以「愛」作為貨幣的貪心生意人罷了,否則為何不選擇先愛人呢?這樣的人並不會找到幸福。

  完美主義者並不會因此得到完美,而是註定要生活在失望之中。

  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多麼簡單,這樣就不用為自己的不幸負責了。

  委曲自己聽起來多麼冠冕堂皇,但這可能只是渴望被別人喜歡的小技倆。

  逞強好勝的人需要靠外界的肯定來確定自己,但這樣的人根本不喜歡自己。

  當我們做為觀眾,看著這三個重要的時代作家用對話的方式,抽絲剝繭地思考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透過不同的專業,跨界思考的可能路徑。

  無論是透過宗教學、哲學,還是心理學,每個人如果能夠從自己專注的事物中,找到一個跟自己有效的對話方法,打開一扇能夠注視自己思維路徑的窗子,就再也不怕迷路,因為能夠專注觀察自己思緒的人,永遠能夠回到原點。

  跟彼此對話。

  跟自己對話。

  對話的力量,雖然不能保證得到幸福,卻可以確定在追求幸福的途中,不怕迷路。對我來說,這比什麼都要讓人安心。

媒體好評

  這本書是三個朋友間的心得交流,談的是人生,也是他們各自從佛教僧侶,哲學家,心理學家的不同視角來談對人生幸福的信念。--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這本書充滿了三人的豐富智慧,是一場三人的慈善高峰會!--《觀點報》

  讀三人交換人生意見,宛若進入哲學與心靈的實驗室,深度探索生命裡會遇見的各種障礙。--《費加洛雜誌》

  這三位好友的觀點如此不同,但卻又如此鞭辟入裡。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讓讀者能學習到人生的藝術。--《電訊報》

  這本深刻、快樂又可靠的書,揭露了三個朋友堅信的真理,讓讀者能夠獲得啟發,理解「變通」「責任感」「自由」「愛」與「仁慈」的意義。--《里昂日報》

  這三位好友對智慧的追尋,能使我們在生命中找到靈感、快樂與幸福的泉源。--《今日土耳其》

讀者推薦

  這不是一本智慧指南,但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各自人生的意義。三個好友、三類不同身分、三種使用大腦的不同方式,讓這本書充滿各種力量!

  書中充滿了人生的喜悅和友情,讀這本書就像上了一堂美麗的人性學習課程。

  三位守夜人以無數的睿智思考啟蒙,點亮我們灰暗又充滿憤怒焦慮的人生!

  這本書宛如一張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邀請函。

  除了美麗的詞彙,他們的分享也讓我們與自身的人性不完美之處相連結。同時,他們也會分享疑惑、懷疑,藉以提醒我們尋求智慧的旅途上,必須要從每天的生活中一點一滴進步,了解自己的脆弱、墮落、失敗,讓人生每個階段都能變得更好。

  這是一本有趣、充滿知識、良善與溫柔的書。它為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的痛苦及煩惱指引出一條明路,它教導我們要照顧自己的內心,與自己及他人和平共存。這本書的文字既清晰而簡潔,適合所有人閱讀。值得一讀再讀!

  即便不是哲學家、精神科醫師或僧侶,這本書還是會讓你對自己的心靈進行反思。這是關於人文精神美麗而動人的一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

  已出家40年的藏傳佛教僧侶。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年輕時除了追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一起研究生物基因族譜,同時也專精於生態攝影、鳥類生態學、天文學、帆船、滑雪等。26歲時,發覺擁有各種藝術或科學才華,並不能帶給他滿足,完成博士論文後決定放棄科學研究生涯,遷居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區,跟隨西藏上師學習佛法。曾師從頂果欽哲仁波切,並由該師引薦結識達賴喇嘛,1989年後,擔任達賴喇嘛的法文翻譯。目前在尼泊爾獻身於「慈悲─雪謙寺」的人道救援計畫。著有《僧侶與哲學家》《僧侶與科學家》(以上究竟出版)、《快樂學》等多部著作。其中,與父親的思辯對話集《僧侶與哲學家》在法國暢銷35萬冊,被翻譯為21國語言。

克里斯多福.安得烈(Christophe Andre)

  精神科醫生,情緒心理學權威。實踐靜心冥想多年,並將靜心冥想法運用於臨床治療。目前在巴黎聖安娜教學醫院擔任醫師,並運用東方禪觀念帶領靜心營,引導病患遠離憂鬱痛苦,同時於巴黎第十大學任教。多部心理學著作受到法國大眾讀者歡迎,論述人的自尊心、人與人生的不完美性,尋找自由幸福的人生實踐和藝術。主張建立追求人生幸福的心理學,呼籲人們有意識地抵禦外界的有毒人格對自己人生之路的干擾破壞。著有:《不完美、自由與快樂》《心緒》《別忘記要快樂》《日復一日的靜坐冥想》等。

亞歷山大.喬連安(Alexandre Jollien)

  哲學家與作家。1975年出生,曾有17年的時間寄宿在在殘障特教中心。首部著作《對弱小的禮讚》出版即獲得廣大讀者歡迎,更獲頒法蘭西學院獎。另著有《「人」這個職業》《自我建設》《捨棄的小論述》《不問為什麼的活著》等多本暢銷著作,以哲學家身分探討人格成長建立與哲學的關係。

譯者簡介

邱瑞鑾

  臺灣臺中人,東海大學哲學系、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法國現代文學DEA畢業。長年專事法文文學作品翻譯,譯筆信實流暢。譯著包括《可笑的愛》(作者米蘭.昆德拉特別指定全新法文版翻譯)、《潛水鐘與蝴蝶》《小姐變成豬》等。著有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日記《布朗修哪裡去了》。更傾半生譯事技藝累積,完成堪稱譯界顛峰之作《第二性》。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6555
Library
Library
192.1 7132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