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豐子愷音樂講堂
其他書名
豐子愷音樂講堂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910 2210
出版三言社, 台北市, 台灣, 2005
主題音樂.
ISBN986-7581-26-1

註釋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浙江崇德(今嘉興桐鄉市崇福鎮)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生平豐子愷,1898年(清德宗光緒24年)11月9日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市石門鎮)出生。

先祖在故鄉開了一家染坊,父親豐?長於詩文,是中國史上最後一年及第的舉人。他是長男,排行第7,有6個姊姊,1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

豐子愷在讀師範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愷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並學習繪畫理論。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夏丏尊當時在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藝寫作聞名,對學生教導甚嚴,寫作文時要求「不准講空話,要老實寫」。

1919年,豐子愷自浙江第一師範畢業,出國深造學習美術是他的理想。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豐子愷的日語是向兩位曾留日的老師──李叔同、夏丏尊學習的。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但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在當時可謂自成一家。竹久夢二的畫構圖技巧來自西方,但畫趣卻是東洋味。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

豐子愷在日本遊學10個月,盤纏用盡後不得已返國。回國後迫於家計他再執起教鞭,授課講學。平日在教學之餘,開始從事英、日文的翻譯工作。豐子愷創作漫畫的動機,先是因校務會議過於無趣之餘,他便觀察同事不同的姿態,回宿舍後畫成圖稿,頗覺有趣,便開始嘗試其他內容。朱自清與俞平伯合辦一份刊物《我們的七月》,他便向豐子愷要了張畫,刊登在1924年的期刊上。那一幅圖畫題目為「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辦《文學周報》的鄭振鐸的注意。

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給這些畫定了「子愷漫畫」的標題。

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豐子愷回到杭州定居。

1949年到香港舉行畫展。 後來豐子愷一直住在上海。

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

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著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幼女豐一吟協助。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7歲。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

年表1914年2月首度發表作品
1918年首度發表詩詞
1922年12月開始漫畫創作,為中國漫畫藝術的先驅,漫畫造形簡約,畫風樸實,饒富童趣,在眾多畫家中,獨樹一格。曾先後在香港、臺灣及各地舉辦畫展。
1926年創辦開明書店
1927年從弘一法師皈依佛門淨土宗,法名嬰行。於上海參加創辦立達中學(後改為立達學園)。
豐子愷的四位良友豐子愷稱他一生之中有四位「良友」相隨,即:煙、酒、茶、唱機。「老煙槍」這個稱號對豐子愷而言是不為過的。他在早年得到肺結核,醫生囑咐須戒煙,不得已只好努力減到一天六、七根。酒,對豐子愷而言,喝酒是為了興味,是一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真情流露,所以說「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感覺之間。喜歡唱機,乃是喜歡聆賞音樂。酒可醉人,茶可醒人。茶,是豐子愷書房中不可或缺的良朋益友。

出版作品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續筆》、彩色畫冊《子愷漫畫選》、藝術理論著作《豐子愷美術講堂》、《豐子愷音樂講堂》及漫畫集《子愷漫畫》、《護生畫集》[1]等。譯作有日本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夏目漱石選集;俄國屠格涅夫《獵人筆記》、柯羅連科《我的同時代人》;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落窪物語》、《竹取物語》、《伊勢物語》。

《護生畫集》是近代佛教藝術的珍品。全套六集共四百五十幅,內容以戒殺、護生、善行為三大題材。由豐子愷作畫,文字由弘一法師(第一、二集)、葉恭綽(第三集)、朱幼蘭(第四、六集)、虞愚(第五集)書寫,前後相繼創作的過程長達四十六年。在第六集的序言中,廣洽法師對護生畫作了一個總結:「蓋所謂護生者,即護心也,亦即維護人生之趨向和平安寧之大道,糾正其偏向於惡性之發展及暴力恣意之縱橫也。是故護生畫集以藝術而作提倡人道之方便,在今日時代,益覺其需要與迫切。雖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呼聲綿邈,冀可喚回人類蘇醒之覺性。」[2]

他的散文《漸》被台灣龍騰版高級中學國文教科書第2冊收錄,台灣教科書開放民編前的國立編譯館版高級中學國文教科書也曾收錄。散文《山中避雨》曾收錄於國立編譯館版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

2012年11月9日,Google為紀念豐子愷114歲誕辰,將首頁的標誌改成豐子愷的畫作。

子女長女:豐陳寶
長子:豐華瞻
幼女:豐一吟
漫畫作品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長堤樹老閱人多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孔乙己是站?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取蘋果
挖耳朵
燕歸人未歸
餘香

音樂,廣義而言,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意即繆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紀錄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攜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樂學是一個歷史的科學的研究音樂的廣闊領域,其中包括音樂理論和音樂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音樂的要素
音樂的要素包括:
" 節奏
" 旋律
" 和聲
" 音色
每首不同的音樂都是主要由不同的節奏和旋律來區分的,這兩種要素決定了音樂的個性。由兩個以上的樂器或兩個以上的人共同演奏(演唱)的音樂,可以由和聲協調組成復調音樂。每種樂器和每個人聲都有自己獨特的音色,不同音色的樂器組合形成獨特的效果,安排這些樂器的組合叫做配器。以上四種要素的不同組合組成了每首音樂獨特的性格,使人在聆聽不同音樂時能感受到歡快、悲傷、慷慨、振奮等各種情緒,能理解是哪個民族哪個地區的音樂,經常聆聽音樂甚至可以從不同的音色中聽出是哪個人演唱的,是哪種樂器在演奏的。
音樂的功能
音樂是一種符號,一種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音樂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音樂從聲波上分析它介於噪聲和頻率不變的純音之間,從效果上講它可以帶給人美的享受和表達人的情感。
音樂是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通過音樂人們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體驗。在歌曲中這種作用表現得最為突出。
" 音樂理論
" 音樂學
" 音樂他律論
" 音樂自律論
古代偉大音樂家的創作和民歌的流行基本是憑藉靈感產生的,後來的學者在研究這些能流行多年的音樂,逐漸總結出理論,其後的音樂家就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作。
音樂理論證明哪些音樂能被大多數人接受,使人感到悅耳。現代並結合物理聲學的研究結果,使理論不斷發展完善。
但音樂理論也有其局限性,現代音樂理論主要是在西方古典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時也面臨無法解釋的現象。例如根據音樂理論,小二度音是最不和諧的和聲,但中國的琵琶其中有兩根弦的主音卻是二度音程;現代搖滾音樂根據音樂理論是最不和諧的噪聲,卻受到如此多人的歡迎。音樂理論仍然面臨著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的問題。
音樂形式
音樂主要有兩種形式:用人聲唱的聲樂和用樂器奏的器樂,不論是聲樂或器樂都有許多種結合的方式,如獨唱、合唱、對唱,獨奏、協奏,交響樂等。兩者也可以混合,聲樂用樂器伴奏,或在器樂交響樂中混入人聲等等。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09635
Library
Library
910 2210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