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那一隻生了厚繭的手 / 何福仁 著; 舒非 主編
其他書名
那一隻生了厚繭的手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855 2122
出版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 2015
版本初版
主題散文.
叢書香港散文12家#
描述294 p.;;22 cm.
ISBN9789888340262

註釋

本書分兩卷,卷一寫的都是人物,不同的人物,真真假假,真的不是全真,假的並非全假,有些可當是小說,比較短的小說,我寫的時候,也管不了是甚麼文類。

  卷二則是隨筆、評述、回憶,即使也有寫人物,但再沒有虛構的成分,字數隨意,這,的確是散文了。我們也許的確不必再嚴格劃分文類,如今的小說,不是借助各種形式,包括拼貼、引述、報道,等等?反過來,散文何嘗不可以伸向詩、伸向小說,打破界線,伸向想像的世界?人生世相,可寫的太多了,何妨用不同的形式表現?


─何福仁

  創作之難,難在創新。創作最重要的,不是文字,而是思維,是抒寫的眼界,是識見,是想像。本書作者便能以機智幽默的筆觸,具創意的手法和形式,將對生活、人事和社會的感受和看法,向讀者娓娓道來;有些濃墨重彩,有些輕輕帶過,分享的,就是通達、完整的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何福仁

  原籍廣東中山,在香港出生、成長,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著有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向牛頓腦袋不是蘋果》(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獎)、《飛行的禱告》;散文集:《再生樹》;遊記及讀書隨筆《書面旅遊》;與西西對話集:《時間的話題》(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評論獎推薦獎)。編有《西西卷》。

主編的話

  二○一二年,為了紀念中華書局成立一百周年,我們推出了《香港散文典藏》。叢書收入九位當代香港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他們是:董橋、劉紹銘、林行止、陳之藩、西西、金耀基、羅孚、小思和金庸。「典藏」出版之後,頗受兩岸三地讀書界的好評。因此,我們再接再厲,今年開始推出《香港散文12家》。

  在香港,嚴肅文學書籍市場本來就狹小,隨?網絡閱讀的高速發展,讀書風氣的不斷改變,文學書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確實給出版社帶來重重的困難。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仍然堅持推出《香港散文12家》,因為我們認為香港有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作為立足香港近百年的出版社,我們有責任為香港作家出好書,也有責任為香港讀者提供優秀出色的讀物。雖然文學市場持續低迷,但是我們不願放棄。

  在日新月異的網絡時代裏,嚴肅的文學書是否有其價值?我們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文學看上去也許不那麼實用,但是文學是涵養人心的;讀文學作品,未必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進入文學世界,肯定能為你打開一扇不同凡響的窗子,提升你的精神境界,令你一生受用。

  收在《香港散文12家》裏的作者,背景不同,年齡不一,寫作的題材與風格更是迥異,因此也呈現出香港散文的整體風貌。相對於詩歌或者小說,散文或許比較容易掌握,但也更不容易寫得精彩。我們希望這套書,除了給愛好文學的讀者提供好書之外,也希望為有志於寫好中文的同學提供學習的範文。


舒非
二○一五年四月

前言

  本書用作書名的一篇,寫一位德國的熊藝家,這是真有其人的。歐洲做毛熊的藝術家很多,這可能是最好的一個。但造詣絕非唾手可得,她做的熊每一隻都表現出色的技術,都要花力氣和心思,並且獨一無二,這和工廠大量製作的不同,所以是藝術。手生了厚繭,未必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成功的藝術家,卻不可不經過磨練、吃苦的過程,不可沒有那麼的一隻手。

  本書分兩卷,卷一寫的都是人物,不同的人物,真真假假,真的不是全真,假的並非全假,有些可當是小說,比較短的小說;較長的一篇《霸王別姬》,最早發表在三十多年前的《素葉文學》,朋友向我提起,自己倒忘了,原來比另一位小說家寫的同名小說要早。其他主要是近年專欄的作品,蒙一位前輩散文大家之約,字數限定,我寫的時候,也管不了是甚麼文類。我們也許的確不必再嚴格劃分文類,如今的小說,不是借助各種形式,包括拼貼、引述、報道,等等?反過來,散文何嘗不可以伸向詩、伸向小說,打破界線,伸向想像的世界?寫作時,如果文類是一種限制,我們就不要管它。人生世相,可寫的太多了,何妨用不同的形式表現?

  卷二則是隨筆、評述、回憶,即使也有寫人物,豈能沒有人物,但再沒有虛構的成分,按不同的文學雜誌要求,字數隨意,這,的確是散文了。其中〈快遞專員:天使〉一文是從上一本文集《上帝的角度》中選出,作為紀念,加上我的另一本詩集《飛行的禱告》,到了書店往往收編在宗教類,沾了天國的聖光,很好,但我其實是無神論者,不是故意的。

  我曾為一本文學雜誌汰選散文的來稿,寫了一篇題為〈散文是基本功〉的前言,收結有這麼幾句,可以移來作為這篇前言的收結,要補充的是,寫了許多年,也許?於逸樂,自己可一直沒把這基本功練好,我的手,並沒有厚繭:

  漢語散文的傳統資產,其蘊藏之厚,絕非其他外國語文所能及。從先秦至明清,歷來都有散文大家,而且有繼承有開拓,各有個性。西方講eassy,總是上溯蒙田、培根,那已經是十六世紀,中國的明代。這兩位洋人,豈及一個晚明的張岱?更遑論之前的其他了,這是我的另一偏見。西方的文學史大多把散文當是詩的窮親戚,這也難怪,但我們的文評家何必拾人牙慧。我的想法是:切勿看輕散文的寫作。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5601
Library
Library 3 (Copy)
855 2122
可出借
--
2
C015602
Library
Library
855 2122
可出借
--
共2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