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名人書信導讀 / 程國政 編著
其他書名
名人書信導讀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812.6 2691
出版洪波, 香港, 2007
版本第1版
主題閱讀.
描述192 p.;ill.;21 cm.
ISBN9789626713976

註釋

書信,又稱書、啟、箋、牘、簡、札等。是人們以書寫於紙張(或其他的文字記錄體)的文字、圖像為內容的一種交流形式。在中國古代,也簡稱為「書」或「尺牘」等等,在例如司馬遷給朋友任安的一封書信被稱為《報任安書》。「尺牘」最早見於西漢典籍,司馬遷的《史記·倉公列傳》云:「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古時書信稱作尺牘,是因為當時書信所用竹簡或絹帛長約一尺,故有此說。
書信的使用方便了人們的交流,因為它使得「說」和「聽」可以不在同時、同地進行。中國南朝有諺云:「尺牘書疏,千裡面目也。」[1]這也同時意味?,書信從發信人到收信人需要一個投遞的過程,才能實現這一異時、異地的「聽」「說」交流。在現代,絕大部分的信件是通過郵局投遞、寄送的。而在郵局出現之前,信件大多由私人傳遞和送達,承擔這項任務的人在中國古代被稱為「信使」、「信差」。
書信由箋文和封文兩部分所構成。箋文即寫在信箋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對收信人的招呼、問候、對話、祝頌等等。箋文是書信內容的主體,書信的繁簡、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風格特徵,幾乎都由內容主體決定。封文即寫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封文是寫給郵遞人員看的,使郵遞人員知道信從哪裡來,寄往哪裡去;萬一投遞找不到收信人,還能將信退給寄信人。完整的書信應該是箋文封文俱全,並且將箋文裝入寫好封文的信封內,然後將口封好付寄的。
信封是現代書信的必要組成部分之一,一般起?保護書信本身和說明投遞地址和收信人的作用。在中國古代,人們使用過鯉魚形狀的木盒作「信封」,古詩十九首之一《飲馬長城窟行》里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而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因而後來書信也被稱為「魚書」,晏殊的一首宋詩寫到:「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前文
" 稱謂
" 提稱語
o 上接稱謂語,下接冒號,用來請收件人閱讀信件之詞,與稱謂配合使用。
" 祖父母\父母 - 膝下、膝前
" 長輩 - 鈞鑒、尊鑒、尊前
" 平輩 - 台鑒、大鑒、足下、左右、惠鑒
" 晚輩 - 如唔、如握
" 子姪輩 - 知之、知悉
" 結婚用 - 吉席、喜席
" 弔唁用 - 笘次、禮席、禮鑒
" 起事敬辭
o 陳述事情前所用的發語詞。
" 尊親 - 敬稟者、叩稟者
" 親友長輩\師長 - 敬啟者、敬陳者
" 平輩 - 茲啟者、啟者
" 晚輩 - 茲覆者、茲覆如左
" 回信 - 敬覆者
" 求助 - 敬託者
" 開頭應酬語
o 述說正事前的客套話,需力求自然,避免陳腔濫調。表達互相知曉、關心或者顯示一種關係(通常密切)或是社會地位的交流方式,好比談話時的寒暄。
正文
後文
" 結尾應酬語
o 正文結束時的客套話,用來避免突然收結產生的尷尬,通常會用來表達祝福、保重。
" 問候語
" 自稱
" 署名
" 結尾敬辭
" 時間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5903
Library
Library
812.6 2691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