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大體大得: 遺體捐贈感恩文集 / 陳立基, 陳芸, 鐘慧沁 主編
其他書名
大體大得: 遺體捐贈感恩文集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855 7529
出版麥穗出版, 香港, 2015
版本初版
主題散文.
描述1 v.;col. ill. ;21 cm.
ISBN9789881284198

註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解剖學科與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攜手合作彙編《大體大得——遺體捐贈感思文集》,與公眾分享醫學生對大體解剖和大體老師的感受與反思,並藉此書向過去四十年來所有大體捐贈者及其家屬,致上最深刻與最崇高的謝意。學院今天(7月4日)舉行新書發布會,邀得部分作者及醫學生親身跟大家分享他們對遺體捐贈及人體解剖課的感受及看法。

「大體老師」遺體捐贈項目統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醫學及?生教育研究所及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陳立基醫生表示:「此書是一本獨一無二、撼動人心的文集,反映學院的人道教育的使命,書中收錄諸多醫學生的深刻反思,以及大體老師家屬的心路歷程。

作為一個解剖學老師,我認為解剖是各個醫學領域的基礎,不論學生將來要成為哪一科的醫生,解剖學同樣重要。透過對他們首位『病人』,即大體的解剖,我最希望學生能感受到那種觀察人體宇宙的感動,以及讓他們學習對躺在解剖台上的『大體老師』的尊重。」

三年級醫學生姚舒齡說:「我的大體老師教會我許多解剖知識,然而她讓我學到最大的一課,卻是她的無私與奉獻,她將自己的身體拱手奉獻給醫學的未來,成就更多醫術精湛的醫生,也孕育更多具有人文素養的醫護人員。」二年級醫學生及大體老師朱秀芳女士的女兒劉珮行:「我的母親對捐贈大體的決心十分堅定,她希望成為大體老師,為醫學研究發展盡一份心力,幫助像我一樣的醫學生不斷精進學習。她寧願我們在她冰冷的皮膚上劃錯一千次,也不願我們在未來的病患身上下錯一刀。身為一位大體老師的女兒,我對他們更是抱?最崇高的敬意。大體老師的無私與奉獻,將永留世人心中。」

《大體大得——遺體捐贈感思文集》
此文集由多名醫學生、大體捐贈者家屬、教授,以及從事生死教育的專業人士撰寫,配合四個主題,有助讀者了解「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的真正意義,並不只是停留在取得醫學教育與研究用的遺體,而是有更深一層的作用,就是激勵學生與大眾反思生死的本質。

第一部分「生物醫學教育」,由多名學生仔細描述,經過解剖大體來學習人體結構,遠較於圖集或模型上學習那些理想化的結構,來得更為真實、切身。第二部分「醫學人文」,學生進一步探討他們對大體解剖的感受與反思,從而怎樣學習醫學的人文層面。

第三部分「生死教育」探討各種不同的生死觀。解剖過程中,抽象的死亡概念透過躺在解剖台上的大體,以最具體的形態呈現。這種與死亡的近距離接觸,激發學生探討死亡的意義,更深入認識生命,進而反思自己希望過?怎麼樣的人生。

第四部分「大眾之聲」,多位大體老師的家屬透過文字或與學生對談,分享大體捐贈者的生命事蹟、珍貴點滴,以及捐贈大體的原因,而原因總是如此真摯簡單: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家屬們的分享,亦呼應了學生面對大體老師時的情感波動。

「大體老師」名字的由來
大體老師以他們自己的身體,去教授他人肉眼能觀察到的人體結構的知識,因這種解剖學叫大體解剖學,所以我們就專稱他們為大體老師。當我們按本心行善,便成為孟子所說的大人:「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大體老師就是跨越生命界限,成就醫學奇蹟的大人。

港大「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接受大體捐贈由來已久,早於1974年,解剖學系已接受第一具大體。隨著近年醫學教育和專業外科研培訓、臨床訓練、創新外科手術研究對遺體的需求大增,醫學院積極向社會大眾推廣大體捐贈,增加他們對大體捐贈的了解及接受,讓有意捐贈遺體的市民辭世後將遺體贈予醫學院作教學及醫學研究用途。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香港大學「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可致電3917 6334,或瀏覽http://www.med.hku.hk/bdp/ 或https://www.facebook.com/HKUBodyDonationProgramme 。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5623
Library
Library
855 7529
可出借
--
2
C015624
Library
Library 3 (Copy)
855 7529
可出借
--
共2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