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中國器物藝術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930 7210
出版萬里書店, 1976
主題中國藝術.

註釋

中國是東亞的一個國家或地理區域,漢語中最早是泛指炎黃子孫在中原建立的國度,至現代國際體系成形後才開始作為國家的通稱。現今指以漢族為主、中華文化為基礎之國家。作為其根基的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對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有深遠影響,形成漢字文化圈。
學者認為,歷史上的中國是以中華文化為最基礎、以漢族為主要人口的國家,無須以「中國」為國號;版圖最大之時不僅包括今天的大中華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曾包括越南中北部、緬甸東北部、克什米爾一部、朝鮮半島北部、外東北、外蒙古,以及中亞和西伯利亞的部分地區。
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有國樂、戲曲、書法和國畫等,傳統娛樂活動有象棋、圍棋和麻將等。中國的格鬥術武術舉世聞名。茶、酒、菜和筷子等為中國的特色飲食文化,春節(夏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為傳統節日。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儒學國家,以夏曆為曆法,以五倫為道德準則,以漢服為國服。中國人有強烈的父系宗族觀念和祖先崇拜,因此將代表家庭的姓氏置於人名之前。中國人還重視教育及對人才的選拔,春秋時期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開始辦私塾培養人才,漢朝時採用察舉推選政府官員,隋朝起實行科舉在平民中選拔人才。在古代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有所成就,明清以來西方的近代科技和民主政治思想傳入中國。
中國歷朝歷代都設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詳盡的歷史資料,如《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距今約4000多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成國家和朝代,後歷經多次演變和朝代更迭,持續時間較長的朝代有夏、商、周、漢、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歷史上不斷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戰,如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和女真(滿族)等,其中,魏晉時代曾經有五胡亂華,而蒙古和女真甚至入主中原,改變了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發展進程,眾多民族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君主政體於20世紀初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體的確立;但1949年國共內戰後,存在兩個自稱為「中國」但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
" 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1月1日,政體為自由民主制,目前有效統治區域為臺灣、澎湖、金門、馬祖與部分南海諸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政體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港澳地區則依一國兩制原則實行代議民主制,目前有效統治區域為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以及部分南海諸島。
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聲稱對整個中國擁有主權,這兩個政治實體在法理上的領土互相重疊。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際領土佔全中國面積的絕大部分(其直接統治區域又被稱為「中國大陸」)以及擁有聯合國之中國席次,故現今「中國」較多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此相對,現今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為臺灣本島,因而常簡稱為「臺灣」,或以「中華台北」等權宜名稱加入國際組織,目前已鮮少自稱「中國」。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80/141
Teacher Reference
Library
930 7210
已借出
2124-01-17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